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幫我們照見內心的秘密

2020-12-11 騰訊網

每個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鏡子

你在看到鏡子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鏡中的你自己

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

能量是守恆的,在精神領域也是守恆的

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你給予他們,同時你也被給予。這是個並不神秘的秘密,必須再次提出,再次讓我們得到和明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如果你能帶著自己的覺知。

生命並非是個耗能過程,它只是個能量的轉化過程。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損失,所有的損失只不過是一種轉化。能量是守恆的,在精神領域也同樣守恆。生活沒有真正的減法,你想真正失去是不可能的。

一些東西你不要也得要,人類的奇怪正是在於:他總是覺得,想要的沒有,不想要的卻來……事實上,這是沒有覺知的結果,因為他總是在看到一面。

如果他能看到整體存在,那麼,他就會覺得存在從沒有丟失,存在只在轉跳。人類那一點點智慧正是應該用來找尋並融合另一面的。

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鏡子

如果你帶著足夠的覺知,與人相遇,你就有返照的能力。你給予別人的同時,你一直在給予自己。

在那個自我覺知的情況下,你是別人的鏡子,事實上,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鏡子。如果你有覺知,任何與你相遇的人都是一種鏡子,你從那裡面一定能夠望見某種開啟。

如果你有覺知,你就能獲得兩種信息的反饋:客體實相給予的信息,還有你自己在那面鏡子裡的虛像的信息。如果你有那種覺知,你一定會相信,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

而且你還會發現,你得到總是多與你給人的,所以有了覺知與對啟示的攝取,你的感恩之心會自然呈現。

你無法遇到感恩,所以你就必須得來計算。你要計算你愛了多少,恨了多少。得了多少,失了多少。頭腦必須看到實物及其數量,否則它會不安。煩惱不是人遇到的,恰恰是人創造的。

每個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鏡子,你在看到鏡子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鏡中的你自己。常常是當一面特別的鏡子來到人家的面前時,他們只在看鏡子而不知在看鏡子中的自己。

這正是你無法在與你相遇的每個人身上看到啟示的原因。一面玻璃之鏡送到你面前你很容易用它來照見自己,但為什麼一個「人」一面特殊的鏡子至你面前時你卻只見鏡子而不見鏡象呢?因此照鏡子也是需要修煉的。

人一生在把自己打磨成鏡的同時,也練就了一種能把別人視為鏡子的功能。

修煉的另一個秘密就是能把所有的牆變成你眼中的鏡子,同時你自己也變成了鏡子。如果你沒有達到這樣的能力,那麼你將很少獲得啟示。你也就無法得知: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

所有與你相遇的人,

都帶著一定的財富與你相遇

沒有一個純粹的乞丐是來向你純粹乞討的。每個人都在給予你什麼,無論他們表明要向你討要什麼,如果你可以,你仍會覺得他們在給予你。沒有純粹的乞討,你不想要那個與你相遇的人的信息也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沒有純粹的減法,你拒絕做加法也不可能,反之也成立,你只想做加法也不可能,加法必定伴隨著減法在運算當中發生。同理,在人的生活中,乘法和除法也是一樣的,沒有純粹的乘,也沒有純粹的除,一切相對的運算法則都在同時進行。

從存在整體上從存在全局上看一定是這樣,之所以你總在覺得虧本,你在做減法,甚至是除法,那是因為,你總是在看到與你直接相關的利益得失,你的能力有限,你無法看到與你相間隔的間接的東西。

煩惱就是常常來自於你只看到問題的一面,評價得失正來自於你只看到硬幣的一個面。你無法看全大象,因為你是螞蟻。要想螞蟻看全整頭大象,螞蟻必須爬上大樹。如果你的視野沒有高度,你如何能看到你的全部。

如果你未曾將牆壁變成你眼中的鏡子,如果你無法把他人看成發光的物體,你將無法在周圍看到自己的相,你將無法獲得那種存在的啟示。

只有從內心接受自己後,才會真正接納別人,才能感知這個你遇見的人給你的人生啟示。

所以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會天長地久。珍惜和感恩我們遇見的每一個人吧!因為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

END

公眾號平臺叕更改了推送規則

不想錯過我們的文章

記得讀完點「在看」喔

文章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約好第一時間相見,別忘記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疫情如鏡子,照見了人心
    劉良團隊,資料圖「在這場大災面前,如果不在裡面起點作用的話,我們就感到羞愧。」說這話的是劉良教授。疫情撲朔迷離,他帶領團隊解剖新冠肺炎逝者遺體,這是極其危險的工作。劉教授的話很樸素,卻如有千鈞之力,令人頓生敬意。疫情像一面鏡子,照見的是人心。
  • 人生如鏡,照見自己,也照見別人(深度美文)
    有些人說人生如戲,每一個人,都在人生的這個大舞臺上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悲喜著各自的悲喜。也有人說人生如棋,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棋手,在與命運的手博弈,有的人輸了,只能鬱鬱寡歡,自怨自艾,有的人贏了,雖然棋局終有散場的時候,自己卻能夠心滿意足地離開。
  • 別人是一面鏡子,會照見真實的自我
    別人是一面鏡子上下班騎車多年,路上會看到很多不文明或危險的走路、騎車、開車的行為,有時礙到我行車了,往往會脫口而出髒話,有時在心裡罵,有時真是情不自禁、習慣性的就國罵了,這個時候還不自知,看到別人似乎也常有如此。昨天過紅綠燈時,有個女孩因為前面的行人走得慢了,結果使她錯過了綠燈,看她直接拍車把,然後來了一句國罵。
  • 每個「問題孩子」,都是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一面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吳曉東  視頻編導:孫亞男  H5製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編輯:蔣韡薇  「我們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家長需要接受教育、社會需要給家長受教育的機會的問題,我們更想探討關乎人的內心構建的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作品始終。」通過《鏡子》,盧釗凱試圖找到一條解決中國人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盧釗凱,伴隨著改革開放長大成人。
  • 巴爾扎克稱讚他的畫作是凸顯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人性真實
    摘 要:巴爾扎克盛讚:「他的畫作是凸顯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了人性真實」,畢卡索說:「他的作品堪比米開朗基羅一般深刻」,凡高在給他的弟弟提奧的信中,不吝溢美之詞,稱其為:「很多人的老師」。與此同時,人們發現那極具批判性的漫畫,在報紙上消失了,看不到了……唏噓之餘……公眾對他的評價是:「一個極具天才且誠實的人」;「一個有著獨立信念的共和黨人」,他的一生致力於對黑暗的無情揭露。
  • 人生如鏡子,處處可以照見別人,也照見自己
    昨日,帶著孩子放學,路過街邊一家連鎖超市,對孩子說:我們好久都沒有逛過超市了,趁著今天比較輕鬆,我們進去逛逛吧。孩子欣然同意,因為她已經被禁止吃零食很久了。當我和孩子跨步越上臺階,掀開厚重的門帘,進到去超市時,隔著透明的門帘,無意間往後看,可以看到,後面來了一位老奶奶,拄著一根拐杖。
  • 她的堅強是面鏡子,照見一些人的懦弱
    曹麗珍所面對的困難,令人難以想像;正因如此,她所呈現的積極樂觀、不怨天尤人的人生態度,更讓人動容。她樂天知命,說起自己,就像在訴說別人的故事,輕鬆樂觀,聽不出絲毫的抱怨和沮喪。「身體已經這樣,就更要堅強,別人才看得起。」 面對困難,卻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這正是曹麗珍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自食其力是一種尊嚴,也是一種勇氣。想給父母養老,是一份孝心,也是一份感恩。
  • 她的電影是一面鏡子 折射人們內心的恐懼
    ●「這個女人能讓人上癮」 身材嬌小苗條、蹬著紅色高跟鞋、留著法式劉海的於佩爾,實在很難看出64歲的實際年齡,但她充滿距離感的眼神、不苟言笑的表情和氣場全開的架勢,又處處體現著她豐富的人生歷練與歲月沉澱下來的優雅。 自1971年起,於佩爾演出超過100部電影,對於各種角色都拿捏到位。
  • 每個人的臉都是一面鏡子,反射出對面那個人的表情
    每個人的臉都是一面鏡子,反射出對面那個人的表情1:不要由於別人不能成為你所希望的人而憤怒,因為你自己也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2:喜歡就像乘法一樣,只要一方為零,結果便為零。人生最糟的不是失去愛的人,而是因為太愛一個人,而失去了自己。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被各行各業的人推崇,便是揭示人性的力作。它講述了一對少年好友,因為一次變故,主人公阿米爾最終走向心靈救贖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虛偽、痛苦和救贖。透過這種救贖,人生的一個真相也讓人頓悟:人性,是面鏡子。這面鏡子,能照見不同的自己,照見真實的你我。
  • 祂是天上的一面鏡子,反射每個人生的禍福報應
    今天是2020年9月27日,我們今天所要閱讀的經文是詩篇18篇,以賽亞書47--48章,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靈修信息取自於詩篇18篇,我們所要分享的主要內容是——你是天上的一面鏡子,反射人的禍福報應下面我們來詳細分享詩篇18篇是大衛的一首感恩詩,大衛感恩上帝這麼多年來對他的保護和引領。
  • 離婚是面鏡子,照見人品,復見人性(深度好文)
    離婚是面鏡子,照見人品,復見人性。人品在該看清的時候,不給你驚訝的機會。不是每對夫妻,都是一別兩寬。不然就沒有那麼多傷痕累累,淚水漣漣。那重重的一筆畫出彼此鴻溝,從此不想再見曾經人。此生,連人都不想再見,還有什麼可以遺憾?暴露出的人品,也根本算不了什麼,那不過是用婚姻換取了沉痛的成長。
  • 你交際圈中每個人的關係,其實是了解自己的一面鏡子,要會檢討
    導語: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自己專屬的交際圈,看似複雜的交際圈其實都是由你自身最真實的寫照。其實你的交際圈就是你個人性格和平時生活習慣的最真實寫照,通過你的交際圈就能看出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話來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二重身的出現,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真實的樣子」
    它包含了我們為之努力的那些觀念,以及在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時所預期的懲罰。飯冢先生一直扮演著這種組織和調和的角色。弗洛伊德認為,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一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做得?做不得?」或者內心因為欲望和道德的衝突而痛苦不堪?
  •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黑洞」
    科學家們終於拍到了黑洞的照片,它看起來並沒有模擬出來的黑洞照片美麗,但它是真實的黑洞照片,也許我們距離太過遙遠,現在只能達到這樣的觀測水平。很佩服愛因斯坦,它早就語言了此類星體的存在。黑洞扭曲了一切,連光也逃不過它的魔掌,在事件視界裡,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黑洞雖遠,已可觀測。人心裡的黑洞則無法測量,更談不上觀測。世界太小,宇宙太大。肚皮人心,難以預料。我們對遠方了解太少了,對同樣息息相處的人心也了解太少。冷不丁,就被人算計,進坑、上炕,惹一身葷腥。
  • 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髒汙!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人,應該反躬自省、常思己過!這是做人的必備要素之一,更是具有品德的人最該具有的品質。蘇聯作家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髒汙。」一個人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
  • 埃裡克·施米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不平衡
    他說:「我覺得談論我們經歷的困難會帶來什麼更有趣,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談論造成困難的原因。基本上,我只談論通過小說我強調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不平衡。」他沒有進行一種刻意的家國敘事,但我們依然能從《來自巴格達的尤利西斯》中感受到人在大時代裡的那種脆弱和渺小。他沒有借著虛構的框架對生活裡的日常進行異形和扭曲,但我們依然能從《看不見的愛》和《奧斯坦德的夢想家》中的那些秘密裡感受到人生的孤獨和痛苦,以及掙扎過、悲傷過然後又自我消解的平靜。
  • 三面鏡子選一面,全面解析你的內在性格
    我這裡有三種鏡子,憑你當前的喜好和直覺,選擇一面你最喜歡的的鏡子。 A. 橢圓形鏡子 B. 三角形鏡子 C.長方形鏡子 選擇A橢圓形鏡子的人
  • 用花植照見自我 —「花視覺『空』先鋒花藝師藝術展」新國展開幕
    ——《菜根譚》普通人常常在遭遇逆境、痛苦和煩惱時,即使事情已經發生且結束,內心卻一直放不下,陷入各種負面情緒中得不到解脫。這一切憂悲苦愁都源於我們內心的不「空」。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失也好,得也好,萬物都是空,保持坦坦然的心境才能活得通透清明。
  • 潘石屹對話李敬澤:好的文學作品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的精神世界
    每一次看完《平凡的世界》都有一個感恩之心,當你有感恩之心就快樂。你老覺得世界欠你的,你永遠快樂不了。當你看完《平凡的世界》,你可以用美或者什麼東西衡量,這是《平凡的世界》帶給我的。有一年我到延安大學去,延安大學的校長,他陪著我到路遙的墓上,那是好多年前。我說這樣,我給你放下十萬塊錢,你把路遙的墓修一修,另外幫我種下一些樹,《平凡的世界》裡面的杜梨樹,象徵愛情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