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格上理財

迷茫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社會普遍的問題。應對迷茫,有三個層次的選擇,由易到難分別是:

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

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

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

願你找到一生所愛,不再迷茫。

你是不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不知道該做什麼,總覺得痛苦不堪?

你是不是每周有五天,都不想上班,從周一就覺得日子好黑暗,可是卻不知該怎麼辦?

你有沒有發現人到中年,周圍人一個個都比你有錢,老婆天天抱怨,而你的事業,永遠看不到明天?

嗯,我們把這種狀態叫做「迷茫」。

有句話說得好,誰的青春不迷茫?

別說青春了,就是中年人,也常常會陷入迷茫之中。

但是,有人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有人從迷茫中走出來,闖出一片新天地。

前一種叫普通人,後一種叫高人。普通人還在繼續迷茫,而高人已經攀上人生巔峰,或者正走在通往巔峰的路上。

今天我們講一講從3個層次應對迷茫的方法。這3個層次的選擇,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3個層次由易到難,可操作性很強,而且一定對你有用。不管你未來做什麼,為此花的時間,都不會浪費。

1

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

培養好的習慣,重塑底層系統

一個人開始迷茫,往往是由無聊開始,然後慢慢陷入焦慮,接著變得恐慌,最後越來越痛苦。

如果你已經麻木了,那說明你已經迷茫太久,放棄了掙扎,就像那只在溫水裡的青蛙。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那麼,下面的內容會對你非常有價值。

當你決定要改變時,不要著急。別指望一下子就能趕走迷茫,那是第三層次的事情。現在,先專注於第一層次,做一些很容易的事。

請你從今天開始,做3件事情:

(1)把鬧鐘調早10分鐘;

(2)睡前做10個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

(3)每天閱讀10頁書。

你只要做這三件事情就行了,不必做別的,也不必做更多。不必做很長時間,只要一個月就好。

大多數人在迷茫時,不是沒有做出改變的努力,但他們失敗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貪多」兩個字。我們不要貪多,就這些就好。

我為什麼要你做這三件事,而且只做這三件事呢?

因為,這三件事,分別代表作息規律、堅持鍛鍊和持續學習。它們決定了你的時間管理有效性、身體健康程度以及進步的持續性。

早起10分鐘,意味著你不用像打仗似的洗臉刷牙化妝吃早餐趕地鐵,你完全可以從容很多,妝容化得更精緻、早晨吃得更精細。而且提前5-10分鐘到公司,比踩著點上班,給老闆和同事的感覺完全不同。

每天10個伏地挺身,堅持下去,你的肌肉就會發生改變。而且,你能輕鬆完成任務,獲得愉悅感,而不是制定100個伏地挺身的目標,結果完不成,每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文末註解1,可延申閱讀,下同)

每天10頁書,一個月剛好看完一本,你又獲得了新的知識或者啟發。而且,只讀10頁,不累,還可以精讀。(注2)

請記住,不要太貪。我們做這三件事,不是為了它們本身能帶來的多少好處,而是為了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形成良好習慣!

如果第一個月你堅持下來了,就會獲得成就感,而且覺得非常簡單——因為確實很容易就能做到。

現在,你再嘗試第二個月,可以稍微加一點碼。例如,晚上提前12分鐘放下手機;睡前做12個伏地挺身;每天看12頁書。

第二個月堅持下來了,你可以再嘗試第三個月,第四個月……

習慣的改變,不在烈度,而在於持續性。

不管多麼脫胎換骨的改變,都可以從很小很小的,完全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地方開始。

習慣,就是你身體與思維運行的底層系統。當你形成了一些好的習慣,一切都會慢慢改善。

這一層次的核心要點,就是要循序漸進,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千萬要避免那些宏偉的目標。只要小小的就好。(注3)

2

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

從身體到思維,全方位提升技能

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年輕時曾經很迷茫,不知道幹什麼,結果想了一圈,跑去學書法。

要知道,賈伯斯的國家是美國,他們學的是英語,書法有個鬼用啊。

於是後面10年,這些知識除了能在寫情書時凸顯格調,其他時間都沒啥用。

那麼,賈伯斯為了打敗迷茫,花在練字上的時間浪費了嗎?

並沒有。

根據賈伯斯若干年後在斯坦佛大學演講時的回憶:「十年之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臺麥辛託什電腦的時候,它就回歸到我身邊。我把當時我學的那些傢伙全都設計進了Mac。那是第一臺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

實際上,如同賈伯斯練書法一樣,有很多事情,現在看起來沒用,但是以後肯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如果你很迷茫,不知道幹什麼好,你至少可以先開始幹一些絕對不會錯的事情。

例如:

1.學一些以後工作用得上的技能:

演講、寫作、書法、PPT、外語、編程、心理學、經濟學、財務管理、企業管理、時間管理、思維導圖、廣告設計、營銷技巧、商務禮儀、著裝規範、(女生)化妝……

2. 學一些生活用得上的技能:

烹飪、茶道、品酒知識、時尚穿搭、理財知識、營養搭配、養生保健……

3. 也可以學一些純娛樂調劑性質的技能:

吉他、合唱、民樂、素描、插花、跳舞、陶藝、雕刻、剪紙……

4. 還可以學一些有益身體的技能:

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籃球、瑜伽、滑板、跑酷、遊泳……

和第一層次的要求一樣,不要貪多,先選擇其中一兩樣開始學(1-4類別搭配,每一個類別只選一樣)。

而且,要學,就沉下心來,學精、學細,爭取學一門,會一門。不要狗熊掰棒子,撿起這個丟掉那個。

當你開始做這些事情時,迷茫看起來已經沒那麼痛苦了,甚至可能你都已經忘記迷茫這回事了。更重要的是,你的人生方向,或許就藏在這些技能裡面。

當你發現你在學習上面某一方面技能時,特別開心,而且進步神速的時候,也許,那就是你未來應該從事的方向。或者你雖然喜歡,但是進步慢,也沒關係,就當作一個業餘愛好,一直做下去,調劑一下生活,也能讓你幸福很多。

在第二層次,我們還需要用到一個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不要被「四象限法則」這個名字嚇到。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然後根據重要性和緊急性,按照四個區間分門別類。

第二層次的事情,主要都涉及到上圖第二象限(左上角區域):重要但不急的事情。

這些事情,對我們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於實在是太久遠了,或者短期根本看不見效果,很容易就會被我們的健忘症殺死,或者被拖延症拖死。

按照時間管理法則,對於重要但不急的事情,應該制定明確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堅決執行,才能治得住健忘症和拖延症。(注4)

這個時候,我們第一層次訓練出來的良好習慣,就要派上用場了。

利用你的好習慣,去盡心澆灌幾個新技能,讓你從身體到思維,從內到外,都煥然一新,準備好迎接更高的挑戰。

3

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

打破死循環,解決根本問題

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迷茫時,知道怎麼去應對,活得更好一點,但是不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你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該幹什麼,迷茫遲早還會來纏繞你。

那麼,第三層次,我們來說說怎樣根本性地解決迷茫問題。

迷茫的本質,是戰略目標不明確,和戰略路徑缺失。換成人話就是:我要去哪?我怎麼去?

第三層次,我們重點解決「我要去哪」這個問題。(「我怎麼去」請參考一二層次)

這裡,我提供由淺到深的三種辦法,你可以綜合運用。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一:標杆法。

顧名思義,標杆法,就是找一個人生標杆,或者說榜樣,你去向他學習。

我們不知道該走什麼路,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都有哪些路,二是不知道這些路上都有哪些風景和荊棘。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我們佩服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是怎麼選擇人生道路的?他們的路上究竟是什麼狀況?他們是怎麼走的?

前面說到每天看10頁書。迷茫時,最需要讀的書,是名人傳記和企業家創業故事。

看名人傳記的好處,就是可以看看世界上都有那些路,路上的風景如何,別人是怎麼走的。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當年正是因為看了《矽谷之火》,幾天幾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立志一定要走上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這條道路。這一走,就是一輩子,越幹越起勁,越幹越成功。

請現在就到京東、淘寶、亞馬遜、孔夫子舊書網,搜索「名人傳記」,或者到離你最近的書店去買,選擇那些你喜歡的人。

如果不知道喜歡誰,就選名氣大的人,如賈伯斯、馬雲、雷軍、稻盛和夫、巴菲特、馬斯克等;或者名氣大的公司,如《騰訊傳》、《麥肯錫傳奇》、《華為傳》、《可口可樂傳》等等。

不知道往哪走時,最好的辦法:跟著牛人走。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二:三維度交叉法。

世界上的專業和職業雖多,但是值得我們選擇的,只有三類:我喜歡的,我擅長的,能賺錢的。如果這三個標準都不符合,那你絕對不應該選擇。

最好的選擇,是三個都符合。如下圖:

喜歡又賺錢多,但是你不擅長的,人家不會要你,得等你培養出「擅長」的實力才行。

喜歡又擅長的,可是不賺錢,你只能窮開心,可能連自己也養活不了。

擅長又賺錢多,可是你不喜歡的,你會越做越難受,漸漸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要三個維度都符合的,就更難了。那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六步走:

1. 先把所有的職業(專業)列一個清單;

2. 在裡面選出你最喜歡的;

3. 扎進去好好學,讓自己變得有點擅長;

4. 憑著「有點擅長」,找到一份這個領域的工作;

5. 繼續不斷練習,讓自己變得很擅長,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6. 憑著專家的實力,賺很多錢。

用這六步走的方法,從短期看,你可能會損失一些當下可以賺到的錢,或者會非常累(假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

但是從一輩子的角度來看,這樣才是最合理的道路,也是最容易一直保持前進動力的道路。

所以,這不是一條適合每個人的路,它只適合能夠承受得住短期損失、或者能夠吃得起苦的人。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三:戰略選擇法。

有一個最常用的戰略選擇工具,叫SWOT分析,也就是從公司或個人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威脅,4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某一個行業/工作,請拿一張紙、一支筆,寫上優勢、劣勢、機遇、威脅這位四個標題。

然後,分析你自己的情況,和你所在崗位/公司/行業的情況,在標題下面填上你的分析結果。

我以「何加鹽是否適合做自媒體」為例,做一個分析示範:

經過分析,我發現,我的優勢可以和市場機遇很好地結合;我的劣勢對寫公眾號要麼影響不大,要麼可以慢慢克服,要麼可以通過與人合作來彌補;雖然有一些威脅,但是還不足以對市場造成顛覆性的影響。

最終結果是:何加鹽非常適合做公眾號,早就該入場了。

於是我選擇了這條路。事實證明我確實走得很好:開號第5天,在零粉絲冷啟動的情況下,就寫出了閱讀量86萬的文章,創造了業內奇蹟。到現在,多篇文章得到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讀者、有書、洞見、插坐學院等的轉載,擁有了幾萬粉絲和一點小小的名氣。

這個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因為它要求有一定的思維和分析能力。你需要能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準確認知,對市場的機會和風險有較為系統的判斷。思維和分析能力較強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

人生道路選擇法除了這三個以外,還有很多,例如:

史蒂芬·柯維的「葬禮幻想法」(注5)

陳虎平的「複雜系統法」(注6)

謝春霖的「BVR選擇法」(注7)

摩西奶奶的「我就喜歡法」(注8)

文末註解區均有解讀,大家可憑興趣參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其中(注8),摩西奶奶的「我就喜歡法」,強烈建議看一看。

4

總結

讓我們對上面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迷茫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社會普遍的問題。當你發現,大家都和你一樣的毛病,是不是感覺好一點?

其次,應對迷茫,有三個層次的選擇,由易到難分別是:

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我們要從一些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培養良好習慣,重塑底層系統。

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我們可以做一些不管未來做什麼,永遠都有用、從而也絕對不會錯的事情,讓自己從身體到思維,全方位提升技能。

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我們要找到困擾自己的終極問題是什麼,想明白自己未來的路到底要怎麼,打破迷茫的死循環,一次性解決根本問題。

好了,感謝你耐心閱讀到這裡。願你找到一生所愛,不再迷茫。

【注1】

每天做10個伏地挺身,不是我提出的,是一個叫史蒂芬·蓋斯的人提的。他提的是每天只做1個。我們可以選擇1~10個之間,但最好一開始不要超過10個。(不然太累了 !)

在《微習慣》這本書裡,史蒂芬·蓋斯講了他的故事:

蓋斯給自己制定了一個KPI(關鍵業績指標):每天完成一個伏地挺身。自然,他每天都能輕鬆地超額完成任務,心情倍爽。他發現,原來想做100個伏地挺身,從來沒完成過,現在兩個月居然完成了。

後來,他把這個方法應用到別的領域,如讀書、寫作。慢慢地,他發現,原來10年都完成不了的目標,現在1年就完成了。

【注2】

每天看10頁書,也不是我提的,是胡適提出的。

胡適在1932年給北大畢業生演講時,提出:「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注3】

形成習慣的核心要點,是不要制定大目標,要從小目標做起。為了方便記住,我們借用李敖的詩《只愛一點點》,來突出其精髓:

別做那麼多,只做一點點。別人的努力似海深,我的努力淺。

別做那麼多,只做一點點。別人的flag一年長,我的flag短。

【注4】

關於時間管理四象限中,其他三個象限的事項如何處理,也各有各的指導原則,網上一搜一大把。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可參考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第七個習慣》中介紹的第三個習慣:要事為先。

【注5】

葬禮幻想法

這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提出的。主要意思是:請幻想你已經死了,在你的葬禮上,大家在對你蓋棺定論。這時候,你最希望聽到別人對你的評價是什麼?這個評價,才是你生命中最渴望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應該追求的事業。

【注6】

複雜系統法

陳虎平在《打破自我的標籤》裡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我們找不到方向,那就去當偉大人物的追隨者。找到這樣的人,找到他們所處的地方,找到他們所在的行業,這就是方向。

而這些人,往往處於很複雜的系統中。所謂複雜系統,就是那些獨創性更高、源頭性更強、層次更多、設計更複雜的事物。如複雜的機器、偉大的網際網路、一線大城市、人類工業文明社會等等。

【注7】

BVR選擇法

富研社創始人謝春霖在知乎上有一個12萬贊的回答,提到了BVR選擇法。所謂BVR選擇,就是通過個人的信念(Belief)、價值觀(Value)和規則(Rule)來選擇人生道路。

信念,就是你相信什麼事情是對的,你相信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價值觀,就是在面臨多種選擇時,你認為A和B哪一個更重要,價值更高。規則,就是你做人的原則,比如誠信為本,信守諾言等等。通過綜合考慮信念、價值觀和規則,你就能知道你希望做什麼,絕對不願做什麼。

【注8】

「我就喜歡法」

美國有個農場姑娘,出生於美國內戰前(1860年),想畫畫,可是沒條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37年),才開始學畫畫,這時她已經77歲。後來,她成了著名的畫家,人們稱她為「摩西奶奶」。

越南戰爭期間(1960年),100歲的摩西奶奶收到一封信,是一個叫「春水上行」的28歲日本年輕人寫來的,說自己人生迷茫,不知道該幹什麼。

摩西奶奶給春水上行回了一張明信片,上面寫道:「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這位年輕人收到明信片後,立馬辭去了外科醫生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開始了窮困潦倒的寫作生涯。後來,他寫出了《失落園》、《光與影》、《遙遠的落日》等名著。

春水上行,日本當代文豪,最富有、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筆名是:渡邊淳一。

參考文獻:

1.《微習慣》,史蒂芬·蓋斯,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2.《北京大學畢業大會演講》,胡適,1932年。

3.《只愛一點點》,李敖。

4.《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

5.《打破自我的標籤》,陳虎平,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年。

6.《厲害的人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模式與普通人之間差別在哪?》,謝春霖,知乎,2018年11月23日。

7.《摩西奶奶回信鼓勵渡邊淳一棄醫從文》,馬承鈞,大河報,2014年5月5日。

作者:何加鹽。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有書、讀者、洞見、插坐學院、瞭望智庫等轉載,全網閱讀超千萬。專注於思維與認知提升,寫作人生成長的方向、動力和技巧,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來源:何加鹽(ID:ihejiayan)。

相關焦點

  • 人生迷茫、焦慮、不知所措怎麼辦?牢記這3點,讓你豁然開朗
    今天終於有機會,從我的人生經歷,來聊一聊「迷茫」這個話題。在我的理解,迷茫就是沒有自我覺察,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天賦,找不到與其對應的願景、使命,面對現在以及將來的各種各樣的人生可能性,沒有能力去進行選擇和排除。事實上99%的人都會迷茫,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未來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識別。
  • 賈伯斯告訴你,當你人生迷茫時,記住這一點,讓每份努力都不白費
    因為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向何方,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何意義,因此感到深深的焦慮和迷茫。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機會中的偶然和必然褚時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 生命是什麼 | 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點擊上方「開心世界」關注更多精彩♬ 點上方綠標 收聽開心世界主播 林琳娜 朗讀音頻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
  • 社交格局,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如何選擇這150人,又如何處理這150人的交際圈,這體現著一個人的社交格局。 而社交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一個人所處的圈子,決定了他的眼界格局。
  •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如果你總是隨心所欲,講究及時行樂,那麼你會發現自己將越活越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資本。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活著,其實都是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服務的」。
  •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邁出第一步才能成就未來
    每個人的結局都是選擇的結果,成功需努力,失敗別抱怨湖南衛視最著名的主持人何炅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你就放棄,但是放棄了就不要抱怨。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真的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 你生命的境界,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陽光下,你容貌是這樣的,到了月色裡,你已是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生活從來不易,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跌倒中逐漸站起來的。總要打敗一些你所不喜歡的,才能得到某些你所渴望著的。    你生命的境界,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你寬廣的胸懷,將決定你人生的格局,大格局才會有大作為。
  • 當你迷茫時,該怎辦呢?這樣做幫你化解迷茫
    隨著人脈和閱歷越來豐富,我們意識到,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每個人表面上的光芒四射,都是歷經千錘百鍊。人生中每個人都不容易,都會遇到困境和挑戰。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你不知道何去何從時,你是靠近越挫越勇,還是看扁自己,放棄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你飽受挫折,假如你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處在人生低谷的你,該如何應對呢?
  • 《人生的第3選擇》
    從這本書中,我有所感悟,原來處理事情並不是只有兩面性,其實更好地處理方法是第3選擇……從彼看人生,人生是不是也有第3選擇?人生的第3選擇又是什麼呢?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會面臨選擇,選擇後帶來的後果是什麼?這些往往成為了我們人生中一大難事?讓人難以抉擇。
  • 深度好文: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烈酒熬淚,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文章。法國卓越的軍事家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在世,沒有高的人生定位,破罐子破摔,就沒有宏大的目標,當然就做不成任何大事,要想一聲取得輝煌的成就,在人生路上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思維的高度。一塊路旁普普通通、隨處可撿的石頭,由於高僧定出的心理價值高度,最後竟使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了稀世珍寶。
  • 人迷茫時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蕭條期,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迷失階段,不知道迷茫的感覺會不會,針對每個人的性格各異也會不盡相同,但我想迷茫該是突然間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標,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安全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選擇,以及不知道自己能做出怎樣選擇的一種孤獨狀態。
  • 英國112歲長壽老人告訴你:對待憂慮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因此,態度決定人生高度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雞湯。它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來源於背後的邏輯。讓我們簡單剖析一下邏輯閉環和適用條件,幫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它。 因此,加起來便是意識、實踐、物質,所有的歸因和行動都逃不過這三個因素。 態度決定人生高度的邏輯原因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的行為作用於物質世界,接受到反饋後產生態度,態度反過來影響行為,進而把影響傳遞給物質世界,周而復始。
  • 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怎麼辦?你需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你不需要突然來個大轉變,就立刻「煥發新生」,只需要好好檢視目前的生活,從小事物開始一步一步地改變,你就能夠讓生活重新走上「正軌」。 第一步,就是找到讓你感到迷茫的原因。 你為什麼會感到迷茫? 很多時候,我們突然之間就陷入迷茫之中。
  • 鬼谷子:人生陷入迷茫時,不妨多看看這3句話,讓你重新謀劃未來
    鬼谷子作為春秋戰國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縱橫家的鼻祖,對於平常人來說,更是一輩子無法匹敵的智者之人,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一成不變,一帆風順的。他曾經也遭遇過不被世人認可,而隱居山林,潛心學習,在別人認為他會就此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的時候,他反而名動天下。
  • 哈佛大學研究:你的另一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蹤268名研究對象,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能開心快樂幸福。 但如果放大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躍遷》:這3個選擇,讓你的人生不再走彎路
    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決定選擇。《躍遷》裡的一句話,讓我回想起人生路上的多個選擇時刻:高考填志願,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畢業選工作,選城市還是選公司?結婚找對象,選愛情還是選麵包?我們這個時代,面臨著太多"蝴蝶效應"般的選擇,稍有不慎,人生便會滑入另一個軌道,陷入"早知如此"的自責中。這本《躍遷》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既然"認知決定選擇",那麼如果我們早一點了解到"高手的暗箱",是不是就能在以後做選擇的時候,更有目的一些呢?
  • 【夜讀】迷茫時,試試去做這三件事
    想休息一下,只要一閉眼,腦袋裡全是對未來生活的迷茫。怎麼辦?如果任其發展,時間就會在悄無聲息中消耗無蹤。冷靜下來後,他決定去圖書館找答案。開始他不知選什麼書好,就隨意抽一本,無論厚薄,先逼自己讀起來。慢慢地,煩躁的情緒開始平復,拿到手裡的書竟然越讀越有滋味,不知不覺間失眠症狀也越來越輕。
  • 迷茫的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毫無意義,這要怎麼辦?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多花點時間讀書、提高專業技能。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世界才能更大!這很正常,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你現在要做的是改掉不良的消費習慣,放低姿態,從小事做起,不要想一下子回到當初,一點一滴積累,你的經歷正是你東山再起的基礎,加油,也了父母妻兒,何不再博一次?人生總會有迷茫階段,不過迷茫就對了,當你糾結困惑的時候代表你在成長。你還是比較幸運的,死了才沒有任何意義,至少你還活者可以去尋找意義。
  • 機械設計師成長的關鍵階段,迷茫的你,看完還會迷茫嗎?
    對於機械設計新人,學習是件非常迷茫的事情,因為學的東西太多,無從下手,這樣就需要設計人員要有清晰的學習思路及合理的精力分配,下面分享下學習思路(按照先後順序),希望對新人有所幫助。
  • 輔仁傳奇學長範廣川:平臺的廣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原標題:輔仁傳奇學長範廣川:平臺的廣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近日,輔仁國際學校迎來了一位傳奇學長,他就是輔仁歷史上首位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範廣川學長。範廣川,輔仁2006年O水準學生,2007年升入A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