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抗疫中鮮活的高中思政教育素材

2020-12-01 中國教育新聞網

3月23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指出,當前,以湖北省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相信全國大中小學校將會逐漸結束這漫長的假期,真正開啟新學期。

疫情的突如其來,曾讓教育人措手不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與師生家長一起共同發掘抗疫過程的教育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中的教育卻是實在的教育、終生的教育,把理論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那種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凝練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而學生在這場抗疫情戰災難中的特殊生活體驗,就是在接受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提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能力。

    強化學生對國家制度的理性認同

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是核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疫情發生後,黨中央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第一位的任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組織一聲號令,黨員幹部齊上陣。一份份摁著鮮紅手印的請戰書,一張張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個個堅毅的身影,一批批緊急集結的支援隊伍……無不訴說著共產黨員為民而戰的初心和使命。衝在最危險、最前沿的一線「站崗放哨」的基層黨員幹部,一個指令,一個口罩、一個測溫儀、一瓶消毒液、一張桌子就是他們的武器。這些抗疫過程中的生動事例,會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打開「全民抗疫」這本思政書,學生們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高度融合中,感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在「堅持全國一盤棋」中,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進而能夠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

    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要求學生要有求真務實思想,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抗疫過程中,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理論和群眾觀點。黨中央對新冠肺炎疫情密切跟蹤、科學分析、迅速行動,體現了求真務實和尊重規律的工作方法。而戰「疫」科研工作者以科學技術攻堅克難、研製疫苗,杜絕疫情反覆甚至捲土重來,則啟示高中學生要熱愛科學、鑽研科學,同時,更要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科學,弘揚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不僅包括自然科學的學習應用,也包括社會科學的學習和應用。比如,在疫情防控中,有些地方充分應用智慧城市的功能,運用大數據+網格化+跟蹤隨訪數據分析,用科學精神「智」援防疫,傳播科學正能量。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地方和部門依靠系統思維制定了周密的防控方案,統籌協調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與之相對的,也有地方和部門領導幹部知識和能力不足,只會說狠話、干著急、使蠻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在抗疫中的親身體驗,便於學生懂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輔相成、同等重要,這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特別重要。

    強化學生學法、用法、守法、尊法意識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是統一的,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治國方略和最基本的執政方式。依法治國在常態時期如此,在非常態下更是如此。在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疫情防控中,由於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權,依法進行疫情報告和發布工作,準確報告疫情信息,不晚報、不瞞報使人民安心;依法打擊造謠防止了社會恐慌,依法維護了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水平穩定;依法規範捐款、受贈行為,確保了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諸如此類,體現了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則和基本精神。

越是特殊時期,越考驗法律的公信力。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制假售假、非法經營、造謠傳謠、擾亂社會秩序、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等情況,黨和政府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提高了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實在防疫抗災中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依法抗疫啟示高中學生,應該學法、用法、守法、尊法,為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凸顯學生公共參與責任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中學生在擁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合法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一個負責任公民的義務,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形成進取意識,擔當起應擔當的責任。

戰「疫」中沒有旁觀者,每一個人都是戰士,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作為普通群眾的高中學生就要自覺聽從黨和政府的號召,自覺聽從教育部門疫情防控安排,做好自我科學防疫,要在科學防疫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目前,抗疫的戰場已經遍布世界,高中生要深切認識到,疫情面前無國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成為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

教育源於生活,也將改造生活。高中學生只有認識時代、順應時代、融入時代,富有感恩之心和家國情懷,才能擔當時代重任,而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者系甘肅省定西市第一中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5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華東交大:疫情當「教材」 讓課程思政更鮮活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 通訊員 黃曉鶴 張欣苑)先繪製旗面、再繪製五角星、然後填充顏色,這堂製圖課,同學們格外專注,在線跟著老師一步步地認真完成作品。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形成多門類、多角度、多功能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理論和實踐較好地回應了這一要求。在所有學科門類中,藝術學在培養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基礎上,憑藉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與影響力,具有養成個體與群體正確政治意識、道德觀、人格品質的獨特教化功能。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學校黨委書記韋國清說,如果專業課程是支撐學校超常規發展的「骨肉」,那麼思政教育就是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 課程思政,教師先行|劉正光|教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教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尹霞副教授結合有機化學等理工科課程,從理論依據、實現路徑等方面分享了如何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東南大學李駿揚博士以電腦程式設計課程為例,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學設計,並提供了言傳身教、融入情感、嚴謹求實、學以致用、求新求變、收集思政素材和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課程思政建設的七條路徑。
  • FMP戰「疫」時刻【52】|「思政戰「疫」小課堂:「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思政課」與「英語課」撞出火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自從2月17日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開啟線上教學以來,我校一直把疫情防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在戰「疫」中上好「思政課」。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與語言中心聯合行動,立足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實際,舉辦「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中英文海報徵集比賽活動,活動以「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同心共築美麗家園」為主題,提交主題思想鮮明、學生個人原創的中英文對照的海報作品,作品成績納入本學期英語課程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過程性考核成績
  • 從抗疫中發掘培育大學生時代擔當精神的素材
    以抗擊重大疫情為契機,把災難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以鮮活的現實素材讓大學生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受,在感受中增強他們的擔當精神,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一、從抗擊重大疫情的英雄事跡中吸收「勇於擔當」的新能量「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 關於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論文獲獎名單的公示
    」鮮活教材,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7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聯育小學林麗雲「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小學德育研究8江門市蓬江區發展小學>胡美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政教育29開平市長沙街道辦事處幕村小學關素燈依託主題班會這一陣地   塑造小學生的良好品德修養30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劉志琦:積微成著,從發掘小單元中的多個...
    思政融入教學,並非一定宏大且凸顯,更多是於細微處並在言行中,「課程思政啟育記」系列專題獨為老師打造,只為記錄育人過程,抓住細微言行,講述探索經歷,分享實踐所得,呈現課堂最美、最暖的樣子。本期經驗,來自植物保護學院劉志琦老師的課堂,聽劉老師講解如何在一小節的知識點中,挖掘多個課程思政的切入點。
  • 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故而,思政教育在教育界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特別是已逐步由原有的「思政課程」走向了「課程思政」,提倡以課程為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協同[2]。
  • 海南強化教育合力發揮校長帶頭作用
    「三個聚焦」講好抗疫思政課 2020-02-21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劉曉惠)日前,海南省瓊臺師範學院理學院2019級科學教育班的學生們相約屏幕前,在線上舉行的主題班會上聽班主任文海花講述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感人事跡
  • 《微積分的課程思政》第7期:泰勒展開的思政素材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的千辛萬苦,換來的只能是「逼近」,而永遠不會是「等於」,這也就是劇中的女主人公沒能得到富婆們的認可,富婆們在曬朋友圈時截掉了她(圖2中截掉左面第一位沒有漏出包的女主人公) 至少從泰勒公式的角度講,女主人公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為永遠是「逼近」而不是「等於」,進一步的,永遠只能在一點上逼近,不是整個「富婆函數」全定義域的逼近。這次只是用了一個包去逼近,可除了包之外呢?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課程思政要從「乾巴巴的講解」向「熱乎乎的...
    6月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了教育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下一步將採取的重要舉措。吳巖表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就是高等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味良藥,聯合使用效果最佳。」
  •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 浙理打造不一樣的「思政雲課堂」
    該校黨委書記吳鋒民、校長陳文興開展在線教學現場巡課時強調,在落實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效,加強對學生正能量的引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家國情懷。王豔娟老師在醫院疑似病例隔離區接受治療和觀測期間,從現實中挖掘戰「疫」教育題材,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生動事例,通過講好中國抗擊疫情的故事,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對於戰「疫」的思考與感悟,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鄭顯理老師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解讀戰「疫」時事,幫助學生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引導學生在線上教學期間做好學習安排,積極加強自身素質建設。
  • 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年來,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全校推進「思政基因工程」,將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教育課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推動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如何切實做到「不但教書,而且育人」,如何把高職基礎化學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對於當前信息技術和網絡時代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是充滿挑戰的課題。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對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思政教育內容進行了設計,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實施了課程思政教育新實踐。
  • 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實踐創新-千策思政實踐
    2019年11月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在基本內容中要求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 思政課變身文藝匯演——阜師大打造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思政「金課」
    安青網訊 1月4日晚,阜陽師範大學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處主辦,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協辦的思政課文藝匯演,在該校西湖校區正行樓二樓報告廳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研室李方、黃寶等教師,以「四個自信」為主題,以「四個選擇」為主線,發揮音樂舞蹈學院和體育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本次思政課文藝匯演。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浙江...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趙青 時憶寧)2020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迎來了建院15周年。在11月25日的慶祝大會上,「思政+藝術」專場匯演精彩紛呈:陳軼群副教授傾情演唱抗疫原創歌曲《生命相託》,聲樂教師樓依妮獨唱《浙江頌歌》,學生雙人舞《同行》……演出匯聚了師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抗疫精神的贊詠,對歷史英雄的敬畏。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研究生輔導員應對重大疫情思政教育途徑研究
    在調查中,超過99%的理工科研究生對我國能夠在較短時間成功戰勝疫情表示充滿信心,對抗擊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以及其中湧現出的英雄事跡表示讚揚與感動,並能夠主動學習傳播防疫知識,積極配合學校與當地政府工作。超過92%的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去抗擊疫情一線貢獻力量,其中學生黨員願意到一線抗疫的比例明顯高於平均水平,調查結果如圖一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