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4002萬

2020-12-04 紅星新聞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稱,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已達4002萬,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除了高等教育入學率得到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網絡教育也得到廣泛普及,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才培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入學人數來看,吳巖介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同時,我國也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制定頒布了教學質量標準。吳巖表示,我國2018年發布了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與此同時,我國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吳巖會上指出,2016年,我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2019年,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獲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認定通過。

「到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吳巖介紹稱,2019年、2020年我國連續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和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中國慕課大會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課大會北京宣言》,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推動在線教育發展。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慕課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吳巖指出,為保護高校學生生命安全,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累計108萬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在線學習學生共計35億人次。

對於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吳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著力推進高等學校質量文化建設,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下,我國高等教育線上線下同頻「開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11.6%「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一組數據:「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除高等教育外,我國研究生教育人才規模也「超額」完成指標。據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
  •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
    在3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今日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
  • 在學總人數超4千萬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記者從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的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發布的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央視網消息:教育部今天(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
  • 在學人數4002萬,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中國發布丨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毛入學率...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董小迪)教育部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工作有關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4002萬,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2016年,中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
  • 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五成 在學總人數超4000萬
    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已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國教育部3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多樣化不斷發展。
  • 2021年考研報名已結束,報考人數大漲。這是為什麼呢?
    2021年考研,網上報名已於2020年10月31日22:00時截止,那麼明年的考研報名基本情況如何呢?很多高校陸續公布了本校的考研報名具體人數,據相關數據統計,部分高校的考研報名人數與上年同期相比,漲幅均達到了14%以上,尤其西南石油大學表現更為搶眼,竟然達到了42%!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歷史性躍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二是高等教育多樣化不斷發展。
  •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進展、問題及建議
    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更上一層樓,須從規模、質量、結構和制度方面進一步推動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關鍵詞:來華留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作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被各國置於教育政策的核心位置,而學生的國際流動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顯著特徵之一。
  • 安徽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細胞庫
    10月23日,中宣部組織的中央媒體「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合肥創新院,探訪世界最大的細胞庫。細胞模型,被稱為生物醫藥產業的「晶片」,卻長期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短板。針對這一領域,由劉青松博士帶領「哈佛八劍客」的科研團隊,成立了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集中攻克和優化了激酶依賴的BaF3工程細胞株的構建技術體系。目前公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於激酶靶點的BaF3工程細胞庫,包含了70多種激酶,130多種突變,共計200餘株穩定工程細胞株。該細胞庫的規模目前全世界最大。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社保體系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世界最大社保體系建成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作者: 郭晉暉「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87億人,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回顧過去,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具有了良好的規模、結構、制度與環境基礎。面向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與挑戰。創新越來越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技術、新產業、新職業不斷湧現,社會對高層次創新型專門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迫切,圓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需要現代化高等教育的支撐,需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的20年來,我國人均GDP增長率保持在6%以上,這在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財政支持的同時,也對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3日,在教育部召開的第二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線慕課數量已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
  • 中國高等教育70年:大學生角色的演變
    高等教育外部環境與內在結構的歷史演變形塑了不同時期大學生的角色定位與身份認同。本文緊扣改革開放前後兩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在數量規模、培養目標與管理制度上的變革發展,探究不同時期大學生角色的內在差異及其演變。
  •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三期)和「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
    期  日前,「211工程」三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正式啟動建設。為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和協調,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教育部成立了「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三期建設項目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項目主要參建學校的主管副校長、圖書館專家和項目管理中心負責人組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任主任。委員會的任務是:實施對項目建設的管理,協調和決策項目建設中的有關重大事宜,監督檢查項目的執行情況。委員會的第一次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項目的主要管理文件。
  • 張煒在《中國高教研究》刊發理論文章: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
    1978年僅為1432人,1992年增加到2074人,1998年已上升到3335人,與美國高校相當,關於我國高校規模偏小、效率偏低的觀點已被證明與實際不符。而高校擴招初期依然通過高校挖潛。2003年,我國普通高校校均規模為7541人,是美國高校的兩倍。其後,我國普通高校校均規模還在持續擴大,2016年達到10342人,是1978年的7.2倍。
  •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控輟保學取得...
    2018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1.7%,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5%,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我國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1%,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 交通丨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在青島開建
    交通丨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在青島開建 2020-10-30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