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2021-01-10 碧夢

儒教是一系列的文化精神的綜合體。它規範社會法則是集體的行為準則,它指引著人們生活中的軌跡和行為。我們的倫理學來源於孔子,他在論語中所規範的社會基本原則,其中公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導的定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由種種行為規範的推導就形成各種定理法則:人與人之間的處事行為準則。最終形成社會上共同遵守的禮儀規範。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不同的事件均由此來推導證明,得出的準確結論。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人與人共同構成了系列文明舉止。遇到突發事件和自身權益受損失,必須啟動應急和保護措施,那就是上升到法律和行政的層面。社會中由道德領域進入到政治領域,引入強制的行政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權益。所以人與人交往中蘊含著你對道德歷史政治的學習和應用。學會用這些手段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發展壯大。

佛教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個宗教體系在指引著人們的精神和思想。我曾經苦苦的探索著空無的道理,其中佛教的也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公理,基本邏輯基點就是緣起性空,我感悟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此岸到彼岸的輪迴,無窮多個人生的際遇,但理解不了空無的理論,它在整個宗教之中起著柱石的作用。

直到偶爾有一天下午,閒暇無事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意林雜誌讀到裡面的故事,突然醒悟到這個空無,不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最基本的,熟視無睹的。釋迦牟尼把它列為佛教的基本公理,如同歐幾裡得的幾何公理,然後由這一條公理出發推導出種種定理。最終形成了人類那如明珠般璀璨光芒的精神明珠,照亮黑暗的夜空,將時間與空間連在一起,交織成無數個輪迴世界,建立了龐大森嚴的邏輯體系,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束光。故事是這樣的,來自於作者的感悟:我靜靜地活著,然後靜靜地消失。

當你凝神觀看,億萬個像自己一樣的人,靜靜的生活一段時間,然後靜靜消失了。這種情形如廣袤無垠的世界,美麗壯觀與無奈。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看到的,一定就是這一情景。每個人都萬分看重自己的生命。而且對這個生命為什麼會出現,為什麼會消失,他的存在有沒有意義等這些問題。孜孜以求,不能釋懷。無數哲思,無數冥想,無數修行都不能真正為生命賦予意義。因為從宏觀看,從生命在宇宙間的位置來看。人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生命的意義,這讓人感到無力,無奈。人唯一自我安慰的辦法就是為自己的存在自賦意義。

人的存在在於探尋自我,尋找內心的情感,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價值去追求,去享受將這些價值賦予自己的生命。確定為自己這一個體存在的價值,例如愛和美。人荒廢了自己的生命,追求到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用,他最有意義的還是情感生活。人的修行就是做這件事,開始得越早越好。一切物質的,外在的追求都對自我內心改變微不足道!

在我們之前已經有1080億人靜靜地活過,他們已經靜靜地消失了。現在活著的有70多億人,而我們就是其中之一。我靜靜地活著,在不久的將來,我也會靜靜的消失。每每想起生命之短暫,美好之罕見,愛情之虛幻,不由得淚流滿面。但是如果稍有勇氣,人就能夠看清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短暫如白駒過隙,令人如此猝不及防,如此突兀,就像流星划過漆黑的夜空一刻的絢爛之後永歸沉寂。

詩意的棲居必定是刻意為之,先有追求這境界的欲望,再有刻意追求的行動,所謂行動其實也只是想像之中把自己想像為一隻自由飛翔的鳥,在世界的枝頭短暫的停留。正因為生命之空無,所以一切的美好只存在於虛幻之中,想像之中。現實生活永遠是瑣碎的,無聊的,沉悶的,而所有的美好只是被人刻意想像出來的,以便起因其中。就連生命本身都是空無的。愛情又怎能不是想像的產物呢?所有的美好又怎能不是想像的產物呢?難道他們真的能夠在這一個平庸無趣的俗世上存在嗎?即便真的存在了一剎那,難道能夠持久嗎?不會很快消失了。儘管如此,我仍寧願存在愛與美中享受每一個日子,儘管明知一切只在想像之中,儘管明知一切終將逝去,消失無影無蹤。

人口大量的繁殖。每一個人都會佔有著一定的時間空間以及生存的資源。每個人活著都為了表達自己。都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現代社會中,獲取能量的方式。金錢、財富、物質聚集的越來越多,就證明這一個人的價值越來越大,金錢、財富是生產力的一種基本單位,是表達人存在的最合理的度量。在生存競爭中優勢者會大量的繁殖後代,然後佔有更多的資源,弱勢群體則因為競爭力的減弱,導致失去一切,最終失去上升空間。生存競爭、物競天擇,人類以指數倍的形式增長的馬爾薩斯定律,那麼大量的資源就被佔用,人口和時間空間匹配。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導致生存競爭失敗者就會逐漸消失,這是生物規律。

無論哪種規律,都在決定著人的命運,只有人自己的卑微是永恆的,脫離開人的軀殼,人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永恆!而生命的意義,就如同量子糾纏,它來自於你,你的內心就是生命價值。

相關焦點

  • 她的電影是一面鏡子 折射人們內心的恐懼
    在《圓舞曲女郎》裡她是豐滿放蕩的迷惘少女;在《維奧萊特·諾奇埃爾》裡她是清秀可人的壞女孩;在《天堂之門》裡她是拓荒時代的美國妓女;在《女人韻事》裡她是偷情的皮條客;在《包法利夫人》裡她是水性楊花的自我迷失者;在《八美圖》裡她是刻薄的老處女…… 尤其是在《鋼琴教師》《她》等影片中的大尺度演出,於佩爾將女性的欲望與暴戾、內心的掙扎與不妥協,泰然自若地呈現在銀幕上,不僅樹立了強大的個人表演風格
  •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幫我們照見內心的秘密
    生命並非是個耗能過程,它只是個能量的轉化過程。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損失,所有的損失只不過是一種轉化。能量是守恆的,在精神領域也同樣守恆。生活沒有真正的減法,你想真正失去是不可能的。 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鏡子 如果你帶著足夠的覺知,與人相遇,你就有返照的能力。你給予別人的同時,你一直在給予自己。 在那個自我覺知的情況下,你是別人的鏡子,事實上,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鏡子。
  • 每個「問題孩子」,都是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一面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吳曉東  視頻編導:孫亞男  H5製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編輯:蔣韡薇  「我們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家長需要接受教育、社會需要給家長受教育的機會的問題,我們更想探討關乎人的內心構建的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作品始終。」通過《鏡子》,盧釗凱試圖找到一條解決中國人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盧釗凱,伴隨著改革開放長大成人。
  • 巴夏智慧:關於生命的意義終極啟示
    請記住這一點,這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一點非常重要, 需要的話,我會儘可能多次地重複它,直到它深深的進入你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成為每個人內在固有的認知。 創造/造物主賦予一切被造之物的一 項最偉大的禮物就是:生命是無意義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光輝的人性是堅守內心、賦予生命積極意義
    而阿迪克斯的這份勇氣不僅是來源於是職業賦予的神聖使命,更多的是出於本性對生命的尊重,對正義的自我堅守,是希望通過自己微薄力量能夠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哪怕我知道會失敗,但我保持初心,一往無前,賦予人生積極的意義。02那屬於我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 《索拉裡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討的卻是靈魂的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今天,我想從本片對於人性的理解為切入點,從苦難的意義、人性的煎熬、生命的救贖和時間的珍貴四個維度來談下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這四個方面看似彼此獨立,卻又緊密相連,藉此讓觀眾更深入地體會到塔可夫斯基思想的變化根基,思考生命的意義。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眼睛是折射內心的鏡子
    透過這扇窗戶,我們內心的世界都在向周圍的人傳遞著。如果你走在路上,或者穿梭在人群當中,但是眼睛只看著前面,毫不理睬周圍的人,那麼就說明你是一個高傲的人,自以為了不起;相反,如果你兩眼不住地看著周圍,目光游離不定,那麼就說明你有心事,或者要做其他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眼神透露出的秘密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的眼睛,都可以表達出隱藏在內心的感受,人的內心的思想、欲望和情緒等都可以通過眼睛向外傳遞,這是難以全部隱藏的。
  •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小敏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穿越幾萬裡,穿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玉門關故事多,多得數不清。邊關冷月映襯著孤獨而高大的身影,分外的皎潔明亮。那一身迷彩綠包裹著隨時奉命聽令的血肉之軀,分外的莊嚴。
  •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意義療法,就是為生命找到意義,讓生活更有價值。
  • 時間與生命的意義
    第2個持續寫作365天計劃,持續寫作第81天-時間與生命的意義 每一位親戚離世的時候,自己都想一個問題:他們一輩子活得是否有意義?他們自己是否自己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對於我這個外人來講,他們的離世喚醒了我們彼此曾經有過交集的一些生活回憶,為他們感到惋惜。讓我對生命的脆弱認識更加具體,更加讓自己思考該如何去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活。 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
  • 生命的意義不證自明!
    無論何時,當人相信生命是無意義的;無論何時,當人感覺價值實現是不可能或根本不存在的,那麼他就破壞了他的遺傳基因。他將自己與生命的意義分開了。他覺得內心空空如也。世代以來,人們將信、望、愛與固定的宗教信仰綁在一起。但這些其實都是遺傳特性,被靈與肉不可分割的結合所激發和促進。
  • 「心靈鏡子」提醒父母:喜歡這種顏色的小孩,往往內心可能受過傷
    色彩心理學,窺見孩子內心一隅。而根據色彩心理學家呂舍爾的看法:孩子從小對於不同顏色的偏愛,其實都藏著他們的性格密碼,只要家長細心觀察,就能知道自家娃內心真實的性格。其實,心理學上關於顏色,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心靈鏡子」,即通過孩子們對色彩做出的無意識選擇,能看出其性格特徵,就像照鏡子一樣一清二楚。
  • 生命的真正意義,8個字讓你明白
    你有過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嗎?怎麼樣才能不迷茫痛苦、活出生命的意義呢?答案很簡單,就八個字「借事修人,借假修真」這是杭州馬老師的公司遵循的其中一條文化,真正的修行不是到某個深山老林去修行;而是在紅塵中修行,去體驗世間的種種,從做事的過程中找到愛、找到意義、找到價值;生命的意義就是通過你做的事,找到愛和意義;通過做事達到修人的結果 。
  • 《我在天堂那五年》:人到中年何以探尋內心的平靜和生命的意義?
    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真實地記錄了五年寶貴時光裡奧古斯丁修女對主人公約翰的生命啟迪歷程。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總能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而又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我在天堂那五年》一書還贏得了勵志類圖書的一項大獎——「克裡斯多福」獎,它所憑藉的是思辨意義的心靈對話而非心靈雞湯的煽動教唆。
  • 夢見鏡子裡面有鬼是什麼意思 夢見鏡子
    夢見鏡子裡面有鬼夢見明亮的鏡子,表示你內心清楚明晰。夢見昏暗的鏡子,預示你可能會有磨難。男人夢見照鏡子,暗示可能會交上不可靠、對你說謊、表裡不一的朋友。已婚女人夢見鏡子,暗示丈夫對自己有些不滿,有可能會出軌,愛上別人。
  • 直面內心的空虛,你才能走出生命的虛無
    在一切表面的痛苦之外,似乎存在一種深層的痛苦——它似乎是對生活的恐懼,又或者是生命的一種虛無,因為我們人都活在一種相對的意識裡,只要你回頭看一看,過去如夢似幻,暢往未來,也是毫無把握,最後竟不知道這一生所為何來。
  • 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就在於生活的過程中體驗中豐富起來的
    阿Q儘管地位低下,但是他仍然看不起城裡人,孔乙己儘管成為人們的笑料,但是,他的內心卻始終有著讀書人的高貴意識存在。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裡,他們並不比我們平常所認為的人貧乏多少,李白曾經感慨古來聖賢皆寂寞,所以,那些看起來很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們體驗到的寂寞空虛並不比一般人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其實,生命的意義就是在過程中,無論是偉大或者渺小,是高貴或者卑賤。
  • 靜下來,用心感悟生命的意義
    文/七月長安生命,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宇宙中沒有永恆的存在。每個生命,生存著,都有自己的意義,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草,它的生存難道只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難道只是為了任世人踐踏?生命是一種象徵,也是一面鏡子。
  • 談談生命的意義與成功的標準
    很多人對出現的富豪總會報以敬仰與羨慕的眼神,從內心認可這就是傳說中的成功人士。而且我們接觸的大量新聞、媒體都是宣揚這樣的成功的標準,似乎你沒有達到這些成功的標準,生命就是失敗的,進而否定你的整個人生。哲學家說,成功的標準,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那什麼又是生命的意義呢?我們來看下面幾個問題:●我們明知自己終將死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認真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