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2020-12-05 碧夢

每個靈魂都擁有成長的歷程,當一個生命出現,是一種純粹的無,具有著無限中可能,思想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淺顯到深化的歷程,世界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演化。生命就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藝術表達,人在自然社會中將生命展開,當成為真實的自己之後,他也就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仔細思索生命的意義,就會發現生命背後的邏輯,生命就是矛盾,它蘊含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它是人的一切,仔細凝視著你所面對的每一個對象,無論是一個人,一朵花,它就是你。許多元素的簡單疊加,卻又爆發出難以置信的璀璨光芒。

什麼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成長的那塊土地,每一塊石頭都有人的意義。純粹的人,實際上是無意義的,意義只有在與自然和宇宙交流中,形成一種信息代碼被傳遞共享,才能構築自身的價值。每個人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想印證自身的價值,但個人的價值必須與宇宙連接才有真正的意義。詩人泰戈爾說:「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對世界的認識,並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從人的角度吸收並理解它,事物對我們具有的意義,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構建,如果一個人試圖脫離意義而存在,必然被孤立,被世界隔離屏蔽,因為他的一切,無論對自己還是別人,都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通過自己賦予現實的意義來認識現實。我們認識到的並非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自身,經過我們主觀認知編譯和解釋過的客觀,由於認識的局限,我們賦予事物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甚至意義不完全正確,這些意義構建的世界,其實是個充滿謬誤的世界。

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存在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觀察一個人的各種行為,就能發現他早就對生命的意義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他的一切行為,感情,習慣和性格,都會與這意義相吻合。每個人的行動,都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並憑藉理解而活。我們先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歸納總結,得出了世界的具體樣子,然後將之貫穿於人生之中,從而賦予了自己與世界的意義。所以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對生活的理解,個體賦予生命的意義不同,每種生命的意義或多或少存在著謬誤,沒有哪種絕對,凡是能夠對於人類有所裨益的思維,能夠適合生存的意義,就慢慢變成了行為準則。在此範圍之外,並不存在真理,即使存在著另外的真理,但因為它和人類無關,我們永遠無法了解它。所以它也就毫無意義。

在精神中所認識的是一種自為存在著,並自為自在發展的,精神中所顯現出來的每一個概念或流逝著的環節。自然給我們許多個別現象的無限量的雜多,我們從每一個具體普通中找到永恆。個體生滅無常,普遍永恆重現在每一個個體中,同樣是我的精神產物,完全自己存在著的我或我的產物,思維首先是人的思維,思想又是自由的,我們必須說自然界是一個沒有意識的思想體系,存在只是潛在的概念。謝林說過,自然是一種頑冥化的理智。

在人生與世界的許多的關係中,許多都是矛盾。人往往在社會中處於一種無窮小的趨近於零的趨勢。同時又在生命中處於一種無限多可能性,接近於神的地位,用抽象邏輯語言來描述個體,具有無窮大的特性,而人自身所能承載的真實的價值,其實是一個有限量,在兩種不同思維中,有限的量構建出的數學模型,導致人們在紛紜複雜的世界中,處於不斷運動變化之中,在這種無窮往復循環,在時間和空間中不斷輪迴,找到屬於人的自身的固定的量,人生就是在微積分中浮浮沉沉。人往往就是在自卑與超越中尋求自身的價值,就是在運動中找到一種意義。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無意義,其意義是活出來的
    但由於經營者的理念問題,最終很快陷入被動,深刻地詮釋了正確本身並沒有太大價值的邏輯。小結:若你確定自己是正確的,而你身邊大多數人並不認同,那你應該高興才對,而不是痛苦;當然前提是你需要有正確的元認知能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以確保你自己是正確的。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我曾經苦苦的探索著空無的道理,其中佛教的也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公理,基本邏輯基點就是緣起性空,我感悟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此岸到彼岸的輪迴,無窮多個人生的際遇,但理解不了空無的理論,它在整個宗教之中起著柱石的作用。直到偶爾有一天下午,閒暇無事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意林雜誌讀到裡面的故事,突然醒悟到這個空無,不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最基本的,熟視無睹的。
  • 意義-事件與析取性綜合——德勒茲《意義的邏輯》的事件哲學
    -事件概念來實現向後期的生命論哲學的過渡。此外,德勒茲將意義作為對事件的言說,即意義成為了在命題的指稱、表示、意指關係之外的第四個維度,在言說中,事件被意義建構為意義-事件。最後,意義-事件是在一個不可共存的世界上的悖論性關係,為了解決整個悖論性關係,主體或生命需要進行析取性綜合,將自己的生命把握為一個事件,從而超越了既定的物理性事實,以及它與世界的句法性關聯。
  • 李銀河:生命之宏觀無意義和微觀自賦意義
    從宏觀角度看,人生無意義,在萬千星球中,在萬千生命體中,人無意義地生生息息,來來去去,能有何意義?從微觀角度看,人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某種意義,它可以是一個僅僅利己的人生,可以是一個僅僅利他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利己又利他的人生。它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痛苦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快樂又痛苦的人生。每當人面對人生無意義這個命題,都會變得痛苦異常,甚至把「人生無意義」這句話當眾說出來,人都會立即感受到猶疑、失落、絕望。如果人生從造物的眼裡看真的沒有意義,那人還活個什麼勁?
  • 木心 |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後來慢慢地很快就不像話了,那便是小人之交甜搶蜜,君子之交淡無水,小人為了搶蜜而撲殺,君子固淡,不晤面不寫信不通電話,淡到見底,乾涸無水。這是詩,是藝術,而人生的實際是什麼都不閃耀,乃為終點。梵樂希亦不例外。美國老太太,吹著口哨散步,我遇見過不止一次。轉念中國,幾千年也不會有此等事,種族的差異,可驚嘆的宿命。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帶傘的便撐傘,無傘的照常地走,沒見有聳肩縮脖子的狼狽相。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這種強迫性的活動局限了生命的內容,無法使人實現更多的潛力,原因還是在於沒有意識到生命意義主題的危機。有人對生活中的一切感到虛無和絕望。有人處在一種無目標感和冷漠狀態。當然,意義危機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結束自己的生命。
  •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地發出過這樣的追問。最近讀的一本童書,《夏洛的網》,從某個角度,詮釋了其中的一種意義。再說,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活著就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在短暫的生命裡,夏洛做了有意義的事情。
  • 真正的思想衝擊:如果生命苦不堪言,生存在世有什麼意義?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14)《生命邏輯的荒謬》生存邏輯的最大尷尬是,生存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以生存為目的,人一生下來就達到了目的,漫長的、艱難的、恐懼的生存過程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以生命的安全與存在的時長為意義的標準,那低等生物,比如凍不死也熱不死的水熊蟲最有意義,相比生命力,人類真是望塵莫及。問題在於,我們從來、一直、直到如今都是以生存為目的的,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朝向生存的目的,並且,我們絕對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謬誤一一生存是人類的前提和目的。當感知論指出生存觀念是一大謬誤時,獲悉者無不口瞪目呆,幾乎無人可以理解。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因為每個答案都會隨著世界的發展和時空的轉換而變化,隨著人生不斷階段的感悟的變化而變化,於是,意義和無意義成為了我們豐富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過了二十幾年,當他76歲時,他的看法改變了,他又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重要的生命元素,不論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都與個人氣質有關。如果無意義佔有絕對的優勢,那麼生命的意義將會在我們人生開展的過程中逐漸消失。但在我看來,事實情況又並非如此,或者就像在所有形上學的問題中一樣,二者都是正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也是無意義的,既有意義,也無意義。
  • 量子物理的相干邏輯關係,有什麼重大意義?它算是二值邏輯嗎
    量子相干論在物質的範疇內,藉助人的生命體直覺,通過人相干知覺的邏輯思維方式,實現了對自然物質世界的哲學表述,通過觀察者生理的反應,建立起觀察者同步的精神相干精神反映。表述物質世界的存在與變化。實體觀將物質與精神的兩種不同的反應與反映,在認識的邏輯關係上徹底分開。而傳統哲學的思維與存在的邏輯關係,在人的理性思維變化的範圍內,只是在反映人的看法、理念。
  • 生命中的有意義和無意義(原創·隨筆)
    這種教育下大家有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是我們對任何事都要追求有意義,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可以無窮的去探索,反過來無意義的事情我們棄之如履,不去為它浪費寶貴的時間。於是,有意義把一些哲學家都逼瘋了,他們在思考著一個亙古的話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裝著智慧的腦袋被這三個問題逼瘋了,卻把普通人樂壞了:你是誰?你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呀。你從哪裡來?
  • 生命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中學生物課本上有生命的定義,但非常淺顯,帶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深入的了解探知生命的意義,那就必須從什麼是「生」,什麼是「命」談起!要知道「生」和「命」是不同維次世界中的兩個概念,其所寓指的意義也有所不同,雖然屬不同的範疇。但它們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依性和互緣性。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薩特: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全無意義
    法國文學家薩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全無意義就比如汽車製造出來功能和意義是為何運輸和行駛;冰箱製造出來的功能和意義是冷凍和保鮮;抽油煙機製造出來的功能和意義是抽取油煙。他們的功能和意義是既定的,不會自主的去發生什麼變化。而大自然也是遵循著其變化規律,晝夜交替、四季變化,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不會隨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發生變化,不存在主觀能動性。
  •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小敏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穿越幾萬裡,穿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玉門關故事多,多得數不清。邊關冷月映襯著孤獨而高大的身影,分外的皎潔明亮。那一身迷彩綠包裹著隨時奉命聽令的血肉之軀,分外的莊嚴。
  • 斷舍離: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糾纏,生命不值得被浪費在瑣事上
    人的一生最怕與無意義的事情糾纏。為那些再也不能挽回的事情痛苦不堪,難以回頭,其實就是在蹉跎歲月,浪費生命。這世界上最難挽回的,就是人心。尤其是在感情世界裡,最沒用的就是悔恨。人還是要向前看的,要學會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 生命理念極端矛盾,生命其實並不存在!
    而生命本身並非是一種具體的、實在的存在,生命其實就是一種理念,是倫理邏輯的出發點。說得更通俗一些,生命就是一種道理,有生命,就是有了這個道理,必須遵循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經由演繹發展就成了人間世界。你這說法的確聞所未聞,生命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客觀存在,生命是一個人為的概念,如果這個概念不成立,或者邏輯不通,生命就並不存在。事物得以長久存在是因其邏輯圓滿,邏輯不通,不能自洽的概念不能存在。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面對這場巨大的人生變故,司馬遷忍辱負重,拋開個人身體折磨和精神壓力,發奮圖強,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史記》的寫作之中,終於完成了這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巨製。著名學者餘秋雨說:「他以自己殘破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民族完整的歷史;他以自己難言的委屈,換來了千萬民眾宏偉的記憶;他以自己莫名的恥辱,換來了華夏文化無比的尊嚴。」
  • 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著,可能是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會有人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有的時候,小編也在想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是房子?是家庭?亦或者是金錢?但宇宙是公平的,每個人最終都會化為塵埃,從零開始,從零離去。今天,小編帶大家遨遊至宇宙的邊緣。
  • 「無意義」才是有意思
    85歲的米蘭•昆德拉今年高調回歸,以新書《慶祝無意義》填補了過去10年的小說空白期。此書延續了昆德拉一直以來的書寫風格,狡黠、悖謬、荒誕、刻薄,及內容的恣肆散漫:雞尾酒會、康德和叔本華之爭、史達林和他的革命小夥伴,天使墮落等等。而標題「無意義」已然勾勒出其一生創作的軌跡,因而,這本書也可說是昆德拉的終結之書、總結之書。
  • 心靈奇旅: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在許多人眼中,尤其是在成功人士眼中,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對人類社會有價值,或者說生命是有其目標的。價值、目標就是他們的生命意義。我們習慣於用那些偉大人物的事跡來激勵自己、引導自己,並以他們為尺度來衡量自己,但如果我們註定無法像他們一樣光耀千古地活著,我們還為什麼要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