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第二屆「課程思政」大賽,一起走進獲獎課堂!

2020-12-01 騰訊網

為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好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深入挖掘課程德育內涵,推動教師承擔起「課程思政」主體責任,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1月25日,學校組織開展了成都大學第二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第二批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項目負責人共33人參加比賽。

本次比賽設說課、課堂教學展示、評委點評三個環節,分文科組、理工科組、藝體組三個小組同時進行。每組產生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

比賽現場氣氛活潑熱烈、精彩紛呈。各參賽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特色,深入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在20分鐘的說課、授課時間內,既講解專業知識,又啟迪學生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潛移默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經過激烈角逐,法學院廖峻、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陳聯梅、音樂與舞蹈學院曾勤分別獲得文科組、理工組和藝體組一等獎;師範學院羅捷、師範學院易勇、基礎醫學院朱江、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漆文勝、體育學院羅曉珊、影視與動畫學院向朝楚分別獲得文科組、理工組和藝體組二等獎;馬克思主義學院吳立立、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萬春林、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張程、機械工程學院趙悅、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姚遠、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李際梅、影視與動畫學院李茂華、美術與設計學院張蔚、音樂與舞蹈學院賀佳玥分別獲得文科組、理工組和藝體組三等獎。

獲獎教師教學展示

文科組一等獎:法學院廖峻

廖峻老師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歷史觀解讀中國法制史料,圍繞經典問題、重大問題,貫通歷史與當下,挖掘中國法制歷史發展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在立足中國實際、理解中國特色、傳承中國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擷取、理解中國法制史上運用法律定分止爭、治國理政的精髓,體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理論體系的核心要義和歷史必然性,進而養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科組一等獎: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陳聯梅

陳聯梅老師以酸鹼滴定法的應用為切入點,講述了食品醋酸、鹼、有機物中氮含量的測定原理。滴定誤差要控制在0.1%,培養學生養成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在學習混合鹼含量的測定時,引入我國化工奠基人侯德榜先生「制鹼救國」的艱辛歷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信。學習克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時,根據實驗原理自己來設計實驗裝置,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結合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希望食品安全專業的同學提高專業責任感,樹立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的職業目標。

藝體組一等獎:音樂與舞蹈學院曾勤

曾勤老師在欣賞交響詩一課中,選用中、西方愛國題材的作品,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啟發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一種本能和責任。交響詩體裁源於西方,但在課程中,適時加入中國交響詩作品,既豐富學生的知識,傳承中國音樂作品,弘揚民族精神,更是打消學生「西方音樂至上」的觀念。現場的管樂演奏,以及作業取材於學生生活,是為提升學生的創作興趣,引導他們用心去感受生活、熱愛生活。

文科組二等獎:師範學院羅捷

羅捷老師教學設計為主題式教學「童謠裡的家鄉」,通過「辨鄉音」「品鄉韻」「抒鄉情」的教學環節,一步步引導學生把握民間童謠的特徵,認識其強大的再生功能和文化價值,再到搜集家鄉童謠、改編童謠,將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相結合,帶領學生在童謠中回望童年、親近家鄉,增強他們的家國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文科組二等獎:師範學院易勇

易勇老師在《西方文化》課程緒論章節的講授中,圍繞文化概念的界定,從身邊的鮮活的文化差異現象入手,強調「差異不等於差距」,引導學生從文化的不同層級開始思考文化現象。通過師生有效互動,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感受東西方文化,激發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意識,同時從異文化的角度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非凡意義。

理科組二等獎:基礎醫學院朱江

朱江老師講述《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中豐富的愛國主義歷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及民族自豪感;講述微生物的傳染事件,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作風;例舉大量獻身醫學的素材,培養學生敬業、仁愛精神;引用反面案例,希望同學們遵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恪守道德規範。

理科組二等獎: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漆文勝

漆文勝老師以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過程為主線,從教師、學生與大師之間的對話展開,將同學們帶入另一個充滿辯證、遐想和激情的發現之旅,從遵循化學史情境的內在線索出發,用思辨、探索、研究和發展的過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充分展示教學智慧的「理性之優」。用科學「真」的內容、「美」的光輝有效實現高中與大學的教學銜接,也為專業課打好基礎。

藝體組二等獎:體育學院羅曉珊

羅曉珊老師圍繞「價值觀引導」「個人品格塑造」「「思維方式建立」展開思政教學,通過執行性引導,讓學生「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引發情感共鳴,帶領學生在裁判角色體驗中意識到一名裁判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通過價值性引導,啟發思考與反思,激勵學習內動力,促進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藝體組二等獎:影視與動畫學院向朝楚

向朝楚老師秉持應在立場的教學中適當為學生樹立崇拜英雄的意識的理念,在數字圖像基礎課程中,將範例設置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濃厚英雄色彩的圖像與視頻;並依據課程的內容,穿插一些中俄的愛國紀念短篇。將愛國思想貫穿於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

文科組三等獎:馬克思主義學院吳立立

吳立立老師的課程由幾幅圖片開始,從展示的三張圖片聯繫到一個歷史事件,再從這一個歷史事件聯繫到多個歷史事件,由此引出馬克思主義的聯繫觀。通過對聯繫觀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在日常生活和看待事物時自覺分析事物的聯繫,樹立整體觀、全局觀和開放觀。

文科組三等獎: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萬春林

萬春林老師在創意思維導圖的原理及應用章節中,通過選取思政題材的案例向學生講解思維導圖的基本原理與畫法,同時結合時事背景,以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設計鄉土文創體驗為主題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產生創意方案,引導學生關心社會,樹立社會責任感、人文情懷與文化自信,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文科組三等獎: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張程

張程老師在講古代漢語《鄭伯克段於鄢》這篇文章時,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作者為何直呼鄭莊公為「鄭伯」,也不稱呼段為「弟段」,又為何用描述國家之戰的「克」字來敘述這場兄弟之戰?指出這表明作者對此次事件的批判態度,引導學生要有「入則孝出則悌」的倫理觀念,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春秋筆法」和「宗法制」。

理科組三等獎:機械工程學院趙悅

趙悅老師重點講授基爾霍夫定律,課前在超星平臺發布「基爾霍夫事跡」,由於基爾霍夫是在大學剛畢業就發表論文提出這兩個定律,在課上和學生展開討論:你通過基爾霍夫事跡,猜測一下基爾霍夫如何度過大學?他在學習中有一種什麼精神?你準備怎麼度過你的大學生活?把科學家對問題的鑽研精神傳達給學生,讓他們以之為榜樣,在大學確立目標,努力學習,不荒廢時光。

理科組三等獎: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姚遠

姚遠老師在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部分,以國產GIS軟體的研發歷程為例,號召同學為實現科技強國夢而不懈奮鬥。在講述GIS和網絡的關係時,引用以成都大學校友為主創的國產動漫電影《哪吒》裡的卡通人物分別作為GIS和網絡的「形象大使」,引導學生增強愛校情懷。

理科組三等獎: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李際梅

李際梅老師選取四川宜賓李莊古鎮作為實踐基地,這裡不僅聚集了古蹟名勝,還有中國古建築研究開拓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舊居。通過帶領學生考察李莊古鎮,深入了解梁林夫婦對古建築研究的工匠精神、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專業責任心。在寫生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傳統建築的精巧及本專業前人的精神與素養,激發學生對建築學專業更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其建立專業責任感。

藝體組三等獎:影視與動畫學院李茂華

李茂華老師選取了中國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為教學內容,通過作品細讀,引導學生理解這幅繪畫作品的高超技巧與藝術價值,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祖國的藝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通過挖掘千裡江山圖作者王希孟年僅18歲這一點,去激發學生珍惜年少時光,努力建功立業。

藝體組三等獎:美術與設計學院張蔚

張蔚老師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蜀錦藝術的技藝特點、文化內涵與美學意蘊,從非遺傳承人身上真切感受「工匠精神」,並結合傳承現狀認識傳承工作的必要性,樹立設計學科的社會責任感;理解織繡類藝術的創作特點、造型法則,從而能夠運用設計的語言和藝術形式,將故鄉親情、社會進步、巴蜀文化、中國氣派加以描繪。

藝體組三等獎:音樂與舞蹈學院賀佳玥

賀佳玥老師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藝術興趣出發,結合音樂、視頻、舞蹈表演的專業知識講授,通過傳統舞蹈作品的動作分析傳遞傳統文化審美內涵。用聯合國舞蹈紀念郵票導入課程教學,深挖動作的審美內涵及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傳統文化在藝術作品中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價值,樹立文化自信。

| 做有溫度的新媒體平臺 |

來源:成都大學新聞網

編輯:吳湘 郭芋廷

相關焦點

  • 郴州電大教師榮獲國家開放大學政法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獎項
    近日,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的「政法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揭曉,郴州廣播電視大學推選的黃江虹老師作品《<憲法學>之「你的權利誰來維護」》榮獲法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二等獎。據悉,此次大賽是國家開放大學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 成都工業學院舉辦《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公開課觀摩課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入挖掘課程德育內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進一步推動成都工業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夯實教師駕馭課堂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獲獎名單也同期公布,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獲得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獲獎總量與中國美院並駕齊驅,反超浙江工業大學。「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青島農業大學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1月18日上午,青島農業大學在圖書館三樓會議室召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
  • 河南理工大學:「三板斧」如何把課程思政「植入」數學方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徐春浩 仝衛衛為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數信學院《高等數學》教研團隊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課程自身特點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精心研討、凝聚合力設計了《高等數學》整體教學環節,從「大學篇、高數篇、學習篇」等「三板斧」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魏啟榮同志榮獲第十四屆北京市優秀思政工作者...
    會上,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發布《關於表彰第十四屆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決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東學院魏啟榮同志榮獲第十四屆北京市優秀思政工作者榮譽稱號。據悉,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簡稱「雙優」)每兩年組織評選一次。
  • 英語系教師團隊榮獲「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全國大獎
    此外,在本次大賽中,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張琦老師和王淼老師率領的另外兩支教學團隊喜獲全國二等獎。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榮獲大賽優秀組織獎。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精神,使各級各類外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進一步發揮外語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外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與《中國外語》編輯部共同舉辦了「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10場線上講座,8場線下討論,課程思政工作室跨越兩年的系列培訓與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的要求不謀而合。據悉,此次系列講座由上海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中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學校不同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專家們講授。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 【教師風採】給數學課裡加點鹽——西工大教師潘璐璐的課程思政探索
    這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潘璐璐老師的課堂,在這堂融合了課程思政理念的數學公共課《高等數學》中,精妙的數學符號中綴著點點哲思與賢明,數學知識被她用一個個故事串起,為整個課堂帶來生機盎然。怎麼讓數學課有「思政」味兒?數學與思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要怎樣結合在一起呢?2018年,當接到「陝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的比賽通知時,潘璐璐同樣一頭霧水,她坦誠地說:「其實每個老師都在做育人的工作,但是對於課程思政,當時真是一點概念都沒有」。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是指在所有課程中,充分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努力發掘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堅持有機融合和春風化雨的原則,在系統、科學地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開展理論傳播、思想引領、價值引導、精神塑造和情感激發的教育方式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會後,復旦大學立即啟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目前已構築起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支撐,以專業課程為輻射的課程體系,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
  • 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大學物理》是大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它將在高中物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現代科學素質。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這其中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實現物理學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擴展,是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的重要問題。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各門課程教學終級目標是共同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基礎化學課堂作為高職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思政教育的職責與使命。新時代的基礎化學課程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訓練實踐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既育智,又育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
    王祥科1 李傑1 祝建成2 賀光1 趙述龍1(1 國防科技大學 智能科學學院 湖南 長沙2國防科技大學 系統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摘要]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課程為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結合國防科大技術型軍校的特點,筆者在本科生智能無人機領域的教學實踐中,嘗試將思政教育引入課程教學。
  • 於歆傑: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電路原理」課程建設的...
    根據我的了解,不少類似「電路原理」這樣的理工科核心「硬課」在落實課程思政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很多,有的教師認為沒時間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有些核心課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從公式中來,到公式中去」,教師缺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抓手。課程思政還缺少連通「最後一公裡」的有效措施。
  • 求真求善求美,上財外語「雲課堂」課程思政有料又有心
    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關注學生實際,關心學生需求,關愛學生成長,實現外語課堂思政教育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二是堅持「以教學改革為抓手」,通過增強課程教學的使命性、時事性、內涵性和互動性,深化教學內容、形式和方式,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中國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田馳正)12月11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小營校區報告廳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機關職能部門正職,2019年樹人班全體學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生,學生黨員代表參會。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劉筱毅主持。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韓海棠:《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融入...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