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2021-01-16 楚塵文化

"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木心


所有的藝術,所已有的藝術,不是幾乎都浪漫,是都浪漫,都是浪漫的,這泛浪漫,泛及一切藝術。當我自身的浪漫消除殆盡,想找些不浪漫的藝術來品賞,卻四顧茫然,所有的藝術竟是全都浪漫,而誰也未曾發現這樣一件可怕的大事。上帝不擲骰子,大自然從來不說一句俏皮話。人,徒勞於自己賭自己,自己狎弄自己。往常是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之交淡似水,這也還像個話,甜得不太荒唐,淡得不太寂寞。後來慢慢地很快就不像話了,那便是小人之交甜搶蜜,君子之交淡無水,小人為了搶蜜而撲殺,君子固淡,不晤面不寫信不通電話,淡到見底,乾涸無水。這是詩,是藝術,而人生的實際是什麼都不閃耀,乃為終點。梵樂希亦不例外。美國老太太,吹著口哨散步,我遇見過不止一次。轉念中國,幾千年也不會有此等事,種族的差異,可驚嘆的宿命。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帶傘的便撐傘,無傘的照常地走,沒見有聳肩縮脖子的狼狽相。在西方,道途兩車相撞,雙方出車,看清情況,打電話,警察來公斷處理(從出事起到警察到達之前,雙方不說一句話)。僅此二則,立地可做的事,在中國,一百年後也未必能做得到。而在宇宙中,人的「自尊」無著落。人,只能執著「自尊」的一念。此一念,謂之生,此一念,謂之死。即使是聰明絕頂的人,也不可長期與蠢貨廝混,否則又多了一票蠢貨。虛空之為虛空,就在於「生」是必死的,「死」是無所謂死的。在精神世界經歷既久,物質世界的豪華威嚴實在無足驚異,凡為物質世界的豪華威嚴所震懾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曠達」,僅是有情世界中所可能保持的一種態度,越出這個局限就不成其為態度。多少大智者都曠達到局限之外,竟從來沒有人指斥他們的失態、無度。世俗的純粹「道德」是無有的。智慧體現在倫理結構上,形成善的價值判斷,才可能分名為道德。離智慧而存在的道德是虛妄的。如果定要承認它實有,且看它必在骨節眼上壞事敗事,平時,以戕賊智慧為其功能。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飽經滄桑而體健神清的人讀書最樂,他讀,猶如主演協奏曲,塵世的森羅萬象成為他的樂隊。路上行人,個個臉色虔誠地朝自己的方向走,似乎要到幸福的所在去,如果那裡並不是幸福,何必這樣一步一步走,還舉著傘哩。但世界人事是可知的,可推理而明悉的,路上行人,多半往不幸的所在走——既然不幸,為何要去?是哪,就因為如此,才叫不幸。藝術是最虛幻不過的了,全憑人的領悟而存在,這樣的非物質,這樣地非附在物質上不可。使愛情的舞臺上五光十色煙塵陡亂的,那是種種畸戀,二流三流腳色。一流的情人永遠不必殉隕,永遠不會失戀,因為「我愛你,與你何涉」。愛情本來就沒有多大涵義,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偉美的景觀。如果因愛情而喪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斷:這不是愛情,是性慾,性慾的恣睢。凡是因愛情而喪失智慧和道德的人,總說:「請看,為了愛情,我不惜拋棄了智慧和道德。」愛了一個人,沒有機會表白,後來決計絕念。再後來,消息時有所聞,偶爾也見面——幸虧那時未曾說出口,幸虧究竟不能算真的愛上。又愛了另一個人,表白的機會不少,想想,懶下來,懶成朋友,至今還朋友著——光陰荏苒,在電話裡有說有笑,心中兀自慶幸,還好……否則苦了。探索物質的基本粒子,探索到最後,會發現它們類同於人腦的記憶。宇宙是一個記憶性的構成。確有慧心的人,到了二十五、三十五歲時,回顧已逝的青春,必有所悔,必有所悟,因而很願意對比他(她)小十歲、二十歲的朋友傾談衷款,能指點別人,是快慰的,如果聆者順從、感恩,那就愈加使大哥大姐為你盡心竭力。所以年輕者不必對年長者畏懼,盡可以開誠坦懷,企求年長者的提助。「死」,不是退路,「死」是不歸路,不歸,就不是路,人的退路是「回到內心」。受苦者回到內心之後,「苦」會徐徐顯出意義來,甚至忽然閃出光亮來,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內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文字選自《木心全集·散文小說系列:素履之往》,木心 著,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出版

網絡

編輯 | 涼白

 許是好吃的雪花,亂紛紛地飄下 | 日本俳句精選


越是覺得孤獨時,越要一個人 | 羅泰柱詩選 人只應服從內心的聲音,等待覺醒的那一刻 | 黑塞幸好我們還有書籍 | 七部關於「書」的紀錄片歡迎加入楚塵讀者群(加讀書君微信 ccreaders,備註「讀書群」招聘 | 加入楚塵的線上實習吧!

相關焦點

  • 從木心寫的句子,看人生的「無意義」和「意義」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50字,閱讀約需2分鐘,與你相約)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木心《素履之往》 人的天性是這樣的,太容易得到的事情,並不懂得去珍惜。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每個靈魂都擁有成長的歷程,當一個生命出現,是一種純粹的無,具有著無限中可能,思想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淺顯到深化的歷程,世界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演化。生命就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藝術表達,人在自然社會中將生命展開,當成為真實的自己之後,他也就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
  • 兩種賦予生命意義的方法
    人生主題就像遊戲規則,參加者一定要按照規則行動才能體驗到心流,這可視為生命樂趣的泉源。有了人生主題,所有事情都會有意義 ——不盡然是好的意義。這兩種人生主題都有助於賦予生命意義,但兩者也都有缺點。03The accepted life theme works well as long as the social system is sound; if it is not, it can trap the person into perverted goals.
  • 生命中的有意義和無意義(原創·隨筆)
    這種教育下大家有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是我們對任何事都要追求有意義,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可以無窮的去探索,反過來無意義的事情我們棄之如履,不去為它浪費寶貴的時間。於是,有意義把一些哲學家都逼瘋了,他們在思考著一個亙古的話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裝著智慧的腦袋被這三個問題逼瘋了,卻把普通人樂壞了:你是誰?你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呀。你從哪裡來?
  • 「無意義」才是有意思
    「無意義」才是有意思在米蘭•昆德拉看來85歲的米蘭•昆德拉今年高調回歸,以新書《慶祝無意義》填補了過去10年的小說空白期。此書延續了昆德拉一直以來的書寫風格,狡黠、悖謬、荒誕、刻薄,及內容的恣肆散漫:雞尾酒會、康德和叔本華之爭、史達林和他的革命小夥伴,天使墮落等等。而標題「無意義」已然勾勒出其一生創作的軌跡,因而,這本書也可說是昆德拉的終結之書、總結之書。
  • 李銀河:生命之宏觀無意義和微觀自賦意義
    從宏觀角度看,人生無意義,在萬千星球中,在萬千生命體中,人無意義地生生息息,來來去去,能有何意義?從微觀角度看,人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某種意義,它可以是一個僅僅利己的人生,可以是一個僅僅利他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利己又利他的人生。它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痛苦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快樂又痛苦的人生。每當人面對人生無意義這個命題,都會變得痛苦異常,甚至把「人生無意義」這句話當眾說出來,人都會立即感受到猶疑、失落、絕望。如果人生從造物的眼裡看真的沒有意義,那人還活個什麼勁?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還有一部分哲人和心理學家認為,生命雖然無意義,但是我們可以給予意義,給我們的人生賦予價值和趨善趨美趨真的觀念,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踐行和努力把人生變得有意義。嶽飛頂著秦檜的陷害,精忠報國;玄奘冒著生死危險,西行取經;諸葛亮輔佐蜀國雄起,嘔心瀝血;中國歷史上不少非凡人物,通過社會的實踐和精神上的提升,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
  • 木心的那些情慾
    《我紛紛的情慾》是木心的詩集。這些是詩嗎?翻的同時當然要伴隨這樣的質疑。然後會反問自己一句:什麼是詩呢?於是開始回憶自己印象裡存在的那些詩……木心的這些詩歌文字不是我最喜歡的,這很顯然。
  • 木心的半雌雄,肉體是一部聖經
    簡直是男人的毒藥嘛,木心自己的情感經歷語焉不詳,曖昧得只差一點點,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這種可能未受傷之前,已經全身而退了,真得是無趣,好的女人到了身邊,不管之後發生什麼,再沒有木心文字的通靈有趣了。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有人嫌木心陳舊,因為木心說人生開始無意義,才能填下那麼多意義。女人心,即使沒有海底針那麼誇張,也至少是臺上針,看得見摸得著,卻不小心就會見血。故此不要招惹你身邊的女人,木心的單獨,至少有那些閃亮的金句墊底。
  • 畢淑敏: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而我們人類,生存和基因延續的問題(很多人甚至不考慮基因延續)解決後,要快樂地活下去,必須給人生一個意義啊!02 人生意義教育說實話,來自家長、學校的教育,給我們都是批發一種人生意義: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才能有個舒坦的人生路。
  • 對抗人生無意義感非實用指南
    02其實在對寫作意義的尋找之外,我還常常深陷在各種碎片式的意義掙扎裡,比如吃飯的意義一定不是填飽肚子本身,那是對美食的辜負,禮物的意義也不是東西本身,而是象徵著一份心意和重視。生命的意義也一定不是等待死亡,那是對沿途風景的不尊重。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光輝的人性是堅守內心、賦予生命積極意義
    而阿迪克斯的這份勇氣不僅是來源於是職業賦予的神聖使命,更多的是出於本性對生命的尊重,對正義的自我堅守,是希望通過自己微薄力量能夠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哪怕我知道會失敗,但我保持初心,一往無前,賦予人生積極的意義。02那屬於我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無意義,其意義是活出來的
    風口是為已經準備好的人準備的,風口一般出現在狹小險峻的山溝之間,只有少數人提前冒著風險站在那裡,其他人都在觀望,甚至看笑話,風一直不來,他們就死了,風一來,他們就被吹上天了;這時候,觀望的人才反應過來,趕緊去追趕風口,結果由於山溝太狹小,大多數人都被擠下了懸崖。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薩特: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全無意義
    一般的物體是不存在主觀能動性的,它的存在是早就被規定好了的。就比如汽車製造出來功能和意義是為何運輸和行駛;冰箱製造出來的功能和意義是冷凍和保鮮;抽油煙機製造出來的功能和意義是抽取油煙。他們的功能和意義是既定的,不會自主的去發生什麼變化。而大自然也是遵循著其變化規律,晝夜交替、四季變化,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不會隨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發生變化,不存在主觀能動性。
  • 暢銷國內外30年《活著》的真實意義: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
    讀完《活著》我們不禁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生太多無常,苦難才是常態。書名為《活著》,可主人公富貴的一生卻在目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讀完之後,內心恐懼與蒼涼各佔一半:恐懼的是,你不經意地翻開書的那一頁就會是富貴的誰因為什麼不幸去世了;蒼涼的是,書的結尾,只剩富貴跟名叫富貴的牛相依為命,字裡行間都吐露著年邁的他們被孤獨侵蝕著,被痛苦滋養著。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我曾經苦苦的探索著空無的道理,其中佛教的也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公理,基本邏輯基點就是緣起性空,我感悟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此岸到彼岸的輪迴,無窮多個人生的際遇,但理解不了空無的理論,它在整個宗教之中起著柱石的作用。直到偶爾有一天下午,閒暇無事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意林雜誌讀到裡面的故事,突然醒悟到這個空無,不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最基本的,熟視無睹的。
  • 書畫的意義,應是寫好自己,回歸自我才是生命的真諦
    成為自己,這才應是世間萬物本來的面貌。而人類恰恰相反,除了不是自己外,已成為了宇宙萬物。生命的真諦:堅持自己,成為自己。自己的思考很重要。真正成功的人生,一定是慎獨的人,有自己的思考,有他對事物帶有認知的獨特看法。這樣的人不會盲目從眾,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會遇誰成誰成為了宇宙萬物丟了自己。
  • 什麼才是你所理解的生命的意義?
    ,也是在進化中:不懂事的時候:大人教我們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你問大人:「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情?」大人告訴你:「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事情,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學習雷鋒做好事等等」因為年紀小,於是就理所當然聽著大人的話,做著大人眼中的好事,享受著鄰居老師對自己做好事的誇讚,那時候以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