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2021-01-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在顯性與隱性教育上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係,在拿捏好『火候、口味』的基礎上,用『中央廚房』烹調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1月5日,談起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鄒友峰介紹說。

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學校還通過舉辦培訓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形成了一批以教學名師為引領,年齡、專業、職稱等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材料學院「建築材料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分別形成了以河南省教學名師王欽亭、姬玉榮和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鄭德順為核心的教學團隊。

強化樣板建設: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為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河南理工大學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典型經驗和樣板做法。學校在公共基礎課中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專業課中增加人文性、時代性、開放性,注重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在社會實踐課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意志品質。

學校著力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培育建設了一批蘊含思政功能、發揮育人實效的示範通識課和專業課,構建了「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以素質拓展課為支撐、以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堅持重點建設與鼓勵創新、示範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原則,發揮傳統安全、地礦類專業優勢,以10門本科、9門研究生課程思政樣板為依託,在學科專業內部形成「有圈層」的課程思政課程群。其中,土木工程學院以核心基礎課《結構力學》為先導,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形成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等多門課程參與的課程思政課程群;資源環境學院以《地質學基礎》《水汙染控制》為基礎,典型引路,形成了地質學科中理論和應用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建設群。

強化質量保障: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

「思政精彩一課,學生受益一生。」為打造高質量課程思政「金課」,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河南理工大學把課程思政成效作為專業認證、院系考評和師德師風考核的「導航儀」和「指南針」,構建形成分類管理、多維評議的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加強過程監管,構建形成「教學指揮決策、信息收集反饋、檢查評估評價和質量支持保障」四維聯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推進教研教改項目研究、優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構建形成多層次課程思政研究體系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河南理工大學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建築學概論》《地圖學》等7門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大學化學》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戰疫類」樣板課程。學校在2015-2019年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中居全國第22位,在2019年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本科)中居全國第84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見新 通訊員 徐春浩)

作者:李見新 徐春浩

相關焦點

  • 河南理工大學:「三板斧」如何把課程思政「植入」數學方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徐春浩 仝衛衛為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數信學院《高等數學》教研團隊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課程自身特點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精心研討、凝聚合力設計了《高等數學》整體教學環節,從「大學篇、高數篇、學習篇」等「三板斧」
  • 【雙戰雙贏】《物理化學A(1)》課程思政示範課展示——學科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
    近日,理學院周建國老師結合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項目,面向2019級應用化學專業進行了《物理化學A(1)》課程的課程思政公開課展示。理學院古金霞教授等同行專家和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環境工程等專業學生現場進行了觀摩。公開課上,周建國以《物理化學A(1)》課程中「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例,分享了自己在學科基礎課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關於「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期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課程思政」目前需要改進的方向當前,各高校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走向深入,取得良好成效。同時,研究者們也發現「課程思政」的建設實踐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學者認為,應從擴展、深化、協同化與系統化四個方向上尋求「課程思政」建設新的突破。
  • 河南理工大學2021新年獻詞!
    能源學院黨委、土木學院力學系黨支部作為全國首批黨建工作「標杆院系」「樣板支部」,受到考核組肯定與好評;測繪學院黨委、機械學院基礎教學部黨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學校成為全省目前唯一獲批「雙標杆、雙樣板」的高校;入選全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獲得「省高校思政工作優秀品牌」2項;加大智力幫扶力度,學校定點扶貧、結對幫扶在全省扶貧工作績效考核中同時獲得
  • 新聞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為例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有利於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雲南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多年來,我省始終把建設一支「讓黨放心讓學生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工作目標,將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進高校思政理論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結碩果。原本枯燥的課程,通過一個幽默的小故事講一個深刻的理論觀點,使理論體系轉化為語言體系,理論講得透,學生也更有參與感。雲南大學通過主動及時補充師資隊伍,持續改善職稱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數量擴充和質量優化兩方面推進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培養了一批如王文兵老師一樣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老師,讓思政課越來越有「聽頭」。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強化課程思政的方向引領,提升課程思政的系統集成,深化三全育人的過程實效,要求開展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這也是專業、課程協同建設的應有之義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一方面,「雙萬計劃」統籌開展專業和課程建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加快推進一流本科教育振興計劃。同時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就為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耦合育人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上財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12月30日,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舉行,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的80餘名教師出席會議。
  • 大連理工大學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落實課程思政以文化人
    大連理工大學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落實課程思政以文化人 2018-06-14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於歆傑: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電路原理」課程建設的...
    編者按:12月15日,教育部在江蘇南京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於歆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學校黨委書記韋國清說,如果專業課程是支撐學校超常規發展的「骨肉」,那麼思政教育就是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高等數學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
    ,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模式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加入課程思政的元素,不僅寓德於教,還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學習積極性。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高度重視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工作,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強化課程思政建設一流課程的意見》,先後制定了《關於開展教學和課程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混合式教學實施管理辦法》,擬制定《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保障,「軟硬兼施」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王傳亮指出,近年來,學校黨委在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跟中央和市委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依靠廣大教師,結合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在健全「三全育人」格局、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國際經濟法課程思政建設指引學生成長
    牡丹江師範學院法學院全體教師在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的領導下,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全面加強法學各門課程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推動思想政治課程的顯性思政教育功能與專業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功能形成合力。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與其他課程相比,設計類專業課程具有跨多學科的綜合性、教學方式多元性、受眾學生思維靈活等特徵。這對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許多個性或特性要求。筆者認為,面向這種複合型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樹立辯證、系統和全域思維,捋順思想引領和專業學習、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等多維關係。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華中師大通過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教育元素、師範特點、信息化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1月18日上午,青島農業大學在圖書館三樓會議室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 外語設計學習,課程思政的新視域
    ■張時倩2020年6月1日,中國教育部正式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確定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 「三位一體」的全面育人目標;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落實這一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
  • 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這其中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實現物理學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擴展,是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的重要問題。分析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問題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學時少,任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