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一件事應該不會陌生,就是在看書時候,總會有一些不知不覺打動你的文字作品,即便是你看完了整本書,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除了回頭在讀一遍,你還可以去看看他有沒有被改編的影視作品。不過你要是知道了一部文學作品被改變成了影視劇,恰巧你兩個都沒看過,那他們一定會有一個看的先後順序,因為碰到的這個事情很多次,被傷的很深,所以總結了點經驗,讓自己別再犯低級錯誤。要我選擇的話,我會把首選交給影視劇,因為你看書的時候,你會不自然的被帶到書中那個場景,腦海中勾勒出男女主角的樣貌、性格和展現的狀態,甚至我還有點構思哪位演員出演哪一位角色的愛好。隨著劇情的發展書中的角色在你腦袋裡的形象越來越豐滿,等你在看的電影的時候,如果哪位劇中演員的演員和你構想的有偏差,或者展現出的樣子與你的想像有出入,你就會感覺整部電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會讓你感覺非常失望。我也聽過身邊的朋友因為一部電影裡的某個角色的出戲,乾脆直接放棄掉了整部影片。所以等我被影片輪番教育過後,我長了記性。經過改編的著作,還是要先看電影比較好。當你帶著電影中的角色再去回頭看一次原著,反而原著的內容能讓影視劇的角色更加立體。當然這個改編的成功和失敗也不能讓電影人全背,畢竟眾口難調,把動輒幾十萬字的故事,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裝在一個人腦袋裡,顯然是件需要超級深厚功力的事情。
前段時間我又回頭看了一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上次看的時候已經是很多年前了,不過好的電影是不會讓人又疲勞感的,你不會抗拒再來一次。不過這部電影確實太沉重了,不光是對我們看電影的人,就是大導演史匹柏在接手這部電影之前還百般糾結自己能不能拍好,這時候的他已經拍出了很多像《大白鯊》《第三類接觸》這樣的電影,已經是名聲在外,但還是屢次邀請別的導演執導這部電影,可以想見這部電影的厚重。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裡面出現的場景除了奧斯維辛之外,基本都是在真實的發生地拍攝的,甚至參加拍攝的部分演員就是集中營的倖存者。
當然兩三個小時的電影,不可能把那個慘痛的時代故事詳盡描述。為了,我無意間翻開了有本書慢慢拼湊起一些那段歲月的映像,這本書的名字叫《活出生命的意義》,猛一聽還以為是本雞湯書,但看了簡介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完。作者是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集中營的倖存者。
有意思的矛和盾的問題出現了,當極端的精神困局發生在優秀的心理治療導師身上會發生什麼後果?維克多·弗蘭克爾交出的是一份標準答案。
在集中營,相比一個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的生存環境無疑顯得更加惡劣。尤其是對囚徒來說,不過腦力勞動者並不意味著一無是處,現實告訴我們,無論處在什麼情況下,有點東西傍身總歸是不會錯的,最好是那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技能,差異化的能力競爭才能讓人在浪潮裡發現你這顆真金。在納粹軍官發現他才能之前,他也經歷煉獄般的生活。
集中營也是這樣殘酷而簡單,裡面的人們之所以能生存,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還有利用的價值,不管是鋪鐵軌還是抬屍體,體力勞動雖然廉價,但這是絕大多數人都能仰仗活命的東西。如果你偶然得了重病或是不再有勇氣堅持,結束苦難的機會就到了,毒氣室和焚燒爐會耐心的等待每個試圖放棄希望和失去勞動能力的囚徒,他們的生死的決定權只在納粹軍官輕飄飄的一句話。集中營的每個人都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所以對生活還有希望的人,就必須裝出身體倍兒棒的樣子賣力幹活。試圖用行動去告訴那些管理者,我還有用。不過也只有到這種極端環境,才能讓人開始反思生活的意義。人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吃下一口飯活著的人,不就是喘氣的乾屍嗎?生活給你背上了苦難,還要看著你要不要帶上憧憬和期待。
弗蘭克爾就是憑藉這個堅持下來的,當然要在這種地方生存,除了能力還得有足夠的運氣。顯然剛開始上天並沒有站在弗蘭克爾這邊,當押運他們的火車緩緩停靠,路牌也逐漸清晰起來——奧斯維辛,一串字母赫然在列。慌亂中他們被趕下火車,列隊站好等待分配,一名納粹軍官挨個打量後把他們分成兩撥,當輪到弗蘭克爾的時候,軍官眼神一掃略微遲疑了,他被劃到了右邊。這次老天眷顧了他,被分到左邊的人被告知排隊洗澡,大家攥著肥皂魚貫而入,隨後化成了一道青煙,他們被帶去的是焚化爐。被分到另一邊的弗蘭克爾,也被安排去洗澡,大家惴惴不安,空蕩的房屋看不到什麼光亮,沒人知道裡面會發生什麼。管道一陣急促的聲音傳來,噴頭開始微微晃動,人們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裡。直到裡面流出了水。整個浴室都沸騰了,大家開心了插科打諢,互相開玩笑,整個場面好像從葬禮變成了一場歡樂的宴會。
但我們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沒有危險的潛伏,激動和興奮也就無從談起。危險一方面強化你憂慮的同時,也強化了你對快樂的感知。我曾經看到過一個產品的廣告,覺得非常好。「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感動。」帶著末日的心態去生活,或許會讓我們對快樂更敏感。
當時人們洗完澡之後,快樂就逐漸散去了,接下來的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盡一切辦法活下來。關押到集中營的人們被強迫做極其繁重的體力活,而他們能分到食物的也僅僅只有每天300克的麵包和一公升湯,這點食物完全支撐不住他們工作消耗的體力。但是他們的面前只有兩條路,堅持下去等待希望的到來,或者停止勞動結束痛苦。弗蘭克爾是沒有放棄的哪一個,但他也需要為此做的努力,為了讓自己變得看起來更精神。他每天都會剃掉鬍子,刮乾淨自己的臉,好讓自己看起來面色更好些,這樣毒氣室也會離自己遠一點。
不過人們總是喜歡高估自己的力量卻低估時間。鐘錶上的指針一刻沒停下轉動,弗蘭克爾身邊的人倒下的越來越多,有的患病被送進毒氣室,有的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自我了斷。當見慣了離開的人,活著的人也就失去了悲傷的能力。與此相對的是,留下的人展現出更多的對求生渴望。他們更關心離開的人還留下什麼自己可用的東西。到這個時候,死亡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令人畏懼。不管是對於別人,還是自己。結束生命的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過同樣只有這時候才能顯示出堅持的價值。書中提到了一個事情,讓我印象深刻。和弗蘭克爾一同被關在一起的人,告訴弗蘭克爾自己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三月三十號就能得到解放,他相信這是上帝對他的眷顧。隨著日子逐漸臨近,他們知道戰爭是不可能在哪個日子結束的。就在前一天,哪個人病倒了,沒過幾天就離開了人世。為他治療的醫生相信,他是因為病痛折磨而死。但只有弗蘭克爾知道,希望破滅才是幕後兇手。
這個可憐人沒能堅持到解放的那一天,但弗蘭克爾等到了。我一直以為,囚徒渴望自由,就像小貓渴望吃魚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沒想到,他們在離開集中營後並沒有顯示出喜悅與亢奮。而相反在他們身上出現了「人格解體」的狀態。他們感覺這一切發生的並不真實,像是沉睡的人做的一場夢。甚至還有的人會失去了感受的能力,他們不會哭,也不會笑。想要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當中,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一個職業心理學家的好奇讓弗蘭克爾在離開集中營後,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在那樣惡劣的環境裡,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最有可能活下來。答案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弗蘭克爾和曾在不同地區做過相關方面研究的專家進行了調查和探討,最終驚奇的發現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就是問題的答案。在集中營裡,一直讓他牽掛的除了同樣身陷囹圄家人之外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創作。被運往奧斯維辛的時候,他還沒完成的手稿就藏在他的大衣裡,但很不幸在檢查的時候被發現了了,失去手稿的他陷入了巨大痛苦,在家人遭受的苦難的時候自己無能為力,就連自己的心血創作也保護不了,這讓他開始思考活下去到底還有沒有意義?
當然這不光是弗蘭克爾自己這麼想,集中營的所有人都在想,大多數人不停的祈禱希望能夠早日離開,如果出不去的話,一切的所受苦難就變得沒有意義。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尤其當人們已經不再害怕死亡,解放又遙遙無期的時候。弗蘭克爾沒有放棄,他決定要重新把這本書完成,把他當做自己存在的意義。這個事情也一直貫穿了他整個集中營的生活,直到解放的那一天。
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那些殺不死你的,必定使你堅強。
在他生命最艱難的時刻,完成書稿就是他生活下去的意義。當度過了那漫長的苦難歲月,接下來他的生活就被自己填充的無比精彩。
前段時間一部日劇把「社畜」這個詞帶到了我們身邊,引起無數朋友的共鳴。被生活和工作輪番折磨到生無可戀,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好像是「社畜」的一個常態。我們之所以要聊到這本書,也是因為這本書是一副解藥,他說我們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存在的意義。為什麼這麼說呢?每個人的喜好和追求不一樣,當然存在的意義就有千差萬別。弗蘭克爾雖然沒有百試百靈的萬金油讓你知道自己人生 的意義,但書中提到幾個方法或許能給你幫助。
第一條就是工作,就是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存在的價值,工作是個很特殊的東西,能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你會發現,有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但更多的人會表現出厭煩。所以如果想讓自己對工作不那麼抗拒,只是習慣重複的工作肯定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找到工作背後的意義和動機。我的朋友曾經在一家家政公司從事銷售工作,這個公司擁有從培訓到駐派的一條龍服務,是國內知名的家政公司。但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工作的並不開心,最後選擇結束了這份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整天都在重複那些銷售話術和惱人的售後問題讓他煩躁不已。但當他提到自己也很看好家政行業的時候,又顯示出一份懊惱的神情。他說其實在那個公司還有很多東西值得自己研究和學習,但是當時自己只是一心反感這份工作,並沒有過對這個問題的考慮。跟他的聊天讓我也收穫頗多,如果我們只把手頭的工作作為一個賴以謀生的工作,那我們充其量只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如果我們抱著一份不斷摸索和求知的心態,去全方位了解我們所處的工作和行業,我們就是以一個創業者的眼光在審視工作。想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的前提是,擁有理想中那個人的眼光。
第二是體驗。通過體驗某種事物,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比如說搞對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個人因為愛慕和欣賞走到了一起,就會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想像。男孩恨不得跑到天上給女孩摘星星,笨手笨腳的女孩學會了織圍巾。愛會給人帶來的無比強烈的責任感,對未來充滿期待並會為之努力。在體驗一種事物的同時,其實也會讓我們發現生活的價值。
第三是面對苦難的態度,我覺得不管做什麼態度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不管在暴躁老闆面前裝孫子,還是在處女座老師面前找藉口,正常情況下好的態度都是化解矛盾的最優解。這個例子也同樣能放在處理命運這樣的大問題上,為了能獲得一個光明坦途上的未來,你就得擺正態度。那些動不動就被命運折磨的奄奄一息的人,態度就是屬於極度惡劣行徑範圍之列。
你得理清一個問題,暫時有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現狀?如果答案是有,那就請亮出你的兵器,嘗試去突破現在的生活。如果沒有,那還是端正咱的態度,就像是面對老闆和老師,積極的態度能讓我們在迂迴前進的過程中不會被揍得太慘,才能有力氣做好準備時刻努力創造改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