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她的課堂自然發生

2020-12-06 中國教育新聞網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人物篇

5月14日,就在記者來到浙江東陽中學前的兩個多小時,蔣一平剛經歷了一段育人故事。

一名學生在校園電子屏前觀看《中國少年說》,主人公的抑鬱症經歷讓她陷入了思考。看到路過的蔣一平,她毫不猶豫地叫住老師:「平姐,我好像也有抑鬱症。」還沒等老師開口,學生便淚流滿面。蔣一平用她一貫的笑容,鼓勵學生說出心中的癥結。「孩子,是你太善良了,不用背負太多的責任,釋放自己,好嗎?」蔣一平摟著學生行走在校園裡。那天的陽光很燦爛,或許已有一縷照進了孩子的心田。

19年思政課教師,12年班主任,類似這樣的育人故事,蔣一平道之不盡。

好課:不拘於形式

何為一堂好的思政課?蔣一平參加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回來後,許多同行問過這個問題。

「課堂要不拘形式,可以是場心靈對話或是一個知識派對,師生之間達成了默契,教學就會在場景裡自然發生。」蔣一平說。

「感受文化影響」一課要解決3個問題: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有哪些?文化影響人的哪些方面?文化對人的影響有什麼特點?最簡單的教學,就是教師照本宣科,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並在課堂上反覆鞏固。在蔣一平看來,這樣的教學雖然考試時不會吃虧,但學生顯然不愛學。

彼時,班裡排的話劇《霸王別姬》剛在學校文化藝術節拿了一等獎,學生們情緒高漲,何不利用課堂讓他們分享感悟?

課上,蔣一平先播放了文化藝術節視頻,配上歌曲《我相信》烘託氣氛。接著,學生現場穿上戲服上演《霸王別姬》部分片段。蔣一平隨即採訪幾位觀眾和演員:「欣賞之餘你有何感觸?」「請你說說參加這一表演的收穫?」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精彩之處掌聲一片。

情緒起來了!蔣一平順勢設置問題:人們欣賞話劇時會大喊大叫嗎?觀眾談觀後感、演員談心得為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同身受?學生給出了結論: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接著,蔣一平又從霸王與虞姬、霸王與士兵間的關係,得出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

「一節課不知不覺就結束了,我們還有很多話想說。老師把機會留到課外,可以隨時找她聊。」學生韋衝霄說。

類似的課堂不勝枚舉。五四青年節,學生穿上中山裝,穿越歷史,感受未來。經濟課,蔣一平設計小品《工作啊工作》,學生邊表演邊討論,形成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有時,我們誤以為那個班又在排練節目了,實際上是蔣一平老師在上課。」一位同事說道。

好師:有正能量,有師生情

在蔣一平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照片、飾品和盆栽。送她的人,一半是家人,一半是學生。

「愛意洶湧,想給平姐寫一張小卡片。」「選擇政治這門課,說實話,是被你的魅力折服的。」……在學生心中,蔣一平是姐姐,是偶像。

「我是個夜貓子,睡覺前就想明天的思政課該怎麼上。特喜歡詩意的教學,能給孩子們一點新意。」蔣一平對記者坦露道。

靈感不會空穴來風。作為一名思政教師,蔣一平要求自己天南地北,學無止境。「如果你跟學生聊足球,卻不知道C羅,那會多尷尬。」

翻開蔣一平的備課筆記,上面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剪報,政治經濟類、文化類、社會類……每則剪報旁都寫著她的觀點與思考。從教以來,她的備課本堆成了小山,蔣一平對此的解釋是,每帶一屆學生都要重新備課,絕不重樣。記者隨便找到一頁,看到上面圈了17個關鍵信息,有6處塗色,連上箭頭就形成了一張思維導圖。

對蔣一平,學生是一個大寫的「服」字,「沒有咱們平姐不知道的」。在她的影響下,關心國家、關心社會成了學生的共識,社會調研、模擬政協等活動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用學識「徵服」學生,只是第一步。蔣一平還堅信一句古話「親其師,信其道」。上好思政課,教師要有正能量,要有師生情。

蔣一平養成了習慣。每次碰到學生送上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讚賞的話語。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挖空心思」贊老師——「平姐,你今天穿得真漂亮」「聽說你到北京開會了,好強大啊」。每逢學生生日,蔣一平都會送上一份禮物,並且寫一段個性化的寄語。久而久之,到了蔣一平的生日,禮物、祝福也會「撲面」而來。

蔣一平注重細節。學生上課瞌睡了,蔣一平讓學生唱歌,也會自己帶頭唱歌,給大家提氣;學生遇到不開心的事,蔣一平會陪他逛校園或者看場電影;體育課改自修,蔣一平允許男生上操場打球,放鬆自己。

「這樣的老師,誰不喜歡啊。」一名學生在生日賀卡上吐露心聲。

好班:處處有思政教育細節

每接手一個新班級,蔣一平會登記學生的出生日期、來源地、星座,並在備註欄裡填上對方的興趣特長。這張表格將陪伴她3年,見證一個班級、每個個體的成長曆程。

在蔣一平看來,思政課並非單一的課程,它要有一個良好的育人場景,而班集體建設是應有之義。

走進蔣一平的班級,時不時就會捕捉到思政教育的細節:黑板上的課程表,學生用圖案代替文字,來詮釋對這門課的理解。垃圾桶上學生貼了繪畫,有時政主題,有歷史故事。這一切並非刻意營造,就如同蔣一平走上講臺,會習慣性地整理邊邊角角。

班委會的建設,蔣一平也頗費心思。哪個學生一身正氣,哪個學生執行力強,哪個學生不怕辛苦,蔣一平總能很快分辨,然後組成一個科學高效的班委會。班級裡的班規不僅包含學校的指定條目,還有自己班的細則。立好規矩、班委帶頭,全班學生養成自我管理意識。所以,越到後面,蔣一平這個班主任就越輕鬆。

「我借鑑的,就是基層村民自治的經驗。你看,思政課的知識都能活學活用啊。」蔣一平笑著說。

採訪即將結束,蔣一平下意識地道出一句:「不曉得上午那個孩子怎樣了。我跟她說,如果相信平姐,就來找我。」

「平姐」的思政課,從一而終。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1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年來,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全校推進「思政基因工程」,將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推動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能否讓思政理論生動一點,讓思政課堂活躍一點,讓大學生對思政教育不再「感冒」而是「感動」「感悟」?學院黨委決定以「課程思政」為突破口,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校長王兆青認為,此舉猶如影視生產中的化妝與後期,把思政理論變得可愛可親,從而順利建構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程思政與黨建工作、課程思政與學生工作、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四大體系。在影視製作學院任教《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電視紀錄片創作與實踐》《劇本寫作》課程的馮文是名80後,不久前,由她策劃、編導並撰寫劇本的地方飲食文化紀錄短視頻《千祥羊肉》登上了「學習強國」。
  •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 浙理打造不一樣的「思政雲課堂」
    該校黨委書記吳鋒民、校長陳文興開展在線教學現場巡課時強調,在落實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效,加強對學生正能量的引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家國情懷。  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在線討論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  除了在思政課中弘揚家國情懷,浙江理工大學的專業課堂上,老師們也結合學生特點,把家國情懷融入課程的教學之中,做到了價值觀引導和知識傳授兩不誤。
  • 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 家國情懷 學生中心一、引言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詳細規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特別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各門課程教學終級目標是共同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基礎化學課堂作為高職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思政教育的職責與使命。新時代的基礎化學課程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訓練實踐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既育智,又育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教師風採】給數學課裡加點鹽——西工大教師潘璐璐的課程思政探索
    這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潘璐璐老師的課堂,在這堂融合了課程思政理念的數學公共課《高等數學》中,精妙的數學符號中綴著點點哲思與賢明,數學知識被她用一個個故事串起,為整個課堂帶來生機盎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體會到「教書育人」應是全方位的,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環節,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堂課上好。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她查閱大量資料,請教同行,試圖把傳統數學課講出價值、講出溫度。在偶然一次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時,潘璐璐驚喜地發現,電影畫面裡彎彎曲曲的中國高速公路網不就是高等數學裡的函數曲線凹凸性嘛!
  • 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實踐創新-千策思政實踐
    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黨史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和不可或缺的內容。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離不開黨史教育。加強高校黨史教育,必須以黨的教育方針為基礎,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任務,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上好思政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組建於2019年的教師發展中心課程思政工作室提出,從思想上突破,自方法上借鑑,「課程思政,教師先行」的工作理念,在2020年初籌劃了一場線上線下的教學改革思想盛宴……課程思政,教師先行近日,伴隨著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正光教授回答完最後一個關於疫情這一思政元素如何與外語教學自然融入的問題後,本學期由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課程思政系列雲端培訓圓滿完成。
  • 求真求善求美,上財外語「雲課堂」課程思政有料又有心
    外國語學院在黨總支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領導下,堅持立德樹人,以「知識求真、人文求善、精神求美」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從「理想信念高度、教學改革力度、課程建設深度」三個維度深化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不斷深化思政教育、外語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高素質外語人才。
  • 傳遞「思想火把」的課堂更精彩
    郭續亮說,和他一樣發生改變的學員還有不少,大家都覺得,是學校這兩年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改變了自己。思政課堂越通俗易懂,越有吸引力引發郭續亮上課態度發生變化的「催化劑」,是一堂名為《我們為何要做馬克思的鐵粉青年?》的思政課。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楊魏:流體力學的「4+1」課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本期,由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楊魏老師,分享「4+1」課堂教學模式中體現的育人思考。
  • 校長思政課開講啦!青島八大峽小學邱琳校長:知行合一 打造有風景的...
    2019年在京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特別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青島八大峽小學邱琳校長認為,「只有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政教育才能入腦入心」。
  • 華東交大:疫情當「教材」 讓課程思政更鮮活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 通訊員 黃曉鶴 張欣苑)先繪製旗面、再繪製五角星、然後填充顏色,這堂製圖課,同學們格外專注,在線跟著老師一步步地認真完成作品。
  • 南京醫科大學融「思政」於醫學教育培育學生醫學人文精神
    南京醫科大學將醫學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打造「醫學+思政」的「課程思政」新模式,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學人文精神。聚焦立德樹人,以教學改革提升醫學課程質量。服務健康中國,以科研創新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成立醫學人文研究院,涵蓋了校內馬克思主義學院、護理學院以及數十家附屬醫院。研究院一方面將臨床、新技術使用、醫院管理、醫療改革面臨的人文問題上升到理論研究層面,另一方面,為研究人員採用多學科研究方法,在醫療實踐和健康服務中獲得更廣泛的數據搭建平臺。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劉鳳霞:《遺傳學A》「思政寓課程,課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是指在所有課程中,充分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努力發掘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堅持有機融合和春風化雨的原則,在系統、科學地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開展理論傳播、思想引領、價值引導、精神塑造和情感激發的教育方式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這對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許多個性或特性要求。筆者認為,面向這種複合型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樹立辯證、系統和全域思維,捋順思想引領和專業學習、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等多維關係。    以辯證思維推動    複合型人才培養任課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是實施課程思政的責任主體。設計學類專業課程教師要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專業課堂植入思政理念,嵌入德育元素,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辯證統一到每一門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