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圓滿的生命教育 ;簡單地說,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講我們眼前現實的生活,以至無盡的世界;佛教的教育,是系統性的教育,是自利與利他相統一的教育。佛教的教育方針、方法,就是徹底破除迷信,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就是行之以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結果,也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佛教文化認為,心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關鍵力量,心、心所決定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是精神界的總和。
佛教有系統有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簡單地說,佛教的三觀,就是緣起性空的世界觀,圓滿菩提的價值觀和自覺覺他的人生觀。
一、緣起性空的世界觀
緣起性空的世界觀認為,一方面,世界上既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如山河大地,如花草樹木等,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分散而滅;另一方面,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東西,都是假有,自性是空。
二、圓滿菩提的價值觀
圓滿菩提的價值觀指出,生命的真實意義就在於追求圓滿菩提,在於追求那種熄滅生死輪迴之後而獲得的最高精神境界或是果位——涅槃,或是成就諸佛菩薩的智慧花果。
涅槃的原意,是指火的熄滅,或是風的吹散。眾生的欲望無窮無盡,而由此帶來的煩惱也就無窮無盡,人們在追求功名富貴的名利場中,拼命鑽營,苦苦爭鬥,煩惱纏身,無止無休,沒有一刻的清靜。涅槃不是死亡,不是悲觀,而是那種熄滅生死輪迴之後而獲得的最高精神境界或是果位。
三、自覺覺他的人生觀
自覺覺他的人生觀,就是實證佛法,通過六度萬行,學菩薩行,修菩薩道,自覺覺他,最終成就諸佛菩薩的智慧花果。
佛教緣起的世界觀、圓滿菩提的價值觀以及實證佛法、圓滿菩提——追求涅槃的人生觀,猶如太陽普照大地,煩惱的冰雪在陽光下自然消融,無明的陰霾也將被驅散殆盡。
四、佛教文化是培育生態文化的沃土。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在於培育生態文化,在於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在於發展低碳經濟,在於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進而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樹立生態和合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佛教文化是培育生態文化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