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半雌雄,肉體是一部聖經

2021-01-07 菩提之惡花

木心的半雌雄,肉體是一部聖經

大約在人生某個時期,微信、QQ、手機皆無,固定電話也是寥寥,找一個人基本靠運氣和緣分。常常一時興起,便走著去了,偶爾相遇街頭巷尾,漸漸變成兩三人,就那麼涓涓之流,匯集了下去。

記不太清了,大概後來站定街邊撞球桌的,總是有四五個吧,不包括我,我始終是默默無聞的看客。他們身後是牙齒咬開的啤酒,揮舞叱呵,嬉笑佯怒,結束坐到路牙石上,空酒瓶還嗡嗡作響。

濁世逆旅,難得閒情和偶遇,少年時渾然不知,後來更是「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錯愕。木心的《素履之往》斷斷續續讀了好幾年,其中有陳丹青的緣故,還有那麼許多名人的封腰,那裡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讀完這本充滿典故的短章合集。

與一個人的文字較真倒無所謂,關鍵是作家文人騷客本尊較不得真,譬如女人,了解多了,往往就索然無味,空歡喜了。除了木心的街頭三女人,木心還諄諄教誨一定要殘忍,一定要絕情。

簡直是男人的毒藥嘛,木心自己的情感經歷語焉不詳,曖昧得只差一點點,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這種可能未受傷之前,已經全身而退了,真得是無趣,好的女人到了身邊,不管之後發生什麼,再沒有木心文字的通靈有趣了。

譬如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三人失散之後的文字,充滿了百歲老人的親情和不舍,當然煞是喜歡譯筆《唐吉可德》和《小癩子》,確實沒必要深究老太太對女婿和鄰人的態度。

陶潛的南山,不僅僅耽於詩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東晉末年,他的詩並不為人所重,其好友顏延之也只言「學非稱師,文取指達」,所以,陶潛的詩超越了當時的玄言之風,穿越了整個時代。

辛稼軒非常推崇他,「萬歲躬耕不厭頻,只雞鬥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有人嫌木心陳舊,因為木心說人生開始無意義,才能填下那麼多意義。女人心,即使沒有海底針那麼誇張,也至少是臺上針,看得見摸得著,卻不小心就會見血。故此不要招惹你身邊的女人,木心的單獨,至少有那些閃亮的金句墊底。

重又浮現陳丹青假模假樣的憤青,這好像並不耽誤他手下的畫筆。康生有個筆名叫「魯赤水」,所謂「康體」,其實是章草韻味十足的筆墨。陳比起康,才是真正的小丑,拭目以待。

錢鍾書的俏皮剔骨幾乎在《圍城》裡淋漓盡致,反倒蓋過了《談藝錄》和《管錐篇》。文人皆是如此,潛意識的不屑,損人不利己,木心倒是精煉蝕骨了,說起張愛玲還是有點刻薄。

「她是亂世的佳人,世不亂了,人也不佳了——世一直是亂的,只不過她獨鍾她那時候的那種亂,例如『孤島』的上海,縱有千般不是,於她親,便樣樣入眼。」

後來《素履之往》被徹底遺忘,某枚梅花書籤懶散地躺在書裡。木心那些言必提及的尼採、卡夫卡、紀德等等,文字遊戲和修辭的成分居多,偶爾再翻,蹦出類似泰戈爾短句的欣喜。

「那要看櫻花樹下有沒有自己,昨夜有人送我歸來,前面的持火把,後面的吹笛,騎著白馬入地獄,叼著紙菸進天堂」。

木心的書是需找人分享的,老靈魂的睿智狡黠,把書捧到昏黃的檯燈下,遇見心靈剔透的段落,四周安詳,輕啜咖啡,再悻悻然地讀下去。糾結無語地想,是不是也有個人,孤燈陷入文字的泥潭,不知歸處。

有時陷落無語,反在脫身後回溯。

【 繪畫:梵谷 】

- The End -

【菩提之惡花】

一個文藝大叔的個人囈語

讀書、看電影

用心靈旅行

相關焦點

  • 木心的那些情慾
    《我紛紛的情慾》是木心的詩集。這些是詩嗎?翻的同時當然要伴隨這樣的質疑。然後會反問自己一句:什麼是詩呢?於是開始回憶自己印象裡存在的那些詩……木心的這些詩歌文字不是我最喜歡的,這很顯然。
  • 木心是誰?陳丹青最好的黃金十年都在宣傳他,烏鎮為他建造博物館
    木心一生,堪稱傳奇。陳丹青告訴記者說:「我說我可以想像不出國,但無法想像出國之後不曾結識木心。」有媒體將木心稱為「被遺忘的文學大師」。2017年10月14日,位於烏鎮西柵的木心美術館最新特展開幕。來自英國和愛爾蘭的四位文學巨匠:拜倫、蘭姆、王爾德、伍爾夫「來了」,樸樹、李健、梁文道、竇文濤、蔣雯麗、趙薇、王安憶、詹宏志、羅振宇、劉小東、蔣方舟等眾多嘉賓也來了。
  • 木心:草本世俗中的木本貴族
    木心的詩句,金語紛披、觸緒洶湧、驚奇驚豔、語驚四座,關於人生、關於愛情,木心獨具慧眼,他用雋永深邃的文字點亮讀者心扉,恍若星垂四野,又如夢幻般清醒。木心,一九二七年生,作品有《雲雀叫了一整天》、《文學回憶錄》、《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魚麗之宴》……他說自己習於冷,志於冰,他講了五年世界文學史,最後告誡學生:「文學是可愛的,人生是好玩的,藝術是需要做出犧牲的。」
  • 木心美術館慘遭抄襲?館長陳丹青回應:天下建築一大抄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和木心美術館太過雷同,網友聲稱有抄襲嫌疑? 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回應: 「就是很像吧,我笑出來了。」 「木心生前很欣賞汪曾祺老先生。」
  • 《聖經》難道真的是一部史實巨著,並非杜撰?
    自從德國人謝裡曼以《荷馬史詩》為線索,找到了傳說中的特洛伊古城遺址後,人們便對尋找《聖經》裡所記載的諾亞方舟產生了極大的熱情。一些人們堅信,《聖經》裡所說的並不是什麼神話故事,而是活生生的史實。然而,事實真如他們所認為的那樣嗎?
  • 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
    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於9月9日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該展策劃人是弗朗索瓦·米肖與董強,旨在呈現其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米修酷愛東方文化,曾於上世紀30年代泛遊亞洲,極度迷戀中國的書法、水墨和戲劇。
  • 反思:我是在為誰閱讀《聖經》?
    雖然很多人都在閱讀聖經,但扭曲的心態加以附帶罪性的動機,很多時候,已經從根本上否定了神的話語,粉碎了我們的追求和信仰,徹底阻擋和拒絕聖靈在我們身上所作的救贖性的工作,讓自己的靈魂撲向撒旦的懷抱。如此這麼說,未免殘酷了些,但卻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論其閱讀聖經的力度,怕是誰也比不過教會的牧者和領袖了。
  • 人,綿密精良的肉體機器,讀《生命之科學》
    一、人是一架肉體機器人。我是誰?從何處來又到何外去?生命意義是什麼?這三個問題是人類宗教、科學、哲學共同的永久的問題,這三者是不是同源出又歸集到終一點?生命是一個活體,這個活體起源何點?中國人說是神母女媧造人,《聖經》說人是上帝創造的,女人是男人的肋骨,近代 科學發現了顯微鏡下細小的細胞個體,人們又覺得世界是物質的。
  • 基督徒為什麼要讀聖經?
    聖經是什麼?聖經是上帝賜給基督徒的寶貴財富,其中隱藏著上帝的旨意,蘊含著屬靈的真理,標示著人生的方向。聖經可以改變一個罪人。今天首先要說的是基督教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就是聖·奧古斯丁。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這一刻成了奧古斯丁一生的轉折點,他悔改了,從此以後成了一個新造的人,公元386年他受洗加入教會。他全心全意投入到信仰中,直到公元430年去世之日。他完成他最著名的兩本著作:「上帝之城」和「懺悔錄」。他的神學理論成為以後宗教改革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他被譽為神學的百科全書!
  • 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
    最近無意搜了下,沒想到這首詩的作者很了不起,叫木心。木心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還是一位畫家。知道這些後,就更加喜歡這首詩了。這首詩算得上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文字如下: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木心《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是啊,我們都有過年少時,年少時我們自己本身也單純,本身也是說一句是一句,從來不會去考慮那麼多
  • 《聖經》裡的摩西為什麼能分紅海?《聖經》一句詩指出真正原因!
    《聖經》裡的摩西為什麼能分紅海?《聖經》一句詩指出真正原因!看過《聖經.出埃及記》的朋友對於哪一個情節的印象最為深刻呢?是摩西出生、埃及十災還是出埃及呢?《聖經》的這個故事在這裡先簡單敘述一下,就是摩西想帶著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但是後面的埃及人卻追殺了過來。情況更加緊急的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在前面遇到了一片海,有沒有什麼工具渡海。於是上帝幫助了摩西,使摩西能夠分開紅海,海的中間就讓出一條道來。以色列人通過以後,這條路就沒了。所以後面的埃及人也就追不上他們。
  • 《三體》何以能跟聖經相提並論?
    作者/隨手君首發/隨手傳福音不可否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不僅科幻迷喜歡,許多行業大佬也是推崇備至,在網際網路領域甚至被奉為「聖經」。近年來,諸如「降維打擊」等出自這部小說的詞語儼然成了商務人士津津樂道的術語。
  • 木心 |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木心所有的藝術,所已有的藝術,不是幾乎都浪漫,是都浪漫,都是浪漫的,這泛浪漫,泛及一切藝術。當我自身的浪漫消除殆盡,想找些不浪漫的藝術來品賞,卻四顧茫然,所有的藝術竟是全都浪漫,而誰也未曾發現這樣一件可怕的大事。上帝不擲骰子,大自然從來不說一句俏皮話。人,徒勞於自己賭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 基督徒必背的10句聖經經文
    圖/基督時報 「這聖經能使我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得善事。(提後3:15-17)」。人要怎樣才能認識神呢?我們人生所有的答案又在哪裡?聖經啟示了神的旨意與作為,也展開了神向著人的希望與愛。人要通過聖經來認識神,知道神,也從聖經裡看到先輩們所走過的信仰道路。耶穌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 牛頓至死也解不開《聖經》密碼被破解?網友:下一部就是山海經
    《聖經》和《山海經》作為東西方神話體系的奠基之作,影響力自然不必多說,兩部巨著看似充滿浪漫魔幻氣息,實際上暗藏了許多玄機。如果只以簡單的創世神話去定義這兩本書,那就太簡單了。就像人們孜孜不倦地挖掘《山海經》中的秘密一樣,西方人也從沒有停下研究《聖經》的腳步。
  • 淺析咒術回戰中的「靈魂肉體論」,靈魂+肉體=術式?結果細思恐極
    淺析咒術回戰中的「靈魂肉體論」,靈魂+肉體=術式?結果細思恐極!【前言】最近在論壇貼吧刷到一個帖子,是有關於靈魂肉體論的分析,感覺挺有趣的,所以筆者也自己做了一些研究,發現還真像那麼回事。在涉谷篇第91話中,當時五條悟被假油封印之前,呼喚了夏油傑的肉體,結果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假油的右手突然掐住了自己的脖子,這也嚇壞了假油,表示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於是就出現了假油和真人的對話,假油認為肉體應該是靈魂,靈魂也就是肉體,不存在靈魂先於肉體這個說法,因為他剛剛就經歷了這一個現象,完全能夠證明。而真人則表示,他們的術式不一樣,所以世界也不一樣吧。
  • 海奧華預言:摩西和基督的經歷,和聖經中說的有區別!
    在極少數情況下,摩西的靈體裝滿了前世的知識和經驗,以至於沒有多大的困難就能適應新的肉體必須學會的那些知識。摩西上了一個好學校。學校裡有很多很好的教學儀器。他的學習成績極其優良,最後上了由牧師和埃及專家們主辦的級別非常高的科學院校。那時候,埃及還有那種只收極少精英的高級學校。
  • 《抹大拉的瑪麗亞》,一個女性追求獨立自主的聖經故事發布了預告
    《抹大拉的瑪麗亞》聚焦的是與片名同名的聖經人物。雖然《聖經》沒有詳細記載這位來自抹大拉的瑪麗亞的身世信息,但是她卻是耶穌身邊重要的門徒。自耶穌為她驅魔後,就一直追隨耶穌的腳步。耶穌在十字架受難的那一刻,抹大拉的瑪麗亞在遠處眺望陪伴,她還是耶穌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並為此奔走相告,這個場面後來在諸多影視作品中都有表現。
  • 聖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聖經是一本怎麼樣的書?大多數人都相信這是一本好書,但真正把聖經當做真理,並且遵照聖經的話語來生活的人其實不多。對一些讀過聖經的非信徒來說,聖經是一本道德、寓言故事集,他們只是覺得,聖經是幾千年前的故事寫成的一部書,和自己無關緊要。
  • 在創造世界這件事上,中國神話與聖經有什麼不同?
    《聖經》目前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它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創世神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傳說也使得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更加璀璨奪目。由於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世界的起源往往被賦予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更多地體現了世界在人腦中地不科學的、幻想式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