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2020-12-06 文眼看世界

世紀拷問——生命是否有意義?

「生命是否有意義?如果有,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這是一個一直困擾著整個人類的問題,每一種答案都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詮釋,一種可能的方向,一種個體的生命體驗。問題歷經千年,似乎一直沒有一個終極答案,而且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完全解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答案都會隨著世界的發展和時空的轉換而變化,隨著人生不斷階段的感悟的變化而變化,於是,意義和無意義成為了我們豐富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愛過的人,可能幾十年之後就沒有人會再記起,甚至按照宇宙學觀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都會越來越冷,變得像月亮一樣冰冷死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狀態都不復存在。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辯證法》中寫道:「整個自然界,從最小的東西到最大的東西,從沙粒到太陽,從原生生物到人,都處於永恆的產生和消逝中。這是以實驗為依據的嚴格科學研究的結果,它不以人類的意志而改變。」

有人說,生命是無意義的,人生於虛無,最終還要歸於虛無,每個人到最後都要死去,納入到宇宙的塵埃之中。有人反駁說,這怎麼可能?人作為萬物的靈長,怎麼能沒有意義呢?如果這樣我們不就白活了嗎?我們存在的價值不就煙消雲散了嗎?

還有一部分哲人和心理學家認為,生命雖然無意義,但是我們可以給予意義,給我們的人生賦予價值和趨善趨美趨真的觀念,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踐行和努力把人生變得有意義。嶽飛頂著秦檜的陷害,精忠報國;玄奘冒著生死危險,西行取經;諸葛亮輔佐蜀國雄起,嘔心瀝血;中國歷史上不少非凡人物,通過社會的實踐和精神上的提升,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所以說,人活著的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賦予自我生命以意義。(這也是哲學詩畫更傾向的觀點,也是哲學詩畫在此想告訴大家的生命認知之一。)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50歲時在其日記中寫道:「生命既瘋狂又充滿意義,當我們不再嘲諷一個方面而期待另一個方面時,生命會極度的單調無味,一切都會被簡化為毫無價值的數值,既沒有意義也沒有無意義。」但是過了二十幾年,當他76歲時,他的看法改變了,他又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重要的生命元素,不論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都與個人氣質有關。如果無意義佔有絕對的優勢,那麼生命的意義將會在我們人生開展的過程中逐漸消失。但在我看來,事實情況又並非如此,或者就像在所有形上學的問題中一樣,二者都是正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也是無意義的,既有意義,也無意義。我們雖然熱切希望有意義能夠成為價值主導,但是無意義的看法也始終存在著,至於這場戰鬥誰輸誰贏,還真的不好說。」

意義——決定生命有價值和無價值的關鍵

這個問題造成的困擾,即便大心理學家兼哲學家的榮格也沒能逃脫,雖然深受困擾,但他有些是確定的,即他清楚地意識到關於意義的問題是無法獲得統一和最終的答案的,最好的答案在於我們對生命的追尋過程中。面對生命的拷問,榮格的做法是將個人的元素融入到集體中,把個人的創造神話與集體的創造神話相結合,由此,意義和無意義的衝突便會呈現出自己的價值。

在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入且全面的考察和對弗洛伊德主義進行更加精細的分析之後,他把研究的重心轉向到了審視自己,進入到更深的個人自我衝突中。總之,他是不認可生命沒有意義這個觀點的,在他看來,生命充滿意義和經驗,但這種意義和經驗卻不在現實的標準中,因為人除了客觀的思考之外,其主觀的價值也在起到重要的轉換作用。個人的能力和現實的成就能夠帶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但個人的無能和現實的虛空也起到同樣的無意義的推動作用,得失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

因此,榮格把人的生命分為了幾個階段來看,就如同孔子把人生分為不同的幾個階段,因而其所感所悟也不盡相同一樣。榮格認為,35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齡(孔子把30歲看做而立之年),它標誌著人生後半生的開始,在這段時期,人的心理會發生變化,出現心理轉變。而這種心理轉變正是我們區分有意義和無意義的核心所在。

定向思維與幻想思維

現實的成就容易讓人陶醉,很多人往往會把這些誤認為有意義或有價值,比如事業成功、財富、地位等,但如果從宇宙的視角往下觀望,並非如此,這些統統不值一提,人類依然渺小得如同螻蟻。近代哲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意識到自己的成就使生命失去意義而在發現和進入到這種無意義或虛空中之後那些曾經被自己忽略的和被歷史遺忘的給我們帶來新意義的否定之否定之中。我們在探尋意義的過程中,不僅要回到自己的歷史軌道上,更要回到民族、世界的歷史中。關於意義,我們的心靈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以意象的方式呈現,而意象超越人類理性的認知,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的大融合。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思維分為兩種:定向思維和幻想思維

定向思維能給出很多確定又客觀的答案,例如個人的身份、地位、成就等等,使人認為這些就是生命的意義,但在面對自己時,那種無意義感和虛無感便會自然湧現,無能的部分和人的局限便成為主導,痛苦、死亡、精神的迷茫等,如果刻意忽略這一部分,個人的想像力也會逐漸失去,成為僵化現實的附庸。

探尋意義的過程不是理論思考,它更像是一種哲學式的形而上思考,一種體驗式進入,因為意義不存在於理論中,而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之中。

對意義理解上的個體差異

人生世間,屬於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和性格特徵,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進而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人生道路。我們只能借鑑,卻不能讓他人代替。由此,我們每個人面對的意義感和無意義感都是不同的,我們只有深入思考意義和無意義的兩極在自己身上的呈現,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現實凸顯,並允許來自深層的、無意義的內容自發地湧現,才能把對意義的追尋轉化為對生命的體驗。

不同的個體對意義的理解是不同的,這也正是對意義追尋的答案無法做到統一的最大原因。和對幸福的看法一樣,在你眼中可能極有意義的一件事,在另外一個個體眼中,可能毫無意義。反之,亦然。由於個體的這種差異,我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同時也會雜亂無章,無法定型和整齊歸一。

一種東方哲學觀點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遵循因果律,凡事有果必有因。比如說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一定有原因,這個原因被物理學家牛頓發現了,就是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任何物體包括天體的運行軌跡。而人的意識也是由因果律決定的,面對人生選擇,一個人選擇A還是B都是由因果律決定好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一環一環地回溯回去,我們一生中的一切念頭,其實都是在宇宙之初就決定好的。

既然一切都是決定好的,人類就只能是一個被操控的木偶,我們活著只是聽從於因果律的擺布,那我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另一種哲學觀點認為,我們之所以認為生命無意義是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人的生命無限,那就不存在這個拷問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假設我們的生命真的無限長,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一種長生不老的狀態,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有意義了?可以設想,當我們的生命無限長時會出現太多弊端:首先,我們永遠不會開始,任何事情都可以拖到明天去做,因為時間無限多,生命無限長,時間在我們眼裡,變得一文不值。你總是告訴自己,還有時間,時間很長,你可能永遠還在原地打轉,那樣的話何談推進和創造呢?其次,就是你的生命永遠無法定形,比如,當生命有限時,一個人離開了世界被後人評價時,會說這個人曾經做過什麼,是個什麼樣的人。但是當我們的生命無限長時,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無法成形,無法定論。對於無限來講,所有已經實現了的目標都是階段性的,我們沒有任何的終極目的。最後就是地球的承受能力,現在地球人口是70多億,如果都不死,按照目前的生育速度,那麼新生命將會不斷地降生,估計沒過幾年,地球上的資源都被消耗殆盡了,無法容納人類的生存。到時人類要不就是互相殘殺,要不就只能是移居其他星球。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正是因為有了生命的限制,才讓生命變得富有意義。不能只生,還得有死。萬事萬物處於生與死、有與無、喜與悲的辯證統一之中。

阻礙意義探尋的攔路虎——自由意志

如果生命沒有自由意志,或許意義的探尋會更加簡單和明了,但是生命就是這麼奇怪而複雜,尤其是人類,他不僅有思考,而且有自由意志,可以通過自主選擇決定自我的人生。

對於人生的意義,康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天上的鳥認為如果沒有空氣的阻力,自己會飛得更高更快,可是如果沒有空氣,鳥根本飛不起來。正是由於空氣的阻力,鳥才得以飛起來。同樣的道理,生命的意義的有無,也是以萬物實體的存在為基礎。如果沒有萬物實體存在,人們何談自由意志,沒有了自由意志,意義也就成了一個帶著空殼的虛無之物。

結語:人生對事物的追求是無限的,人生有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莊子說:「殆已」,莊子說的雖然不無道理,但是時間流轉了千年,我們應該也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在智者看來,以有涯追逐無涯,反而有無限的境界,可以擴大自己的精神輻射。以有意義對抗無意義,反而能證得意義的存在,讓彼此的人生變得豐盈和充實起來。畢竟,人活一世,不應給後人留下假惡虛空的東西,而應多留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2020-11-24 10:14:46 來源: 子維說 舉報   假如問你一句,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生命意義的最終答案!
    這樣看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慶幸,因為我們可以活在今天並且能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生命是何等的寶貴,等會我們把生命中意義弄明白,就去好好享受生命吧!最初人類的發展圍繞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為了保持生命延續生命,其他動物也是這樣,這是一切生物求生的本能。食物,交配,用火,捕獵,種植……。保持生命延續生命就是人類發展的動能。
  • 塑造人物和過好人生一個道理:拿好自己的主動權,活出生命的意義
    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人物的塑造不該僅局限於技巧,畢竟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並非是技巧、元素能拼湊而成的,他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性格、欲望、完整的思想,甚至是想要親手掌控自己命運的決心,這些都不該,也不能受作者、讀者的限制。所以,不必懷疑,好的人物不是創造的,也不是發展的,而是誕生的,寫作者能做的,就是給人物提供成長的養料。
  • 《活出生命的意義》之「社畜」拯救者
    為了,我無意間翻開了有本書慢慢拼湊起一些那段歲月的映像,這本書的名字叫《活出生命的意義》,猛一聽還以為是本雞湯書,但看了簡介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完。作者是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集中營的倖存者。有意思的矛和盾的問題出現了,當極端的精神困局發生在優秀的心理治療導師身上會發生什麼後果?維克多·弗蘭克爾交出的是一份標準答案。
  •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看看這位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生命的意義,如果僅在於追求成功,得到的快樂並不會多。 真正帶給你成就感的是成長。 你走過的路,會成為回憶裡的風景;你所有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你曾經的負擔,會成為你的禮物;你受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在不斷打磨塑造自己的過程中, 更能體會到由衷的喜悅和生命的價值!
  • 我是誰?這個經典的哲學問題存在著一個包含生命與意識的科學答案
    我是誰?這個問題恐怕是世界上最無聊的問題了,我就是我,是張三,是李四,是李雷,又或者是韓梅梅。同時,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講,這個問題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甚至於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問題也並不為過。張三也好,李四也罷,這不過都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拋開這個名字之後,我又是誰呢?
  • 誰能給出答案,就能得諾貝爾
    肯定還有其他的力相互作用,至少還有一個力沒被我們發現。那麼這個力到底是什麼力呢?什麼是真空?真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對不對?不對,真空就是什么元素都不存在,連氣體都沒有。這樣說也不全對,真空就是不存在我們人類目前所發現的任何元素,所以才叫真空。如果真空充滿了一種元素,而這種元素是我們目前沒發現的,不認識的呢?
  • 淺談一下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正是一個很多人都思考的問題。而前人,早已經把它解決的很明白了。這些字,這些詞,這句話,本身就代表了前人的解決答案。只是有那不學無術者,不明白這些字、詞的意思,才在那胡思亂想,而使這句話成為了那些不學無術者的問題。
  • 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掛在枝頭的綠。在春夏秋冬的輪迴裡,給與每一個人生活的希望和生存的力量;在我們迷茫和天空陰雨綿綿的時候,帶給我們一種生命的激情和快樂;當我們的心靈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時,給與我們靈性的指引和安慰;當我們心靈疲憊時,給與我們清新的愛和溫暖的陪伴……生命是綠葉上的一滴露珠。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用短暫的生命給與這個世界一片清涼。
  • 一位普通投資者給出的答案讓人深思,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人類可能不是從類人猿進化而來的,當人類發現自己很可能永遠被困在地球上,無法離開太陽系時,他們開始懷疑是否有更高的生命控制著所有的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甚至比不上螞蟻。太陽的直徑只有2光年,人類出不去,更別說銀河系的直徑達到20萬光年了。即使人類最終製造出一艘光速宇宙飛船,人類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飛出銀河系。
  • 《生命是什麼?》,薛丁格沒有解決的問題,它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1943年,薛丁格將他在都柏林三一學院演講稿整理匯集寫成了一本《生命是什麼?》,此書站在物理學的角度解析生命,試圖將物理學與生命統一起來,並且對於生命進行定義。十分可惜,薛丁格沒有得到生命的定義,但是得到一條關於生命的定律:「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幸運的是,即使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從困境中找到一絲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並最終獲釋出獄。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人的一生總是不停地在追逐,在奔走,甚至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追逐什麼。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答案,那麼我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你會驚訝這樣的答案吧,但這就是事實。不管你這輩子做了什麼,一切都會過去的;不管你得到了什麼,後來都不屬於你。沒有人可以主宰世界,也不能阻止時間的流動。那些有意義的人,是留給後人一點什麼東西,而不是對自己有意義。
  • 北京筆記: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是什麼?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是:我們的存在不是為自己,至少我們活著的目的不全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國家、人民、全人類、全世界和整個宇宙的幸福;就是為了讓地球、生命、自然、大自然、自然界和整個宇宙都充滿了和諧,並和我們人類一起永遠的存在下去。
  • 人類乃至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恆星的死亡、甚至是一個星系的消亡對宇宙來說都微不足道,更談何我們渺小的生命。但是一個事物存在的意義並不是看它能否永生,也不是看它的結局是怎樣的,而是在乎它存在的過程,以及它在生存時所體現出來的價值。
  • 宇宙最終會毀滅,那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每次想到宇宙太空等就感覺自己太渺小了,都會有種心痛心顫的感覺,我擁有什麼?貌似什麼都不曾擁有,都是別人給我的,渺小的自身又渴望獲得世界的真相。曾經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自殺的新聞時我笑他們,什麼事會這麼想不開,而且想我肯定是不會做出自殺這種事的,但現在真的是感覺自殺好像都很平常似的,我也只是一個大自然一個宇宙的一部分,我對自己的生命的在乎貌似也只是自己自以為是罷了,我多渺小啊!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讓生命教育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能不能請您談談,從事殯葬行業的真實感受?您會害怕,或者不習慣嗎?您覺得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因此,對於生命,我可能要比別人要多一點點珍惜,對於生活,可能會多一點點熱愛,就是這多出來的『一點點』,讓我對工作也多出一點堅韌,對朋友和家人也多出一點寬容和體貼……」他和盤託出了自己的答案。張偉所在講師團由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發起籌建,是安徽第一支以生命教育為研究主題的講師團。他們相繼走進高校、中小學、社區等單位,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命教育的種子。
  • 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大家好,我是宇健。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著,可能是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會有人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有的時候,小編也在想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是房子?是家庭?亦或者是金錢?但宇宙是公平的,每個人最終都會化為塵埃,從零開始,從零離去。今天,小編帶大家遨遊至宇宙的邊緣。
  • 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人類,並不能永生,意識卻能
    地球,人類唯一的家園,而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在浩瀚宇宙面前什麼都不是,我們更抵抗不了地球帶給我們的懲罰,那就是滅亡。人類誕生已經有上萬年歷史,地球擁有46億年歷史了;我們人類用了幾千年的時間孕育出了今天的文明,我們多少人因為這些文明引以為傲,可是大多數人並沒有仔細去想過因為我們的高速發展給地球帶來了數不清的傷害。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首先,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要從生命的起源開始講起。特物兔兒知識有限,目光淺薄,只能粗略地描述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房子是一個0,金錢是一個0,事業是一個0,而健康是那個1,沒有1,你的生命就一文不值了 」這個廣泛而雞湯的說法我想大家都聽過。身體的健康等同於生命的意義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健康也好,不健康也罷,對生命意義的影響微乎其微。健康≠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不是淺顯的「健康」二字就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