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21 光明數字報

    近年來,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全校推進「思政基因工程」,將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推動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靳潤奇介紹,自2017年9月以來,該校推進並逐步實施「思政基因工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道德規範等內涵分解為各類思政基因元素,從中精選出「理想信念」「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誠實守信」等50多個思政基因元素,把它們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讓專業課課堂上散發出「思政味」,更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親身體悟思政教育對人成長的影響。

    「1953年夏,青年鉗工倪志福發明的三尖七刃麻花鑽至今在業界有重要地位。倪志福身上體現的就是『工匠精神』。只有秉承『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在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金屬切削方法與設備」課程的「刀具刃磨」課上,專任老師馬紅英通過講述「倪志福鑽頭」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愛國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力量,贏得了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而「工匠精神」正是該校「思政基因工程」中的思政基因元素之一。

    為了全面實施推進「思政基因工程」,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2017年10月成立了河北省高職院校首家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具有教育意義、與學生成長成才緊密相關的思政基因元素,並總結了近百個思政基因元素的應用案例。同時,馬克思主義學院還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摒棄了空洞的口號式教育和高冷的理論說教,將「思政基因元素」貫穿始終,把多樣化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各類職業教育課堂上,也讓思政課變得「有意思」「都愛聽」。

    5月24日,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上課鈴一響,老師同學同時拿出手機,一分鐘內完成手勢籤到。「今天的到課率是多少?」任課老師景蕾話音未落,同學們大聲回答:「100%!」景蕾繼續打開手機上的APP,並投放到牆面的大屏幕上,「上節課我給同學們留了一個關於『高鐵上吃泡麵』的話題,下面看一下有多少同學做了回答……」一節「雲班課」正式開始。

    在景蕾的「雲班課」教學中,她可以通過手機APP上傳各種資料,布置作業任務、進行學習測驗,還可以進行點名、答疑等管理。學院通過「網際網路+思政課」模式,把思政課延伸到網絡空間,為大學生提供線上線下的學習平臺,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真正實現課堂的「翻轉」。

    「我們不主張『填鴨式』教育。」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惠欣介紹,該院採取了新聞播報、時政述評、舉案說理、舉案說法、主題演講、主題辯論等各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深度參與思政課教學,並在專業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本來枯燥的理論教學和專業教學滲透了更多鮮活的內容,真正實現理論接地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思政課是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不僅將「思政基因工程」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在實踐育人上做起了大文章,加強培養學生以思政理論指導實際,促進學生在職業技術學習和生活中知行合一,培育時代新人。

    為此,學院成立了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志願者知行社」,以社團為主導,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來院舉辦蘊含「思政基因元素」的講座。在學院的支持下,社團還結合時下社會熱點開展「文明我來拍」「道德模範故事匯」「傳統文化魅力展示會」「最美家風家訓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在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小到一幅海報一則通知,大到一次典禮一場活動,都浸透著「思政基因元素」,承載著大思政的思想。

    思政課不僅走進了職業教育的課堂,也走出了校園。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鼓勵學生走出圍牆,到實踐中去「品」、去「悟」。學院精心設計實施了專業崗位調研、畢業生訪談、課餘自主實踐、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感恩活動、千人公德體驗展示等十多個實踐活動。

    如今的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各種思政基因元素正在有機地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和各類活動中,真正做到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本報記者 耿建擴 本報見習記者 陳元秋)

相關焦點

  •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 浙理打造不一樣的「思政雲課堂」
    該校黨委書記吳鋒民、校長陳文興開展在線教學現場巡課時強調,在落實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效,加強對學生正能量的引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家國情懷。  浙江理工大學校領導開展線上巡課  直播互動、故事分享、視頻錄製  「思政課戰疫課堂」如此多樣呈現  為落實教育部社科司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上好思政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自然科學課程貫徹「課程思政」的實踐思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課程承載著教育內容,包含了教育對人的期待,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高校課程體系往往以多樣化的形態呈現。儘管不同類型課程的價值涵納度存在差異,但在育人的問題上,相互之間需要彼此配合、同向同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不斷推陳出新的思政教育,則讓它實現了青春力量的有效集結、高效轉化,使得從這裡走出的每位師生,都擁有講述好、傳播好中國故事的「高手」潛質。課程思政「出圈」,思政教育全滲透枯燥乏味,愛聽不聽,可有可無,這是幾年前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思政教育中面臨的共性問題。與此對應的是,學生黨建工作很難推進,育人工作難以突破。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各門課程教學終級目標是共同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基礎化學課堂作為高職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思政教育的職責與使命。新時代的基礎化學課程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訓練實踐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既育智,又育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韓海棠:《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融入...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
  • 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 家國情懷 學生中心一、引言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詳細規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特別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
  • 光明日報丨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體教融合培養新型體育人才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面對體育職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教育體系不完善、缺乏職業導向性等問題,以體教融合為契機,以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並重為抓手,破解體育職業教育轉型困局。環環相扣 重塑職教人才培養模式「體育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培養環節都至關重要,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先導性作用,釋放人才培養最大活力。」
  • [光明網]為大中小學責任教育一體化貢獻智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如何加快補齊課堂教學效果還需提升、教材內容不夠鮮活、教師選配和培養工作還不完善等短板,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建議,應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變革,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基礎上,實現從專門化向整體綜合、從直接教育向間接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教育、從專門隊伍到調動全員化發展等方面的變革。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楊魏:流體力學的「4+1」課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本期,由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楊魏老師,分享「4+1」課堂教學模式中體現的育人思考。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有數據表明[3],高達86.8%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屬於自身職責範圍。有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課堂上專業知識講解時間已經捉襟見肘,沒有剩餘時間去考慮思政問題。有調查顯示[4],65.67%的學生認為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結合程度一般,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完全沒有結合。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關於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論文獲獎名單的公示
    江門市實驗小學曾  容疫情這把雙刃劍——淺談疫情對我校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8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中心小學李春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淺談抗疫元素融入小學思政教育的思考14江門市江海區華興小學李燕娣傳承紅色基因  矢志鑄魂育人—在小學思政課堂融入紅色文化的路徑探索  15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河南理工大學:「三板斧」如何把課程思政「植入」數學方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徐春浩 仝衛衛為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數信學院《高等數學》教研團隊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課程自身特點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精心研討、凝聚合力設計了《高等數學》整體教學環節,從「大學篇、高數篇、學習篇」等「三板斧」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以辯證思維推動    複合型人才培養任課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是實施課程思政的責任主體。設計學類專業課程教師要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專業課堂植入思政理念,嵌入德育元素,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辯證統一到每一門課程中。
  • 思政教育在她的課堂自然發生
    「課堂要不拘形式,可以是場心靈對話或是一個知識派對,師生之間達成了默契,教學就會在場景裡自然發生。」蔣一平說。「感受文化影響」一課要解決3個問題: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有哪些?文化影響人的哪些方面?文化對人的影響有什麼特點?最簡單的教學,就是教師照本宣科,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並在課堂上反覆鞏固。在蔣一平看來,這樣的教學雖然考試時不會吃虧,但學生顯然不愛學。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意見》和《綱要》明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高數課 「雲端」飄出暖暖「思政」味!
    一直以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數學教研室承擔著全校《高等數學》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疫情期間,數學教研室通過整合MOOC、視頻公開課等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綜合運用職教雲、騰訊會議等直播平臺,巧妙融入抗擊疫情、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政元素,充分實現了《高等數學》教與學的線上互動,飄出溫潤人心的暖暖「思政」味。  不同的高數課堂 同樣的教學情懷  學習有指引,籤到有溫度。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浙江...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趙青 時憶寧)2020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迎來了建院15周年。在11月25日的慶祝大會上,「思政+藝術」專場匯演精彩紛呈:陳軼群副教授傾情演唱抗疫原創歌曲《生命相託》,聲樂教師樓依妮獨唱《浙江頌歌》,學生雙人舞《同行》……演出匯聚了師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抗疫精神的贊詠,對歷史英雄的敬畏。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思政引領與建設性新聞的新時代回應...
    11月12日,「思政引領與建設性新聞的新時代回應」研討會在北京中青大廈舉行。研討會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共同主辦,由我校新聞傳播學院、教育部社科大高校思政創新發展中心(思政高研院)以及中青校媒聯盟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