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說自己活得很累。。
有加不完班,有做不完的事,有陪不完的人.
人前嘻皮笑臉樂開顏,內心失落憂傷無人知。
每天深夜自己獨自受著孤獨,默默的舔著傷疤。
也許你在這個時候不禁會感嘆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講到人生的意義,我想先從自己的感悟心得談起,僅供參考:
暫且說每一個通曉人生意義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覺者。
每個覺者都有自己心中的道:
參破紅塵是道,
通曉天命是道,
心境開明是道,
得道的路徑雖各有不同,但是萬法歸宗,每個人都在參悟中找到宇宙的客觀規律,在思考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覺者每一個決定都是之前已經預演好的規劃,未來的每一步也都在現在的規劃和預演之中。
所以過程中的得與失都早已權衡在握,不悲不喜。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覺者。但是覺者一定是個成功的人。
覺者中大多數人掌握財富的法門,一部分人會用擁有的資源以物質的形式渡更多的人,一部分人會用開悟的思想以精神的形式渡更多的人。佛光普照,照亮的人越多,佛亦成佛,道亦成道。
反之
當今社會,大部分的人都活的不明白,
有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斤斤計較,
有的人為了無畏的糾葛大發雷霆,
有的人為了一時的私慾傷天害理。
芸芸眾生,熙熙攘攘,吵吵鬧鬧
尖刻的人最終被周圍人鄙視;
小氣的人最終被周圍人遠離;
自私的人最終被周圍人拋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多助人者人多助之,多愛人者人多愛之。由心生律,善思多悟,方為覺者,方能悟道。
得道,就是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歸屬。
覺者知覺,覺者可勝人,卻不可勝道,是人就有人性,有好惡,既然置身紅塵就逃不過姻緣,脫不掉天性。既然逃不掉,那就置身其中,感受其中、享受其中。人生的意義也就在於此。
那麼如何成為覺者呢?
這個「覺」裡面大致分為覺察、覺悟。
「覺察」就是覺察自己的心。我們以前有一個瞋心起來了,我們馬上就發脾氣。因為那個時候你沒有沉澱下來覺悟自己內心裏面有這樣一個煩惱,所以你沒有覺察到。現在你就開始要觀察自己的心。當下這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善念、是惡念?
「覺悟」就是對治「所知障」。;」煩惱障「和」所知障「是佛教裡面的兩大名詞。「所知障」就是我們對這個世間不了解,不了解它的因果、現象,這個產生一種障礙,叫所知障。所以我們覺悟,就是要明白一切事情的因緣果報。
如果您覺得我前面說的這些理解的不夠通透,那麼接下來我用佛教與儒家的解釋給您概括一遍。
佛教講到人生的價值,
有四句話可能是大家都在念的,
這四句話看起來目標高遠,只要一點點地去落實,人生就非常有意義。這四句話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要不斷強化我們的服務意識;
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要不斷強化我們的道德意識;
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要不斷強化我們的學習意識;
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要不斷強化我們的人格意識。
儒家也講有四句話: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志於道就是有遠大的理想,
據於德就是有崇高的道德,
依於仁就是有真誠的愛心,
遊於藝就是有廣博的知識。
這四句話和四弘誓願剛好可以對應起來,不過前後次序不同。比如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麼樣才能度眾生?要有仁愛之心。
依於仁才能夠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從哪裡來?煩惱就是從缺乏德養而來。能夠據於德,就能夠逐步實踐煩惱無盡誓願斷的目標。
法門無量誓願學,剛好相當於遊於藝。廣博的知識,法門無量。最後的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就是志於道。
總的來說,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於自己是否具有崇高的道德,廣博的知識,真誠的愛心,和崇高的理想。以積極的心態去參與和感悟,不斷提升改變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身邊以及更多的人解脫。
這裡是得道心理學,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希望您看完能有收穫!此文也算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更好的傳遞更多正能量,一起渡眾人更多困惑,解眾生更多疑慮。這也是我做得道心理學的初衷,更是我人生的終極意義!若有不當之處,歡迎您批評指正,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