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格局,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2020-12-05 騰訊網

幾天前,歌手張韶涵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

因為她參加了一檔叫做《吐槽大會》的綜藝節目,並且作為主咖,接受在場其他嘉賓的指點,吐槽。

而她能登上熱搜,是因為在面對其他嘉賓吐槽她朋友少、圈子窄時,大方坦然地說了一席話:

「有人說我在圈裡朋友特別少,不是我朋友少,是我對朋友的定義不一樣。

雖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給我修路的朋友。

我,自己有翅膀。」

這段話一說出口,臺下掌聲如雷。

20世紀9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了著名的「150定律」,後來,也被人稱為「圈子定律」。

這條定律表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就是150人。

如何選擇這150人,又如何處理這150人的交際圈,這體現著一個人的社交格局。

而社交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01

居必擇鄰,交必良友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是一個獨具魅力的人。

他領軍有謀,處世有道,教子有方,交友有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回首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取得滔天的成就,除了他個人的學識修養、智慧謀略之外,還離不開一點,那就是社交格局。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的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他還歸納了自己的一套交友法則,以誡後世子孫。

「八交」:交勝己者、德勝者、趣味者、每事吃虧者、直言者、志趣遠大者、惠在當厄者、體諒他人者。

「九不交:不交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不孝不悌者、迂者、落井下石者、好佔便宜者、德薄者、全無性情者。

從在長沙嶽麓書院求學,到擔任京官,曾國藩一生都在結交有志之士,賢德之師。

學術上互相砥礪,事業上相互扶持。

「師友扶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一個人所處的圈子,決定了他的眼界格局。

記得曾看過這麼一段話:

一流的朋友談夢想,

二流的朋友談事業,

三流的朋友談事情,

四流的朋友談是非。

《名賢集》裡也說:居必擇鄰,交必良友。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與誰相伴。

02

捨棄無效的社交,結識真誠的靈魂

幾年前,漢堡王藉助Facebook推出過這樣一個營銷策略:

如果用戶刪除社交軟體上的10名好友,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個大漢堡。

刪除過後,對方會被會系統告知,並且其姓名還會在你的刪除好友名單中公布出來。

用好友換漢堡,聽起來多麼匪夷所思。

但在發布後短短一周內,就有8.3萬人積極響應。

一時間,被刪除的好友數量高達23.4萬人次。

難道一個漢堡真的比10個好朋友還重要嗎?

當然不是。

這只能證明,我們的交際圈裡,充斥了太多的不重要的人。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沉沒在「相交滿天下」的幻影中。

但真正清醒優秀的人,會捨棄無用的社交,去結識真誠的靈魂。

記得在一期《火星情報局》中,搭檔錢楓責問汪涵,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微信刪掉。

汪涵回應得理所當然:「對,刪掉了。而且我把陳坤等一線明星的微信也都刪了。」

在場觀眾都很震驚。

作為主持人,不應該維繫好跟這些明星大腕的交情嗎?

汪涵解釋道:

「當朋友圈人數達到100多人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部刪掉。」

刪除了一些只有點頭之交的明星大腕,但汪涵卻一直珍視圈外的恩師知己。

他曾在很多場合都說起過一個被他稱為「先生」的人,感激他的幫助提攜,感恩他的指點解惑。

三毛說:

「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

膚淺的人,要的是觀眾;深沉的人,求的是知己。

來來往往,皆是過客;相伴同行,才是知交。

與過客推杯換盞,假意寒暄,那是在浪費生命。

和知己推心置腹,把酒言歡,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03

勉強自己合群,不如放過自己獨處

《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

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牛羊多是成群結隊,猛獸更願選擇獨行。

優秀的人,從不勉強自己合群,只會選擇放過自己獨處。

說回前文中的張韶涵。

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張韶涵曾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遭到母親誣陷,親友背叛,事業一落千丈。

直到十年後,才再次活躍在大眾的視線,以一曲《阿刁》驚豔亮相。

這十年間,或許也曾抱怨過命運不公,但她從未怠慢過生活,從未放棄過自我成長。

聚光燈離去,聽眾在減少,朋友圈也在縮小。

但她不疾不徐,不急不躁。

不混圈子,不走捷徑,不強行社交。

在那段獨處的日子裡,唱一些自己喜歡的歌,去一些想去的地方,創建自己的品牌……

烹飪,健身,旅行,冥想……

所以等到再次歸來,她依舊聲音純淨,眼裡有光,像從未受過傷一樣。

周國平說: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獨處,是深刻的自我成長。

帕斯卡爾說:「我們由於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們也由於交往而敗壞著精神和感情。」

人這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跟39778人打聲招呼,會和3619人熟悉起來,會和275人變得親近。

但最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會消失在人海。

漫漫人生路,願你結良友,得知己,敢獨處,有格局,燦爛如星。

相關焦點

  • 左宗棠:厚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授權圖片 | 滕首詩 攝人生就像壘土蓋房,根基紮實房子才能穩固,地基的厚度影響房子的高度。 生活也像揮毫潑墨,眼界開闊筆墨才能瀟灑,下筆的格局影響最終的結局。 底蘊的厚度決定你的高度,處世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 你生命的境界,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陽光下,你容貌是這樣的,到了月色裡,你已是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生活從來不易,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跌倒中逐漸站起來的。總要打敗一些你所不喜歡的,才能得到某些你所渴望著的。    你生命的境界,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你寬廣的胸懷,將決定你人生的格局,大格局才會有大作為。
  • 生命是什麼 | 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點擊上方「開心世界」關注更多精彩♬ 點上方綠標 收聽開心世界主播 林琳娜 朗讀音頻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
  •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如果你總是隨心所欲,講究及時行樂,那麼你會發現自己將越活越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資本。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活著,其實都是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服務的」。
  • 深度好文: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烈酒熬淚,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文章。法國卓越的軍事家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在世,沒有高的人生定位,破罐子破摔,就沒有宏大的目標,當然就做不成任何大事,要想一聲取得輝煌的成就,在人生路上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思維的高度。一塊路旁普普通通、隨處可撿的石頭,由於高僧定出的心理價值高度,最後竟使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了稀世珍寶。
  • 英國112歲長壽老人告訴你:對待憂慮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因此,態度決定人生高度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雞湯。它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來源於背後的邏輯。讓我們簡單剖析一下邏輯閉環和適用條件,幫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它。 態度決定人生高度的邏輯原因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的行為作用於物質世界,接受到反饋後產生態度,態度反過來影響行為,進而把影響傳遞給物質世界,周而復始。 無論把其中哪個因素作為起點,理論上都可以扭轉你的人生格局。
  • 工作的邏輯思維和格局,決定職場的高度和深度
    第二類大學生(佔比約10%)在企業工作了一兩年後,成為了部門骨幹力量,然後通過3-5年的努力,成為了部門主管、經理等中層幹部,職業螺旋式上升;第三類大學生(佔比約5%以內)在工作做了一兩年之後,成為部門骨幹,然後通過3-5年的努力,表現突出,獲得破格提拔,成為了企業的高管等,職業直線式上升;工作邏輯決定工作的深度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格局會有先天稟賦,但大多可以從後天成長中形成與提升。
  • 氣場修煉的真正意義,在於打開你的人生格局,放大你的生命價值
    一天之中,每當你想起時,慢慢地對自己閱讀當日的功課,全神貫注地將一詞一句融人你的整個身心存在。合,是氣場修煉最重要的途徑與方法。01格局大,氣場強。如果將人生當成一盤棋局,那麼人生的命數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
  • 識人術:「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你的言行決定了你的格局!
    也就是說,你的言行決定了你的格局有多大,也決定了你的成敗,這一點都是真實的道理和經營總結。「細節看人品」晚清名臣曾國藩,他的親戚有一次來投奔他,曾國藩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他也有心去幫助他的親戚。「小事見格局」為什麼老是要強調格局呢?什麼是格局?牛頓從蘋果聯想到了地球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盆裡思考著浮力理論,萊特兄弟只見到飛鳥雙翼而想到了造飛機等等。
  • 你的格局,決定結局
    格局在嶽飛那裡就是八千裡路雲和月,三千功名塵與土的壯烈;格局在馬致遠那裡卻是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的孤旅;格局在蘇軾那裡就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的寂寞;格局是一種眼界,是一種大情懷,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胸襟
  • 陳帥佛: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結局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結局:能力決定你能得到什麼,而格局,卻會決定你最終能走多遠,格是內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體現出來的外在狀態。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大格局才大有作為。成功者運氣的背後隱藏著大格局。
  • 你的實力,決定你的「社交價值」
    你的實力 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 有人說,社交的基本原則,是價值交換,如果你沒有實力,無法給對方提供價值,是沒有人在乎你的存在的。 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會結交到什麼層次的人。你的實力強,你交往的圈子才會有高度。 一個人的實力,決定了別人對他的態度。
  • 你的「社交價值」,靠你的實力決定
    1你的實力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2003年,《金粉世家》播出,陳坤飾演金燕西,一夜爆紅。有人說,社交的基本原則,是價值交換,如果你沒有實力,無法給對方提供價值,是沒有人在乎你的存在的。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會結交到什麼層次的人。你的實力強,你交往的圈子才會有高度。一個人的實力,決定了別人對他的態度。當對方送上冷眼,別總是抱怨人家不尊重你,而要多反思自己實力是否行,是否有讓對方認可的價值和資本。
  • 你的圈子,早已決定了你的人生和命運|心理學解釋圈子定律
    在萬物迅速更迭的時代裡,金錢與利益交織的社會中,火了那麼一句話「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命運」很多功利主義者將其視為名言警句尊崇於心,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正如「鄧巴數字」理論裡的圈子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圈子不大,暗示卻不少,比如,一個人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 社會心理學:符合這3種特徵,越沉默的人,人生格局越高
    一個格局高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表現得很沉默,只不過這種沉默不是無作為,而是他的冷靜。你可以從他的眼神裡看到魄力,看到睿智。他的沉默更多的是整理自己的思緒,保持頭腦的清醒,以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格局高的人也很沉默,只不過他們的沉默是一種自我的選擇,是為了給自己尋得一片安靜的獨處空間,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緒。沉默代表了他對社會理解的深度,因為很多事本無需用言語來表達,話多反而顯得蒼白無力。沉默不是在退讓,而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人生境界。
  •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普通人還在繼續迷茫,而高人已經攀上人生巔峰,或者正走在通往巔峰的路上。今天我們講一講從3個層次應對迷茫的方法。這3個層次的選擇,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3個層次由易到難,可操作性很強,而且一定對你有用。不管你未來做什麼,為此花的時間,都不會浪費。
  • 哈佛大學研究:你的另一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蹤268名研究對象,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能開心快樂幸福。 但如果放大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格局是男人的命脈!
    一個男人要想把家庭經濟重擔擔起來,那麼首先要有人生計劃。這個計劃的好與壞,起決於這個男人的格局。所以,一個男人的格局就是一個男人的命脈。那麼,男人的格局又是怎樣養大的呢?首先要做到下面三點:一、多讀書,儲備足夠知識。
  • 個人成長,提高認知的三個方法,認知的高度,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上面的是複雜的說明,來看一下簡單版本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認知,就是幫助能幫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認知也就不一樣,同樣一個蘋果落在頭上,農民看到了想的是蘋果熟了,要趕緊把蘋果採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