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正確三觀的人生才會有意義,世界觀教育是人最具價值的教育!

2020-12-06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來源:顏黙

康德著作《判斷力批判》指出,人只有認識到看不到的本體世界,才能超越現象世界,到達美的世界。

這裡的「本體世界」是萬物本身存在的真實世界,是無法通過感性察覺的「那個存在」。「現象世界」是指看到的、聽見的、感到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

1912年1月至7月,蔡元培先生以開國元勳的身份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就為民國教育開了了個好頭,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五育」中,最重要的一項教育,就是世界觀教育。其目的是「希望通過世界觀教育,讓國人對生活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蔡元培先生倡導的世界觀教育,其實就是哲學教育,旨在教育國民努力學習掌握一種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也就是,通過向人們普及如何通過觀察事物的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進一步超越現象去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達到提高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從而發現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為人們的生活服務,讓人們對生活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世界觀教育,在對人的教育中,即是一項基礎教育,又是核心教育,能夠使人成為「人」的教育。因為,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世界觀直接關係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因此,具有正確「三觀」的人,人生就會有意義、有價值。我想,這也應該是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與意義所在吧。

聲明:本號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保持中立,目的僅在於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本號後臺聯繫,我們將儘快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我的世界觀,是從偏向唯心主義,漸漸轉變到今天偏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涵蓋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人的成長,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不停在歷練三觀唯心主義不是壞事,平凡人生,能貢獻一份偉大當然好,但在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能力,除了滿滿愛心善意,再偉大也大不到哪去,但人也要不斷保持理想,才能有向前的動力。
  • 三觀不正,人生不幸!請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
    三觀不正,人生不幸!請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人生觀自尊,自立,自信,自強不息;謙讓,謙遜,謙卑,謙虛謹慎;勤勞,勤奮,勤儉,勤能補拙;誠實,誠信,誠懇,誠摯待人。德育,智育,體育,教育為本;黨風,民風,學風,移風易俗;國史,政史,文史,以史為鑑;師德,醫德,公德,以德治國。三、方法論思想,思路,思維,辯證思考;理念,理智,理性,以理服人;技術,技能,技巧,技藝精湛;方向,方式,方法,行動有方。
  •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與人的關係有多重要!
    在人生的歷程中,命運安排了劇本供大家玩。有些人是你一生的主角,有些只是路過的輔助人物;有些人的容貌是用來珍惜的,有些人的容貌是要說再見的。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正確的人並肩生活。彼此同意的人可以自由互動。
  • 100年前愛因斯坦教育思想今天更加正確
    現在有必要把「人」與「才」拆開來看。「才」的英文是talent,而「人」的英文是humanbeing。我們使用的「人才」一詞,確切地說,是指「人中之才」。而「人中之才」不同於「有才之人」。「人中之才」強調的是「才」,關注的是「三力」:創造力、分析力、領導力。而「有才之人」強調的是「人」,人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 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啊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外貌特徵、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很多人在交朋友時總是說「一定要三觀相同」。那究竟這人生三觀是指什麼意思呢?人生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分別代表「對世界是怎樣的看法」「對人生、生命及其意義、目的等的看法」「對事物價值的判斷」。
  • 教育正在被「異化」,我們該如何重建教育價值?|頭條
    如何重建教育價值——我認為這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針對性很強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因為我們的教育價值出了問題。 教育的價值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查閱百科全書,關於這個詞條有數百字的解釋。而我對教育價值的理解,就是四個字——助人成長。這便是教育價值的最本質的表達。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關於世界觀的問題,高中哲學教材裡面有完整闡述,總體來說比較抽象,但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能否在高中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高中階段正是理性思維發展的高峰期,藉助哲學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水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也將起到很大的導向作用。
  •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是什麼-知識百科-川北...
    毀三觀是2012年下半年熱乎出爐的網絡新鮮詞。其峰值在2012年10月到達頂峰。頻現於微博、天涯八卦和城市論壇等。毀三觀會紅,是因為其高度概括性,形容一件事情極端顛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真脆弱啊。毀三觀的網絡意思毀三觀,為網絡名詞,毀三觀常用來泛指那些顛覆大多數人一般看法的人,事或物。
  • 正確的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整體現 人生的意義不是隨波逐流
    我百般的思索而不得,這就留給植物研究的科學家們給我們科普吧,好在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人的欲望。人的欲望一般是指人的原始本能衝動或者是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欲望一般簡單的說,可分為二種,高級與低級,或者是滿足與不滿足之分,也就是物質和生理的需求。生理上的欲望,這是世界上所有動物都具備的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
  • 李永樂老師回歸課堂,郭威老師語氣減緩,教育本身也需要建立三觀
    於是郭威老師也就通俗易懂的話題發言了:「為了通俗易懂,講錯的,有意義嗎?,還不是為了達到個人的私利,賣東西」。面對這些,李永樂老師似乎沒有太多公開的回應,只是簡單地說,討論可以,但是不要人身攻擊。同時,視頻量也減少發布了。
  • 什麼是三觀,三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三觀很正或者毀三觀等等,這裡的三觀是指我們大多數認知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解釋起來更偏向於一個系統的哲學體系,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宏觀,所以我也只是在我的角度說一說「三觀」。
  • 究竟什麼才是較正確的「三觀」?也許能從愛因斯坦名言中得到啟發
    近年來,人們對於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認識和討論得比較多,尤其是諸如「三觀不正」、「毀三觀」、「顛覆三觀」、「三觀不合」等等,更是成為了網絡熱詞,看來「三觀」還確實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東西。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比較正確的「三觀」呢?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圓滿的生命教育 ;簡單地說,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講我們眼前現實的生活,以至無盡的世界;佛教的教育,是系統性的教育,是自利與利他相統一的教育。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課程的詞源是「drameine」,有名詞跑道和動詞奔跑兩種意思,兩種詞性所代表的事物都具有動態內涵,課程是助人與其交往而生成意義的質料。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質料,受眾廣,將研學旅行視為課程甚至課程化更利於其發揮教育價值。但是,由於一些人對課程理解的偏差,導致了研學旅行出現兩方面明顯的問題。第一,研學旅行過度課程化。
  • 如何讓兩個人「三觀」相容,來鞏固感情的平衡?這4點很重要
    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社會關係,以及受到的教育等因素的不同,會養成不同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因此我們所說的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絕對相同的性格,其實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於是才會有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
  •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德才兼備之人
    留學生學問是高,但關鍵德行卻沒有跟上,公然發出那樣的言論,讓人憤恨不已。雖然說國外言論自由,但也不能對培育和養育自己的國家人民出言不遜,這真的可以說是三觀不正。 談到為人,談到三觀,實際上幾千年前孔子已經給我們樹立了清晰的標準:「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百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從學前兒童到大學生,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這就是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告訴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2、以身作則,親身示範,繪本引導。   幼兒生命教育可以涉及認識自我認知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內容,最重要的是樹立健康的生命觀。這個階段的安全意識教育,家長們可以利用一些繪本、和視頻,幫助孩子對安全有一定的意識。
  • 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我校舉辦生命教育專題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4日電(唐婧)12月12日晚19:00,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邀請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教授為我校學子帶來題為「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的翱翔雲課堂心理健康講座講座中,費俊峰老師首先借用本·沙哈爾的「幸福四象限」引導大家區分「快樂」與「幸福」的不同含義,他提到大學生擁有很多的知識,但是知識並不能提供快樂,必須要有正確的行動才能使得知識活過來,只有在朝著目標不斷前進的路上才容易收穫幸福。
  • 從生態系統理論出發,淺析熊出沒後期作品對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幼兒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幼兒養成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所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幼兒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這個階段幼兒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是幼兒養成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在這個時期沒有為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12歲過後再想培養會變得十分艱難。
  • 《楚留香》製作人北大講課:世界觀設計對學生教育有哪些意義?
    北大的《電子遊戲通論》課是一門面向全校的公選課,開設者是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副教授陳江,在北大校園中頗有名氣。關於這門課,陳江老師說:「我的立場可能會高一點,因為無論學生去政府、媒體,還是教育等行業,有更多的人未來多多少少會跟遊戲有一點交集,而不僅僅是說培養去遊戲公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