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2020-12-06 開啟智慧

任何時代,想成功必須出類拔萃。出類是超越同齡人,拔萃是超越同時代的人,出類拔萃就是能夠在同時代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甚至流芳百世。三國就是一個充滿競爭氣息的時代,武將與武將在戰場上競爭軍事才能,謀士與謀士在幕後競爭運籌帷幄的才幹,諸侯與諸侯競爭的是氣吞山河的霸氣,連文人吟詩作賦也百花爭豔。

智慧,生命的財富

一個人擁有大福報,必然要有與其相對稱的高貴品格。法會所講的你若聽進去了,即便沒有直接給你銀子,卻長養了你的尊貴人品,你品格提高了,戒惡修善了,那你的福報就增加了;反之,社會上的不擇手段,一旦做人的品格違背了這個人的福報,到手的所獲反成禍患。與你的福德不相稱的,顯現出來的福報是有禍的。

一個人心要平下來,即便貧窮也心安,享受貧窮的時候也是你生命中的一份財富。即使有錢也要慎重使用,沒花對地方也會有罪。

大家都來向天神求福報,天神卻說:天欲禍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禍之。即我如果想害你的話,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

試想:給你錢重要還是給你生命的經驗重要?

經歷磨難,你才會有堅強的機會;高高在上的享受,是浪費你的生命,有時肩挑一些艱難,生命反而得到真正的成長。

為什麼大家護持三寶有福呢?

因為我們選擇的是一條充滿艱難與風險的道路,也是世間性價比最高的一條路,只要把我們小小的生命精力投入進去,就能產生非常大的功德力。

「空」,是積極的人生智慧

佛陀,辭親割愛,為了我們,選擇出家。

現在你在家就可學到佛,畢竟這條路已不需要你再去探索,依教奉行就可以了。若真覺得佛法好,那就整肅身心,浸潤其間,你的身心世界就會發生改變,命運當下改變。

請問:若你戴著手銬腳鐐,我說你手銬腳鐐是不存在的,你手銬腳鐐「嘭」沒了;被癌症病痛折磨著,我說那是「假的」,然後你病沒有了;你肚子很餓,我說:飢餓的感覺是虛妄,現在肚子飽了沒有?飽了。

這就是「空性」的道理。

「空」,是大智慧,是很神聖的;「空」並非「沒有」,不是消極的,而是了知事物間的聯繫是一種因緣,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緣是有竅門的,「空」是一種可能,絕路逢生叫空,走到山前好像路沒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空」還是「有」的 —— 你以為你是「人」,今天那些超度的以為是「鬼」,哪裡是「鬼」,只是業力而已;我們人、天堂也是業力的「果」,你造天堂的「業」就會升入天堂。

「空」只是看到事物的本質「沒有」,而固定不變的自性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空」是積極的人生智慧。

佛教是智慧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佛是慈悲的,你只要好好學佛自然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人要追求高境界,不要自我狹隘,不給自己空間,生命壓抑,那是最殘忍的事情。狹隘的唯物世界觀就是精神空間被極度壓縮,淪為了賺錢的機器。我們所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抽菸、喝酒、吸毒都是被壓抑出來的,那些明明是很痛苦的,因為你沒有更高級的依靠;當你獲得了精神境界時,自然就不會依賴這些。

學佛的人皈依三寶,有更高級的精神依靠,自然就從低級趣味裡解脫出來,可我們還要尋求真正的解脫,即六道輪迴的解脫,這是很重要的。

天下最「痴」的人,就是菩薩

我們看到的這尊「金剛薩埵「,手持「金剛」代表宇宙的真理,「持在胸間」意即一直安住於真理的狀態,「鈴」就代表「彌勒菩薩的布袋」,把所有眾生兜在裡面,不捨棄一個眾生。

「金剛薩埵」,是印度話,「薩埵」意即「菩薩」,「菩薩」漢語叫「覺有情」即不僅自己「覺了」還充滿了「情感」,「有情」是指了解一切眾生,過去都曾做過我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我不能自己覺悟了一個人去享受,我應幫助所有人都覺悟,不捨得我們還在這裡迷惑、顛倒、輪迴,菩薩又叫「倒駕慈航」,再「返」回到這個世界。

明明可以去享受,卻不住極樂世界,反跑到我們這苦難的娑婆世界來,他的所言所行,我們一般也不理解。

從頭至腳,帽子、項鍊、臂釧、腳鐲等每樣飾物都有含義,代表無量劫修來的功德、品德,功德力莊嚴著他的身體——這不是爸媽肉體裡生出來的,而是功德身,是功德寶聚,每個關節、肢節都代表著無量劫來的功德匯聚而成。

當你試著去了解時,你的每根汗毛都會震動,因為金剛薩埵的功德藏門也同時隨之打開了.

由此方知,原來我們接觸到佛了才觸及到生命的真相、真正的生命,才觸摸到真理!只有佛菩薩才是功德、純善,沒有一絲垢染的真正的生命。學佛之前的那些全是假的、虛偽的,乃至很多都是罪惡的化身。

地震發生了,震區的人拼命往外跑,逃命;儘管餘震還在持續,有生命危險,可別人有難,「我」現在帶著糧食、錢衝進去救命,這就是「菩薩精神」,即「倒駕慈航」。

這樣我們就會了解佛菩薩,原來還有比黃金、白銀更尊貴的生命財富。

佛菩薩就是我們的典範,那你做佛菩薩的弟子就對了,你這個乾癟的生命就開始充電了,超越生老病死,人格亦將日趨完善。

當一個人積累了廣大資糧,生命越來越圓滿時,「生老病死」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道風景,絲毫不會障礙你。當他人望洋興嘆時,對你來說不僅自己還能帶他人超越,你沒拉到的若扯到你的褲角,「臨時抱佛腳」也照樣能帶走。

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惟賢長老94歲圓寂,12歲出家,做出家人80多年,監獄裡關了二三十年,到世間來示現的種種就是跟我們結緣,圓寂時就跟佛一模一樣。

表面看來,眾生雖健康卻是病態,所謂師父生病了,那不是病,師父功德力最大的時候就是他圓寂的時候,圓寂表示已完全進入了佛光狀態。像我們師父現在就跟佛一模一樣。我祈求「師父,您回來吧!」師父說:「時間未到,我現在不回來。你們好好的,我加持你們就行了,等人類災難更大的時候我再來。」

釋迦佛陀自兜率天降來人間,迦毗羅衛國連一個乞丐也是菩薩所化現的,都是來為佛捧場的。

一位菩薩「死」的時候,佛教裡叫「往生」,那不是「死」恰是「生」。他是從低級的生命境界,即從六道「人」的狀態裡脫殼而出叫鳳凰涅槃 —— 那低級的生命境界就結束了,要進入高級的生命狀態。

這是對我們已有死亡認知的徹底顛覆。

有位居士的媽媽80多歲,一頭白髮,一輩子學佛,臨終跟家人交待:「別把我送醫院,我就在家裡。」家裡放了三天,結果她頭髮全變成黑髮,皺紋也消失了。他們一看嚇壞了:「這是我媽媽嗎?」

這哪是死亡?這是生命偉大的境界。

這就活出了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莊子有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你吐個水泡給我,我吐個水泡給你,還不如相忘於大海。

現在講經說法也像吐水泡,你若能沾到一點還覺得味道蠻好,那是正能量。不止於此,真正希望的是大家覺悟後能相忘於法性的大海。

我們迷失於六根、六塵的境界中,培養出一個「我執」還要找到傲慢的理由。其實就來自於一種「內心的恐懼」、「無明」,不知道實相。

《心經》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

我們則是反過來的,「顛倒夢想」是因「恐怖」,「恐怖」因為有「掛礙」,「掛礙」因為有「無明」。你若開智慧了,就沒掛礙也沒恐怖,沒有恐怖也不會顛倒夢想了。

在短暫的人生裡,要把這個工程給解決掉,這是很重要的。

往日誦的《金光明最勝王經》「空品」部分講得很好,那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財富。

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財富是什麼?

我們遇到佛了,佛的智慧還在世間,或說這世界的種種幻相最後都像泡沫,而佛的智慧堅固如金剛,佛慈悲到這個世界來拯救、喚醒我們,否則,輪迴路上獨來獨往是很痛苦的。

一個修行開了智慧的人,「六道」悉知悉見同時又不為其所系縛,可任意去一道也可哪都不去,這就叫超出六道。

過去有些大德,臨走時跟大家聊聊天,最後賦詩留偈一首,何其優雅!有的還請大家吃頓飯再走,我師父以前就親近過一位這樣的大德高僧,把同參道友請到他的寺院供了一頓齋,自己還到大殿裡去主法,上完供後說「你們請用齋」,就把大殿門反關了;等飯後再來看,長老已走了。

以上就是小編今日更新的精彩內容, 願黑夜給你溫暖, 原諒白天所有的不安, 每天都會有太多的遺憾, 大大小小隻要你放下, 很多都會消散。希望以後的每天都有雲彩!

相關焦點

  • 理解生命的意義,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果說到現在為止哪本書讓我讀過之後受益匪淺,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非《活出生命的意義》莫屬。它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著作,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他開創的意義療法。
  •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意義療法,就是為生命找到意義,讓生活更有價值。
  • 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就在於生活的過程中體驗中豐富起來的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追求生命的價值,獲得活著的意義,這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不同階層,不同地位,不同境遇的人,他們的看法儘管不盡相同,但是,活得精彩一點,活得瀟灑一點,活得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男神或者女神,卻都是一樣的。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1910年秋,17歲的少年毛 潤之目睹國力衰敗,列強欺辱,民不聊生,他憂國憂民,壯懷激烈,毅然走出家鄉,給父親寫下一首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 生命的真正意義,8個字讓你明白
    你有過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嗎?怎麼樣才能不迷茫痛苦、活出生命的意義呢?答案很簡單,就八個字「借事修人,借假修真」這是杭州馬老師的公司遵循的其中一條文化,真正的修行不是到某個深山老林去修行;而是在紅塵中修行,去體驗世間的種種,從做事的過程中找到愛、找到意義、找到價值;生命的意義就是通過你做的事,找到愛和意義;通過做事達到修人的結果 。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無意義,其意義是活出來的
    價值觀是基於人在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時常講,要做正確的事情,但你想過嗎?「正確」本身,其實很可能並沒有什麼價值!
  • 希望和光明在前方——讀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全體國人的正常生活被驟然按下了暫停鍵,而我也停下匆忙的腳步,靜心思考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我在2006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後購買的一套心理學叢書。在書後半部分中,弗蘭克爾提出了尋找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第一:創造或者從事某項能體現人生價值的工作。自己喜歡並能體現價值的創造性的工作,能極大地提升個人的生存意義感。人會變得充實而且幸福。在納粹集中營中,弗蘭克爾重新編寫起自己遺失的心理學手稿,這是他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讓弗蘭克爾的堅持變得更有意義。第二: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積極的人生態度。
  • 《活出生命的意義》之「社畜」拯救者
    為了,我無意間翻開了有本書慢慢拼湊起一些那段歲月的映像,這本書的名字叫《活出生命的意義》,猛一聽還以為是本雞湯書,但看了簡介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完。作者是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集中營的倖存者。有意思的矛和盾的問題出現了,當極端的精神困局發生在優秀的心理治療導師身上會發生什麼後果?維克多·弗蘭克爾交出的是一份標準答案。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在20世紀30年代,作者弗蘭克作為一名猶太人,在席捲整個歐洲的納粹種族滅絕運動下,被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裡無法想像的艱辛、苦難與摧殘下,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是出集中營後弗蘭克看到,很多在集中營出來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很難融入現實生活,而作為心理醫生的弗蘭克,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引導這些人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讓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1、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 健玲:NLP課程心靈重塑,願你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
    而人,應當是生活中綻放自己的天賦特質,生命中活出生命的喜悅和自由,旅途中享受生命的每時每刻。現實卻不是這樣,壓抑、痛苦、煩惱、矛盾、疲憊、悲傷……充斥著整個生活和生命,在生命和生活中沒有享受,反倒是一種折磨。限制我們、影響我們不能活出自己,不能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的有四個因素:「信念、關係、語言、能量」。
  •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地發出過這樣的追問。最近讀的一本童書,《夏洛的網》,從某個角度,詮釋了其中的一種意義。再說,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活著就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在短暫的生命裡,夏洛做了有意義的事情。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 探討氫氣的生命意義,氫氣存在的價值
    其次氫氣因為密度小,所以高壓下能提供非常小的混合氣密度,這對於在海底有效降低呼吸阻力十分有價值。當然現在一般真正大深度潛水是使用氦氣解決這個問題。三是能有效避免高壓神經症候群。高壓對潛水員神經具有興奮作用,而氦氣沒有麻醉作用無法對抗這種興奮,氫氣具有比較輕微的麻醉作用,正好可以發揮對抗高壓神經症候群的作用。由於氦氣用於潛水的許多缺陷得到解決,氫氣並沒有最終成為潛水的應用技術。
  •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生命的意義,就是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我將通過小說的劇情,為你解讀奧斯卡是如何通過向死而生獲得生命的圓滿,向死而生給奧斯卡帶來的三大改變和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生命中踐行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學活出我們的意義。從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如何學習思考向死而生的原則活出自我和生命的意義呢?1. 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活。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裡。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仔細思索生命的意義,就會發現生命背後的邏輯,生命就是矛盾,它蘊含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它是人的一切,仔細凝視著你所面對的每一個對象,無論是一個人,一朵花,它就是你。許多元素的簡單疊加,卻又爆發出難以置信的璀璨光芒。什麼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成長的那塊土地,每一塊石頭都有人的意義。
  • 打開心結 活出意義
    人也許只有經歷過死裡逃生,才可能體悟到生命的寶貴。有一本叫做《活出意義來》的書中寫到「活著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任何人只要活著,就有理由去懷抱希望,不論經歷了什麼困境,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義。」這就是關於人活著、關於人生命的意義。所以說「活著是美麗的」,「生命是寶貴的」。 今天,我們依然還面臨著「生存挫折」問題。
  •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看看這位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生命的意義,如果僅在於追求成功,得到的快樂並不會多。 真正帶給你成就感的是成長。 你走過的路,會成為回憶裡的風景;你所有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你曾經的負擔,會成為你的禮物;你受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在不斷打磨塑造自己的過程中, 更能體會到由衷的喜悅和生命的價值!
  • 塑造人物和過好人生一個道理:拿好自己的主動權,活出生命的意義
    因為這樣的人物才是鮮活、有生命的,他們不甘於平庸,想要給人們帶來驚喜,這是成功角色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物存在的意義。一、構思:發現並創造與眾不同《把人物寫活》中介紹,一般人物的素材來源主要有五種:(1)故事;(2)潛意識;(3)藝術或大自然的啟發;(4)真人;(5)複合角色,每一個元素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物,創作者通常會在這些的基礎上,投入新元素,進行素材融合。
  • 生命的意義是怎樣的?只有真正歷經孤獨,從痛苦中走過,才會明白
    每一個真正成長的人,都會不免歷經孤獨的磨礪,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自此成熟了。被孤獨折磨得越久,越是能對人生有不一樣的體會,更懂得珍惜真正的情誼。我曾經有一段很孤獨的經歷,那很不好受,如今想起,不免內心也悸痛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