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實踐創新-千策思政實踐

2020-12-04 千策模擬教學實訓平臺

黨史是指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具體是指從1921年7月23日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所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

2019年11月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在基本內容中要求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校作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主體,對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黨史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和不可或缺的內容。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離不開黨史教育。

加強高校黨史教育,必須以黨的教育方針為基礎,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任務,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黨史教育,使大學生全面深刻認識,從近百年的黨史傳奇中感悟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從而樹立崇高理想,增強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高校黨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

通過課堂進行針對性的黨史教學、組織各種紀念活動宣傳黨史、用黨史優秀作品吸引人、參觀紀念館、運用網絡進行黨史教育等育人途徑,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輝煌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提高黨史學習的互動性和獲得感,增強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就應以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為中心,創新教育方法、運用新的技術手段與黨史內容高度融合,為大學生創建一個深入學習黨史的場景,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明年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將適時推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網上展廳為之獻禮。

在全面展示黨的創建、黨的不同發展時期、黨的重大事件、黨章黨規、黨的成就等黨史內容的基礎上,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互動感為主,綜合運用AI、VR、3D等新技術優勢,實現黨史網上展廳的線上深入互動參觀體驗,增強黨史教育的實效性,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和黨史教育的有效融合和改革創新。

千策思政VR

相關焦點

  • 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 家國情懷 學生中心一、引言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詳細規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特別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各門課程教學終級目標是共同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基礎化學課堂作為高職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思政教育的職責與使命。新時代的基礎化學課程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訓練實踐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既育智,又育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近日,2019年度浙江省優秀教育新媒體及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高校新媒體優勝獎,是全省唯一入選的民辦高校。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獲獎名單也同期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得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獲獎總量與中國美院並駕齊驅,反超浙江工業大學。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王成  2021-01-14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上海自2005年出臺《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即「兩綱教育」)後,不斷修訂完善中小學課程標準,制訂學科德育「實施意見」,使之成為加強上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基於「學科德育」的探索經驗,上海高等教育界越來越感受到,有必要進一步在高校探索試點「課程思政」。
  • 聚焦發力五個思政推進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創新緣由】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新的裡程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期指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湖北省教育廳從強化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塑造、加強教師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強化思政學科建設、淨化政治生態和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聚焦發力「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環境思政」,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實施過程】聚焦發力「學生思政」。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形成多門類、多角度、多功能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理論和實踐較好地回應了這一要求。在所有學科門類中,藝術學在培養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基礎上,憑藉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與影響力,具有養成個體與群體正確政治意識、道德觀、人格品質的獨特教化功能。
  • 西安區「啟明星」紅色思政教育工作室成立
    近日,西安區「啟明星」紅色思政教育工作室在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立。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鑫代表局班子向首期特聘研究員頒發了聘書。「啟明星」寓意希望,代表成長。啟明星升起,朝霞滿天,江山遍地紅,用「啟明星」命名即代表了工作室成立的初心和主導思想。
  • ...踐行濟民初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實踐教育工作紀實
    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3)在課程體系結構上,以淘汰水課和建設金課為基準,將核心素養分解到課程體系中,構建複合型和均衡化課程結構,強化通識類、實踐類和創新創業類課程。以「夯實基礎、加強通識、強化實踐、激勵創新」為總體原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反向設計課程體系,構建人才培養課程結構體系,破除傳統課程結構體系中的功利性和非均衡性,例如重工具理性輕價值理性、重理論輕實踐等[9]。
  • 湖南工業大學:校地協同聯動 建設全域思政實踐基地
    1896年至1902年,秋瑾定居於株洲九郎山,2015年株洲修復其故居,2017年把其開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2月8日上午,湖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株洲秋瑾故居舉行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籤約授牌儀式。儀式上,劉斌對湖南工業大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秋瑾的生平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概況。劉斌表示,石峰區文旅體局高度重視本次與高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歡迎湖南工大學子前往九郎山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學習湖湘文化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易棉陽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說明了此次合作的初衷和合作方向。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意見》和《綱要》明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 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光明日報-光明網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靳潤奇介紹,自2017年9月以來,該校推進並逐步實施「思政基因工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道德規範等內涵分解為各類思政基因元素,從中精選出「理想信念」「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誠實守信」等50多個思政基因元素,把它們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讓專業課課堂上散發出「思政味」,更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
  • 自然科學課程貫徹「課程思政」的實踐思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高校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課程承載著教育內容,包含了教育對人的期待,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高校課程體系往往以多樣化的形態呈現。儘管不同類型課程的價值涵納度存在差異,但在育人的問題上,相互之間需要彼此配合、同向同行。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下一步工作中,要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中央和市委有關精神,樹立新時代教育理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深化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王傳亮強調,學校黨委、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廣大教職員工要切實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使命,人人都有責任,人人都要參與,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
  • 龍江高校思政行|牡丹江師範學院:讓紅色文化成為思政課的「活教材」
    作為東北抗聯精神主講教師,牡丹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王雅馨說,牡丹江地區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根據地和主戰場,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抗戰所展現出來拯救危亡的愛國主義情懷、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戰鬥意志和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
  • 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充分吸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多視角地積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毫無疑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育體系和機制。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進行的重要載體,課程之中所蘊含的情感、價值觀,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尋找的「附著點」,因此,「課程思政」就是以課程作為重要渠道,以隱性的方式進行的一種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和原則與各門具體課程有機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對於「課程思政」的價值,有學者認為,「課程思政」在引導學生塑造獨立人格、提升道德品性以及培育公共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價值。
  • 淺析「課程思政」教學中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課程思政」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類型的課程教育教學中,著眼於培養學生思政素養,全面構建「大思政」格局,進一步優化學校整體教育教學體系,使其他課程始終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將思政工作貫穿於學校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以辯證思維推動    複合型人才培養任課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是實施課程思政的責任主體。設計學類專業課程教師要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專業課堂植入思政理念,嵌入德育元素,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辯證統一到每一門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