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2021-01-14 騰訊網

文 | 梁漱溟

01

人生有無目的與意義

人們常常愛問: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麼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乘車來興安是手段,看靈渠是目的,如此目的手段分別開來,是人生行事所恆有。但一事雖可如此說,而整個人生則不能如此說。

整個宇宙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天、地、山、水,各種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開,最後才有人類,有我。人之有生,正如萬物一樣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鶯飛、草長,都順其自然,並無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經有了我。此時再追問「人生果為何來?」或「我為何來?」已是晚了。倘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一個目的,亦算不得了。

以上是講人生不好說有目的,是第一段。

02

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人生雖不好說有目的,但未嘗不可說人生有其意義。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人生的意義在創造,是於人在萬物中比較出來的。

宇宙是一大生命,從古到今不斷創造,花樣翻新造成千奇百樣的大世界。這是從生物進化史到人類文化史一直演下來沒有停的。但到現在代表宇宙大生命表現其創造精神的卻只有人類,其餘動植物界已經成了刻板的文章,不能前進。例如稻穀一年一熟或兩熟,生出來,熟落去,年年如是,代代如是。又如鳥雀,老鳥生小鳥,小鳥的生活還和老鳥一般無二,不像是創造的文章,而像是刻板文章了。亦正和推磨的牛馬一天到晚行走不息,但轉來轉去,終歸是原來的地方,沒有前進。

到今天還能代表宇宙大生命,不斷創造,花樣翻新的是人類;人類的創造表現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斷的進步。文化是人工的、人造的,不是自然的、本來的。

總之,是人運用他的心思來改造自然供其應用。而人群之間關係組織亦隨有遷進。前一代傳於後一代,後一代卻每有新發明,不必照舊。前後積累,遂有今天政治經濟文物制度之盛。今後還有我們不及見不及知的新文化新生活。

以此我們說人生意義在創造,宇宙大生命創造無已的趨勢在動植物方面業已不見,現在全靠人類文化來表現了,是第二段。

03

時時提醒自己,要用心思去創造

人類為何能創造,其他的生物為何不能創造?那就是因為人類會用心思,而其他一切生物大都不會用心思。人生的意義就在他會用心思去創造;要是人類不用心思,便辜負了人生;不創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用心思去創造。

什麼是創造,什麼是非創造,其間並無嚴整的界限。科學家一個新發明固然是創造,文學家一篇新作品固然是創造,其實一個小學生用心學習手工或造句作文,亦莫非創造。極而言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亦莫不可有創造在內。不過創造有大有小,其價值有高有低。有的人富於創造性,有的則否。譬如靈渠是用了一番大的心思的結果,但小而言之,其間一念之動一手之勞亦都是創造。是不是創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創造。

04

創造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創造有兩方面,一是表現於外面的,如靈渠便是一種很顯著的創造。他如寫字作畫、政治事功,種種也是同樣的創造。這方面的創造,我們可借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物」。還有一種是外面不大容易看得出來的,在一個人生命上的創造。比如一個人的明白通達或一個人德性,其創造不表現在外面事物,而在本身生命。這一面的創造,我們也可以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己」。換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內成就的多。

在內的成就如通達、靈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說之不盡。但細講起來,成物者,同時亦成己。如一本學術著作是成物,學問家的自身的智力學問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業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領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時亦成物。如一德性涵養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開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話說出來,無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05

我們應努力創造的方向

以下我們將結束這個講演,順帶指出我們今日應努力創造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我們生在一個什麼時代。我們實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大變動的時代。就整個人類來說,是處在一個人類歷史空前大轉變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文化需要大改造的時代。而就中國一國來說,幾千年的老文化,傳到近百年來,因為西洋文化入侵叫我們幾千年的老文化不得不改造。我們不能像其他時代的人那樣,可以不用心思。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亟待改造;因為要改造,所以非用心思不可。也可以說非用心思去創造不可。我們要用心思替民族並替人類開出一個前途,創造一個新的文化。這一偉大的創造,是聯合全國人共同來創造,不是各個人的小創造、小表現,乃至要聯合全世界人共同來創造新世界。不是各自求一國的富強而止的那回舊事。

我們生在今日誰都推脫不了這責任。你們年輕的同學,責任更多。你們眼前的求學重在成己,末後卻要重在成物。眼前不忙著有表現,卻必要立志為民族為世界解決大問題,開闢新文化。這樣方是合於宇宙大生命的創造精神,而實踐了人生的意義。

◎本文摘自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預言者梁漱溟
    梁漱溟所說的早熟,還包括另一層意思:中國文化還跳過了科學思維。學術的發展是為了應付人類生活的需要,因此人生有什麼問題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學術。在《東方學術概觀》一書中,梁漱溟把人類生活的問題分解為三個階段。第一問題,是「人對物」的問題,就是通過科學研究改造客觀世界,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而如果我們懂得了本該懂的道理,是不是就不會錯過了那個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錯失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是不是就不會在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定。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 人生的意義
    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裡的關係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意義的事物,就是有無的事物。全部的事物意義,就是有無的一切,一切有無的關係表達,是事物本身的意義。一切的有無都有其意義,有無即意義,有無的基本意義是在意識裡達成了有無的關係,有無的主要意義是有無的一切隨著意識的變化,意義的有無也就跟著變化。
  • 從木心寫的句子,看人生的「無意義」和「意義」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50字,閱讀約需2分鐘,與你相約)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木心《素履之往》 人的天性是這樣的,太容易得到的事情,並不懂得去珍惜。
  • 人生沒有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第一次看到這個斷語時的反應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麼為什麼人,準確地說絕大數人,選擇活著而不是死亡呢?
  • 湯川秀樹:人生的意義
    人世間演變的起因究竟在哪裡?有人說是由於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情況造成的。但這種自然現象的影響只是短暫的,即便是重大事件也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影響。從長遠發展來看,可以說主要還是由人類行為帶來的世界巨大變化。 從交通的發展情況看來,現在汽車、飛機的數量在大增,速度在加快,再加上通訊事業迅速發展,電話、廣播、電視也日益普及,這些都為世界帶來了不少變化,像這樣的變化還很多很多。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如果我們必須死,如果沒有一件事是恆久的,那有什麼事是有意義的?」「不論我做什麼,我的所作所為早晚會被遺忘。我也會化為烏有,那麼為什麼還要為任何事奔忙呢?」「我們終日忙忙碌碌。到底在幹什麼?如果說只是為生計而奔忙,那麼人生意義又在哪裡?」「生命本身到底有沒有意義?」
  • 淺談一下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是自得其樂,享受自由自在,開心一天就賺一天。被人或物奴役,你就虧了。有人說,任何人生都是有意義的,只不過意義各不相同而已,換個對象,你覺得螞蟻的蟻生有沒有意義?不能因為你找不出別人人生的意義,就裁決別人的人生沒有意義。就算你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其實仍然是有意義的。
  • 拋開哲學的思考,我們的人生大有意義
    每天忙碌工作的閒暇,瑣碎家務的稍事休息,或是輕鬆愉快的旅途中,與朋友的歡樂聚會後你有沒有坐下來想過,這麼辛苦忙碌抑或是幸福歡快,有什麼用,幾十年後,塵歸塵土歸土,人生就像一陣風,飄忽而過。我們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呢?相信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
  • 大學生困惑人生意義何在?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一個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需要你給它一個意義。」當作家畢淑敏看到了大學生的困惑,做出這樣的回答的時候,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很精彩的一句話。面對年輕人有這種成年人的困惑時,畢淑敏順勢引導大學生們,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設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虛度一生。其實人生的意義這個話題,中年人的困惑要大得多。中年是一個很尷尬的階段,家庭、事業、健康,件件都是大事。
  • 淺談人生的意義
    從小孩子開始,我們聽到的人生,可能是這樣的you come to this world這是人生的第一步,然後,toil hard and get educated接著,你或許會成為成功人士,get married,get settled這個時候的你走向人生的巔峰,then you『ve kids你為人父母了,you become
  •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獻給正在迷茫失落的你!
    也許你在這個時候不禁會感嘆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講到人生的意義,我想先從自己的感悟心得談起,僅供參考:暫且說每一個通曉人生意義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覺者。得道,就是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歸屬。覺者知覺,覺者可勝人,卻不可勝道,是人就有人性,有好惡,既然置身紅塵就逃不過姻緣,脫不掉天性。既然逃不掉,那就置身其中,感受其中、享受其中。人生的意義也就在於此。那麼如何成為覺者呢?
  • 以援疆幹部王華為鏡審視人生價值和意義
    王華的援疆之路,彰顯了第四種精神境界,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豐富了兵團精神的當代內涵,在幸福了他人的同時,也淨化和升華了自我,提升了自身人生價值的「水位線」。    當今社會,思想觀念多元多變,不同人有不同價值排序:有人把人生價值理解為自我需求的滿足,有人把人生價值定位為對社會的貢獻,甚至有人懷疑人生是否存在價值。依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人生價值存在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大到無為則為無意義的境界。基因其實造就你的一生,而通過努力和機緣巧合徹底改變現狀的概率很低,不要和我槓看數據去。所以,普通老百姓只要正常的螺旋上升就好了,尊重生活規律。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因為幾乎絕大多數說了人生沒意義的人,並不是轉身跳樓結束生命。
  • 人生本無意義,因愛與被愛的期盼,人生便也有了意義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相信許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當中擺動。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人生無意義,那麼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今晚(9月20日)7:50湖南衛視《青春在大地》講述的是輪椅上的「扶貧花仙子」,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楊淑亭的故事,她的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人活著的意義,以及人生的意義。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本書只用了一章,說人生的問題。作者面試了一名有著完美教育背景的人:法學博士、醫學博士和MBA。但是作者面試這位應聘者,發現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考取這些證書都是在別人的建議下完成的。這就像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在父母的建議下,工作、結婚、生子,過著父母要求的人生。書中的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個富商,內心空虛。
  • 宇宙星球、社會與人生,人生的意義何在?
    宇宙眾生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存在。作為「五行之秀,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更加意義非凡。下面從生命對於宇宙、星球、社會三個層面來探討一下。生命對於宇宙的主要意義和價值。宇宙本質就是一個大意識操控下的能量與物質轉化遊戲的相體。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四個方法讓你收穫意義
    比如我知道舍友最近過得不開心,我定了計劃這周要約她,周末約上了一起吃飯聊天,她把事情說出來感覺快樂了,這就是意義。其實人生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意義構成的。下面有四點方法能夠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一、建立聯繫。人是群居動物,也許你不愛社交,一下班就把自己關進家裡,但要知道人只有在發現或建立某種關係後,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所以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愛養貓養狗,這就是自我創造關係,找到人生意義的事情。
  • 畢淑敏: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01 人生意義追問作家畢淑敏曾經應邀到一所大學演講,學生提出的問題異常犀利。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畢淑敏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是啊,消極地想,人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也被迫離開這個世界,你在世間追逐的任何名利,最終都是一場空!這樣想來,人生真的很悲催。人生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那我們又何必在世間努力、奮鬥、追求,歷經生活的種種艱難困苦?
  • 正確的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整體現 人生的意義不是隨波逐流
    那麼,植物的心在哪裡呢?如果植物沒有心,那麼它們強大的的求生欲望從哪裡來的呢?我百般的思索而不得,這就留給植物研究的科學家們給我們科普吧,好在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人的欲望。人的欲望一般是指人的原始本能衝動或者是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欲望一般簡單的說,可分為二種,高級與低級,或者是滿足與不滿足之分,也就是物質和生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