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決定選擇。
《躍遷》裡的一句話,讓我回想起人生路上的多個選擇時刻:
高考填志願,選專業還是選學校?
畢業選工作,選城市還是選公司?
結婚找對象,選愛情還是選麵包?
我們這個時代,面臨著太多"蝴蝶效應"般的選擇,稍有不慎,人生便會滑入另一個軌道,陷入"早知如此"的自責中。
這本《躍遷》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既然"認知決定選擇",那麼如果我們早一點了解到"高手的暗箱",是不是就能在以後做選擇的時候,更有目的一些呢?
這本書的作者古典,原本是新東方的一位英語老師,現為新精英生涯執行總裁、是一位中國職業生涯教育專家。他通過案例諮詢及在"得到"開設專欄,積累了大量關於職業生涯選擇的案例。
《躍遷》通過"高手的暗箱""高手戰略""聯機學習""破局思維""內在修煉"共五個章節詳細闡述了社會中"躍遷高手"們的心智和技術,整本書不僅有底層數學、進化論、系統科學的框架為支撐,還包含了書本及身邊大量高手的案例分析,可以說既有道,又有術。
面對躍遷機會,高手們如何選擇?我總結出了如下3點:
選擇高價值區,而非面面俱到
在書裡,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說是在亞馬孫流域,有一種名叫森蚺的大蛇,它體型巨大、身材強壯,但有利必有弊,它需要更大型的獵物,也無法追逐太遠。
這位"叢林王者",在物競天擇中,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它找準了樹蔭邊的水源,盤在樹下,靜靜等待前來飲水的獵物。
蟲、鳥試探性地來河邊喝水,它一動不動;不諳世事的小馬從它身邊經過,它一動不動;直到有一天,當一隻羊、或者一隻鱷魚終於放下戒心,低頭喝水之際,大蛇才像"黑色閃電"般瞬間將獵物絞殺,然後再找一棵樹,一邊消化一邊等待下一個獵物。
為什麼大蛇寧願餓著肚子,也要放過小鳥小馬?
因為它知道,只有捕獲"高價值區"的獵物,才能讓自己順利活下去。
當我們面對選擇,只有選對高價值區的機會,才能順應趨勢,放大個人的努力。
如何找到高價值區?書中給出了三條建議。
1、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
小學升初中時,我曾面臨過這樣一個選擇:是去本市前三的學校當一名中等生,還是去一所普通初中當一位優等生?
這個選擇在今天看起來很可笑。
但當時我的家人,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因為"擔心孩子有壓力",選擇了後者。
結果很明顯了:我在那所普通初中順風順水,優勢盡顯,但中考時,發現排名全校第一的自己,在全市連前1000都算不上。
你永遠無法判斷什麼是真正的優勢,你的選擇只有一個:去更有價值的地方,雖然那裡看起來競爭很激烈也很難。
2、思考差異化優勢
最近有件事讓我頭疼不已。
因為近兩年短視頻崛起,錯過微博和公眾號紅利的我,也想嘗試搭一趟"短視頻"這輛高價值列車。
可當我深入研究了幾大平臺後發現,幾乎每一個自己能想到的領域都已經布滿了頭部牛人,而我自己真的沒有信心能超越他們。
《躍遷》針對這種情況,提到了一個方法:
如果優勢不足以當第一,那就搞差異化競爭;如果無法上主戰場,那就先佔領二線戰場;如果綜合能力勝不了,那麼就找一個細分領域,然後從一個小頭部,去更大的頭部。
沒有足夠積澱前,不要在熱點中隨大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3、從身邊的頭部做起
"詩和遠方"固然美好,眼前的問題卻更重要。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你是一名老師,就先做到學校的頭部;你是一名銷售,就先經營好100個客戶;你是一名食評家,就先在自己城市做出名氣。
要把注意力放到你能影響到、能操作的賽場,儘快到你視野裡最近的頭部。
選擇聯機學習,而非閉門造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印有的東西,我的記憶力是運用來記憶書本上還沒有的東西。"
在知識爆炸、萬物互聯的今天,這句話中的"辭典""書本"恐怕得換成"網絡"了。
精神病學教授蓋裡·斯莫爾發表的研究論文《谷歌如何作用於大腦》也證實,在一組24人的對照實驗中,經常使用搜尋引擎的12人在實驗中的腦部活動是很少使用搜尋引擎的人的兩倍。
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把記憶外包給電腦,而把大腦留給觀察、思考和創造。
如何成為一名聯機學習者?
1、對自己,從記憶知識到記憶關鍵詞
在寫到上文愛因斯坦的名言時,其實我是不能完全背下來的,但因為我記住了"愛因斯坦 書本"這兩個關鍵詞,不到2秒,便找到了答案。
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而我們普通人最容易掌握的,便是學會記憶關鍵詞。
遇到很容易獲得的知識,要學會歸納文本的關鍵詞,通過關鍵詞的組合快速鎖定要獲取的信息;而遇到個人認為非常珍貴,擔心不好搜索的文章,則可以保存在印象筆記等軟體上,通過設置關鍵詞進行分類。
有時候,知道知識在哪兒,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
2、對他人,輸出倒逼輸入
網際網路既將萬事和你相聯繫,也同樣將世界上無數個獨立思考的個體聯繫在了一起。基於這種互通有無的趨勢,以問答為主體的社區開始繁盛起來。
要想實現知識躍遷,光靠自己還不夠,書中給出了兩種方法。
第一,知識晶體交換法。在書中,古典將結構化的知識稱為"知識晶體",他認為,只有當知識點之間形成穩定的架構,才會更容易被調取。
當你有了一塊"知識晶體"後,就要開始嘗試,用自己的這一塊,去換回別人的那一塊,當你擁有了足夠的"知識晶體",便可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第二、知識IPO法。IPO即輸入問題、解決問題、輸出產品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這樣聽起來有點抽象,我舉個大家常見的例子。
I(輸入問題):你在知乎遇到一個"如何能有效減肥的問題";
P(解決問題):你認識到自己的經歷、經驗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O(輸出產品):你寫出一篇結構嚴謹、有理有據的文章來回答。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一種,我們可以將輸出的產品換成專欄、課程甚至是出版的書籍。
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你不斷吸收更多知識,而且能讓其他人知道你有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從而願意與你進行知識互換,帶你找到下一輪更大的問題。
選擇善良開放,而非複雜封閉
如果說前兩個選擇傾向於"術",那這個選擇就更傾向於"道":讓高手恆強的心態到底是什麼 ?
最近參加了秋葉大叔的短視頻課程,剛一報名,助教就發送了450+頁的PPT原件——當時我是吃驚的,在目前的線上教育市場,資料可以說是非常寶貴的一種資源,這樣免費發放給學員,學員轉手一分享給朋友,那麼還會有人來報名嗎?
可事實證明我錯了。
當PPT文件免費發放以後,報名的人數不但沒有停滯,反而迅速突破了15000人次,更多人因為那份PPT了解了秋葉,並認為這門課程值得一試,秋葉大叔用開放心態換來的,是與更多人產生了連接。
更重要的是,當我真正開始學習課程以後,發現PPT不過是一道開胃前菜,真正的精華,還是在每一輪的直播中。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會因為分享而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古典,還是秋葉,他們崇尚的善良都是"可被激怒的"——善良不代表一味忍讓,如果對方出現背叛行為,我方也會等量報復,絕不做爛好人。
心態開放,積極連結,善良可激怒的狀態可以幫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寫在最後
《躍遷》這本書,給大家提供了大量的高密度知識和案例,作者甚至貼心的把書中所有提到過的書籍製作成了書單,供讀者延伸閱讀。
當你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時,不妨拿出這本書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