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指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具體是指從1921年7月23日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所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
2019年11月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在基本內容中要求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校作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主體,對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黨史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和不可或缺的內容。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離不開黨史教育。
加強高校黨史教育,必須以黨的教育方針為基礎,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任務,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黨史教育,使大學生全面深刻認識,從近百年的黨史傳奇中感悟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從而樹立崇高理想,增強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高校黨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
通過課堂進行針對性的黨史教學、組織各種紀念活動宣傳黨史、用黨史優秀作品吸引人、參觀紀念館、運用網絡進行黨史教育等育人途徑,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輝煌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提高黨史學習的互動性和獲得感,增強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就應以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為中心,創新教育方法、運用新的技術手段與黨史內容高度融合,為大學生創建一個深入學習黨史的場景,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明年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將適時推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網上展廳為之獻禮。
在全面展示黨的創建、黨的不同發展時期、黨的重大事件、黨章黨規、黨的成就等黨史內容的基礎上,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互動感為主,綜合運用AI、VR、3D等新技術優勢,實現黨史網上展廳的線上深入互動參觀體驗,增強黨史教育的實效性,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和黨史教育的有效融合和改革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