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
本期,由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楊魏老師,分享「4+1」課堂教學模式中體現的育人思考。
楊魏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主講課程:《流體力學與葉柵理論(下)》
1
認識課程
《流體力學與葉柵理論(下)》課程總學時為40學時,總學分為2.5,秋季學期開課,面向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大三學生,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基礎課與核心課程。課程主要涵蓋3個單元的內容:理想流體動力學、粘性流體動力學基礎和機翼理論與葉柵理論基礎,其中理想流體動力學和粘性流體動力學基礎是基礎理論部分,機翼理論與葉柵理論基礎是前兩個部分在機翼和葉柵中的應用。
從課程知識結構可以看出本課程是一門面向工程實際應用的課程,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是一門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應用全覆蓋的課程。
2
流體力學與國防事業,可以很近
流體及其動力學表現在能源轉化和輸送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利用流體力學基本理論及方法解決實際流動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課程特點採用「知識點學生講」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和興趣;配合學生互評、過程評價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融合教與學,達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效果。
利用課程應用性強的特點,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和知識轉化的能力;利用課程具備的數學、物理和力學的屬性,培養學生持之以恆、迎難而上的品質;利用課程在諸如國防、航空航天等科技尖端領域的應用背景,結合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研發和突破,激發學生的愛國和服務建設祖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課程以學生發展、立德樹人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在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方面,將課程內容知識點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分組準備,並在課堂上對所選擇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採用這種知識點學生講的翻轉課堂型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實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在立德樹人教育方面,結合流體力學在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案例講解,分享國家在科技封鎖的嚴峻條件下自主研發所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和服務建設祖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結合流體力學課程面向工程實際應用的特點,結合教師自身的科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課程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應用,通過已有的一些前沿應用實例講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
關注學生畏難情緒,
創新「4+1」課堂教學模式
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具體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講解採用「4+1」的課堂整體教學設計:「4」表示課堂教學的4個部分:①問題引入、②知識點解析、③問題解決和④延伸拓展,如圖1所示。「1」表示在教學設計的各個部分根據知識點本身的內容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潤物細無聲。
「4+1」的課堂教學設計
流體力學與葉柵理論課程具有力學課程類屬性,對數學物理基礎有較高的要求,學生普遍反映課程有難度,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導致課程學習效果不佳。通過「4+1」的教學模式可有效解決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畏難情緒。
在問題引入部分選用具有趣味性和思政性的工程實例,以問題的形式進行知識點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並體現思政元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得學生有進一步學習的欲望,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在知識點講解部分,將知識點掰碎揉爛,詳細的進行講解,由淺入深、深入淺出,講解過程多進行比喻、類比進行形象化的講解,既具有趣味性又容易理解掌握知識點。
在問題解決部分,呼應開始的問題引入,通過互動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提出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最後的延伸拓展部分,通過知識點的拓展應用實例進一步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4
一些體會
通過採用「4+1」教學模式和「知識點學生講」的課堂形式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教學效果,近3年課程學生評教成績名列學校前茅。學生給與了很多肯定的主觀評價:
「課程教學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老師講解認真負責,淺顯易懂」;「教師教學在書面淺顯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教學的知識的深度及廣度,擴大了學生知識面,並且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的知識淵博,因此講授的很有深度,並且在書本知識上也有所擴展。課上教師很注意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增強了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教師教態自然,語調親切,並不斷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課堂講解生動有趣,極大的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講得很好,比課本要細緻清楚。很喜歡楊老師!喜歡他的課!」
從同學們的評價可以看出,大家對於課程的教學方式還是肯定的。我已經承擔《流體力學與葉柵理論(下)》課程教學7個輪次,目前形成的「4+1」教學模式和「知識點學生講」的課堂形式是不斷完善和改進的結果。關於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方面,我的一個重要體會是必需將思政元素與課程本身內容深度結合,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比如我們利用流體力學在諸如國防、航空航天等科技尖端領域的應用背景,結合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研發和突破,激發學生的愛國和服務建設祖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愛國報國的理想信念,學生容易接受,同時也使得課程本身具有趣味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後續將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模式,持續更好的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
來源: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姜藺
供稿: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楊魏
原標題:《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楊魏:流體力學的「4+1」課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