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趙青 時憶寧)2020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迎來了建院15周年。在11月25日的慶祝大會上,「思政+藝術」專場匯演精彩紛呈:陳軼群副教授傾情演唱抗疫原創歌曲《生命相託》,聲樂教師樓依妮獨唱《浙江頌歌》,學生雙人舞《同行》……演出匯聚了師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抗疫精神的贊詠,對歷史英雄的敬畏。這是藝術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呈現。
近年來,該校藝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提煉各門課特別是專業課程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
「我們圍繞區域和行業發展需求,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力爭建成全面覆蓋、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藝術學院院長羅曼麗表示。
頂層設計:精準施策是關鍵
11月,亞太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第三次來到藝術學院為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學生傳授青瓷技藝。他親自示範修坯、跳刀等技藝,手把手傳授技藝。在「青瓷人生」專題講座中,他結合自64年的求藝經歷與師生分享了他心中的「工匠」意義。
「非遺特色、設計核心、技藝主導是我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圍繞課程思政建設內容,陶瓷藝術、木雕雕刻模塊以大師領銜、導師指導、行業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已經寫入到了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教研室主任王冠說。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考核評價制度是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關鍵。在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學院研究打造具有藝術學院特點的課程思政系列課程,如在學院平臺課中推出《職業素養》《新媒體素養》等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此外,學院修訂《教師年度綜合業績考核辦法》,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加快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教學科研:共繪育人「同心圓」
今年,藝術學院專業教師團隊憑藉《青瓷香器設計與製作》課程,榮獲2020年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課程以前導課程《動物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青瓷設計》《木雕》等為基礎,在夯實技能的前提下融入文化元素,以香器設計為載體,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勞動職業素養。
「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團隊,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形成全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氛圍,是我們著力推進的工作任務。」副院長王珏說。
「藝文學苑」是學院重點打造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展示平臺。學院的教學能手、科研達人、青年骨幹、資深教師紛紛主動展示優秀的教學、科研案例,推廣課程思政優秀建設經驗。學院還積極「引進來」,邀請校內外優秀教師和行業專家,以專題輔導,教學觀摩等形式,加強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目標及原則的理解,指導教師科學有效地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實踐育人:有「新」更走「心」
日前,藝術學院與義烏市義亭鎮缸窯村共建課程思政示範實訓基地。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學生在現場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及非遺技藝。「缸窯村以制陶聞名,已有近千年制陶史,它的歷史積澱及代代相傳的制陶技藝讓整個村子充滿了鮮活的文化氛圍。通過此類技能實踐,可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副教授王亞紅表示。
「創新課程思政載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陣地的實踐效能,是我們學院落實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重要手段」。羅曼麗說。
除了建設好課程思政示範實訓基地,開展「思政+藝術」系列展演活動、勞動教育實踐、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也是學院結合專業特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舉措。
11月23日至29日,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舉辦了主題為「工藝築夢人 青春向黨行」的作品展。此次作品展參展的作品涵蓋傳承非遺技藝的黃楊木雕、龍泉青瓷、扇藝書畫,響應「一帶一路」號召的絲巾設計作品,追根溯源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立體畫面雕刻的皮具箱包作品。
不久前,空中乘務專業主辦職業技能大賽剛剛落下帷幕。同學們圍繞空中乘務專業的核心技能,展現職業禮儀、語言表達、急救技能等綜合素質。「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一直積極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到學生的技能比賽中,一方面通過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技能、素養,另一方面通過技能競賽展示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兩者相互融合,助推學生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空乘專業教研室主任葛婷婷說。
除了作品展覽、專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勞模先鋒故事會」成為了學院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品牌活動。全國勞模陳霞娜、陳美芳、丁衛松等先後為師生作講座。他們結合個人經歷、實踐活動講述了不忘初心、不懈奮鬥、收穫耕耘的精神與信念,向師生們傳遞了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