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友:當前大學生存在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2020-12-06 光明思想理論網

原題: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芻議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 張家友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連續兩次均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無疑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一定位的強化。同時,在用詞上由「融入」上升為「深入」,反映了黨中央對這一工作的強調和重視。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和踐行,將對國家的穩定繁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當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現狀來看,大多數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還有待提高,在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還不夠主動,甚至極少數大學生因受各種負面因素影響,存在著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存在必要性和緊迫性。

課堂教學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渠道

十八大強調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領導地位和主導性。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學校重要工作來抓,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定位,將相關課程納入學校學科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和考評體系當中。要發揮高校的研究創新功能,為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建議和參考,以研究促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遵循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加強理論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身的感召力和說服力。

除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高校還要對其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要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大學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自覺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知識傳授、技能指導等過程中,使核心價值體系入耳、入腦、入心。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要抓手

十八大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要任務是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的靈魂,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高校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以建設和諧文化引領和諧校園建設。

高校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激發學生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去。要培養學生樹立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讓學生身處改革創新的文化環境中,成長為更具創造性思維的複合型人才。此外,要充分發揮校報、網絡、電視、廣播和宣傳欄等傳播媒體的作用,運用多種形式的校園宣傳,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過程當中,積極凝練培育能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中國大學文化,充分發揮並利用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陣地的功能。

教育工作者的行動導向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基本保障

十八大強調,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只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正確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及高尚的人格,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以良好的師德風範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影響和教育學生。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者,也要做引領者、傳播者和研究者。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做艱苦細緻耐心的思想工作,展開實打實的思想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價值觀教育是「心」對「心」的教育,只有當大學生發自內心地去認同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才會更好地熱愛自己的祖國,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

[責任編輯:趙徐州]

2

1

相關焦點

  •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你怎麼看?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新時期有理想,有知識,年富力強的大學生群體,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積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大學生必須從國家的高度來理解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
  • 李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李希在遼寧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調研時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月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來到遼寧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和改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教育方針、方法,就是徹底破除迷信,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就是行之以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結果,也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佛教文化認為,心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關鍵力量,心、心所決定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是精神界的總和。
  • 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認知方面(1)「能夠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有自己的理想」,「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 -定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念」,「有一定文化道德修養」,「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良好的價值觀」,「堅持自己的原則"等,屬於「價值觀」方面;(5)「保持樂觀心態」,"培養穩定的心理素質」,「積極的心態最重要",「個,人心理正常」,「平和地對待生活」,「心理健康」等,屬於個體「心理健康"方面;6)「良好的家庭教育",
  • 正確的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整體現 人生的意義不是隨波逐流
    動物是有心的,一般都應該有欲望,個別的也許會有特殊的存在吧。但是,我們人類卻是沒有特殊。那麼,植物的心在哪裡呢?如果植物沒有心,那麼它們強大的的求生欲望從哪裡來的呢?我百般的思索而不得,這就留給植物研究的科學家們給我們科普吧,好在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人的欲望。人的欲望一般是指人的原始本能衝動或者是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 怎樣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怎麼樣,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萌芽和形成。所以父母要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別是注意在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提升了,能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各類問題,能通過一言一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促進正成長。2、因材施教。
  • 告別「空心病」:青年價值觀再探
    改革開放初期的「潘曉討論」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自上而下發起的,是為解決青年中存在的由理想主義與社會現實較大差距所引發的困惑、失落而展開的。這一討論涉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各個方面,成為新時期分析我國青年價值觀變遷的原點。
  •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幾種錯誤思潮
    [摘要]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存在幾種錯誤思潮,主要包括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論」。這幾種錯誤思潮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構成了一定的衝擊和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認清這幾種錯誤思潮的存在形式、社會影響及其內在邏輯,揭露其通過意識形態滲透來達到和平演變的政治目的的本質。
  • 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你應該學習什麼呢?
    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必須要給自己內心建立一個價值的坐標軸。而這個坐標軸,我覺得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外在影響。講到這裡,我覺得價值觀,其實就是自己修心的一個過程,正確的看待金錢、名利、得失。我有時候會問自己,如果給我1個億,甚至再多的錢,讓我少胳膊斷腿,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所以健康是無價的。
  •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胡錦濤同志也說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要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努力提高探索解決新時期基本問題的本領。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注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
  • 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注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
  •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與人的關係有多重要!
    對於一種關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基礎。基礎不好。無論建築物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會是空中的城堡,而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她努力工作以節省長時間購買漂亮的裙子,她直接說:「這個品牌的衣服還需要省錢才能買到嗎?」旅行時,您購買了一些精美的紀念品,並帶著令人愉悅的表情回家。
  • 從抗疫中發掘培育大學生時代擔當精神的素材
    由一個又一個選擇做「逆行者」的理由和事跡構成的「中國故事」真切地呈現在大學生面前,他們可以從擔當情感、擔當意志和擔當價值取向層面上吸收到「勇於擔當」的新能量。●二、在直面抗擊重大疫情存在的問題中增強「敢於擔當」的新動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敢於擔當」不是一句口號、一個標籤,而是相對於問題的解決而表現出來的行動。
  •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6月30日 22:17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
  • 賽博格的價值觀、希望和噩夢
    劉大先較之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甚囂塵上的傳媒鼓譟,文學的反應是滯後和態度曖昧的。在21世紀之前的中國文學表述中,人工智慧幾乎是一個童話般的存在,但即便在新世紀的科幻作品中,也沒有提供擺脫敵託邦(Dystopia)原型的創意。
  • 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調查分析
    本期特刊發此調查報告,並組織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思政課教師角色定位等相關主題文章兩篇,以期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借鑑。   根據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的調研方案,2015年6至7月,課題組在全國35所高校① 進行了年度調查。
  •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1月29日 10:49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哲學意義的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並不是相互割裂的關於「存在」、「本體」和「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幾乎都是錯誤的,為何還統治了西方1500多年?
    甚至在今天看來,亞里斯多德的絕大部分觀點都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靜止的;月亮、太陽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地球旋轉,大約24小時旋轉一周;在月下區裡,也就是月亮和地球的區域,有四種基本的元素,水、氣、火、土;
  • 三種世界觀的區別
    事物運動著、變化著、存在著,人認識到了一切的存在,人不知道一切為什麼會存在?並且為什麼會這樣存在?人作為認識者,本能地認為:事物存在於事實之前,事物的存在與我們無關。我們認識了事物,與事物發生認識關係和利用關係,這就是人們的唯物論。唯物論是人最早產生的世界觀,是人的初級認識。當薛丁格設置並懷疑盒子裡的貓生或者死的時候,唯物論在一旁早已得出了肯定的結論:貓或生或死是個客觀事實,與觀測者沒有任何關係。
  • 女大學生頻繁懷孕,輔導員心痛不已:完全控制不住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婚戀觀的變化也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頻現於媒體中的女大學生戀愛懷孕現象更是成為高校管理的難點問題。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作為已經成人的男女大學生,他們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期盼愛情的到來。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具有特定生理、心理特點的特殊群體,往往也是最容易遭受生理和心理傷害的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