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2021-01-08 楊國英觀察

文/樹本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512,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12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一場裡氏震級達到8.0級的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何其慘烈!!!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造成了845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50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4625萬中國人不同程度受災!

12年過去了,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汶川新城美輪美奐,錯落有致。但歷史的記憶,並不會因時間而褪色。

緣何要屢屢舊事重提,因何要再次淚目以視?

銘記汶川,不僅僅在於緬懷逝者,致敬生者,更在於復盤這一段屬於14億中國人的災難防控史,汲取並總結經驗教訓。

很多親歷過汶川地震,以及此後的西南旱災、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的人,仍然活在對人生未來不確定性的深深憂慮之中。

對於他們來說,一瞬間改變一切的災難既成歷史,但支離破碎的家庭、千瘡百孔的身體、無依無靠的經濟狀況……終將伴隨他們一生。

但別忘了,不光是百廢待興的汶川人,四川人,更多中國人的骨子裡都是堅強的,是奮進的,是化悲憤為力量的「基建狂魔」——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12年後的今天,武漢用勝利解封和存量病例清零,「火神山」與「雷神山」的急速應援佐證了這一點——中國人,永遠都不僅僅是那個西方狹隘思維評判之下的「基建狂魔」而已!

中國人的「新基建」精神,西方人是永遠也理解不了的——那種在極短時間內無懼一切經濟與技術困難,重建一切美好事物的決心和勇氣。

汶川地震10年後,一名當時只有19歲的士兵與冒死相救的小女孩甜蜜結婚,海誓山盟終成正果。

生活不是他們活過的日子,而是他們記住的日子。也是我們為了更好的講述歷史,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對於新冠疫情也一樣,我們實時更新疫情追蹤數據,時時敲打拷問防疫流程,與WHO共同總結經驗不足,以至於為濃墨重彩的「武漢會戰」立下文字豐碑,是為了紀念那段慘痛的回憶,而紀念的本質是為了永不遺忘,是為了激勵我們更好的前行。

截至5月12日9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4451例,現有確診病例241例,境外輸入1691例,疫情防控從數據上已經非常平穩。

與此同時,海外現有確診病例卻連續攀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436730例。

回首這一段備受歧視和指責,甚至在部分西方人眼中「逆全球化」的防疫史,我們似乎依稀能夠看到當年汶川地震的影子。

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可變的是時,是勢,不變的,是藐視一切困難,「人定勝天」的舉國動員能力。

何謂「集中力量辦大事」?何為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驚呼「一生中從未見過的動員」?

早在汶川地震時期,這樣的「中國式動員」早已初露雛形。

與08年美國颶風災難相比,當年汶川大地震,中國政府只用了美國政府的一半時間,就增派到災區2倍的救援人力。

前前後後,有超過11萬的軍人和武警,超2000人的政府醫療防疫隊,數以萬計的各省市志願者,在一周之內就趕赴了環境惡劣的現場並及時參與救援。

而武漢爆發疫情之後,14億人民,9000萬黨員,近9000個街道和近70萬個居(村)委會共同參與到了這場防疫阻擊戰中,醫療救援、物資供應(捐贈)與運輸、醫院建設、生活保障、發熱統計與檢測……全部被各省市衛健委和有關部門安排的明明白白。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幾乎沒有遠離武漢「震中」的看客,每個人都像是響應國家號召,軍紀嚴明的參戰鬥士。

但更可貴的是那個比12年前更加成熟的調度員——他不僅要跟春運搶賽點,跟復工搶賽點,跟輸入性病例搶賽點,還要操心於在完成國內動員之後如何真正把世界防疫力量擰成一股繩——去義大利支援,去塞爾維亞指導,甚至是派出醫療隊馳援亞非拉小國,中國的「動員」更像是一場覆蓋數十億民調的高難度行動。

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中國質造」也在逆境中成長了。

猶記當年汶川地震,由於我們缺少重型直升機,只能靠從俄羅斯租借米-26,才得以運送必要裝備和物資進入災區。

彼時,全國上下的救援直升機僅僅有80餘架,基本上是傾巢而出參與救援的狀態,即便是這樣救援物資都面臨難以空投到位的難題,許多解放軍戰士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從海拔5000多米的高空跳傘,就是為了能夠儘快展開救援行動。

12年之後,我國早已意識到直升機的重要性,數量從過去的80架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架,國產大型直升機直-8G正式投入應用。而當年汶川地震爆發時所使用的運輸直升機,直到今天仍在服役,並且沒有出現任何安全隱患問題。

也許我們的重型直升機關鍵技術仍舊與俄、美有差距,但別忘了,汶川地震中其他尚未突破的搶險救災人力與物力瓶頸,我們幾乎都已經在一一捅破天花板的路上——我們已經設計出了世界第一的重型吊機,生產力最高的礦用挖掘機,載重400噸的礦用重卡,專業救援隊也從原來的5000餘人擴展為數十萬人的市縣級搜救隊伍!(以及約1.3萬餘人的省級搜救隊伍)

「中國質造」不僅要增加數量和質量,還要查漏補缺。

據統計,汶川地震中90%以上的人員傷亡是由建築物倒塌所致。地震造成550萬間左右的房屋倒塌,近600萬間房屋嚴重損壞,受損房屋達1500萬間以上。

在這之後,汶川地震災區修復加固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學校、醫院的抗震標準更是比當地民用建築提高1度設防……現在,汶川的建築安全性已經在全國首屈一指。

應對武漢疫情,我們出現了和汶川地震時期相似的掣肘——醫療物資不足,缺少適配於重點人口作業區的基建管理和查漏補缺能力。(類似於汶川原有建築體系在地震高發地形上的高隱患,疫情發生之前,人口達千萬的武漢地區,常設床位和防控物資,醫療事故的應急響應和查漏補缺能力也明顯不足)

但這一次,我們的糾錯方案近乎是更摧枯拉朽的「中國速度」——醫護人員不夠,我們等不及湖北當地醫護力量增員,立即組織19個省遠程跋涉,對口支援。以最快速度解決湖北全境的需要。(全國累計馳援醫護力量過萬人)

口罩呼吸機不夠,我們還可以組織中石化、比亞迪、格力等民族企業臨時開工上馬,一度創造出日增幅300%的產能記錄。(光是車企比亞迪,近期就投產了300多條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能超過2000萬,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廠商)

沒有床位,我們也能夠18天建成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成功接受數千名從武漢其他醫院轉診而來的病人,「方艙醫院」的工程奇蹟甚至震驚了全世界。

不僅如此,我們還汲取了汶川建築物強度不足的教訓,在全國各地開工修建當地版本的「小湯山醫院」,防患於未然。

如今,中國的供應鏈彈性到底有多強?

比12年前的汶川地震時期更強。

汶川地震時期,震中地區的供應鏈幾乎垮塌,斷水斷電,醫療物資缺乏的時間甚至能持續長達幾個星期。

而武漢剛剛進入疫情爆發期的2月上旬,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統計數據就已經顯示,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

別忘了,這是2020的年關,農民工還沒返程,上遊原材料企業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補庫存,比起汶川地震時期更為困難。

而且,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僅僅過去了不到二十天,從時間上來看,各行各業的準備也很倉促。

但中國的供應鏈做到了。

不僅滿足了國內需要,甚至還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全國數億的口罩缺口,富餘到向全世界供貨38.6億級的訂單!(海關公布了從3月1日至4月4日的出口醫療物資的數據,全國共驗放出口防控物資總價值102億元,其中口罩出口量達到38.6億隻,接近40億隻,總價值77.2億元!)

汶川地震,武漢抗疫,跨越了12年的世紀劫難,盪氣迴腸的「中國式救援」,足以看哭每一個中國人。

正如雷神山醫院落成時的那句令人潸然淚下的醫訓一樣,「雷馳荊楚、術濟蒼生」,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能陪我們這樣走過來!!!

相關焦點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汶川地震10周年:盤點五部有關汶川地震的電影,北川救援真實再現
    2008年5月12日,山崩地裂,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突襲中國。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人民至上》全景式地記錄了在這場特大地震中,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起抗震救災的全過程,許多畫面和聲音的片段為首次公開。《5·12:汶川不相信眼淚》:北川救援,真實再現。這也是一部高度記實的電影,可謂一部專門表現北川救援的電影力作。
  • 那年去九寨溝旅遊路過汶川,今天地震過去12年了
    唐山,邢臺,舟曲,青海玉樹,四川汶川,武漢…每一次巨大的事件,包括災難,都會讓人們深深地記住和銘刻住一座城市,馬上是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已經12周年了。十二年前的512下午14時28分,一場曠世罕見的大地震降臨四川汶川,傾刻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整個汶川幾被夷為平地,十萬人喪失生命,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美麗的汶川,頓時成了人間地獄…,悲哉汶川,悲哉四川,與此同時,一場曠世大救援也隨即展開。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海報融媒特派記者劉冀冀 馮程  編者按: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山河破碎,家園毀滅。  遠在1700公裡之外的海南,有一個群體迅速集結。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部與南海網聯合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特大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生存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敬請關注。
  •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世界上再也沒有災難
    那一年,小奇還在上初三,馬上就要中考了,學校默哀下半旗; 所有電視臺全部黑白;班裡組織募捐,把自己攢了很久的零花錢,投進捐款箱;有人說,經歷了大地震,感覺到人的生命太脆弱。才發現,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 《驚天動地》聚焦「5-12汶川大地震」(圖)
    李幼斌在《驚天動地》中  昨日,在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北川縣城地震遺址旁,八一電影製片廠獻禮建國六十周年的影片《驚天動地》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明振江在發表講話時介紹,《驚天動地》是八一廠重大現實題材「三驚」系列(《驚濤駭浪》、《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最後一部。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救救孩子」,這是危急關頭我們始終如一的吶喊。這一次,他們所展現的堅強,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2008年5月20日 汶川縣映秀鎮,一位營救人員衣服背面上寫著:決不放棄一條生命。△ 2008年5月22日 年僅12歲,來自北川的唐靜緊緊依偎在心理學專家聶含笑的懷裡哭泣,「孩子,別怕,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文/七隻小狼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 走出汶川地震、親歷湖北疫情,大學生走上思政課講臺講述抗疫精神
    上海師範大學學生謝譽在童年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她身在湖北,並積極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11月16日上午,謝譽作為「青年有責·同心戰疫」宣講團成員,和她的同窗潭禕煒、呂煥以及學校老中青三代名師一起走上了思政金課的講臺。
  • 11歲經歷唐山大地震,55歲患癌也要去支援武漢抗疫
    由於工作原因,我參加過幾次緊急抗疫任務,連續幾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其中的辛酸和勞累簡直超出了我的想像。親身經歷過後,每次看到感人的抗疫事跡就會心潮澎湃。知道虎哥的事後,我的心裡久久無法平靜。謹以此文,紀念虎哥。
  • 《極震區》,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即將開機
    《極震區》是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還將充分體現中國軍民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軍民同心,共同抗震救災的中華民族團結精神,是一部基本紀實性加藝術再現的3D災難題材巨製。
  •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請別忘記還有這群可愛的職場寵兒
    雖然心情還是很沉重,但是還是要寫這篇文章致敬那些職場上最值得尊敬的人和寵兒。今天不僅是汶川地震十二周年,還是國際護士節。一下子就聯想到還沒結束的疫情。無情的自然災害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無情的自然災害帶來了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一時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個職場的同胞們都紛紛伸出援手去撫慰傷痛的災區。
  •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先進儀器儀表護航人們生命安全
    2018年5月12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我國第九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大地震,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今天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祈禱災難不會再次降臨。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12年過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給你留下了哪些揪心的記憶?
    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2周年祭!難忘的那一段歷史,激勵著我們前行。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突如其來的一場8·3級地震為汶川帶來了盛大的災難,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 《靈魂的救贖》株洲開機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靈魂的救贖》於12月31日在湖南株洲市柏靈美高梅酒店正式開機。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裡困境的故事。災難過後,再生是另一場要經歷的磨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出路、自我救贖是電影《靈魂的救贖》貫穿始終的主題。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封面新聞訊 (記者杜恩湖)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而關於汶川地震的感人電影近期也紛紛公映。愛情故事改編《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去年的九寨溝地震後,一篇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爆出,汶川地震親歷者董蕭楊埋藏在心裡深處九年的愛情故事,因再一次的四川地震在作者李小木的筆下而深情流出,感動著成千上萬的網友們,看過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時至今日,再讀此文還會忍不住溼潤了眼眸。
  • 十年後再訪汶川地震中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唐雄夫婦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nbsp&nbsp&nbsp&nbsp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發生,山河破碎,家園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