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浙江...

2020-11-28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趙青 時憶寧)2020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迎來了建院15周年。在11月25日的慶祝大會上,「思政+藝術」專場匯演精彩紛呈:陳軼群副教授傾情演唱抗疫原創歌曲《生命相託》,聲樂教師樓依妮獨唱《浙江頌歌》,學生雙人舞《同行》……演出匯聚了師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抗疫精神的贊詠,對歷史英雄的敬畏。這是藝術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呈現。

  近年來,該校藝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提煉各門課特別是專業課程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

  「我們圍繞區域和行業發展需求,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力爭建成全面覆蓋、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藝術學院院長羅曼麗表示。

  頂層設計:精準施策是關鍵

  11月,亞太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第三次來到藝術學院為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學生傳授青瓷技藝。他親自示範修坯、跳刀等技藝,手把手傳授技藝。在「青瓷人生」專題講座中,他結合自64年的求藝經歷與師生分享了他心中的「工匠」意義。

  「非遺特色、設計核心、技藝主導是我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圍繞課程思政建設內容,陶瓷藝術、木雕雕刻模塊以大師領銜、導師指導、行業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已經寫入到了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教研室主任王冠說。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考核評價制度是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關鍵。在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學院研究打造具有藝術學院特點的課程思政系列課程,如在學院平臺課中推出《職業素養》《新媒體素養》等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此外,學院修訂《教師年度綜合業績考核辦法》,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加快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教學科研:共繪育人「同心圓」

  今年,藝術學院專業教師團隊憑藉《青瓷香器設計與製作》課程,榮獲2020年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課程以前導課程《動物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青瓷設計》《木雕》等為基礎,在夯實技能的前提下融入文化元素,以香器設計為載體,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勞動職業素養。

  「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團隊,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形成全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氛圍,是我們著力推進的工作任務。」副院長王珏說。

  「藝文學苑」是學院重點打造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展示平臺。學院的教學能手、科研達人、青年骨幹、資深教師紛紛主動展示優秀的教學、科研案例,推廣課程思政優秀建設經驗。學院還積極「引進來」,邀請校內外優秀教師和行業專家,以專題輔導,教學觀摩等形式,加強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目標及原則的理解,指導教師科學有效地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實踐育人:有「新」更走「心」

  日前,藝術學院與義烏市義亭鎮缸窯村共建課程思政示範實訓基地。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學生在現場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及非遺技藝。「缸窯村以制陶聞名,已有近千年制陶史,它的歷史積澱及代代相傳的制陶技藝讓整個村子充滿了鮮活的文化氛圍。通過此類技能實踐,可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副教授王亞紅表示。

  「創新課程思政載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陣地的實踐效能,是我們學院落實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重要手段」。羅曼麗說。

  除了建設好課程思政示範實訓基地,開展「思政+藝術」系列展演活動、勞動教育實踐、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也是學院結合專業特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舉措。

  11月23日至29日,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舉辦了主題為「工藝築夢人 青春向黨行」的作品展。此次作品展參展的作品涵蓋傳承非遺技藝的黃楊木雕、龍泉青瓷、扇藝書畫,響應「一帶一路」號召的絲巾設計作品,追根溯源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立體畫面雕刻的皮具箱包作品。

  不久前,空中乘務專業主辦職業技能大賽剛剛落下帷幕。同學們圍繞空中乘務專業的核心技能,展現職業禮儀、語言表達、急救技能等綜合素質。「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一直積極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到學生的技能比賽中,一方面通過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技能、素養,另一方面通過技能競賽展示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兩者相互融合,助推學生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空乘專業教研室主任葛婷婷說。

  除了作品展覽、專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勞模先鋒故事會」成為了學院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品牌活動。全國勞模陳霞娜、陳美芳、丁衛松等先後為師生作講座。他們結合個人經歷、實踐活動講述了不忘初心、不懈奮鬥、收穫耕耘的精神與信念,向師生們傳遞了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榜樣力量。

相關焦點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2)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重點不清晰,教學體系不完善,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許多專業課教師知道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但不知道課程思政的目標重點在哪裡,心有餘而力不足,找不到課程思政建設的主線和抓手,不知道如何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校長王兆青認為,此舉猶如影視生產中的化妝與後期,把思政理論變得可愛可親,從而順利建構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程思政與黨建工作、課程思政與學生工作、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四大體系。在影視製作學院任教《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電視紀錄片創作與實踐》《劇本寫作》課程的馮文是名80後,不久前,由她策劃、編導並撰寫劇本的地方飲食文化紀錄短視頻《千祥羊肉》登上了「學習強國」。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探索實施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在社會多元價值交織、滲透的複雜背景下,單純或過度依賴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局限性日益凸顯,亟需發揮多學科優勢,全課程、全方位育人。  在改革理念上,就是要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要求出發,樹立「課程思政」核心理念,強調學校教育應具備360度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過程,也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途徑;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是育人的基本實現形式,也是學校最具效能的實現形式,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實現從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如通過運用網絡平臺、校園文化資源與專業典型案例,可以達到虛擬環境育人、現實環境育人與榜樣學習育人三方面的效果,從而可以豐富「課程思政」的實現形式,促進「課程思政」全方位、深層次地育人。「課程思政」的建設必須要體現時代特色,必須要有明確的建設指向。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王傳亮指出,近年來,學校黨委在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跟中央和市委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依靠廣大教師,結合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在健全「三全育人」格局、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韓海棠:《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融入...
    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本期經驗來自生物學院韓海棠老師的課堂,聽韓老師分享《生物化學》課程如何實現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入式」設計。
  • 大連理工大學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落實課程思政以文化人
    外國語學院注重師德師風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加強外語教師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將「課程思政」的建設落腳在立德樹人上,落實「課程思政」以文化人,守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當好主力軍。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華中師大通過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教育元素、師範特點、信息化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 聚焦發力五個思政推進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湖北省教育廳從強化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塑造、加強教師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強化思政學科建設、淨化政治生態和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聚焦發力「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環境思政」,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實施過程】聚焦發力「學生思政」。
  •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入選教育部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
    打造「怡思創享」特色黨建文化品牌等。如「全面創新管理」等原創理論得到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重視,多項成果要報獲得省部級領導批示;鄭剛副書記開發的《創新管理》等多門課程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併入選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支部骨幹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重大招標項目等各類資助;支部老師指導學生獲得多項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等。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在顯性與隱性教育上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係,在拿捏好『火候、口味』的基礎上,用『中央廚房』烹調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劉鳳霞:《遺傳學A》「思政寓課程,課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做嚴謹又溫暖的「最美課堂」。這於老師們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願,更表達了初心。不斷探索思政與教學的融合策略,是老師們踐行初心的過程,亦飽含了堅持。
  • ...以水育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課堂彰顯職業精神...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之始,即確立「上善若水 學競江河」之校訓,致力於以水文化教育為特色,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堅定「以文化人」教學目標,構築「以水育人」內容體系,以突出「三個對接」為特色創新方法路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精神、傳統之水與時代之水、學校水文化教育與社會水文化推廣有機銜接,彰顯優秀水文化培育職業精神的時代價值。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課程思政要從「乾巴巴的講解」向「熱乎乎的...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專門召開視頻會進行了全面部署。《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上財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12月30日,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舉行,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的80餘名教師出席會議。
  • 淺析「課程思政」教學中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通識課和專業課(以下簡稱「專業課」)是學校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課程,以這些課程為載體,促進學校思政教育體系完善構建,為學生打造一個廣闊的思政知識學習平臺[1]。專業課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時,應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體系,即是在傳授專業課知識的同時,加大對學生思政素養的培育。突出教師對學生知、情、意相統一的教育和引導,充分利用專業學科教學平臺,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指導。
  • 【學術報告】工信部高校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創新聯盟(一)
    (一)聯盟介紹自動化學院黨委牽頭於2020年11月14日成立工信部高校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聯盟旨在進一步促進工信部所屬高校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航空航天特色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及路徑,建設一支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名師隊伍,打造航空航天特色課程思政「金課」,在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提升質量內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
    堅持紅色為魂,「教」與「育」同頻共振打造「思政課程+人工智慧」「信息強國+課程思政」的特色育人體系,將紅色基因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強化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引領示範作用開設《科學道德與學風》《工程倫理》《名師大講堂》等課程,培育研究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深入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調查研究,發布《研究生思政狀況白皮書》,全面了解掌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增強思政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 堅持「八個統一」明確思政理論課課程定性
    在思政課上,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更要讓學生弄清楚「為什麼能、為什麼行、為什麼好」。只有進行透徹的學理解析、縝密的邏輯論證、徹底的理論探究,「用學術講政治」,才能真正回應、說服並引領學生,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守正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知識承載的價值課。
  • 中北大學打造「課程思政」示範課《大國兵器》十位院士領銜主講
    近年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站在「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的高度,強力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挖掘國防文化、軍工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大國兵器》綜合國防素質培養課,將一代代軍工人身上體現的「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赤膽忠誠」、「對軍工事業無限熱愛的優良傳統」和「對裝備產品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融入課程講授中,增強學生「軍工報國、科技強國」的意識和情懷,凝聚起學生履行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