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 社畜的自我修養

2020-12-05 AI撲社

最近上海熱skr人,合租房空調還瓦特了,半夜滾來滾去睡不戳。

總不能浪費時間吧,就入了一部新綜藝:《潮玩人類在哪裡》。

在哪裡?在哪裡?

鞋裡、帽裡,還是受潮三日的小內裡?

那,有個不服氣的「潮」女,穿了一套螢光校服上場介紹設計,中途忽然「刺拉——」一聲,扒掉了她的筒褲,腰間頓時炸出二條扭秧歌兒的脆紅紗段子。

吳亦凡說:WOW~

筆者趴體。默默環顧自己6平米大、還冒著熱氣的「潮」屋,撫摸白天鞠「工」盡瘁的老腰,想到4小時後還要爬起來去1號線裡「沙丁穿梭」,胸中忽而生起一股濁氣。

同樣年紀、同等姿色,薄薄一屏之隔,怎的她為潮人,我為社畜?

社畜是一種飄來飄去的東西

「社畜」,社會牲畜,是大多數90後的後置攝像頭仰拍。

這個詞其實是舶來的,最開始在日本流傳,用於嘲諷企業資本家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榨。所以準確地說,這裡的「社」應該只代指「會社」,即公司。

但,壓力僅僅來自公司嗎?

對於廣大的20+有志青年,「畢業=消費降級」已成為常態。在校時還能舔著臉向父母要點零花錢,充幾把王者、養一對柯基。但畢業之後就大不如前了,逛展、Cos、追idol,哪兒哪兒都要用錢。

所以我們拼命工作、努力苟且,為了早日抵達異次元的「詩和遠方」。

然後,在查看工資單的那一刻,默默頭禿。

你看,多少熱門公眾號為我們的前途擔憂:《階層固化了,社畜的未來在哪兒?》、《今天你社畜了麼?》、《社畜的愛情總是無疾而終》……

你瞧,多少良心自媒體正幫我們想辦法:《社畜為什麼會有「畜」感?》、《可不可以不社畜?》《年輕人該怎麼脫離「社畜」》……

甚至,熱心網友還自創了一個「東亞社畜研究社」,高呼「辦公室摸魚是一項人權」。該研究社還日常輸出「社畜體徵測量表」、「社畜互助幫」等社畜健康管理諮詢項目,幫助程度不同的「社畜」患者及時抱團求醫、篩查復健。

是是,筆者也是碼字狗,但筆者就是不喜歡「社畜」倆字。

「為工作折腰還撈不到錢」,就等於社畜麼?你去看20歲的馬雲、雷軍、貝佐斯,哪個不是「窮到只剩理想」的熬夜脫髮愛好者?

我坐著碼字,老闆也坐著碼字,是哪面照妖鏡照出了我的「畜像」?

所以筆者懷疑,「社畜」,根本就是個品牌和媒體共謀博眼球的偽概念:那些為社畜叫苦的、伸冤的、維權的,都是焦慮販賣者。目的嘛,就是讓你地不受控制地看看看、買買買,試圖從小額但高頻的消費中獲取暫時性的「脫畜感」。

心理學有個理論,叫「別想那頭大象」。

你閉上眼試試,看見了啥?

事實上, 只要「大象」這個主語被明確提及,無論之前的修飾詞是什麼,「大象」之相,早已在你的認知之湖中倒影清晰——就是沒法兒不想它

同理,無論這些營銷號如何綠茶地想助你脫離「畜」海,她真正關注的是,不過是「轉發此條到朋友圈」;無論商家如何做足文案噱頭,勵志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為加班狗排憂解難,他們也只是在玩一個「創造需求、滿足需求」的經典遊戲,利用你對一個虛構「圈層」的身份嫌棄,條件反射,快速下單。

當你的同事、你的父母、你的手機屏幕,都拿「社畜」拍了拍你,你會發覺自己被N面哈哈鏡圍得目不透風——再照時,哪兒哪兒看著,都像狗。

但你必須明白,「社畜」,首先是一種主觀認知:真正無法讓你成為大漠野獸的,是你對網際網路輿論場的照單全收。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脫「畜」,別去賣腎換錢,理智自救。

多讀書,提高點認知水平,把「社畜」這個概念從你的字典裡徹底擦除。

讀什麼書?—— 《演員的自我修養》。

保持專業,戴上「社畜」假面優雅起舞

你知道演員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嗎?

——就是一邊能把婊子演到遭天譴,一邊篤信自己卸了妝上善若水。

子怡·章導師:信念感,信念感。

不可否認,我們每分每秒都生活在一個「社交輿論場」裡:就算你否認自己是「社畜」,周圍的人還會捏著那張「社畜評分表」對你打勾勾,必要時進行人道主義幹預;就算你強烈懷疑「社畜」是個偽概念,但一家之言,終寡不敵眾,主流媒體還會在一遍遍「社畜太難」的唱念中,將邪理鑄成真經。

那麼,年輕又萎的你,到底該如何擺脫「社畜」之音噩夢繞梁?

重點不在「命」,而在「信」。

用子怡姐的表演理論闡釋,即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奉獻給跟自己毫無關係的角色」。

再翻譯一下,大略是以下三步:

一、相信自己不是「社畜」,社畜和自己其實毫無關係;

二、接受除了你之外的人相信你就是社畜;

三、按照世人對「社畜」的角色期待,完美演繹「社畜」之人設(如果你短期內並不打算隱居山林,依然要吃人間煙火的話)。

子怡姐姐的這套理論,其實脫胎於世界三大著名表演體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這位俄羅斯裔的「肯德基老爺爺」,寫了一本轟動全球、影響了梅蘭芳、契訶夫等文藝大家的書,叫做《演員的自我修養》。

筆者第一次摸到這本書就有如神助:「自我修養」,too高級,太swag。

咱雖不是演員,但都深感「人生如戲」。龍套還沒跑好呢,指不定啥時候又被哪個霸王花佔了坑位——實需珍惜每個風平浪靜的夜,好生修習搬磚人生的「演藝之道」。

於是,筆者盤坐潮床,花下六六三十六個夜晚吞此神書,奮力消化、運氣調息、朝參暮禮,逐步悟得Z世代潮流之道。終於腹中製成「21世紀人手必備之青春修煉手冊」——《社畜的自我修養》

現摘其精要三章,與君共勉。

#第四章:想像力 —— 「快閃,勞資是來體驗生活的」

「所有的苦難,都是靈感的源泉。」

卡夫卡沒有成名前,是一個保險公司的小職員。

在這個極度官僚化的利益組織裡,他上班、下班、再上班,他的同事上班、下班、再上班,他的領導上班、下班、再上班。

有一天,他盯著同事的死魚眼看:看、看、看,看到了一隻兩米大的甲殼蟲。

之後,他寫了一部小說《變形記》,轟動文壇。

之後,他繼續在保險公司當小職員,直到退休。

什麼「斜槓青年」、什麼「百變人生」,都是回炒19世紀的老梗——年輕如你我,面臨的社會壓力,其實和百年前沒啥本質不同。資本社會這臺複雜而精密的GDP製造儀,早就給各個零部件安排好了位置。

從提高經濟生產效率的角度講,人,確實該當零部件。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反覆強調:「分工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一切勞動資源(包括你)的調度,都必須基於嚴謹的分工邏輯。

就比如你想賣奶茶。如果你一人包攬製作奶茶的所有物料,你得先爬到茶山上採茶、劈柴燒開水泡茶、去林子裡掰甘蔗熬糖水、蹲家裡手搓珍珠圓子,大概一天能製作完成1/2杯,拿去賣給後院兒的野猴子。

但斯密大大賣奶茶,就與眾不同:茶、奶、糖、珍珠找供應商;品牌設計宣發找PR,門店落地找租賃中介;員工培訓找技校;開業第一天「賓客盈門」找專業的託兒……

所以,卡夫卡識時務,很早就接納了自己「螺絲釘」的社會角色。

他不但接受,而且樂演其中。

他明白,「螺絲釘」是社會給他的人設,而「小說家」才是他為自己寫的劇本。有了這層「螺絲釘」皮相,他悄悄觀察、記錄、評論別人生活的時候,就沒有輿論包袱,更能行小說家「素材積累」之實。 他在領導眼裡雖是個不折不扣的「社畜」,但領導在他的眼裡,早是一個喪失人性的甲殼蟲。

換句話說,工作雖限制住了你的手腳和褲腰帶,但限制不住你的想像力。

「快閃是我的G點。」

大明是上海某醫療器械公司的出納,他在公司的狀態跟卡夫卡筆下的甲殼蟲差不多:四肢僵硬,面無表情——well,畢竟你很難想像甲殼蟲說「G點」的唇形。

但同事們並不知他上下班通勤時都幹了啥。

「我一般提前20分鐘出門,坐(地鐵)到人廣去看看,有沒有布新的展呀,然後再趕下一趟去公司。」 大明談起他的上班路線,厚厚的鏡片突然放光,「下班也是,轉其他號線去探些商場的中庭,看新上的裝置藝術。拍拍照、發個小紅書嘛,再回家。」

他說,幹出納是為自己今後設計潮娃,鍛鍊細心程度用的。

不被搬磚狗「兩點一線」的濫情劇本限制思路,敢於在框架內即興發揮,爭分奪秒做自己,能潮一刻是一刻,大明才是合格的演技派「畜」鬥士。

#第六章:放鬆肌肉 —— 「肉笑皮不笑,手辦得到」

運用強大的想像力和信念感,像大明一樣做到在「上班狗」和「潮流仔」雙重人設間無縫切換,確是上乘功力,往往需要演繹天賦。

對于慧根一般的普通狗,則需要在辦公室裡種植一些精神稻草,續命。

比如在工位上放一盆多肉,配一幅愛人(狗)的相框。

比如在茶水間的公共冰箱上貼一個酷蓋。

又比如,在枸杞杯上供一個甜姐兒。

Bob是楊浦區一家科技公司的後端分析師,因身材過於健美,公司扛水桶的任務都交給了他。

「每次整理數據煩了,就看看她。」

她是一隻迷你手辦,一個打呼嚕的軟妹子,如下。

中國人大多還是集體意識強過個人意識。

年輕一代或比父母那輩更加「自我導向」,但往往,他們表達自我的「潮酷犄角」剛被塑好,就如還未冷卻的巖漿,在周遭輿論活火山的猛烈炙烤下速速融化:很快,又流出了狗的模樣。

所以,在漫長的搬磚時光裡,我們急需一些隨身攜帶、抬眼便知的「自我提示器」——比如一個能寄託你精神個性的手辦。

百度知道上有一個詞條,叫「如何優雅地在辦公室擺放手辦」,其實是在婉轉敲打「老闆打壓職場個性釋放」這個議題。

網友的回答大多勸勉友人「低調點、守規矩」,但其中一條很特別:「如果說你覺得不好意思,那就找一個都愛放手辦的公司。」

筆者支持這個觀點。

馬雲在湖畔講堂上曾明確告誡:「文化和制度哪個更重要?一定是文化。」

如果說一個老闆,懷疑員工成天和一個10cm高的公仔眉來眼去,導致公司生產力嚴重下降、組織人心渙散,從而要下令整改工位「儀容儀表」,刪除所有小玩偶,那對不起,在21世紀的今天,這就不是一家值得你每日通勤3小時、奮勇效力小十年的企業。

要想脫畜,還得尋到與你價值觀高度契合的、願意放養你跑山啃草的「有溫度的組織」。

#第九章:情感記憶 —— 「啊一個盲盒一場夢」

其實喜愛手辦的老闆大有人在。

比如這位黃老闆。

洛基、綠巨人、鋼鐵俠,曉明哥是妥妥的漫威粉沒錯了。

魯豫一邊參觀黃曉明的手辦牆,一邊饒有興趣地問他為何鍾情於這些玩偶。

「就是,會想收集兒時的記憶,保存情感這樣。」

「收集癖」,的確是觸發消費者發生購買行為的一大利器。全年齡段通吃,百試不爽。不論是爺爺那輩的集郵成癮,還是Z世代小盆友的潮玩炒貨,大家對「陪伴式情感載體」的長線付費將只增無減。

拼命搬磚的我們,雖木有錢複製一面黃老闆的手辦牆,卻也能花小錢,充分享受「情感收集之樂」。

OO是一名90後時裝編輯,抽盲盒重度用戶。這是她家中盲盒手辦牆的一隅。

當被問起自己最喜歡家中哪個角落,OO脫口而出:「必須是我的盲盒牆,這是我的心血,我的愛與淚!」

圈外人多半不理解,這些不能吃、不能遛的玩意兒,到底為啥讓人發狂?

莫那手辦原型師張楊認為,他們做的不是商品,而是藝術表達。

「做這行的,心裡怎麼也要有點堅持。」 他表示,再小的玩偶,設計師也會竭盡所能,精準地傳達作品背後的情感故事

因此,這些售價69元一個的小人偶,從盲盒裡被「發現」的那一刻,便完成了藝術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親密交流。每多打開一個盲盒,玩家就多一分對角色背後故事的了解;而越是了解,就越想解鎖藝術家裝在樹脂娃娃裡的精神謎題。

結果就是,抽了一盒抽二盒,心中日日掛念之,很快就把一個系列買全了。

社畜的「畜」感,植根於對生活的「無感」:沒了乘風破浪的勇氣,如鹹魚一樣曬屍——乾癟、無味、沒意思。

而盲盒可以說是一項高性價比的「意義創建」活動。比起白日裡那些枯燥乏味、無法進行情感積累的報表、數據,少喝兩杯喜茶就能換得一次的精神審美,實在是漫漫搬磚路上「可遇不可求」的風景。

社畜 or 潮人,關鍵在「被」不「被」

以上三招皆為術,拔高來看,其實都指向一條心法:化被動為主動

一個關於駱駝的真實故事引人深思:常駐沙漠的族人,會在晚上將駱駝拴於營旁樹下,在早上將其鬆綁,放駱駝去喝水。而馴化優良的駱駝,因太習慣「被繩子拴住」,在繩套脫落後竟沒有絲毫反應,繼續呆呆地守在那棵早已約束不了他的樹旁。

牲畜和野獸最大區別在哪兒?在於「被」定義、「被」安排、「被」生存、「被」價值。

那些社畜意識強烈的人,多半都被「我是牲口」的認知之繩先拴住了。

什麼「我沒錢,所以沒法兒養活興趣愛好」、「上下班都累成狗了,哪兒還有力氣去social」,等等。這類的自我解釋,更像是降低認知成本的藉口:當一個人不願花力氣去演好真實的自己,他便會自動接下社會給他配好的樣板戲。

自己遞繩子,把自己拴起來:社畜從來不是一類特殊的人,而是一種被動等待的心態。

所以,同樣是追求快樂,社畜只會被動消遣,而潮人懂得主動創造

回想一下,多少趟地鐵裡,我們除了刷抖音,找不到其他打磨時間的方法;多少個加班夜,我們癱在床上看吃播;多少個周末,我們只想叫外賣、打dota,慷慨地將腦神經交給這些虛擬刺激器,嗑多巴胺嗑到爽。

「但快樂不是消費品。真正的快樂必須來自熱愛、來自創造和表達。」

TakiTaki的潮玩主理人豆爸,也常常自嘲是個被業績日夜圍獵的「社畜」,但每一次提筆繪色的瞬間,他都能成功激活自己的潮流脈搏。

聽說,豆爸團隊的設計師個個都很理想主義。他們在設計第一個原創IP JJ蕉的時候,就經歷過非常頻繁的改稿,在系列主題上反覆死磕。

但全隊沒一個摸魚的。大家集體加班,日復一日,不過是為了最純粹的藝術信仰

今年的China Joy,筆者在逛展時偶遇了TakiTaki這座經典的JJ蕉「雙生」,鼻子竟莫名一酸:「夢想在下蛋」這句slogan,實在是太符合勵志上班狗的心境了。看他透明肚子裡的一粒粒彩珠,正像是看到自己碼字時幹下的碗碗雞湯。

筆者果斷將其拍回了家。

「主動創造美」並不是藝術家的特權。對於普通消費者,像筆者這樣為藝術品註腳的嘗試,因「創造了一種審美的方式」,往往能收穫意想不到的精神樂趣。即使做不了潮玩設計師,一樣可以陶冶自己的「潮流嗅覺」,成為精準解讀藝術巧思的伯樂。

一旦有了這份「伯樂」姿態,就有了與潮流共舞的底氣。

畢竟,大多數年輕人追逐潮流,並不是為了向內「自我修煉」,而是為了向外「尋求認同」。他們往往並無獨立的審美態度,或詮釋潮流藝術的深刻洞察,只是在一次次聚會被諷、上街被瞟後,面子上受不住,從而盲目跟風,為了合群

合群之羊,無論把毛染成什麼顏色,都跳不出野狼disco。

而那些悟得了凡事「保持熱愛、聽從內心」的人,從來都不享受「仰望星空」的消費視角。他們更享受共同點評潮流設計、解釋潮流現象、深挖底層人性帶來的「平視感」——似乎明星主理人也不過是另一個論壇網友。

網友凡凡留言置頂:「玩兒潮流,不要追潮流」。

所以,無論你有錢沒錢、有顏沒顏,只要你主動擁抱未知、用心創造快樂,以「玩兒潮」心態自我修煉,你便不再是社會牲畜,而是「潮玩新人類」。

來吧,畜子們。

搖起自拍杆,像吳亦凡一樣搬磚。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 社畜日常生活有哪些活動
    喜歡刷微博的朋友們應該在網上都看到過斜槓青年和社畜青年等詞語,那麼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簡單來說就是不滿足於一直做一種職業的人。
  • 爆笑社畜一刻,90後社畜物語
    不知從何時起,年輕人開始自嘲社畜每次自嘲間,都是上演人間悲喜實錄這次小編親自「下海」還原自己的日常、以及真實的聲音老規矩,哭哭笑笑,不要太認真今天也是壓力山大的一天呢~社畜一刻之過稿過稿,它是一個過程它只有無限改懂了嗎社畜一刻之消息老闆的私信
  • 2019新青年圖鑑:社畜青年、自溺青年、沙雕青年……
    一邊辛苦勞動,一邊又假裝歲月靜好,於是我們看到很多人進化成了「社畜青年」;當一些人開始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真正「活出自我」時,又進化成為了「沙雕青年」;當然還有一部分青年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見不得別人好,這些人就化身了「檸檬精」……
  • 作為一個社畜青年,你還能做什麼?
    來自於平時日常生活中破壞了規則後還能得到補救,總能得到他人的網開一面,多次的「網開一面」讓她根本沒有了規則意識,在她眼中更加好用的是「人情」,用人情來一次次的補救自己的過錯根本上來說,是心存僥倖,不守規矩,一人不守規矩,害了15條人命生活就像是一場遊戲,我們都是在這場遊戲中努力生存的人,可是玩遊戲就要遵守玩遊戲的規則
  • 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指的是什麼類型的樣屬於罵人的話嗎
    社畜是最近很火的一個網絡熱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不過也有很多網友並不是很懂這個詞的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是一個貶義詞,就是形容像牲畜一樣被壓榨的上班族。
  • 當代社畜的身體變化是怎樣的?
    大家都是社畜,年輕人只有脫離校園,步入社會,進入職場才會發現生活的種種不易,才會明白原來自己只是一個社畜,原來自己這麼的平凡。工作久了,就會發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當代社畜的身體變化是怎樣的?下面就是大家的狀態。快來印證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 社畜什麼意思,如何理解我是社畜,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很多網友自稱自己是社畜青年,那麼究竟這裡的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社畜代表什麼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首先大家要明白社畜這個網絡語,最早是從日本傳過來的,在日本一個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就是指那種聽話順從公司的員工,日常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時間和勞動力,是一種自嘲,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這個詞通過日劇傳入了中國,最近成為了一個比較流行的網絡語。
  • 帶薪摸魚,當代社畜的續命良藥丨社畜碎碎念
    對社畜而言,工作日的早午晚餐都只是一種「進食行為」。不需要儀式感與美味,只需要快速、方便、便宜,外賣便成為他們的最佳拍檔。咖啡、耳機、外賣,曾是社畜必備三件套。但隨著社畜的耐受性增強,需要的「續命藥」種類也越來越多了。
  • 社畜,真.社畜!這部成人動畫不一般!
    巨嘴鳥▲巨嘴鳥CV下野紘最不像社畜的社畜。除三位社畜外,下面這些人物也是本劇不錯的看點。潑辣、霸道的某JK,獅子前輩的獨生女。這部番完全就是現實社畜生活的再現:每天不想起床去公司、擠爆滿的電車、拖著身子去上班、茶水間的閒聊……
  • 「社畜」之歌
    剛入職的底層員工,領著微薄收入,承擔著996的超負荷工作;中層員工背負業績壓力,陪客戶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熬到生病住院,也不忘督促下屬趕任務;領導要求隨叫隨到,員工手機24小時開機,半夜接到上司電話,也要隨時隨地投入工作;成了家的員工,沒空照顧家庭、孩子……「社畜」近年成為網絡流行詞,指在公司順從地工作的小白領,多用於自嘲。
  • 社畜?都是打工人!
    社交平臺截圖在「打工人」看來,打工並不是丟人的事,雖然辛苦,但有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是自強獨立的標誌。「靠別人是公主,「靠你嘰哇」是日本人,靠自己是光榮的打工人!」網友自製打工人表情包這種話語有時是一種自我鼓勵,但有時也是身為社畜的自嘲。在做「打工人」之前,誰不是心懷理想,眺望遠方,最後也只能當牛做馬,燃燒自己,照亮公司。「沒進電子廠之前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 卑微社畜,微笑生活——打工人,我們辛苦了
    (不知是寒了誰的心)(社畜都不容易03今天,「打工人梗」重上熱搜,對此回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心路歷程~身為社畜>而我們只能(假裝自己很開心)有時候還需要自我安慰、自我麻痺(請告訴我,誰喜歡「搬磚」)我們也不完美,會在背後吐槽公司、吐槽老闆、吐槽上級
  • 社畜時代:「我是怎麼成為社畜的?」
    在職場上有這樣幾種人:【社畜】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社禽】在公司很咋呼地工作,基本不出力但好像已經累極了的員工。【社魚】在公司很敷衍地工作,總是在準備跳槽的員工。【社兩棲】在公司很低調地工作,背地裡是女裝主播的員工。而大多數都活成了「社畜」!
  • 無奈成了「社畜」怎麼辦?
    2019年百度沸點發布了年度十大流行語,996、盤他、雨女無瓜、檸檬精、斷舍離、我太難了、好嗨呦、硬核、社畜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 社畜。該詞源於與中國有著相似文化背景的鄰國日本,用來形容被公司奴役,像牲畜一樣賣力工作的上班族,多用於自嘲。在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新垣結衣為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一場「社畜」生活的真實寫照,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讓「社畜」這個詞被更多人熟知。通過日劇的傳播,「社畜」也成為了在中國比較常見的網絡流行語。
  • 當代社畜崩潰的瞬間
    當代社畜崩潰的瞬間 2020-12-01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沒有一個社畜缺少鋼鐵般的意志
    在打工人這個梗之前,這類人群通常稱呼為上班族、打工仔、社畜…… 在社交語境裡,「社畜」體現的是一種喪文化。 「社畜」一詞來源於日本,用於形容上班族,指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於自嘲。
  • 社畜職場成語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描述社畜悲慘職場生活的扎...
    社畜職場成語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描述社畜悲慘職場生活的扎心詞彙時間:2019-11-16 16:5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社畜職場成語什麼意思什麼梗?
  • 社畜青年,其實你「服役」的樣子超酷的!
    好嗨森設計團隊,「社身畜地」為社畜們置辦了全身行頭,大型還原社畜服役現場。社畜們,其實你努力生活的樣子,超酷的!點擊圖片 直接購買社畜(しゃちく)日劇《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裡,新垣結衣扮演了一個兢兢業業卻還是處處遇挫的苦逼職場人,為廣大社畜傾情代言,社畜日常被曝光,廣大社畜都懷疑有人在偷窺自己的生活。
  • 她年薪三十萬,天天吐槽自己是社畜
    為什麼一個年薪三十萬的人會自嘲自己是社畜,每天感覺「畜心積慮」,日常吐槽,卻從不改變?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解釋一下「畜心積慮」這個詞。社畜是上班族的自嘲,「畜心積慮」是一個社畜職場詞語,大意就是自從成了社畜,每天要操心的破事太多了,導致內心積累的焦慮過多,心理陰影面積已經不可估量了。
  • 當代社畜的出路是什麼?
    今天聊聊「佛系社畜」的話題。這一代年輕的社畜,除了自我嘲諷變多以外,心態也變佛了。一些年輕人拼命當社畜並不是為了什麼雄心壯志,沒有什麼欲望、抱負、夢想,每天在職場上戰戰兢兢,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我們會發現,這兩種心態可以說是當代社畜普遍存在的痛苦了。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