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2020年暑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抓牢「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衝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等主線,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積極落實推進全院思想政治實踐(社會實踐)課程建設。
本次思政實踐課程,經濟學院共成立實踐團隊12支,其中線下團隊5支,經院師生在嚴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分赴河北無極、山西翼城、福建倉山、福建南平和湖南茶陵開展實踐活動。師生們走向城鎮鄉野、相聚線下雲端,以赤子之心丈量祖國大地,以專業知識觀照社會現實,力求用實際行動踐行「經世濟民」初心,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紮根中國大地,探尋改革前沿
「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經濟學院積極組織線下思政教育實踐,引領學生親身體驗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新農村、新面貌。
8月18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思政實踐團在院長董志勇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河北省無極縣,師生實地參訪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親身體會普通農戶的生活情況和日常勞動。在實踐參訪過程中,鄉親們對「大學生村官」們的高度讚揚和殷切期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踐團還前往革命聖地西柏坡舉辦主題團日活動,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的正定縣學習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和黨的建設、產業發展、治理模式等寶貴經驗。
實踐團在無極縣合影
經院師生參觀無極縣產業園區
思政教育基地揭牌
9月1日,經濟學院思政實踐團在福建省南平市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團來到星村鎮燕子窠有機生態茶園,訪問了星村茶香合作社,參觀首席制茶工廠,拜訪橫鳳茶部落,走訪橫鳳村家庭合作社。9月2日,實踐團在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展廳學習了生態價值核算機制:南平市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善的綠色績效考核制度,用經濟手段衡量生態環境的價值。同學們參訪了多家公司和銷售基地,針對南平市茶產業、生態環境開發遇到的問題,與學院帶隊老師季曦及當地幹部展開探討,受益良多。
實踐團在南平市合影
實踐團走訪茶園
感悟經世初心,傳承紅色基因
經世初心,依舊不改;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改革發展,美好未來。經濟學院線下實踐團緊緊抓住思想建設的主線,把教育基地開到革命舊址中,把主題團日活動辦在革命勝地裡,鼓勵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青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之中彰顯價值。
8月26日,經濟學院「訪大師故裡,悟經世初心」思政實踐團隊在學院副院長張亞光老師的帶領下,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福建省福州市,追隨著陳岱孫先生的步伐,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實踐調研活動。陳岱孫先生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曾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經濟系(現經濟學院)主任。他誕生於1900年,對中國經濟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20年是陳岱孫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誕辰,經院師生來到他的故鄉,追尋先生之風,緬懷一代宗師。
實踐團在福州市合影
9月3日,在學院黨委書記崔建華老師的帶領下,經院學子前往湖南省茶陵縣開展「傳承紅色基因,不負青春韶華」主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並掛牌成立思政實踐基地。實踐團來到毛澤東在茶居室、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茶陵縣嚴塘鎮灣裡村紅色政權舊址等地參觀、學習,在茶陵縣嚴塘鎮灣裡村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實踐團成員參觀了紅色政權舊址,聆聽了茶陵縣政協原秘書長彭東明主講的「紅色茶陵」講座,三攻茶陵的曲折歷程、革命將士的堅定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讓師生們的靈魂再一次受到洗禮。師生們還參訪了茶陵工業園的部分企業與鄉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革命老區帶來的巨大變化。
實踐團在茶陵縣合影
實踐團參觀工農兵政府舊址
實踐團參觀生產
尋訪城鎮鄉野,做好理論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了北大經院人的心上。「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經院師生走向城鎮鄉野,在神州大地上求真學問,將課堂所學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河北無極實踐期間,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教授為同學們及當地幹部帶來了生動的理論講授。8月19日,林毅夫作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摩擦雙重背景下的我國經濟發展」專題講座,董志勇以無極縣的企業為例,向同學們講解了企業股權的知識。如果說兩位老師的講述帶給了同學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那麼對工業園區的訪問則將同學們代入企業這一經濟微元,切身體會每個企業如何促進了地方乃至國家的經濟發展。
林毅夫作講座
董志勇為同學們現場授課
林毅夫、董志勇與同學們交流
8月27日,福建倉山實踐團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三江口片區,深入接觸城市建設規劃,並在福州市金山工業園區和福州市倉山區網際網路小鎮等高新產業園區參觀訪問。在參與南臺論壇暨青年人才圓桌匯的活動中,張亞光作「智能產業與生物醫藥:概念溯源及啟示」專題講座,指出「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提到了智能產業相關企業的投資和發展方向。他在總結時強調「一切以人為本」「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經濟發展的目標最終是要為人民謀福祉,加深了同學們對「經世濟民」這四個字中飽含的深意的理解。
經院師生參加論壇活動
線上線下相結合,思想實踐雙開花
回首2020年暑期北大經濟學院的思政實踐課程,學院領導、專業教師擔任領隊,經院學子踴躍參加,12支經濟學院團隊嚴格遵守防疫要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或相聚雲端,或分赴祖國各地;在實踐中,經院師生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鄉村建設前沿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詮釋經世濟民之心。
經濟學院實踐團隊一覽
8月19日,經濟學院與浙江省仙居縣開展「匯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線上思政實踐,舉辦「青春有約,青年有為」主題線上交流分享會。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經濟學院2019級本科1班第二班主任葉靜漪,董志勇以及仙居縣委領導出席活動。在交流會中,當地的抗疫志願者、基層工作者等優秀青年代表與經院學子共話抗疫精神、分享青年故事。葉靜漪認真聆聽了實踐團交流發言,她指出,仙居青年的青春事跡非常感人,他們不畏艱苦,不忘初心,踐行了人生理想,做到了「知行合一」,是青年學生的優秀榜樣。她強調,身為北大學子,一是要發揚抗疫精神、樹立遠大理想,牢記「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二是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紮根祖國大地,虛心向人民請教,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用。
經院師生與仙居縣青年進行線上分享
8月23日,經濟學院翼城縣思政實踐團抵達山西。在經濟學院副院長鎖凌燕的帶領下,同學們採用線上、實地相結合的形式了解當地的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感受三晉大地悠久的歷史底蘊。在大槐樹下、根字影壁前,同學們感受到濃濃的桑梓之情,了解大槐樹移民為開疆拓土而遠徙他鄉的奉獻;在廣勝寺,同學們學習了抗日戰爭期間革命先驅為共產主義事業鞠躬盡瘁的感人故事。8月24日,實踐團走進翼城縣,調研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了解當地推動的農村改廁工作,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黨組織致力於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決心。此次翼城之行,實踐團同學們通過實時直播與實地走訪積極參與,親身感受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的新風貌以及翼城縣身後的歷史文化底蘊。
實踐團在翼城縣合影
經院師生與當地幹部座談
在過去三個月的實踐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積極落實學校要求,學院教師身體力行悉心指導,確保12支團隊順利完成實踐。在思政實踐的旅途中,傳承「經世濟民」情懷的珍貴與不易,領導幹部們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的堅守與擔當,乃至在基層社會這個大課堂裡理論與實踐的磨合,都不斷重塑、豐盈著經院學子的價值體系。歷經了思想上和實踐上的雙重鍛鍊,相信經院學子們將滿懷信心,努力前行,成為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