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身的出現,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真實的樣子」

2020-12-04 漫步秋葉

有沒有這麼一瞬間,你獨自走在僻靜的小路上,四周有些暗,你不得不加快腳步,因為,你總感覺暗處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你......

是的,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你,即便是大白天,你也會懷疑它暗藏在某個陰暗的角落。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注視著你。這樣的感覺通常伴隨著孤獨,恐懼和心神不寧。

那只是一雙你潛意識中的眼睛,便能達到如此令人膽顫的地步。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一個「同樣的你」存在於你的周圍,無論是動作表情還是長相,甚至連髮型以及衣服上的皺褶都與你分毫不差,那麼,你的震驚和恐懼將會達到什麼程度?

在日本新銳推理作家、懸疑驚悚小說家法條遙著的《二重身》一書中,有一個叫做「存在另一個自己即Bilocation協會」的組織,其中的會員都遇到了這樣的恐怖事件。他們有一個「二重身」,簡單說,就是在他們的周圍有一個無論從容貌還是記憶都一模一樣的自己,一個非人卻化為人形的怪物存在著。你不知道「另一個自己」何時出現,更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何種舉動。他們擁有本體的所有記憶,會突然出現在自己的工作場所和家中......

5級燒腦佳作,顛覆思維的懸疑驚悚!對於《二重身》一書,貴志祐介、荒俁宏、高橋克彥給予了高度評價。法條遙憑藉《二重身》一書,一舉摘取角川書店主辦的第17回日本驚悚小說大獎長篇獎,並由此正式踏入作家殿堂!

2014年同名電影登上銀屏,立刻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極具爭議的雙結局在豆瓣電影也引發了萬人討論的熱潮。

01. 本體與二重身之間的相恨相殺

潦倒落魄的未成名畫家桐村忍,某天在超市因涉嫌使用偽鈔被抓,監控清晰地記錄了「她」10分鐘前確實使用了同一號碼的紙幣購物,然而她卻完全沒有相關的記憶。

趕來調查的刑警加納隆,出乎意料地相信了忍的話,之後卻把她帶到了一個神秘場所——「存在另一個自己即Bilocation協會」。原來在場的會員都深受虛幻之體「二重身」的困擾,二重身的容貌、記憶與本體一模一樣,他們會破壞、奪取本體的生活,而且最終目的是要殺掉本體並取而代之。

協會成員一個接一個莫名死去,然而沒有人能確定,死去的究竟是二重身還是本體。

本體和二重身是相互獨立的,卻又是不可分割的。二重身只能出現在以本體為中心的一定範圍內,若是超出一定距離,便會消失。二重身在擁有本體的全部記憶之外以及自己的記憶,但本體卻只有自己的記憶,這給本體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比如,警察加納隆在擔任臥底時,二重身先一步去和對方接頭並拿走了重要資料,但本體卻對此一無所知,在面對上司的責問時,更是無從辯駁。

比如,醫生御手洗回家時吃晚飯時,常常被妻子質疑,「你不是剛剛才吃完嗎?」

比如,門倉太太在洗澡時,二重身不僅替她接了電話,甚至還將咖啡灑在了沙發上。

......

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本體對二重身的恨意也日漸增加,最終殺意戰勝了恐懼。

這種想法通過記憶映射給了二重身,二重身又將意識進行了放大,就這樣,惡性循環著,本體和二重身相互憎惡,進而自相殘殺。

從法條遙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本體排斥二重身基於以下幾點:

首先是恐懼和驚悚;其次是不願自己的幸福一分為二;最後是二重身造成的傷害。其中包括經濟損失,二重身也需要吃東西,所以也會產生各種費用;還有他的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困擾。

其實,這何嘗不是折射出人性中的自私與嫉妒——幸福這種東西,是無法共享的。誰碰了我的蛋糕,我就要想辦法消滅誰,即便那個人是「另一個自己」。即便以傷害自己為代價。

02. 一場本我與自我之間的撕裂較量

1923年,為了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的相關概念。並表示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

對於本我和自我的關係,弗洛伊德有這樣一個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哪裡,自我即應在哪裡。」

本我,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洩口,一味追求滿足。就像書中的二重身,不顧及後果,隨意地侵入到本體的工作和生活中。

自我,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書中的本體便是如此,遵循著現實社會的準則在生活,在意著世俗的看法,不敢有絲毫「出格」之舉。

超我,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超我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它包含了我們為之努力的那些觀念,以及在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時所預期的懲罰。飯冢先生一直扮演著這種組織和調和的角色。

弗洛伊德認為,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一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做得?做不得?」或者內心因為欲望和道德的衝突而痛苦不堪?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出其來的醜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衝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神經症的產生。

在書中,本體和二重身的悲劇來源,便是因著兩者不可調和的對立矛盾。本體即自我,不願意將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分享給二重身,認為二重身(即本我)的出現,動了自己的奶酪,是不能被諒解的。而超我的角色,飯冢先生,不僅無法調和甚至給人一種默許這個矛盾的存在。於是,殺意蔓延,悲劇也一個接著一個發生。

03. 二重身的出現,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本體「真實的樣子」

「二重身」一詞來自於德語「Doppelganger」,意思是「雙重步行者」。據說芥川龍之介曾見過這種現象。他說看到了一個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甚至穿著打扮也一樣的人。但在法條遙的這部小說中,「二重身」表達的則是「另一個自己」,也可以理解為自己的「分身」。他有著和本體一樣的記憶,卻有著與本體大相逕庭的想法。

《二重身》中擁有自己「分身」的角色除了沒有出道的畫家忍之外,還有身為警察的加納隆、年老的外科醫生御手洗巧以及他的秘書門倉真由美。

比如加納隆,他的本體是一位遵守法則的警察,而他的「分身」卻特別易怒,一心想著掙脫禁錮,替天行道。他認為本體的存在束縛了他,於是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替代掉自己的本體。

比如桐村忍,她的本體是一位想要依靠畫畫來謀生的獨身女孩,「分身」卻與住在她的樓上勝君結了婚,成為了高村忍。但是,桐村忍卻完全沒有這段記憶。當她知道自己的「分身」不僅在繪畫上技高一籌,甚至還結了婚後。非常憤怒,認為是「分身」奪走了她的一切,甚至還否定了本體。為了奪走「分身」的幸福,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以跳樓的形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心中沒有善念的人也無法接受別人的善意,因為他不明白何為善意。為什麼不能和自己和解?正因為對方是「自己」。你不善待自己,又怎麼能原諒自己呢。

美國作家威廉·巴雷特就在自己的著作《非理性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看到,社會的表面穩定、安全和物質進步,同一切人間事物一樣,都是建立在空無的基礎之上的。以至於歐洲人像面對一個陌生人一樣面對自己。」

意思就是說,追尋本心並不是獲得我們所想要得到的一切,而這物質的繁華,都將建立在另一個陌生自己的基礎之上。

作者法條遙是想借《二重身》告訴我們,當鏡子的反面出現,折射出我們的另外一個自己時,不要馬上否定並揚言這並不是我們本人。問問自己的內心,我們真的有尊重內心去生活嗎?

御手洗先生是整部小說中,唯一沒有以悲劇形式結束的人。

「二重身」往往是人們內心最真實的表現,無論是當時的日本還是當下的中國,似乎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自我認知缺失的黑暗角落,而文學的二重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源於心裡黑暗而衍生的另一個自我。

你惡,他便更惡。你善,她則更善。

二重身的出現,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本體「真實的樣子」

相關焦點

  • 《紫陽花日記》:如何在婚姻的鏡子裡折射出真實的自己
    在這個故事中,渡邊淳一利用「婚外情」虛構了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很多人深陷其中,卻未曾看破的心事。獨特的日記體,折射人性的「鏡子」《紫陽花日記》的開篇,從丈夫省吾無意中發現妻子志麻子寫的日記開始,因這無意的舉動,丈夫知曉妻子已經懷疑自己有了外遇。
  • 微信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了一個人的人品
    微信現在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朋友、生活日常等等都被展示在了在微信上。所以,現在我們想了解一個人,從他的微信中的一些細節就能一窺究竟。微信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個人的方方面面。一個人的人品,在微信的一些細節當中就折射了出來。
  • 孩子如同鏡子般,折射出你的教育是否有問題
    這完全印證了之前看到過的一個科學實驗:在一個房間的牆上貼滿了鏡子,第一次的時候把一個性格溫和的大猩猩放了進去,大猩猩一進去,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為看到的全部都是溫和的同類,所以在房間裡的全部時間都很快樂,溫順。三天之後大猩猩要離開房間的時候,特別戀戀不捨。第二次他們把一個脾氣暴躁的大猩猩放進去。大猩猩一進到屋子裡面。
  • 電視劇《走西口》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杜淳與富大龍的錯位人生
    電視劇《走西口》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杜淳與富大龍的錯位人生十年前的電視劇《走西口》應該很多人還有印象,在當年這部作品也是創造了一撥收視的高潮,算得上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走西口》的故事背景是山西,而晉商文化歷來為我們所津津樂道,眾多的晉商都是通過走出殺虎口,成就的一番事業。可以說山西在近代的商業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電視劇當中杜淳飾演的田青和富大龍飾演的梁滿囤一起離開家鄉,走出西口。
  • 《甄嬛傳》:鏡子折射出的不是容顏,而是甄嬛一生的歡欣
    很多電視劇其實很喜歡用鏡子來拍攝場景,因為鏡子其實不僅能夠拓展畫面的物理空間,更是能十分容易表達人內心情感。它可以向觀眾展示人物最真實的那一面,只對自己表露的那一面。電視劇《甄嬛傳》中,便一直用鏡子來表現甄嬛從年少欣喜到割捨感情的過程。
  • 父母愛情:農村人的角色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什麼才是好演員
    自己明明是政委的妻子,但是總是愛和漁民一起去趕海,把自己曬的黑乎乎的,一點也不像是政委的老婆。為人非常熱情,比德華有能力,遇事知道思考一下,不像德華直來直去的,是個非常不錯的人。能把農村人演繹的這麼好確實不容易了,不是對農村有偏見,而是演員中有很多表示自己演不了農村人,所以這也算是一面鏡子吧,能夠折射出什麼才是好演員。你最喜歡裡面的誰呢?歡迎評論。
  • 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娛樂圈明星光鮮亮麗的背後最真實的選擇
    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世間百態。往日熙熙攘攘的娛樂圈「停工」之後,平日裡光鮮亮麗、前呼後擁的明星們,此時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像韓紅這樣的明星,為了籌集抗疫物資而振臂高呼,看到了很多居家的明星們,曬出了不同以往的生活片段與美食成就,這些明星們通過自己的表現,讓大家對生活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自信。
  • 別人是一面鏡子,會照見真實的自我
    別人是一面鏡子上下班騎車多年,路上會看到很多不文明或危險的走路、騎車、開車的行為,有時礙到我行車了,往往會脫口而出髒話,有時在心裡罵,有時真是情不自禁、習慣性的就國罵了,這個時候還不自知,看到別人似乎也常有如此。昨天過紅綠燈時,有個女孩因為前面的行人走得慢了,結果使她錯過了綠燈,看她直接拍車把,然後來了一句國罵。
  • 鏡子的妙用,衰衰用鏡子折射陽光坑同學,同學們萬眾一心以牙還牙
    同學們大家好,鏡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鏡子是一種表面光滑並且具有反射光線能力的物品,隨著時代發展鏡子的種類也有了眾多變化,比如平面鏡平常就是人們使用整理儀容儀表時使用,還有凸面、凹面、曲面等鏡面,用於各種科學領域,但是衰衰就拿著鏡子開始玩了起來,搞得同學們怨聲載道,最終衰衰引起了眾怒
  • 走過五年的王者榮耀,也成了折射人生百態的一面鏡子
    如同傳統的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王者榮耀也成了折射人生百態的一面鏡子。 在王者榮耀公測五周年之際,小新找來了幾位王者榮耀的玩家,他們講述了自己和這個遊戲的故事。 舉報 陸宇在王者榮耀推出後不久,就成為玩家,但這幾年的遊戲體驗起伏比較大。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玩這麼久了,沒有一次『五殺』,只有兩個賽季打上王者。」
  • 你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善惡都會折射到你的孩子身上
    如此世上出現人人作惡。人人受害的局面。也為時不遠。一個人如果對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他還能善待什麼人呢?他還對誰友善呢。家有一老猶如一寶,當你的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對不起你該反省了。每個人的行為都是一面鏡子。你的行為最終都會折射到你的孩子身上。是福是禍就看你怎麼去做了。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才想起你該做什麼。懂得尊重,懂得孝道,才是最大的善良。
  • 每個「問題孩子」,都是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一面折射國人內心層面滯後的鏡子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吳曉東  視頻編導:孫亞男  H5製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編輯:蔣韡薇但那幾個家長,他們都有單位、有職稱,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也變成這個樣子?」  「這個問題的發生,跟家庭的教育背景、知識層次、職業類型以及家庭收入沒有必然的關係,這是我們經過反覆論證得出的結論。」
  • 高考是一面鏡子,照片折射時代的變遷(組圖)
    高考是一面鏡子,折射時代的變遷!  從前,車馬郵件都慢,沒有相機、手機,迎接考生的只有家長殷切的目光。
  • 「夜讀」一面銅鏡,折射出遠祖們怎樣的生活意趣?
    1975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墓地41號墓出土一面青銅時代齊家文化的銅鏡,被稱為「中華第一鏡」。1977年,在青海省貴南縣拉乙亥鄉尕馬臺齊家文化墓地25號內的一具俯身直肢中年男性胸下再次清理出一面七角星紋銅鏡。
  • 一面鏡子如何能折射出老人的健康狀況?
    其實,對老人來說,沒事更應該多照鏡子,不僅能夠增強自信,還能及時察覺五官和全身的一些疾病的蛛絲馬跡。照心態。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老人常照鏡子能夠使自己充滿信心,從而告別負面情緒。有些老人自覺皺紋多了而迴避照鏡子,這是一種不願面對現實的負面情緒,老人可每天筆直站在鏡子前,修飾下外表,對自己微笑。
  • 鏡子後有人 一面神秘又危險的鏡子——雙面鏡
    無論是在影視節目上,還是通過網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有這樣一種鏡子——雙面鏡在某些外國電影中,主角坐在FBI審訊室中接受審訊,房間正中裝有一面大鏡子,屋內鏡面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像反射,而屋外卻能通過這面鏡子完整監視整個審訊過程。
  •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幫我們照見內心的秘密
    每個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鏡子 你在看到鏡子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鏡中的你自己 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
  • 【光線轉移】用一面鏡子反射給你陽光滿屋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玩過用鏡子反光,一頭對著太陽,一頭把陽光折射到牆上,屋裡,小夥伴的臉上……設計癖今天要介紹的產品,就是利用了陽光反射的原理,設計師用鏡子反光,實實在在的製造了一盞燈。它的基本構造是一面鏡子包裹在玻璃球中,能夠將室外的陽光反射到室內。其實最初發明 lucy 燈,是為了治療季節變換憂慮症,北歐國家因為光照弱,每年秋冬都會有許多人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於是設計者就想通過鏡子反射為大家補充點陽光。下面是 lucy 燈的一個原理介紹圖。
  • 巴爾扎克稱讚他的畫作是凸顯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人性真實
    摘 要:巴爾扎克盛讚:「他的畫作是凸顯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了人性真實」,畢卡索說:「他的作品堪比米開朗基羅一般深刻」,凡高在給他的弟弟提奧的信中,不吝溢美之詞,稱其為:「很多人的老師」。藝術家眼中的他巴爾扎克盛讚:「他的畫作是凸顯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了人性真實」,畢卡索說:「他的作品堪比米開朗基羅一般深刻」,凡高在給他的弟弟提奧的信中,不吝溢美之詞,稱其為:「很多人的老師」。
  • 為什麼總覺得鏡子裡照出的自己不真實?莫非鏡子內外真的不同?
    鏡子在很多人的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得不說,鏡子作為科學的產物,的確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鏡子雖小,可如果沒有鏡子會是怎麼一番景象?在鏡子沒有誕生的歲月裡,古人們很多一生都無法知曉自己的相貌,是美是醜只能憑空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