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高校思政行|牡丹江師範學院:讓紅色文化成為思政課的「活教材」

2021-01-09 東北網

東北網12月4日訊(記者 許諾 安澤 王春穎)日前,「龍江高校思政行」全媒體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等十餘家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牡丹江師範學院,集中宣傳展示該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新經驗。

採訪團一行走進牡丹江師範學院交流座談。

牡丹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王雅馨。

牡丹江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張應力講述用藝術融入思政課程。

牡丹江師範學院充分利用牡丹江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把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與推進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紅色東北抗聯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

作為東北抗聯精神主講教師,牡丹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王雅馨說,牡丹江地區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根據地和主戰場,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抗戰所展現出來拯救危亡的愛國主義情懷、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戰鬥意志和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

近年來,牡丹江師範學院開展「線上線下」雙教學模式,探索了東北抗聯精神融入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做到「線上要有內容,線下要有活動」。王雅馨介紹說,開通東北抗聯精神微信訂閱號、東北抗聯精神網站學習專欄、網絡慕課等方式,豐富線上學習資源,做到「線上有內容」。

為拓展學生視野,線下開展紅色資源文化實踐教學,挖掘東北地區豐富的抗聯遺址遺蹟資源,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的紅色教育資源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抗聯烈士陵園和戰鬥舊址,吃抗聯飯、唱抗聯歌、走抗聯路等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地沿著當年東北抗聯戰士戰鬥的足跡,體驗抗戰時期艱苦的條件,接受思想上的洗禮。

為了更好的將課程思政融入紅色基因,學院開展紅色遺址實踐活動;組建東北抗聯故事宣講團,開展了東北抗聯故事巡迴宣講;建立以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為主要研究課題的輔導員工作室;開展了「講一個抗聯故事、讀一本抗聯書、熟悉一位抗聯英雄、唱一首抗聯歌曲、走一段抗聯路」系列活動。

2016年8月15日,學校打造師生原創歌舞史詩《永不磨滅的信念》,通過讓學生參演一部東北抗聯精神「大戲」,真正地實現了理論知識與紅色教育相結合。

向採訪團講述東北抗聯精神。

張應力在原創歌舞史詩《永不磨滅的信念》中飾演抗聯老戰士。

中國抗聯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洪光。

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張應力表示,師生原創歌舞史詩《永不磨滅的信念》是每屆新生必看的一場演出。慢慢地有些學生就想參與進來,想飾演一個角色。「我們每一屆都吸納新生來參與表演,在排練之初,很多同學對東北抗聯精神並不了解,我就給他們講東北抗聯文化,跟同學們一起帶著感情去排練。」張應力說,學生們都稱他為「抗聯爺爺」,如今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也會將東北抗聯精神在學生中一屆一屆傳揚下去。《永不磨滅的信念》已在全國巡演40餘場,成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特色品牌。

疫情期間,校團委組建綏芬河戰疫志願者臨時團支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曲孟園擔任臨時團支部書記。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曲孟園在綏芬河先後參與防疫值班、社區志願者、義務宣傳及現場消毒等工作。由於工作出色,被推薦到綏芬河市政府車隊,自駕私家車無償為防疫一線提供後勤保障。每日工作近16小時,日均送餐1200餘份,防疫物資500餘件,日行程近100公裡。曲孟園說,從未想過要退縮。這正是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在新時代大學生身上的印證。他表示,一定會牢記東北抗聯精神內涵,不負韶華努力學習,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如今,牡丹江師範學院常態化開展、高質量打造東北抗聯精神精品思政課程,形成了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模式。紅色教育的融入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認可,也讓青年學生們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到骨子裡。

相關焦點

  • 國際經濟法課程思政建設指引學生成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這裡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思想政治課教育,也包括其他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內容與功能。高校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最後一站,高校的育人成效直接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重大命題。
  • 聚焦發力五個思政推進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湖北省教育廳從強化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塑造、加強教師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強化思政學科建設、淨化政治生態和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聚焦發力「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環境思政」,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實施過程】聚焦發力「學生思政」。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另一方面,以課程思政和專業班主任為紐帶,構建「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院系輔導員/社會導師」複合型育人共同體[12]。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共同致力於專業課思政元素挖掘和課堂融入設計;專業課教師+院系輔導員共同致力於立足專業特色的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專業課教師+社會導師共同致力於打通校內外育人渠道,提升育人空間和水平。
  • 思政課變身文藝匯演——阜師大打造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思政「金課」
    安青網訊 1月4日晚,阜陽師範大學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處主辦,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協辦的思政課文藝匯演,在該校西湖校區正行樓二樓報告廳舉行。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和相關學院負責人到場觀看,亳州學院、亳州職業技術學院、阜陽職業技術學院、阜陽幼兒高等專科學校等皖北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應邀觀摩交流。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研室李方、黃寶等教師,以「四個自信」為主題,以「四個選擇」為主線,發揮音樂舞蹈學院和體育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本次思政課文藝匯演。
  • 重慶市武隆區軍地合力上好思政課
    11月12日,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灑在紅巖文化展覽室,來自重慶市武隆區武隆中學的數百名學生正在聆聽一場生動的紅色思政課。「70年前,300多名革命志士壯烈捐軀,踐行和光大了偉大的紅巖精神……」正在為學生熱情講解的講師名叫彭小兵,是一名退伍軍人。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近日,2019年度浙江省優秀教育新媒體及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高校新媒體優勝獎,是全省唯一入選的民辦高校。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獲獎名單也同期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得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獲獎總量與中國美院並駕齊驅,反超浙江工業大學。
  • 傳承紅色基因 西南政法大學500餘名新生同上一堂特色思政課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樊偉,重慶紅巖連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馬奇柯,黨委委員、副主任雷瑩,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紅,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吳鈺鴻,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敖山,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丙合以及剛剛入校的500餘名2020級新生一起觀看展演。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爭創「雙一流」成為新時代高校改革發展的直接動力和現實需要。「雙一流」建設倒逼大學改革已成事實,在此背景下,堅持問題導向成為必然。思政工作對於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助推高校改革意義重大。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
    54陳第華福建中醫藥大學醫學類專業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機制優化研究55賀菊蓮貴州中醫藥大學運用地方革命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研究56高曉波貴州師範大學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57劉慧臨沂大學革命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研究58餘華四川師範大學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王傳亮指出,近年來,學校黨委在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跟中央和市委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依靠廣大教師,結合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在健全「三全育人」格局、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思政課分層分類教學 ——訪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周志成
    周志成:北聯大雖然是北京市最年輕的公辦高校,但一直具有重視思政工作的優良傳統。學校1987年制定的《大學生德育大綱》,是在北京高校中率先制定的。學校也是北京市最早帶領大學生到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高校之一,曾獲得中宣部、共青團、教育部的表彰。學校近年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了問題導入式教學改革,教育部等還在我校組織了研討會。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上好思政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由於「培養人格、塑造品性和培育公共精神」這一方面相對於「增加知識儲備」具有隱性的特徵,常常被學生們所忽視,而「課程思政」正好可以通過其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育人是「課程思政」的價值本源,「課程思政」促進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了高校育人模式創新,進而實現了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的同向同行。
  • 雲南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多年來,我省始終把建設一支「讓黨放心讓學生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工作目標,將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進高校思政理論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結碩果。多措並舉教師隊伍建設走出特色之路近年來,我省各高校立足自身實際,通過高頻度、大規模、多途徑培養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政素質和業務能力,在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道路上走出了自身的特色之路。
  • 深刻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八個統一」的建設規律
    思想政治理論課「八個統一」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關係堅持「八個統一」,根本在於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最終要落到把思政課講得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來,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叫人口服心服。「八個統一」作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雖然視角不同,但從質的規定上看,蘊含著三個層面的內在邏輯。
  • 「思政星課堂」10強昨出爐 8分鐘現場授課星光閃爍
    最終,活動評選出10名「我最喜愛的高校優秀思政課老師」,另10位教師被評為「高校優秀思政課老師」。  百餘所高校參與  數百萬人次點讚  今年4月開始,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聯合推出「思政星課堂」——我最喜愛的思政課老師推介宣傳活動,著力選拔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老師。  活動得到了廣大高校和思政課老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 堅持「八個統一」明確思政理論課課程定性
    在思政課上,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更要讓學生弄清楚「為什麼能、為什麼行、為什麼好」。只有進行透徹的學理解析、縝密的邏輯論證、徹底的理論探究,「用學術講政治」,才能真正回應、說服並引領學生,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守正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知識承載的價值課。
  • 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2020-09-24 09: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硫酸銅製成美麗玫瑰送給新生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一次別樣的實驗課成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因為疫情,上個學期的實驗課都是在線上完成的,學生幾乎沒有親自動過手。」南農理學院輔導員老師周玲玉介紹,為了讓大二大三剛剛返校的學生趕緊對實驗熟悉起來,同時更好地迎接新同學,她想到了讓學生們到實驗室動手做特色禮物迎新的點子,並且通過實驗課的課程思政潤物無聲。
  • 以「思政實驗」為中心構建思政課新型實踐教學體系
    指導老師戴中璧在點評環節從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道德、法律等多個層面結合社會上不同觀點進行了分析,強調了公民美德養成和法律保障支撐道德行為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肩負著理論武裝、價值引領、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