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2020-12-05 書寫快意人生

先來看一個有關作者的真實故事:

1942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奧地利的時候,弗蘭克爾一家因為猶太人的身份也上了納粹的黑名單。因為想留下陪家人,弗蘭克爾放棄了逃往美國的機會,與家人一起被關進了集中營。他的人生也從做研究、教學生變成了與死神賽跑。

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弗蘭克爾先後輾轉進了四家集中營,每天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幸運的是,即使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從困境中找到一絲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並最終獲釋出獄。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就是為生命找到意義,讓生活更有價值。也就是要通過幫助人們直面並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點燃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用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意義療法強調人在將來應當完成的意義,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把生活的焦點從那些讓人心煩意亂的事情上轉移出去,從而節省出更多的精力去應對遇到的難題。

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提出之後,立即在心理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它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存在很大差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尋找快樂。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則認為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優越感,也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而弗蘭克爾卻認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找到生命的意義對我們的生活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在弗蘭克爾看來,生命的意義是指一種獨特的,只能由某個特定的人來實現的理想和價值。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

對意義的追求會讓人產生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激情和動力,即使你當時可能正身處困境,也不會因此消沉下去,更不會放棄任何可以變得更好的機會。舉個例子來說吧,民國時期有一位貴族大小姐叫郭婉瑩,她從小生活優越,也接受過高等教育,曾經是別人羨慕的對象。但生活並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後來,她因為身份問題被派去進行勞動改造,任務是刷糞桶。別人都覺得她這次肯定挺不過去了,可沒想到的是,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她也會堅持穿戴整齊才出門,從不讓自己看起來邋裡邋遢。在郭婉瑩心裡,活著就要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這就是她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正是這份對於尊嚴的追求,才讓她在那麼糟糕的環境中依然堅持做人的底線,並最終脫離困境,走了出來。

那麼,怎樣才能通過意義療法找到生命的意義呢?

在這本書中,弗蘭克爾為我們介紹了三種十分有效的途徑,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生命的意義。

第一個途徑是從事某項工作或者某項事業。

弗蘭克爾的經歷就是對這一點的有力證明。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時,他的一部準備出版的心理學講稿被沒收了,於是,重寫這本書的渴望幫助他戰勝了集中營嚴酷的處境。無數次,他在被囚頭迫害的時候,都還在想著怎樣完成自己的講稿,這讓他忽略了身心上的不舒適感。還有一次,他得了嚴重的傷寒症,因此獲得了短暫的休息時間。他就利用這樣的機會,在一些碎紙片上做了很多筆記,希望能在出獄後,繼續完成自己的著作。

對事業的追求,讓弗蘭克爾能夠暫時拋開獄中殘酷的現實,想像出一種讓自己充滿激情的空間。比如,在賣苦力幹活的時候,他的大腦卻在高速運轉,他會想像自己重新站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解心理學知識。那時,他就像是一個旁觀者,超脫出當時艱苦的環境,冷靜地觀察和思考著自己在集中營中的經歷。這種客觀的立場,讓弗蘭克爾變得更加平靜,也增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在集中營裡,弗蘭克爾的體質是比較差的,但最後,他卻能夠死裡逃生,與他想要繼續心理學研究的強大精神支撐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所有人來說,去做一項有意義的事業,都會讓我們獲得一種非同尋常的動力。這一點運用在我們教育孩子上其實也是一樣的。當我們不再急功近利地要求孩子只是考個好成績,而是把孩子的培養當成一項事業,我們的心態就會更平和,不會因為孩子一時的表現而煩躁不安。

第二種途徑是有一個可以表達愛的對象。

我們常說:家庭是一個人的溫暖港灣。有一個可以時刻牽掛的人,會讓人活得特別有動力。弗蘭克爾就是因為不願意放棄親人和愛人獨自遠走高飛,才會被關進集中營。在進入集中營後,這份愛依然是弗蘭克爾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弗蘭克爾被通知要轉到另外一個集中營。據了解,前面有兩批人被運走之後,因為工作任務有變化,結果直接被推進了焚屍爐。因此,臨走前,弗蘭克爾交代留在原來集中營的朋友,如果能夠見到他的妻子,一定要轉告妻子三件事情:一是他每時每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妻子,二是他非常愛他的妻子,三是婚後的時光雖然短暫,但他感到滿足。正是靠著對妻子這份深深的愛,讓弗蘭克爾經常能在最困苦的時候保持一種興奮的精神狀態。他常常因為想起與妻子相處的時光就變得特別滿足,幹起活來似乎也充滿了力量。

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奮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愛的人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們即使受了很多委屈,也不在意,因為他們相信,為了所愛的人,這些苦都是值得的。甚至有些時候,與所愛的人度過的每一分鐘都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每當想起來就會感覺力量倍增。

第三種途徑是忍受苦難。沒有哪一個人的生活是沒有苦難的,因此,如何面對苦難就成了一門需要研究的學問。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面對苦難最好的方法其實只有兩個字:忍受。

弗蘭克爾在剛進入集中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犯人們即使穿著非常單薄的衣服在外面挨凍也不會感冒,即使每天只吃一片麵包,也照樣能夠維持生命。並且,很多人的胃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竟然變得出奇地好起來。面對艱難的環境,弗蘭克爾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在常人看來不能忍受的處境,其實都能忍受得了。

在這裡,弗蘭克爾所說的忍受是一種保持內心平靜的忍受,它要求我們即使在面對十分惡劣的環境時,也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拿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來說吧,他年紀輕輕就因身體殘疾而不得不一直坐在輪椅上。這種困境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有很多人在變成殘疾之後,就選擇了自殺,可霍金沒有。對於他來說,即使坐在輪椅上,只要他的大腦還能夠思考,只要他還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繼續自己的研究,那麼,生命對他來說,依然充滿了意義,值得為之奮鬥。這種價值感讓霍金在殘疾之後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成為世界矚目的物理學家。

直面磨難,最好的辦法是找到磨難帶給我們的意義。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換一種視角看待它。如果經受磨難是生命所必須的事情,那麼就要樂觀地接受它。

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賦予了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機會,也讓我們不再因為一時的痛苦而變得歇斯底裡。「活」出生命的意義,人生全部的意義就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中。

元元:文學碩士,多平臺講書稿籤約撰稿人,著有《願你有能力與生活握手言和》。

相關焦點

  • 理解生命的意義,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果說到現在為止哪本書讓我讀過之後受益匪淺,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非《活出生命的意義》莫屬。它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著作,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他開創的意義療法。
  • 希望和光明在前方——讀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全體國人的正常生活被驟然按下了暫停鍵,而我也停下匆忙的腳步,靜心思考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我在2006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後購買的一套心理學叢書。這本書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根據他二戰中被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經歷寫成的一本著作。在集中營裡他經歷了九死一生,而且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皆死於那裡。這本書寫了他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發展的觀察,以及據此開創的「意義療法」。這本書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活出生命的意義》之「社畜」拯救者
    為了,我無意間翻開了有本書慢慢拼湊起一些那段歲月的映像,這本書的名字叫《活出生命的意義》,猛一聽還以為是本雞湯書,但看了簡介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完。作者是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集中營的倖存者。有意思的矛和盾的問題出現了,當極端的精神困局發生在優秀的心理治療導師身上會發生什麼後果?維克多·弗蘭克爾交出的是一份標準答案。
  • 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當你試著去了解時,你的每根汗毛都會震動,因為金剛薩埵的功德藏門也同時隨之打開了.由此方知,原來我們接觸到佛了才觸及到生命的真相、真正的生命,才觸摸到真理!只有佛菩薩才是功德、純善,沒有一絲垢染的真正的生命。學佛之前的那些全是假的、虛偽的,乃至很多都是罪惡的化身。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記得初讀這本書是在小傑最低迷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工作生活都非常糟心,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和挫敗中,當時因為朋友推薦,試著讀了一下,這一讀就被裡面的故事和「意義療法」深深的吸引了,大家如果身邊有情緒不佳或者人生低谷的朋友可以推薦一下,確實值得一讀。
  • 淺談一下生命的意義
    但我告訴他,生命的意義,對不學者這才能稱為問題,他們有思考的時間多看幾本書就能找到答案。很多人有思想,很多人愛思考,但愛思考的人也分為了幾種情況:有一種,他們思考的是前人沒有思考過的問題。他們發現問題,總結思想,解決問題。
  • 大學必看十大經典書籍,從《活出生命的意義》到《做最好的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作者: [奧地利] 維克多·弗蘭克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地發出過這樣的追問。最近讀的一本童書,《夏洛的網》,從某個角度,詮釋了其中的一種意義。威爾伯問:「你為什麼為我做這一切呢?我不配,我沒有為你做過任何事情。」 夏洛說:「你一直是我的朋友,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我為你結網,因為我喜歡你。再說,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今天我要分享給大家的書是《活出生命的意義》,會給你答案。這本書是「意義療法與存在主義分析」的創辦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寫的。你或許要問,他是誰?他憑什麼能來給我們的生命意義下結論?弗蘭克爾是醫學博士,是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被29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他擔任維也納神經綜合醫學院首席專家25年,是奧地利科學院榮譽會員;他出版的著作多達39部,被翻譯成34種語言。
  • 淺談生命的意義!
    因母親生病住院,近一個月的陪護,見過不少生離死別,醫院真是個鬼門關,一邊是醫生、護士、親人拼命搶救,另一邊是閻王爺、小鬼死命往那麼拉……不禁捫心自問,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古人云,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那生命是為何而來,人活著到底為什麼?經典回答,等死!無論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將相士卒,下至平民百姓都難逃一死,殊途同歸!其間,為錢,為權,為女人,為車,為房子,為生存,為長壽,不同的人上演不同的人生大戲,無可厚非,都對!
  • Clint老師英文演講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這段視頻中,我想問你一個問題。What is the meaning of your life? Or do you believe life has a meaning? 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者你相信生命是有意義的嗎?
  • 塑造人物和過好人生一個道理:拿好自己的主動權,活出生命的意義
    如果問:有哪些人物讓你印象深刻,你一定會說出很多吧?生活中給你啟發,教你上進的良師益友;共同生活,享受幸福的親密愛人;陪伴成長,無微不至關懷你的親人……當然,肯定也有那些活在虛幻世界——書中或電影中,讓你久久不能忘懷的人物,比如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說到這,我想你的腦海裡也已經湧現出了一個或幾個人了吧?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有人說,生命是無意義的,人生於虛無,最終還要歸於虛無,每個人到最後都要死去,納入到宇宙的塵埃之中。有人反駁說,這怎麼可能?人作為萬物的靈長,怎麼能沒有意義呢?如果這樣我們不就白活了嗎?我們存在的價值不就煙消雲散了嗎?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首先,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要從生命的起源開始講起。特物兔兒知識有限,目光淺薄,只能粗略地描述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房子是一個0,金錢是一個0,事業是一個0,而健康是那個1,沒有1,你的生命就一文不值了 」這個廣泛而雞湯的說法我想大家都聽過。身體的健康等同於生命的意義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健康也好,不健康也罷,對生命意義的影響微乎其微。健康≠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不是淺顯的「健康」二字就能概括的。
  • 生命的意義……(隨筆)
    作者:胡楊映月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遇到的所有的待遇都是公平的,然而卻又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不僅如此,老天也給了我們奮鬥的資本,我們都是靠著一雙手和兩隻腳在賺錢活命,在直立行走。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老天對我們這些苦命的人也是公平的。然而,老天的公平也絕非是完全公平的。比如說某些人雖然跟我們一樣赤條條的來,然而在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一剎那間,自己的身份已經貼上了「富貴」的標籤。這,又是與我們這些打著「貧苦」烙印的人是不同的。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霍金這樣告訴你
    說起生命的意義,我首先會想起裴多菲的這首《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這首詩裡,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追求自由,雖然所有的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在這個走向死亡的過程中,生命或是絢麗多彩、或是黯然無光,但這都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 大學生困惑人生意義何在?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一個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需要你給它一個意義。」當作家畢淑敏看到了大學生的困惑,做出這樣的回答的時候,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很精彩的一句話。面對年輕人有這種成年人的困惑時,畢淑敏順勢引導大學生們,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設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虛度一生。其實人生的意義這個話題,中年人的困惑要大得多。中年是一個很尷尬的階段,家庭、事業、健康,件件都是大事。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的心裡,會有一個怎樣的答案?  只有幾歲的時候,假如有人問你,可能你真的會覺得,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讓父母開心;  等更大一些,你明白了更多的道理,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活著,活著是生命意義的一種,可以有很多理由,很多道理而活著。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奮鬥又是為了什麼呢?如果我們接受教育只是為了功成名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能夠使喚更多的人,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膚淺而空洞。如果我們接受教育只是為了成為科學家,成為只會啃書本的學者或者沉溺於知識的專家,那麼我們將給世界帶來不幸,甚至會將世界推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