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汶川地震、親歷湖北疫情,大學生走上思政課講臺講述抗疫精神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16 15:16:26 來源: 東方網

舉報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16日報導:「小時候國家保護著我,如今我已成人,也要去保護我的祖國。」上海師範大學學生謝譽在童年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她身在湖北,並積極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11月16日上午,謝譽作為「青年有責·同心戰疫」宣講團成員,和她的同窗潭禕煒、呂煥以及學校老中青三代名師一起走上了思政金課的講臺。

  

  近日,上海師範大學集結了100篇親歷文存,全部由疫情期間身在湖北的師生所寫,並以《我在湖北》為書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百篇文字,絕大部分作者是「95後」,還有38位「00後」,在重要的歷史時刻,青年學子為當下定格,為歷史存真,充分展現了中國青年的使命擔當。

  兩周以來,圍繞《我在湖北》抗疫精神思政金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多次組織教研研討,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我在湖北》書中湧現的生動故事和先進事跡,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不斷增強師生「四個自信」。思政課教師與宣講團學生進行集體備課,圍繞青年學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使命擔當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醞釀。

  

  「我們平時所仰望的遙不可及的英雄,戰士與白衣天使的光環下,他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有脆弱和膽小的時刻。」宣講團成員譚禕煒深情地講述了父親和姐姐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動人故事,「只不過他們都在成為『英雄』的道路上不斷成長,跨越難關,努力地為我們撐起一片天。」

  「小時候國家保護著我,如今我已成人,也要去保護我的祖國。」宣講團成員謝譽親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此次的疫情,並以師大學子應有的使命和擔當參加志願者服務。她動情地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見證了這一場危機與奇蹟並存的歷史後,我們應該銘記這一年——磨難與勇氣並存的2020。」

  宣講團成員呂煥和弟弟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報名志願者,負責全村200多戶人家的體溫檢測,服務在防疫的最前線。呂煥在講課的最後深情地說,「經歷此次疫情,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家國情懷的意義,那是一種國在心中沉甸甸的掛念,那是一種責任在肩的使命擔當,那是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無悔奉獻,那是一種期待國泰民安的殷切盼望」。 ;

  

  全國優秀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中之著重結合志願者服務,深刻地揭示了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的時代意涵。他在講課中指出,抗疫中的志願者面對生死不畏懼,面對險阻不退縮,慷慨前行,譜寫了絢麗的時代精神之歌。在志願者身上體現的是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他們的事跡是感人的,他們的境界是高尚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他勉勵廣大青年學子要知行合一,自覺投入志願服務。

  教育部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獲得者、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志丹教授著重圍繞抗疫中的制度優勢,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與在座的廣大學子進行了交流和分享。上海市思政課比賽特等獎獲得者、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郭力源則結合抗擊疫情中我國的國家制度優勢和青年的使命做了深刻的講授。三位名師寄語師大青年學子,抗擊疫情的生動故事是最好的教科書,師大青年應不負家國使命,不負青春韶華,不負時代重託,用於擔當,做堪當時代大任的新青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磨難壓不垮 奮起正當時——「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課,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這堂課令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教授們把對理論的深刻剖析融入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中,寓理於情、引人深思。」3月9日,在收聽收看《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後,山東科技大學各學院班級QQ群,微信群裡互動討論,熱鬧非凡。
  • 鞍山市第五中學邀請援鄂最美逆行者孫東升主任上一堂思政課
    12月1日,鞍山市第五中學開展「最美逆行者」思政課,榮幸邀請到遼寧省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中來自鞍山市中心醫院立山院區的ICU主任、急診科主任孫東升,為全校師生做題為「大醫精誠鑄使命 撥雲終現東日升」的思政課,向我們講述他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52天的「抗疫」心路。本次思政課由學校黨委書記曾多同志主持。
  • FMP戰「疫」時刻【52】|「思政戰「疫」小課堂:「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思政課」與「英語課」撞出火花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心,舉國上下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自從2月17日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開啟線上教學以來,我校一直把疫情防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在戰「疫」中上好「思政課」。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12年過去了,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汶川新城美輪美奐,錯落有致。但歷史的記憶,並不會因時間而褪色。緣何要屢屢舊事重提,因何要再次淚目以視?銘記汶川,不僅僅在於緬懷逝者,致敬生者,更在於復盤這一段屬於14億中國人的災難防控史,汲取並總結經驗教訓。很多親歷過汶川地震,以及此後的西南旱災、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的人,仍然活在對人生未來不確定性的深深憂慮之中。
  • 黨委書記舒歌群為中國科大2020級本科新生講第一堂思政課-中國科大...
    9月15日上午,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以《練就過硬本領 投身強國偉業 做新時代的「六有」大學生》為題,在東區大禮堂為2020級本科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在這堂思政課上,舒歌群書記帶領同學們牢記初心使命,了解當代科大,感悟抗疫精神,放眼世界格局。校黨委副書記何淳寬主持報告會。2020級全體本科新生現場聆聽了報告。
  • 抗疫巾幗英雄走進北航,這堂鮮活思政課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4位抗疫全國三八紅旗手及先進集體代表——湖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急診科兼ICU科主任付守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第一醫療組組長、腎內科主任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眼科護士長李思齊和武漢市滴滴出行平臺網約車司機王利,聯袂向400多位師生深情講述親歷的抗疫故事。
  • 思政課變身文藝匯演——阜師大打造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思政「金課」
    安青網訊 1月4日晚,阜陽師範大學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處主辦,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協辦的思政課文藝匯演,在該校西湖校區正行樓二樓報告廳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研室李方、黃寶等教師,以「四個自信」為主題,以「四個選擇」為主線,發揮音樂舞蹈學院和體育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本次思政課文藝匯演。
  • 聚焦發力五個思政推進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通過調研督查,落實政策,夯實基礎,發現問題,推廣經驗,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紮實推進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落地生根。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湖北省教育廳從強化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塑造、加強教師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強化思政學科建設、淨化政治生態和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聚焦發力「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環境思政」,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實施過程】聚焦發力「學生思政」。
  • 《靈魂的救贖》株洲開機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靈魂的救贖》於12月31日在湖南株洲市柏靈美高梅酒店正式開機。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裡困境的故事。災難過後,再生是另一場要經歷的磨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出路、自我救贖是電影《靈魂的救贖》貫穿始終的主題。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這就像我國的戰疫,只有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志願者、居家民眾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戰勝疫情……」這是專業課「分子生物學」上的一幕。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疫情期間,該校生命學院教師班主任金文聞給全國各地學生寄送140盒小餅乾傳遞暖心的故事感動校園。11月10日,在華科舉行的2020年湖北省高校學生思政工作集中調研會上,大家一起分享了一個個抗疫故事,在生動講述中深入人心,以真人真事、真情實感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
  • 重慶市武隆區軍地合力上好思政課
    11月12日,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灑在紅巖文化展覽室,來自重慶市武隆區武隆中學的數百名學生正在聆聽一場生動的紅色思政課。「70年前,300多名革命志士壯烈捐軀,踐行和光大了偉大的紅巖精神……」正在為學生熱情講解的講師名叫彭小兵,是一名退伍軍人。
  • 龍江高校思政行|牡丹江師範學院:讓紅色文化成為思政課的「活教材」
    牡丹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王雅馨。牡丹江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張應力講述用藝術融入思政課程。牡丹江師範學院充分利用牡丹江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把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與推進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紅色東北抗聯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
  • 華東交大:疫情當「教材」 讓課程思政更鮮活
    這堂特別的「雲端」製圖課,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劉志紅老師全程直播講授如何用AutoCAD(一種繪圖軟體)繪製五星紅旗,並在五星紅旗的下方寫出「我愛中國」四個大字。一時間,師生的愛國激情油然而生,直播間被鮮花及「老師辛苦了」等表情字樣刷屏。「身為中國人,身為一名教師,我很自豪!」劉志紅將此次直播課分享到朋友圈,收穫點讚不斷。
  • 校長思政第一課:弘揚科學精神,科學理性應對疫情挑戰(內附全文)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高松校長深刻分析了疫情給大學生帶來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以及科學精神指導下科學防治疫情的原則,回顧了疫情防控以來學校抗疫的「硬核力量」,並激勵學子提升學習力、拓展思考力、增強行動力,持續成長,引領未來。
  • 從受助到助人 汶川地震親歷者書寫「溫暖」故事
    而時間撥回到十二年前,作為汶川地震親歷者的他從不敢奢想今天的生活。  【同期】溫暖工程奮鬥之星獎獲得者、山東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 覃世文  「5.12汶川大地震」這道疤痕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身上,作為那場災難的受害者、親歷者,我目睹了我的學校在地震中倒塌,一樓的同學無一生還。當時的我,目睹著校園的消失、同學的離去,悲痛、無助和絕望籠罩著我。
  • 華東交通大學:師生共同上好戰「疫」思政大課
    在戰疫大考中上好思政大課  疫情發生後,衝在防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白衣執甲築起一道道守護生命的鋼鐵長城。「宅」在家裡的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徐傑玲看到這一幕幕,情之所至,由感而發,隨即寫下一首《我沒有見過天使,我只見過你》原創詩歌,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 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光明日報-光明網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靳潤奇介紹,自2017年9月以來,該校推進並逐步實施「思政基因工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道德規範等內涵分解為各類思政基因元素,從中精選出「理想信念」「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誠實守信」等50多個思政基因元素,把它們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讓專業課課堂上散發出「思政味」,更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
  • 課前5分鐘讓學生「開講天下」
    思政課教學不僅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通過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自覺參與到思政課教學活動中。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從2014年開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探索「項目化」教學改革,設置了「開講天下」實踐教學項目。該項目是在每節思政課前,利用5分鐘時間舉行「開講天下」主題演講,由學生述評時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