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基本運動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大學物理》是大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它將在高中物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現代科學素質。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這其中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實現物理學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擴展,是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的重要問題。分析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問題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學時少,任務重。近年來,大學物理學時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改革呼聲較高,教學內容基本不變,導致了教學內容與學時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不得不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壓縮習題課與討論環節,完成教學計劃,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無法貫穿「課程思政」。

  二是大學與中學物理教學環境不同。大學物理是大學的公共基礎課,一般是大班課。同時,大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不同,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交流有限,很難及時得到學生對每次課的消化程度以及具體教學效果的反饋情況,影響「課程思政」有效開展。教學中不能及時根據反饋情況更改下次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無法形成靈活多變地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有機融合。

  三是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比較呆板。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很多教師從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轉變到了使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師從粉筆灰中解放出來,但是又造成了對多媒體課件的過分依賴,過分誇大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將它看成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很多課件製作得比較粗糙,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難以開展「課程思政」,造成實際的教學效果還不如傳統的教學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建議通過課程改革加速推進,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融入「課程思政」,主要方法如下:

  一、實現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長期只和一種媒體打交道,即使是最先進的媒體,也容易誘發生理疲勞,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更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所用到的數學知識來講,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大學物理需要用到高等數學中的矢量運算與微積分,這也是很多學生為之頭痛的地方。因此凡是有較複雜的公式,特別是涉及矢量的點乘、叉乘和積分的公式及運算過程,儘量採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融匯「課程思政」,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相結合。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學,《大學物理》課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探究性,特別是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應用的普及,為在大學物理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過講解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物理現象,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探究這一物理現象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能產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時候再引出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便水到渠成。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操作實驗、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了解國家關鍵科技領域創新實踐,加強「課程思政」,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激發家國情懷。

  三、探索教學模式有效互動學習策略。通過設計問卷調查與測試,收集在開展交互教學與自主學習整合與優化前後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態度、方法、動機和情感等方面信息。對教學模式與自主學習效果進行跟蹤調查及研究對比分析,研究激發學生課程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因素,增強課堂內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和督促。

  綜上所述,以《大學物理》本科生課程的教學為載體,任課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和實踐,提升「課程思政」實效。通過上述方案的實施,可以切實提高教學成效,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進而為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探索有效途徑。(西北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周凱)

相關焦點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關於「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期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本文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之上提出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求對「課程思政」的建設有所裨益。「課程思政」形成的背景與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指導下,全國各個學校就「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與思考。
  • 成都工業學院舉辦《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公開課觀摩課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入挖掘課程德育內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進一步推動成都工業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夯實教師駕馭課堂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普通物理實驗:格物致知育新人
    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期間,教務部(研究生院)聯合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學校官微開設「BNU課程思政雲享會」欄目,邀請學部院系專業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展示北師大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果。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李曉文副教授,她講授的是本科生通識課「普通物理實驗」課程。物理學既是科學,也是文化。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組建於2019年的教師發展中心課程思政工作室提出,從思想上突破,自方法上借鑑,「課程思政,教師先行」的工作理念,在2020年初籌劃了一場線上線下的教學改革思想盛宴……課程思政,教師先行近日,伴隨著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正光教授回答完最後一個關於疫情這一思政元素如何與外語教學自然融入的問題後,本學期由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課程思政系列雲端培訓圓滿完成。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1月5日,談起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鄒友峰介紹說。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本文從深刻認識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現實意義出發,系統分析了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困境、學科—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繫,以及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基本內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總體目標,提出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策略,並討論了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專業思政全過程和課程思政各環節。
  • 國際經濟法課程思政建設指引學生成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這裡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思想政治課教育,也包括其他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內容與功能。高校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最後一站,高校的育人成效直接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重大命題。
  •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1月18日上午,青島農業大學在圖書館三樓會議室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獲獎名單也同期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得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獲獎總量與中國美院並駕齊驅,反超浙江工業大學。「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
  • 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在南京舉行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19日電(倪子涵 趙怡如 陳一航)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航空學會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國內41所航空航天類院校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 國家開放大學開放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直播講座收官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5月25日訊(記者 林煥新)5月11日至20日,國家開放大學舉辦了「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開放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系列直播講座。
  • 新聞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為例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有利於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中國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田馳正)12月11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小營校區報告廳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機關職能部門正職,2019年樹人班全體學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生,學生黨員代表參會。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劉筱毅主持。
  • 課程思政在行動|潤「物」無聲,堅定「信」念
    此前已推送了化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紫金礦業學院、外國語學院、石油化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的30個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本期將繼續推送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的10個課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給其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更多啟迪
  • 於歆傑: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電路原理」課程建設的...
    編者按:12月15日,教育部在江蘇南京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於歆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 【雙戰雙贏】《物理化學A(1)》課程思政示範課展示——學科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
    近日,理學院周建國老師結合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項目,面向2019級應用化學專業進行了《物理化學A(1)》課程的課程思政公開課展示。理學院古金霞教授等同行專家和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環境工程等專業學生現場進行了觀摩。公開課上,周建國以《物理化學A(1)》課程中「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例,分享了自己在學科基礎課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 課程思政 | 北師大「普通物理實驗」:格物致知育新人
    在物理學專業基礎課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物理中的人文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崇高的人生追求。「普通物理實驗」是物理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授課對象是大一下大二上的學生,這個階段正是學生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與其他課程相比,設計類專業課程具有跨多學科的綜合性、教學方式多元性、受眾學生思維靈活等特徵。這對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許多個性或特性要求。筆者認為,面向這種複合型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樹立辯證、系統和全域思維,捋順思想引領和專業學習、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等多維關係。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而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講求以鮮活生動的形式來傳播深刻的道理。因此,高校藝術課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內容,以活潑有趣的形式闡發有意義的內容說理,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如何科學地發掘蘊藏於藝術課程中的思政教育之價值,使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得以正確有效地發揮,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迫切而深刻的課題。    加強藝術理論課程的內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