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人生無意義感非實用指南

2020-12-05 撒哈拉的老羊羔

01

昨天,有個臺灣的讀者朋友發私信問我為什麼很長時間沒更文了,對此我倍感抱歉和慚愧!

一來是因為我平時寫的多是一些比較個人和隨性的文字,其實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講並沒有太多現實價值,既不輸出乾貨知識,也不為捧哏逗人樂。

慚愧的是,就是這種無用之用的文字,不曾想過竟被素不相識的陌生朋友惦記,這讓我感覺有些不安,也很奇妙。

有時候不說話,不是因為無話可說,可能恰恰是想說的有太多。

過去的一周沒有更文,除了因為忙於練琴佔用了部分時間之外,更重要的是,我陷入了「為什麼寫作」以及「要寫怎樣的文字」的自我拷問和意義的尋找裡。

往小了說,記錄成長、反思復盤,剝絲抽繭直面真實的自我是我寫作的初衷,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我仍從來不向同事、同學、朋友推薦求關注的原因。

因為太真實太私人化,往往越是真實的就越不願意剖開給身邊人看到。

如果幸而得到原本陌生的朋友關注,我也希望是因為寫作者的人格本身,而不是通過精心設計所構造出來的虛幻人設。

往大了說,在精神生活普遍平庸化的今天,我始終在與某些外在東西保持著距離,把精神上的獨立追求和自我完善當做安身立命之本,關於寫作的意義,再奢侈些,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能對這個世界有所探索和創造。

能夠在「空心病」高發的現在,去影響到一些人,他們並不一定要和我保持一致的三觀,但我們都能保有獨立於時代的深邃和思考。

02

其實在對寫作意義的尋找之外,我還常常深陷在各種碎片式的意義掙扎裡,比如吃飯的意義一定不是填飽肚子本身,那是對美食的辜負,禮物的意義也不是東西本身,而是象徵著一份心意和重視。

生命的意義也一定不是等待死亡,那是對沿途風景的不尊重。當然很多人一輩子折騰下來,好像活著確實就是為了更得體的死去:

普世意義所崇尚的「成功」,習慣於讓人們一切都要按步就班,還最好什麼都要比旁人早一些,你追我趕的把各種流程走完,也就差不多算是圓滿完成了生命的全部意義。

湯帥就因為沒有按照主流的人生流程去走,最近幾年來一直都處於與社會和家裡的對抗關係裡。

他因為實在無法忍受銀行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工作,悄悄的把一份在外人看來無比豔羨的工作給辭了,隻身一人去了上海。

那年,他27歲!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和父母的關係發生急劇的惡化,幾乎每一次打電話都是以吵架收場。最近半年更是吵得厲害,因為父母覺得他三十歲的人了,既沒有穩定工作,又沒有穩定的結婚伴侶,實在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前段時間,他父母乾脆直接幫他在老家買好婚房,找好了結婚對象,託關係安排了份穩定工作,直接通知他回去奉旨執行。

這讓他很抓狂,三十歲之前沒結婚生子有份穩定工作讓他感覺自己好像犯了什麼彌天大錯,這種自我意願和「社會時鐘」之間的拉扯讓他懷疑起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03

我相信懷疑和思考過這類問題的絕不止他一個,間歇性的,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曾陷入過人生無意義的低潮裡,所不同的是,有人因為不甚清楚便苦苦追尋,有人臣服於生活的瑣碎選擇了放棄探索。

如何對抗和克服人生的無意義感或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要面對的問題,當然一千個人對於人生的解讀會有一千種意義,而對於人生無意義感的對抗和克服,我總結了以下五點:

一、人生原本就毫無意義:

或許意義本身就是「人們編造的一個故事」,你怎麼活,就賦予了人生怎樣的意義,也因此,我們就需要自己去創造意義,所以也就產生了哲學、宗教、藝術等的存在;

二、以終為始,向死而生:

基於第一點,即你做過每件事情的排列組合以及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構成了你人生的全部意義,既然如此,就應該盡力去做那些能讓你快樂的事情。

想想到臨走的那天,當你回顧起這一生時,有哪些能讓你歡喜,有多少會令你悔恨,你也就自然會有答案。

三、時間上放慢:

很多時候的無意義感來自於貪多圖快,囫圇的度過一生還來不及細細去感受這一路的過程就已經匆匆別過。

在時間上,學會從關注一生、一年,轉變成著眼於深度體驗當下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因為對於人生意義最好的救贖就是精耕日常;

四、空間上降維: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保持一直登高望遠的姿態,高處有風景,也有寒涼。

在空間上,導致最終人生無意義感的重要原因就是眼高手低,那麼相反,嘗試多看近處細處,少看遠處高處就不至於產生強烈的虛無感,然後靜候自己的成長;

五、在創造中填充意義:

人生的意義和更深刻的快樂都來源於親身經歷和創造,創造的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可以抵消人生的無意義感。

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得到的即刻滿足,和那些淺層次的快樂最終會讓人陷入空虛。

大到創造一個企業、一幅偉大的作品,小到寫一篇博文、拍一組美圖、做一道美食,都能讓你擺脫無意義感,而從中尋找到真實的意義。

04

關於意義,我們完全可以態度上中庸一些,行動上平和一些,不必執著於爭當世界的弄潮兒。

因為相比於此,我以為各自在自己的生命裡,拿出造浪機,把命運的潮水變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似乎遠比弄潮兒濺起的朵朵浪花來得更有意義

季羨林先生也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只是關於怎麼克服無意義感,先生沒說,我們也來不及問!

最終,還得我們各自散去,尋找各自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當你深入明白了牛頓第三定律,就可以自發地推廣運用在個人生活中:不能輕易作惡,因為這一定會有反作用,只是有個時間延遲而已;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的過程,提醒你在人生不同階段轉換時要有耐心;動量守恆的碰撞實驗能為汽車行駛中突然其來的碰撞提供儘可能安全的保護措施。物理定律提供可靠的、有組織的決策架構,還有令人安心的感覺——讓你知道人生並不全然是概率遊戲。
  • 如何應對人生的無意義感
    回到我自己,我一直覺得人生本來就沒有特定意義,要靠我們去賦予它意義。在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突然想認真地探索一下,去看看人生無意義感裡更深的東西。而在"人生"這個詞上,它如此重要,如此稀缺。所以,人生意義的探尋,必然是大多數人所嚮往的。人生的無意義感,從字面來說,就是生活沒有意義,任何事都沒啥意思,做事鼓不起勁,沒有目標方向,過一天是一天。更深一層來看,這像是一場自我放逐,放棄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主動權。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有人在生活中設立一個又一個目標,被驅使著忙碌不停,以免被追逐他們的無意義感追上。這種強迫性的活動局限了生命的內容,無法使人實現更多的潛力,原因還是在於沒有意識到生命意義主題的危機。有人對生活中的一切感到虛無和絕望。有人處在一種無目標感和冷漠狀態。
  • 人生無意義,卻值得一過
    當我合上《人性的枷鎖》下冊這本書的時候,人生無意義這句話,猶如一個魔咒在我的腦海裡縈繞著,揮之不去。菲利普,一個落魄的小貴族,帶一點身體的殘疾。借著繼承父母的一點點遺產,可以任性的嘗試了會計員,畫家等不同的職業,其中畫家的經歷,可謂是他人生中一段比較重要的嘗試吧。
  • 人生本無意義,只是追求更好
    在社會設定的模式下,在父母親人的期待裡,開始規劃人生,開始向更好的生活奔跑。人就是這樣被動的進入了社會設定的軌道。許多人就這樣跑過了一生,活著有什麼意義,從未思考過,只是重複先輩們的歷程罷了。有一句話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符合人生不過了。
  • 人生本無意義,因愛與被愛的期盼,人生便也有了意義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相信許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當中擺動。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人生無意義,那麼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今晚(9月20日)7:50湖南衛視《青春在大地》講述的是輪椅上的「扶貧花仙子」,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楊淑亭的故事,她的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人活著的意義,以及人生的意義。
  • 對於人生有無意義,有這三種回答
    所有這些問題圍繞著、並且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人生意義。即人生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是什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構成了哲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人生觀。人生觀主要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對人生的總體評價,即人生究竟有沒有一種根本的意義。這個問題以尖銳的形式表現為哈姆雷特的問題:「活,還是不活?」當一個人對生命的意義發生根本的懷疑時,就會面臨活著是否值得的問題。人生有無意義的問題又分兩個方面。一是因生命的短暫性而產生的問題:人的生命有無超越於死亡的不朽的、終極的價值?
  • 「每月3天,總感覺日子空虛,人生無意義」
    在這種回報裡,有一種潛在的自我肯定價值,簡單稱之為做事的意義。只有你感覺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對自我有價值,能夠正面回饋,我們才會心甘情願地費心費力去完成它。而許多時候,無意義感會一再侵擾自己的內心。嚴重的時候,這種無意義感會讓自己感覺非常痛苦。
  • 尋求人生更大的意義
    是不是到科研院所工作更有意義呢?如果只是炮製論文、拼湊專著去評職稱、報課題,即使工作給人以實現更高價值的空間,好像也浪費了。人生的意義,該如何評價呢?文學家不要以作品發表或獲獎為最高目標,而是要寫出啟人心智、濯人靈魂、給人美的享受的佳作。
  • 「無意義痛苦」的悖論
    無論什麼年紀,都是如此:小的時候,仿佛在『奴隸主』的『殘暴統治』之下,只有無盡的『服從』;長大了,就得工作,為生活操碎了心;等老了,骨頭酸痛、聽覺遲鈍、視線模糊、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聲音嘶啞,老得不認識鏡中的自己,對於別人和自己都是種負擔……」 正如伯頓四百多年前的這本老書所言,「無意義痛苦」並非新鮮事物。這些慣常的痛苦,我們的祖先也不能倖免。
  • 《生存還是毀滅》:拒絕無知成為人生的止痛劑,人生終極困境指南
    那麼怎麼理解人生,怎麼看透人生中的智慧,接下來讓我們解讀一本,由南非開普敦大學哲學教授,大衛.貝納塔的作品《生存還是毀滅》,副標題是「人生終極困難的坦率指南」,作者從中立的角度,運用哲學的思維剖析了深層次的人生大智慧。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相信看完你會有所感悟!
    這個世俗社會以金錢來衡量人的成功,你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碌碌無為地過完一生,那樣你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想要活得不一樣,想要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人,但是這世界上那麼多人,成功的人那麼少,這個概率小得讓人感到絕望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老樹:人生本無意義
    老樹回答:人生本無意義。老樹說人生本就是虛無的,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他最討厭那些「心靈王八湯」。
  • 人生的意義
    這裡,我先從「意義」二字本身說起。意義是人對自然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來自意識的社會關係的反映,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基本因素,是人的追求、希望、理解在社會關係中通過語言顯現出來的指向。情感的賦予是為意義。意義是有無與人的程度表達。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無意義,其意義是活出來的
    不妨反過來看:這個世界跟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可是我們一路走來,無論如何都留下了我們痕跡,無論如何都產生了聯繫--至於這個聯繫是否足夠強,足夠有意義,其實決定於我們自己的行動,而不我們的恐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人生沒有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第一次看到這個斷語時的反應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麼為什麼人,準確地說絕大數人,選擇活著而不是死亡呢?
  • 淺談一下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是自得其樂,享受自由自在,開心一天就賺一天。被人或物奴役,你就虧了。有人說,任何人生都是有意義的,只不過意義各不相同而已,換個對象,你覺得螞蟻的蟻生有沒有意義?不能因為你找不出別人人生的意義,就裁決別人的人生沒有意義。就算你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其實仍然是有意義的。
  • 人生哲理:沿著自己人生的旅程往前去,總有一天你會是對的
    他常在電影裡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無意義。因為我們最終都要消亡,所以一切辛勞到頭來都是徒勞,一切愛最終也都將不存在。這部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候,伍迪·艾倫沒有到場,他正在紐約的一家俱樂部裡吹黑管。只要不拍電影,每周一次的爵士樂演奏是雷打不動的。在這個「悲觀主義者」看來,灑脫的生活要比名利場重要得多。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大到無為則為無意義的境界。基因其實造就你的一生,而通過努力和機緣巧合徹底改變現狀的概率很低,不要和我槓看數據去。所以,普通老百姓只要正常的螺旋上升就好了,尊重生活規律。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因為幾乎絕大多數說了人生沒意義的人,並不是轉身跳樓結束生命。
  • 梁漱溟: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文 | 梁漱溟 01 人生有無目的與意義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麼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