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的萬物,皆有生命的欲望。這也就鑄就了一個強大的生命力,而植物與動物會是一樣的嗎?動物是有心的,一般都應該有欲望,個別的也許會有特殊的存在吧。但是,我們人類卻是沒有特殊。那麼,植物的心在哪裡呢?如果植物沒有心,那麼它們強大的的求生欲望從哪裡來的呢?我百般的思索而不得,這就留給植物研究的科學家們給我們科普吧,好在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人的欲望。
人的欲望一般是指人的原始本能衝動或者是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欲望一般簡單的說,可分為二種,高級與低級,或者是滿足與不滿足之分,也就是物質和生理的需求。生理上的欲望,這是世界上所有動物都具備的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而對物質上的需要則是拋開了生存的需要,這也是人與一般動物的區別之一。雖然說欲望無好壞之分,但是,欲望對人類來說,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那就是貪慾,而過分對欲望的追求,卻是能夠給人類帶來不好的結果,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我們人類的欲望,已經是被物質化的貪慾佔據了主導,這是本能物質化的表現,而被物質化了的本能,又會被對物質的欲望所牽引,從而便形成了貪婪的欲望,而貪婪一但膨脹,則會造成一個人的精神扭曲,更甚者是喪失人性,因為心靈空虛的人,只能在金錢物質和肉體的生理感官上尋求刺激。生命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什麼意義而言,享受和活著,這種原始的本能就是他們的最高追求。
如果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極大的享受和滿足私慾的活著,那麼,我們則可以說,他的這種活法就是毫無意義的活著。而活著也就是他們的唯一追求的目標,這才是真正的苟且,苟且而偷生。這裡的偷,不是偷盜,而是苟且的生而活,如果這種生活成為常態的話,那麼,他們所追求的生活高質量,其實,還是對物質的進一步追求的提高,也就是所謂的高質量的人生物質享受。這也是低級的本能生活,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生活。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在苟且中尋找著人生意義的一個過程,而這個尋找,也是一種追求。而這種尋找的關健,就是你的世界觀的改造。只有世界觀,才能夠決定你的人生觀,才可以決定你的價值觀。這幾年,我很少聽到了世界觀的改造,這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缺憾。相對於的是,人生觀與價值觀,則是不斷的灌輸在了我們和我們下一代的身上。我不敢妄加評論這種不完整的灌輸,是不是正常的社會教育,起碼現在的現象是人們精神信仰的缺失。我們感受到了這種信仰的缺失,讓我們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失去了力量。這就更加證明了這個真理,世界觀決定了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人類失去了正確的世界觀,那就是無利於他人,只利於自已的一場生存遊戲,也就是,他們對金錢物質和感官刺激的追求,超過了他們的基本人性。這就是一種沉迷或者是沉浸,靈魂空虛而金錢至上,物慾橫流而寧可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程度,而不願意「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而更悲催的是,不是他們不去做,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在這個社會上有這麼一群被稱於「民族脊梁的人」,這是不是讓我們感到了痛徹心扉的痛,痛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積極勇敢的面對,則欲望可以使人成功;而處於消極世界觀的人,欲望則駕馭了人性,則可以使人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滿滿的欲望之心,欲望本就是人的原始本能,是人類產生與發展和活動的一種動力,所以,一切人類的活動,都是人類欲望驅動的結果。滿足而讓人覺得無趣,不滿足則會讓人覺得痛苦,痛苦的是快樂總是曇花一現,而無趣的是人如果能夠永恆,可能人類就會害怕永恆,或者厭倦永恆。
現實中的我們人類,對欲望的壓制和放縱,都是愚蠢的行為。我們不能夠簡單的以戒為基礎,畢竟欲望不是純粹的和絕對的東西,它是需要我們理智的把控和調節,進而來調整和控制我們的欲望之心。我們總是在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人生的意義就是人們通過正確的的世界觀,而修正和改正那種隨波逐流的人生觀,從而賦予給人生一種積極而正確的價值觀,那就是對自身欲望的控制。受控制與自由相比,則是人生的認知層次。那種執著而專一的努力,就是一種堅毅的力量。「革命人永遠年輕」是一種神奇,更是一種美妙的人生。當我們的世界觀透過以正確的價值觀,進入到積極的人生觀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具備了堅實的人生基礎,當我們的人生價值被完整開發出來的時候,你將會被產生的人生智慧所震撼,而這種震撼,就是我們正確的世界觀,使我們人類從欲望與輪迴中掙脫而解脫出來,從而賦予了更加精彩的積極的人生體驗,這難道不是一種超脫了低級趣味的高貴嗎!
本文由 風舞黃河岸 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 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中圖片提供 玄同 張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