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整體現 人生的意義不是隨波逐流

2020-12-06 智慧大中原

這世間的萬物,皆有生命的欲望。這也就鑄就了一個強大的生命力,而植物與動物會是一樣的嗎?動物是有心的,一般都應該有欲望,個別的也許會有特殊的存在吧。但是,我們人類卻是沒有特殊。那麼,植物的心在哪裡呢?如果植物沒有心,那麼它們強大的的求生欲望從哪裡來的呢?我百般的思索而不得,這就留給植物研究的科學家們給我們科普吧,好在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人的欲望。

人的欲望一般是指人的原始本能衝動或者是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欲望一般簡單的說,可分為二種,高級與低級,或者是滿足與不滿足之分,也就是物質和生理的需求。生理上的欲望,這是世界上所有動物都具備的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而對物質上的需要則是拋開了生存的需要,這也是人與一般動物的區別之一。雖然說欲望無好壞之分,但是,欲望對人類來說,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那就是貪慾,而過分對欲望的追求,卻是能夠給人類帶來不好的結果,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我們人類的欲望,已經是被物質化的貪慾佔據了主導,這是本能物質化的表現,而被物質化了的本能,又會被對物質的欲望所牽引,從而便形成了貪婪的欲望,而貪婪一但膨脹,則會造成一個人的精神扭曲,更甚者是喪失人性,因為心靈空虛的人,只能在金錢物質和肉體的生理感官上尋求刺激。生命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什麼意義而言,享受和活著,這種原始的本能就是他們的最高追求。

如果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極大的享受和滿足私慾的活著,那麼,我們則可以說,他的這種活法就是毫無意義的活著。而活著也就是他們的唯一追求的目標,這才是真正的苟且,苟且而偷生。這裡的偷,不是偷盜,而是苟且的生而活,如果這種生活成為常態的話,那麼,他們所追求的生活高質量,其實,還是對物質的進一步追求的提高,也就是所謂的高質量的人生物質享受。這也是低級的本能生活,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生活。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在苟且中尋找著人生意義的一個過程,而這個尋找,也是一種追求。而這種尋找的關健,就是你的世界觀的改造。只有世界觀,才能夠決定你的人生觀,才可以決定你的價值觀。這幾年,我很少聽到了世界觀的改造,這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缺憾。相對於的是,人生觀與價值觀,則是不斷的灌輸在了我們和我們下一代的身上。我不敢妄加評論這種不完整的灌輸,是不是正常的社會教育,起碼現在的現象是人們精神信仰的缺失。我們感受到了這種信仰的缺失,讓我們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失去了力量。這就更加證明了這個真理,世界觀決定了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人類失去了正確的世界觀,那就是無利於他人,只利於自已的一場生存遊戲,也就是,他們對金錢物質和感官刺激的追求,超過了他們的基本人性。這就是一種沉迷或者是沉浸,靈魂空虛而金錢至上,物慾橫流而寧可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程度,而不願意「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而更悲催的是,不是他們不去做,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在這個社會上有這麼一群被稱於「民族脊梁的人」,這是不是讓我們感到了痛徹心扉的痛,痛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積極勇敢的面對,則欲望可以使人成功;而處於消極世界觀的人,欲望則駕馭了人性,則可以使人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滿滿的欲望之心,欲望本就是人的原始本能,是人類產生與發展和活動的一種動力,所以,一切人類的活動,都是人類欲望驅動的結果。滿足而讓人覺得無趣,不滿足則會讓人覺得痛苦,痛苦的是快樂總是曇花一現,而無趣的是人如果能夠永恆,可能人類就會害怕永恆,或者厭倦永恆。

現實中的我們人類,對欲望的壓制和放縱,都是愚蠢的行為。我們不能夠簡單的以戒為基礎,畢竟欲望不是純粹的和絕對的東西,它是需要我們理智的把控和調節,進而來調整和控制我們的欲望之心。我們總是在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人生的意義就是人們通過正確的的世界觀,而修正和改正那種隨波逐流的人生觀,從而賦予給人生一種積極而正確的價值觀,那就是對自身欲望的控制。受控制與自由相比,則是人生的認知層次。那種執著而專一的努力,就是一種堅毅的力量。「革命人永遠年輕」是一種神奇,更是一種美妙的人生。當我們的世界觀透過以正確的價值觀,進入到積極的人生觀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具備了堅實的人生基礎,當我們的人生價值被完整開發出來的時候,你將會被產生的人生智慧所震撼,而這種震撼,就是我們正確的世界觀,使我們人類從欲望與輪迴中掙脫而解脫出來,從而賦予了更加精彩的積極的人生體驗,這難道不是一種超脫了低級趣味的高貴嗎!

本文由 風舞黃河岸 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 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中圖片提供 玄同 張東威

相關焦點

  • 怎樣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怎麼樣,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萌芽和形成。所以父母要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別是注意在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提升了,能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各類問題,能通過一言一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促進正成長。2、因材施教。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教育方針、方法,就是徹底破除迷信,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就是行之以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結果,也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佛教文化認為,心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關鍵力量,心、心所決定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是精神界的總和。
  • 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認知方面(1)「能夠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有自己的理想」,「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 -定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念」,「有一定文化道德修養」,「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合乎社會道德規範」,「對待人生積極向上」;2)「對事物有正確的判斷」、「有主見"、「思想成熟」、「堅定的信念」、「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思想積極、不悲觀」,「積極上進的思想",「對事物的認識不偏離正常範圍"等。
  •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你怎麼看?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新時期有理想,有知識,年富力強的大學生群體,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積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大學生必須從國家的高度來理解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
  • 具有正確三觀的人生才會有意義,世界觀教育是人最具價值的教育!
    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就為民國教育開了了個好頭,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五育」中,最重要的一項教育,就是世界觀教育。其目的是「希望通過世界觀教育,讓國人對生活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 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我的世界觀,是從偏向唯心主義,漸漸轉變到今天偏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涵蓋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人的成長,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不停在歷練三觀唯心主義不是壞事,平凡人生,能貢獻一份偉大當然好,但在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能力,除了滿滿愛心善意,再偉大也大不到哪去,但人也要不斷保持理想,才能有向前的動力。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關於世界觀的問題,高中哲學教材裡面有完整闡述,總體來說比較抽象,但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能否在高中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高中階段正是理性思維發展的高峰期,藉助哲學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水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也將起到很大的導向作用。
  • 李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李希在遼寧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調研時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月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來到遼寧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和改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 道家價值觀:入世思想體現為政治觀 出世為人生觀
    這一進一退反映了道家各學派價值觀體系的共通結構。就道家思想學說而言,入世思想體現為政治價值觀,出世思想體現為人生價值觀,而政治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的形上根據在於道氣論。基於此,我們以「價值實現」為核心,從道氣論、政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道家價值觀體系的變遷。  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開創者,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價值觀體系。
  • 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 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啊
    那究竟這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呢?人生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分別代表「對世界是怎樣的看法」「對人生、生命及其意義、目的等的看法」「對事物價值的判斷」。1.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它基本上不太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人生觀。
  • 究竟什麼才是較正確的「三觀」?也許能從愛因斯坦名言中得到啟發
    近年來,人們對於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認識和討論得比較多,尤其是諸如「三觀不正」、「毀三觀」、「顛覆三觀」、「三觀不合」等等,更是成為了網絡熱詞,看來「三觀」還確實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東西。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比較正確的「三觀」呢?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有利於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
  •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與人的關係有多重要!
    在人生的歷程中,命運安排了劇本供大家玩。有些人是你一生的主角,有些只是路過的輔助人物;有些人的容貌是用來珍惜的,有些人的容貌是要說再見的。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正確的人並肩生活。彼此同意的人可以自由互動。
  • 讀完《自私的基因》,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悄然變化了
    作者 |城市田園書店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讀藏之間# 最近幾個月看紙質書、電子書和用電腦上傳書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今天出去辦點事,澀澀眼中的人和物又模糊了不少,我知道這不是冬天的霧霾引起的,是我跟書相處後造成的。
  • 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你應該學習什麼呢?
    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必須要給自己內心建立一個價值的坐標軸。而這個坐標軸,我覺得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外在影響。講到這裡,我覺得價值觀,其實就是自己修心的一個過程,正確的看待金錢、名利、得失。我有時候會問自己,如果給我1個億,甚至再多的錢,讓我少胳膊斷腿,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所以健康是無價的。
  • 父母如何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4種方法,有利於孩子的未來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相信這幾個概念對於我們來說,都不算陌生。學哲學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會涉及到這些概念。但是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者的順序,誰先形成,誰後形成,卻有著不同的觀念。我想起了一位教授曾經跟我們說過。其順序應該是先人生觀,再價值觀,最後世界觀。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因為具體原因如下。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勸人是最難的,特別是對自己身邊思想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僵化的成年人。如果不接受因果,被學校那一套唯物主義論洗腦的,真的很難勸,感覺就是對著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由衷的讚揚別人的善心善事,和我們從小建立的價值觀、人生觀有很大關係。看到別人的善行善事大千世界其實各人的反應並不完全不一樣。有些人抱著事不關己、看熱鬧的態度;有些人惡意揣測行善者的目的,甚至惡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