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課程思政要從「乾巴巴的講解」向「熱乎乎的...

2020-11-29 騰訊網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專門召開視頻會進行了全面部署。《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6月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了教育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下一步將採取的重要舉措。吳巖表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就是高等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味良藥,聯合使用效果最佳。」

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是兩個「良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有信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是實現它的途徑」,吳巖介紹,一方面,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建設目標是一致的,兩者是同向同行的。「因此,必須堅持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兩手抓、抓兩手』,不離專業講思政、滲透思政講專業,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才能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另一方面,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在實施路徑、方法手段等方面又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整體統籌和系統謀劃,從不同學科專業育人要求、不同類型課程特點進行分類推進,從而構建一整套符合專業育人特點、符合認知科學要求、使思政工作落地見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因此,吳巖認為,從長期實踐來看,這二者無論哪一個都不能單獨完全解決問題,必須同向同行,雙管齊下,兩手都要硬才能入耳、入腦、入心。「就像中醫解決病症問題要綜合施治,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就像高等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良藥,聯合使用效果最佳。

讓課程思政發生「化學反應」

《綱要》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吳巖表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課程思政是專業課程與弘揚真善美的結合,這個結合要有一個勘探、發掘、冶煉、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化學反應,是把『乾巴巴的講解』向『熱乎乎的教學』轉變的過程,是把教師的『我要告訴你』向學生的『我想學什麼』轉變的過程,是讓課程思政成為有情有義、有溫度、有愛的過程。

數據顯示,高校教師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是專業學習,經過調查,80%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是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這4個『80%』是提出課程思政建設這一重大命題的現實依據。我們就是要緊緊抓住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深入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

讓每一位教師承擔好育人責任

讓每一門課程發揮好育人作用

《綱要》的印發,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做出了國家層面上的整體設計和全面部署。「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推進,要讓每一位教師承擔好育人責任,讓每一門課程發揮好育人作用。」這一舉措實現「三個全覆蓋」,覆蓋了高職、本科、研究生教育各個層次,覆蓋了文理工農醫教藝各個學科專業,覆蓋了2600多所高校、160多萬專職教師和3000多萬在校大學生。吳巖表示,接下來,教育部將通過「講好復學第一課」「樹標杆推示範」「建機制見成效」三步,有計劃、分步驟地推動高校做好課程思政建設。

一是講好復學第一課。「通過深入挖掘抗疫鬥爭這一『富礦』,把我們身邊的鮮活事例講給學生。」二是樹標杆推示範。「將選樹一批示範高校、示範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以及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吳巖表示,選樹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效,是不是如鹽化水、潤物無聲,是不是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我們要選樹一批把專業課程和真善美進行最完美、最生動、最緊密結合的樣板和典範。」三是建機制見成效。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必須長效化、常態化,務實有效、久久為功。「要建立一系列的機制,比如教師能力提升機制、優質資源共享機制、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組織保障機制等。」

吳巖說,要讓所有學生都有感悟、有收穫,形成「校校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新華網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

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蒞臨展位 指導南昌師範學院「一線生雞 金鳳...
    6月12日上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蒞臨展位指導該項目,並與項目團隊師生親切交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與項目團隊師生親切交流(圖片由南昌師範學院提供)當吳巖了解到項目負責人羅小慶是南昌師範學院生物系大四學生,江西省贛州市於都人,「一線生雞 金鳳築夢」項目是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中成長起來時,他高興地說:「你作為一名地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能做這樣一個扶貧創業的項目,很了不起,做到這個程度非常不容易。
  • 教育部肯定本轉專是什麼意思?本科生有一定淘汰率是必然的
    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華中科大此舉給予肯定。「天天打遊戲、談戀愛,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17日,吳巖到華中師範大學參加該校第四屆教學節時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表示,每所大學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
  • ...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布會。(張珏瑛/攝)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又和各位見面了,我們今天要召開的是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很高興今天我們請來了五位司局長為大家重磅發布。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時間:2020年12月03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
  • 教育部打造「金課」 到明年將有3000門精品網絡課程
    在線課程成為優化教育資源,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國民科學素養的主要抓手。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關於開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共享。很顯然,今年的認定工作將成為視頻課堂優化教育資源的拐點。  「大力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建、用、學,是實現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特別是人才培養質量『變軌超車』的關鍵一招。」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3)在課程教學內容上,以核心素養生成度為目標,優化學時分配,構建知識、能力、價值並重的教學內容組合。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如果人們忘掉了他們在學校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要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生成度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講解的同時,將課程思政映射點融入其中,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兼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
  • 吳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兩個轉變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10月10日訊(記者 萬玉鳳 梁丹 )今天,在教育部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近年來,教育部實施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建基地、辦大賽
  • 河南農大校長張改平委員:為中小學生減負 也要為大學生增壓
    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明確並強化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各方責任。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認為:「要落實這些措施,關鍵在於高考指揮棒的導向性改革。」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歸根到底是「全課程、全員育人理念」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教育部明確!理工類課程要注重科學倫理和工程倫理教育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近日,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
  • 新聞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為例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有利於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劉佳)臨近「十三五」收官,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等相關情況。「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開展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4002萬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稱,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已達4002萬,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才培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入學人數來看,吳巖介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徐永吉一行來西安交通大學調研
    11月30日,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徐永吉,國家留學基金委秘書長生建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方永生等一行來校調研,並參觀了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學校在國際化戰略上採取「一體兩翼」,不斷提高學校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繼續向世界一流大學學習,並主動承擔應有的責任,藉助創新港的發展,打造「一帶一路」人才培養高地。  徐永吉表示,創新港建成歷時1000天,其建設理念、速度、規模令人印象深刻,並對創新港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