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稱,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已達4002萬,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除了高等教育入學率得到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網絡教育也得到廣泛普及,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才培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入學人數來看,吳巖介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同時,我國也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制定頒布了教學質量標準。吳巖表示,我國2018年發布了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與此同時,我國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吳巖會上指出,2016年,我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2019年,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獲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認定通過。
「到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吳巖介紹稱,2019年、2020年我國連續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和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中國慕課大會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課大會北京宣言》,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推動在線教育發展。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慕課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吳巖指出,為保護高校學生生命安全,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累計108萬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在線學習學生共計35億人次。
對於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吳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著力推進高等學校質量文化建設,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