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使所有人都無法置身於外,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抗擊疫情,盡顯擔當。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忠誠與擔當是戰「疫」勝利的制勝法寶。以抗擊重大疫情為契機,把災難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以鮮活的現實素材讓大學生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受,在感受中增強他們的擔當精神,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
●一、從抗擊重大疫情的英雄事跡中吸收「勇於擔當」的新能量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廣東共派出支援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26批次2484人,其中「90後」亦不在少數。此外,在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勞動者、新聞工作者、志願者中衝在最前列的「90後」堪稱主力,其中也包括無數青年大學生或發揮專業所長,或參與志願服務,或深潛基層社區,或聯繫校友援助。這些涉世未深的「90後」,勇敢地接過「接力棒」,在這個特殊的戰場與父輩們一樣去戰鬥,有的火線入黨,有的甚至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
通常情況下,課堂教學較多集中在對擔當的認知詮釋。然而,擔當在本質上是在某一責任情境下的社會行動,外在表現為指向「他者」的負責任行動,內在蘊含擔當認知、認同和行動的有機統一。認知只是擔當的前提,而認同才是擔當的關鍵,只有認同才會有真正的擔當行為。「勇於擔當」內含著的擔當情感、擔當意志和擔當價值取向三個層次的認同要求,分別對擔當與否起助推器、調節器和指南針作用。由一個又一個選擇做「逆行者」的理由和事跡構成的「中國故事」真切地呈現在大學生面前,他們可以從擔當情感、擔當意志和擔當價值取向層面上吸收到「勇於擔當」的新能量。
●二、在直面抗擊重大疫情存在的問題中增強「敢於擔當」的新動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敢於擔當」不是一句口號、一個標籤,而是相對於問題的解決而表現出來的行動。疫情是一場全方位的考驗,是一張檢驗幹部作風、能力的綜合試卷,更是不合格幹部的「照妖鏡」。抗擊重大疫情中的某些不協調,甚至是醜陋的人和事是典型的不敢擔當表現。在不作為、假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中表現出來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現象貽誤了防疫時機,危害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也破壞了社會和諧穩定。這些錯誤和有害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偏差。「三觀」存在問題必然會導致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動搖,精神上缺鈣、思想上迷茫、行動上無力,宗旨意識淡薄、為民造福的意志衰退,不敢擔當的行為因此必須被唾棄。
「直面問題,敢於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品格之一。既然不擔當、不作為源於「三觀」偏差,那麼圍繞樹立正確的「三觀」,全面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大學生「敢於擔當」的力量源泉和依靠。
●三、從抗擊重大疫情的決策部署中體悟「善於擔當」的新要求
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統籌運用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戰略戰法,在攻克時難中所展現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善於擔當」的政治智慧。
「善於擔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指導。只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才能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把握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繫,把握事物的必然性和自然規律,善於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辦事善於抓重點抓關鍵。要「善於擔當」就必須不斷學習,要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中央政治局一刻也沒有放鬆學習,帶頭堅持集體學習,才使以學強黨、以學資政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大學生也只有在學習中才能提升「善於擔當」能力。要在抗擊疫情中成熟成長,成為「善於擔當」的人,大學生不僅需要學習道德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歷史知識,也需要學習健康知識、安全知識;不僅要增強大局意識、而且要增強健康意識、規則意識、感恩意識、責任與擔當意識;不僅要提升綜合分析能力、應急應變能力,而且要提升自我防護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最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服務學習習慣、自我管理習慣、自我反思習慣。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前進道路上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阻力,擔當是制勝法寶,也是檢驗青年大學生的試金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所有人的奮鬥目標,當代大學生既是見證者,更是踐行者,時代要求他們不僅要「勇於擔當」,而且要「敢於擔當」,還要「善於擔當」,必須抓住機會,善於從當前抗擊最大疫情中發掘培育大學生時代擔當精神的鮮活素材,有效運用到教學中去。
(作者系中山開放大學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