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風採】給數學課裡加點鹽——西工大教師潘璐璐的課程思政探索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港珠澳大橋創下的另外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如果你是大橋設計師,你將怎樣設計這段缺失的橋面呢?」眼神溫和,平靜從容,溫聲細語間一個個問題從授課老師的口中拋出。

這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潘璐璐老師的課堂,在這堂融合了課程思政理念的數學公共課《高等數學》中,精妙的數學符號中綴著點點哲思與賢明,數學知識被她用一個個故事串起,為整個課堂帶來生機盎然。

潘璐璐老師正在講課。

怎麼讓數學課有「思政」味兒?

數學與思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要怎樣結合在一起呢?2018年,當接到「陝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的比賽通知時,潘璐璐同樣一頭霧水,她坦誠地說:「其實每個老師都在做育人的工作,但是對於課程思政,當時真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體會到「教書育人」應是全方位的,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環節,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堂課上好。

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她查閱大量資料,請教同行,試圖把傳統數學課講出價值、講出溫度。在偶然一次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時,潘璐璐驚喜地發現,電影畫面裡彎彎曲曲的中國高速公路網不就是高等數學裡的函數曲線凹凸性嘛!她打算把這一案例作為引子融入課堂,最後將彎彎曲曲的曲線落腳到人生的高低起伏。然而當她把這個設計思路講給一位思政課教師的時候,這位老師的評價卻給了她當頭一棒:「你這樣講太空了,只是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課件截圖。

這次交流讓潘璐璐重新思考什麼是課程思政,課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只有做到有血有肉,找準觸點,方能潤物無聲。她重新開始挖掘素材,並且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她發現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發現了我們的建設者在建設大橋的過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國工匠精神。在自己被深深感動的同時,她決定重新設計課程內容,把港珠澳大橋的故事、中國故事、中國人的故事融入到課堂,講給學生聽!

最終,課程從人與自然著手,通過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再通過讓學生為兩段獨立的橋面設計建造方案,最後升華到中國建設者體現出的大國工匠精神,一堂思政教育與數學有機融合的課程終於設計完成。

思政教育與數學有機融合的課程。

「如鹽入味」剛剛好

課堂效果到底好不好,潘老師心裡沒底。

終於到了課程錄製的日子,臺下的同學們個個聽得全神貫注,時而面帶微笑,時而點頭回應,潘老師看到了學生眼裡的光。

「無論是國家發展、科技進步還是生活點滴,真是無處不數學。」同學們這樣說。

「工匠精神是什麼?把手頭工作做到最好,每個人都是匠人。」同學們如此回答。

闡述工匠精神。

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進行價值引領,就像恰到好處地在美味佳餚裡加一點點鹽。一堂有深度、有熱點、有情懷、有啟發的課程,在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也激勵著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自此之後,潘璐璐老師的課堂總是會有一些別出心裁的設計,她堅持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植信念,講情懷,講工大故事,講中國故事,講中國人的故事,講數學故事,讓學生徜徉在數學海洋的同時體味溫度與厚度。

一點一滴皆育人

「在逐步探索與實踐中,我思考了很多,也受益很多,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更深入了。」潘璐璐由衷地說。如果說,深度挖掘數學課中的思政元素是講好課程思政的必要條件,那麼教師對待生活、對待教學的態度就是做好課程思政的充分條件。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課件、重視每一節課、用自己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感染學生。這些日常中的一點一滴都是潘璐璐老師眼裡最直接的課程思政。

潘璐璐老師採用分組討論形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思考。

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思考

為了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她嘗試站在這群00後的角度去思考。「這群孩子都是網絡原住民,他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那我就讓他們把手機帶到課堂裡,有效地利用手機為課堂服務。」她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法,針對同學們比較靦腆的特點,大膽地打開彈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課堂上隨時提問。

一開始,學生們都感到非常新鮮,盡情在課堂上「放飛自我」,潘璐璐老師笑著回憶當時的場景,「同學們都特別激動,以至於屏幕上飛的什麼都有。」但她沒有因為害怕「失控」而關閉師生溝通的大門,而是告訴學生彈幕是為課堂服務的,漸漸地,同學們也就懂得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我上課的時候一定會開彈幕,有的時候忘了開,學生們還會提醒我。」潘璐璐老師說。

自動化學院大二學生宮敬周說:「聽潘老師上課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為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有問題隨時問,老師隨時看到隨時回答,彈幕不僅沒有影響到課堂紀律,還成為了有效提高師生互動性的重要手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育人效果也見到成效。

為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一位好老師,必定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仁愛之心的人。作為學生在大學階段最先接觸到的教師之一,潘璐璐經常思索,如何能夠為新生系好大學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她特別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大學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因此,在「開學第一課」,讓學生為自己的大學四年做好規劃,成為了潘璐璐老師不變的堅持。

潘璐璐老師接受採訪。

「每個學期第一節緒論課,我都會給學生留一個作業,讓學生思考一下學習本課程的目標和大學畢業時要完成的目標。」

第一次上這堂緒論課,她花了三天的時間設計課堂內容,PPT修改了無數版,直到上課前依然不斷加入新的靈感。只是希望通過這堂頗有分量的開學第一課為學生找到未來的方向。

「每一位同學都會認認真真地思考,並且寫下他們為自己規劃的目標。」潘老師說她非常感動,她也會告訴學生,要學會像研究數學問題一樣,把一個大目標分解,分解到一個學期、一個月、一周、甚至一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有的學生希望四年後能夠考上研究生,有的學生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有的學生想要在大學階段找到女朋友,潘老師紛紛給予肯定,並引導學生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

潘璐璐老師這樣認為,「課程思政並非只是狹義化的『政治』,你必須全方位的把握學生的發展,在課堂中進行價值塑造」。

「潘老師在入學第一課給了我們一劑良藥,讓我們不再迷茫,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航天學院學生朱紫文如是說。

期末課程結束,有學生在QQ上給潘璐璐留言:「您是一位關心學生的好老師,感謝您。」

在西北工業大學,還有許多像潘璐璐一樣的老師,他們融德育於智育,引思政入課程,在課堂中貼切自然、潤物無聲地進行價值塑造。他們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從課堂著力,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彰顯育人實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希望可以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人物簡介:

潘璐璐,女,西北工業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線性代數課程負責人。主講本科生公共課《線性代數》《高等數學》,研究生專業課《機器學習中的算法及其應用》。主持省級教改重點項目2項,西北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航天基金、橫向課題多項。曾獲第五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精英賽金獎;第四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西北賽區特等獎;陝西省第三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兩次獲得西北工業大學課程思政競賽一等獎。榮獲「陝西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能手」、西北工業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作為指導教師獲得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1項,國際一、二等獎10餘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5項。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這個教師節,西工大老師這樣上思政課
    9月10日教師節當天,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智慧教室裡,同學們圍坐在一個大屏幕前。屏幕那頭,義烏陳望道故居的講解員方淑婷正在故居現場為學子們講述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這是西工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試點課上的場景。
  • 西工大教師節頒獎典禮隆重舉行,看看光榮榜上都有誰?
    西工大學子從老師手上接過了榮耀與擔當,作為志願者前往廣西融水、雲南紅河、陝西漢中等地開展支教和扶貧工作。作為老師,我感到無比欣慰,同時也為西工大的人才培養而驕傲。」工大青年宣講團的四位同學分享了他們心目中的「信仰」,感謝生命中指引自己的老師們。鬥轉星移,世事變遷,一位位恩師白了頭髮,你們的身影不曾被人忘記,你們的教誨我們將永遠銘記於心。去年以來,學校共有97位老師光榮退休。今天,在第36個教師節,西工大人要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誠的感謝!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組建於2019年的教師發展中心課程思政工作室提出,從思想上突破,自方法上借鑑,「課程思政,教師先行」的工作理念,在2020年初籌劃了一場線上線下的教學改革思想盛宴……課程思政,教師先行近日,伴隨著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正光教授回答完最後一個關於疫情這一思政元素如何與外語教學自然融入的問題後,本學期由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課程思政系列雲端培訓圓滿完成。
  • 快來看,蘭大教師如何提高專業課程教學的思政含金量?
    為此,蘭州大學舉辦「課程思政」講課比賽,各學院教師將專業課與思政內容巧妙融合,給學生們帶來一堂堂豐富生動的課程。明天就是決賽啦,快和小蘭一起看看進入決賽的30位教師風採!你最喜歡哪一位教師呢?白德成基礎醫學院教授課程名稱:外科手術學醫德塑造既是醫者靈魂的塑造也是人的品質的塑造。
  • 今天,你最想表白的西工大老師都在這裡啦!聽說表白還有福利?
    9月10日下午,西北工業大學2019年「禮敬吾師」教師節頒獎典禮在長安校區翱翔學生中心隆重舉行。全體在校校領導及校長助理、各學院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榮休教師代表、全體獲獎教師、新入職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第35個教師節。 《老師,我想你》,西工大大學生合唱團用優美的歌聲唱出了全體學生的心聲。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華中師大通過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教育元素、師範特點、信息化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制度設計「乘數效應」  前不久,一堂「讀馬列 學原著」網絡直播公開課舉行,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凌云為師生導讀馬列經典。活動無學分、不考核、不強制,卻人數爆滿。
  • 雲南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雲南民族大學聚焦以研促教、教研相長,思政課教師積極申報教育部、教育廳以及學校的教育教學類課題,獲得多項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立項課題。一類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等都與思政理論課教學密切相關,絕大多數思政課教師都參與到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活動中,不僅提升了團隊的教學水平,而且推動了教學改革。
  • 英語系教師團隊榮獲「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全國大獎
    2020年12月20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辦公室及《中國外語》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段繼芳、郭玉鑫、宋鑫、李靜、張琦組成的教學團隊在總決賽中從來自全國各高校20強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一等獎,晉級全國十強。
  • 雲端觀摩|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微積分》課程思政經驗探討
    強調 「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中華女子學院黨委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創新,注重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探索實施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在社會多元價值交織、滲透的複雜背景下,單純或過度依賴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局限性日益凸顯,亟需發揮多學科優勢,全課程、全方位育人。  過去十多年來,上海基礎教育堅持探索實施「兩綱教育」,得出的一條最有效經驗是,始終堅持「學科德育」的核心理念,即把德育的核心內容有機分解到每一門課程,充分體現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責任。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學院黨委決定以「課程思政」為突破口,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所謂課程思政,通俗地說,就是在堅持上好思政課程的前提下,把思政理論掰開揉碎,融入所有的專業課程,讓所有老師都變成思政教師,所有課程都承載思政內容,最終使學生對思政理論形成系統認知,達成潤物無聲、成風化人的效果。」
  • 電子信息學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活動
    西工大新聞網8月7日電(張雲燕)為進一步提升學院教師教學專業技能,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和課堂教學質量,8月6日,電子信息學院在翱翔國際會議中心開展了2020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的第一期培訓活動。本次培訓特邀國家教學名師段哲民教授、精品課程負責人丁君教授、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尹熙鵬副教授分別針對教學手段變革、教育模式改革、課程思政建設等一系列內容進行了專題報告。本次活動由電子信息學院周巍副院長主持。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韓海棠:《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融入...
    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本期經驗來自生物學院韓海棠老師的課堂,聽韓老師分享《生物化學》課程如何實現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入式」設計。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在顯性與隱性教育上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係,在拿捏好『火候、口味』的基礎上,用『中央廚房』烹調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本文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之上提出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求對「課程思政」的建設有所裨益。「課程思政」形成的背景與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指導下,全國各個學校就「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與思考。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三、再探索: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協同建設的著力點基於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之間的耦聯性特點和一體性特徵,有必要引入協同學理論,對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推進路徑開展協同建設。在協同建設過程中,既講究三同時(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和同時實施),又相對明確各自的特點、地位和作用。
  • 郴州電大教師榮獲國家開放大學政法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獎項
    近日,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的「政法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揭曉,郴州廣播電視大學推選的黃江虹老師作品《<憲法學>之「你的權利誰來維護」》榮獲法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二等獎。據悉,此次大賽是國家開放大學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 於歆傑: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電路原理」課程建設的...
    編者按:12月15日,教育部在江蘇南京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於歆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 淺析「課程思政」教學中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有些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將思政內容講解獨立出來,導致整個課程出現教學內容分化的現象,不利於學生系統掌握有關知識,並且不能保證思政內容在這些課程中的系統呈現。  三、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措施分析  為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取得成效,需要我們圍繞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剖析、總結與反思,探索「課程思政」的有效應對策略。
  • 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這其中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實現物理學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擴展,是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的重要問題。分析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問題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學時少,任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