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理念極端矛盾,生命其實並不存在!

2021-01-15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六部》(感知對話錄、14)

生存者:

你的意思是我們一不小心做了生命的角色,因此將共同存在分解成個體的存在,將同一個世界分散成每個人的世界,將相同的目的分化成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生命本身並非是一種具體的、實在的存在,生命其實就是一種理念,是倫理邏輯的出發點。說得更通俗一些,生命就是一種道理,有生命,就是有了這個道理,必須遵循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經由演繹發展就成了人間世界。你這說法的確聞所未聞,生命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客觀存在,生命是一個人為的概念,如果這個概念不成立,或者邏輯不通,生命就並不存在。事物得以長久存在是因其邏輯圓滿,邏輯不通,不能自洽的概念不能存在。我們讓生命概念存在,付出了邏輯混亂的代價,因此,我們受到了混亂邏輯的懲罰。

生命這個概念的流傳,給人造成了很大的錯覺,我們為生命而存在、人命關天、生命第一等觀念造成極大的誤會,我們為了一個概念,為了一個倫理理念不惜一切代價。我們竭力悍衛的不過是一個並不成立的生死邏輯,這其實並無實際意義。我們的生命觀念錯得離譜,認真思考的確會嚇一大跳,這完全不可思議。

感知者:

這是因為我們誤將生物的存在當成了生命,生物的存在並不是生命的存在,生物的存在並不關聯生命的倫理邏輯。也就是說,生物的存在與生命的理念毫無關聯。我們存在著,並不是因為我們有生命,是因為我們是生物——必須的存在主體。有生命和無生命是不符合邏輯的命題,誰有生命?誰無生命?難道有存在的生物無生命嗎?如果生物必有生命,這生命的概念不是多餘的嗎?不過對於我們,不但不多餘,恰恰被當作存在的根本。我們竭盡全力維持的,就是自己的生命,這生命是什麼?就是一個生發出許多倫理邏輯的理念,原來我們不惜一切代價護衛生命的實際意義,就是不要改變我們賦予的生命的理念,為了不改變這個被我們的精神意識創造出來的生命理念,我們人類前赴後繼,一代一代,無數代人都做了些什麼?

人從為了感知存在的生物變成了為了生命存在的人,這種變化的意義大到不可想像,為了感知世界的存在和為了生命理念的存在是有本質不同的存在。為了感知的存在極為簡單,就是具體感知到什麼。為了生命的存在就不可能簡單了,因為生命這種形式原來就沒有過,存在並無為獨立的生命準備的條件和相適應的倫理邏輯法則,當人按生命的理念來求生存的時候,意味著要重新在存在之理上另立道理。這個生存的道理是人類獨有的存在理念,它的運行與存在原有法則、法理不相干,我們人類開始按自己的意圖來解釋世界和求取生存。

生命對於每個人,就像天生背負的一個巨大的包袱,做一個生命的人是相當不容易的。不容易並非是指滿足活著的條件不容易,是指作為生命的人的心理立場、思想感情、人生命運、人際關係等一系列承擔不容易,因為這一切都是感知的生物所沒有過的,是得重新建立,重新學習和重新運行的另一種存在形態。其他生物天生就會存在,數億年不用學習就會良好的生活下去,而成為人以後就不行了,人誰也不會天生就會做人,我們每個人都得花大量的功夫來學習才會做人。我們會做人嗎?其實我們一直學到最終死去也不會做一個人。做一個人比做一個感知存在的生物不知道難上多少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做一個適應於生命倫理邏輯的人,對每一個只有簡單生物本能的人,不但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考驗,更是一場無法結束的災難。

做一個有生命理念的人的實際處境是極端矛盾的,這種矛盾就來自於生命的邏輯理念。同種生物本來就是相互共存的,現在卻開始了各自的存在,這種各自存在使得原有同存關係崩潰,但人又不得不互相依賴著生存。為了生存利益可以使人群以各種方式組合結盟,但個體獨立存在的心理形態卻是作為生物的我們從未承受過的,自我的產生真正地將人與人隔離開來。生命致使我們有了他人的概念和他人意識,而他人的處境實際上就是自我的處境,這讓每個人的存在都處在自我與他人不同的矛盾之中。這種心理上的背離實際上孤立了每一個人,讓人始終處於一種本不該有的心境之中。

我們的這些內心遭遇構成的心理空間是作為生物從來不曾有過的存在,這樣的心理存在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適應?從事實看來,人根本不能適應這種從未有過的心理處境,數億年沒有過的狀態怎能在數千年間接受並適應?所以,人產生了精神意識,但卻接受不了因此產生的心理處境,這才是人生存的真正困境。(接下)

相關焦點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來自哈佛大學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科學團隊認為,生命可以存在於火星地下深處。
  • 觀念逆轉: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著什麼?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21)《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著什麼?》生命與死亡的概念是我們的主觀設定,其實並不存在,這意味著什麼?這是我們身份的大回歸,我們並非僅僅負載著生命,我們決定著存在的存在,即沒有我們的感知活動,存在不會存在。生命是一種對生物及我們的一種極狹隘的解釋,生物及我們是存在的主體,即感知運動的主體(觀測者)。沒有我們就沒有感知運動,沒有感知運動,物質就沒有屬性,就是游離的、散亂的、無序的粒子群,存在就並不存在。
  • 或許人類並不孤單,地外生命可能在太陽系普遍存在?
    尋找地外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努力的方向之一。不過就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尋找地外生命的任務主要還是局限在太陽系之內。不過即便是在太陽系之內,可能也不僅僅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實質的證據可以證明在地球之外有其他的生命形式存在。的確,到現在為止人類的確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在地球之外存在其他的生命形式,但是卻找到了疑似存在生命的證據。比如,之前咱們談到的金星。
  • 金星上存在生命?磷化氫並非生命存在的確切證據
    環境極端只是針對人類而言金星被稱作「地獄行星」,地表溫度超過400攝氏度,連一些金屬都可以融化,氣壓是地球表面大氣壓的40倍,所以王卓驍提到,其地表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但磷化氫被發現時的高度,是距離金星表面40到60千米的地方,可將其稱作「溫和區」,這裡溫度下降到了50攝氏度到0攝氏度,氣壓也下降到1個地球大氣壓左右,所以如果存在生命活動,溫和區將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 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答:迷茫又無奈的人們在指望出現意料不到的奇蹟,比如長生不老,或殺不死的人,外星人來統治地球,這些無奈的指望只適合拿出來娛樂,只差沒指望造出一種藥,人吃下去惡魔成天使,殺心變善心,壞人變好人……其實真要如此,問題更嚴重,生命還怎麼競爭生存?還怎麼優勝劣汰?假醜惡全部消失了,真善美還存在嗎?恨沒有了,愛還存在嗎?生命還是不是你自己的?別人能為你的生命負責嗎?
  •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2020-09-1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發現地球極端微生物!太陽系其他星球曾經可能存在生命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所謂的極端微生物——一種能夠生活在極端環境中的生命形式——的許多實例。深埋在南極冰川下的寒冷的湖泊、地中海的黑暗、缺氧和富鹽的海床,加利福尼亞州莫諾湖的富礦和超鹼性的環境,甚至是遠在地殼之下的富含氫的黑暗火山中。
  • 外星生命或與地球極端環境微生物相似
    科學家認為尋找外星人的關鍵在於對地球生命的研究,尤其是那些處於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具有智慧的外星人可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而無法聯繫,但一些低級的外星生物被認為是非常有可能存在於我們附近,並有望被人類所發現,目前太陽系中就有這樣的天體存在,比如木衛二、火星等。
  • 主的教誨與現代科學並不矛盾(原創)
    常想起在社會生活中那些不相信主的人總對主抱著偏見,認為信主的人就是很虛無,總是要反問信主的人,你們的主在哪裡,你把你們的主帶來給我看看,我們看不到,可見沒有主,我們是唯物主義者,看不到的就是沒有,其實這是最明顯的謬論,其實主的教誨與現代科學並不矛盾,恰巧是因為有著主的領導,引導,帶領,才真正有了現代科學的發展,才有了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宇宙中可能有極端的生命形式
    雖然我們一直在找其特徵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但新的研究表明,生命可能和地球非常不同的情況下存在。我們一般談論可以居住的行星,都是指的哪裡有液態水的星球。帕薩迪納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說。雖然這些行星的條件與地球不同,但它仍然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地球上,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微小的生命形式,可以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高或低的溫度,過度的壓力等)。他們被稱為極端微生物。有些生物可以將其新陳代謝減慢到零,以便在漫長的寒冷天氣中生存,甚至可以在宇宙的極端條件下存活。
  • 糾結萬年:生命竟然並不存在(醍醐灌頂)
    崔健:《結束生命這場荒唐遊戲,生命本來就不存在!》——解讀先生的感知論裡,最為精彩和原創的支撐理論就是「生命不存在」了,僅憑這一條」子理論」,感知論就足以擔得起開天闢地的稱譽。囿於學識有限,我的確從來沒有看到過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過哪位大哲論述過「生命不存在」。唯一有過類似認識的人只能是佛陀了。
  • 生命能否存在於火星的地下深處?
    靈厄姆說:「我們在歷史上某個時刻檢查了適合生活的條件是否可能存在於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表面的深處,以及科學家如何尋找這些物體過去的地下生命的痕跡。」研究的主要作者。「我們知道這些搜索在技術上將具有挑戰性,但並非不可能。」研究人員面臨的一項挑戰是確定似乎沒有水的水的存在潛力。Lingam說:「地表水需要維持一定壓力的氣氛,否則就不能存在液態水。
  • 火星地下深處可能存在生命嗎?
    地表水的缺乏並不排除巖石物體上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比如地下生物圈深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林加姆說,「我們研究了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在歷史上的某個時刻是否存在適合生命的條件,以及科學家們可能會如何著手在這些物體上尋找過去地下生命的痕跡。」「我們知道,這些搜索在技術上將具有挑戰性,但並非不可能。」
  • 木衛二發現水蒸氣,會存在生命?科學家拿出證據,或讓人大失所望
    不過,在某些星球上面,我們發現了它們具備孕育生命的部分條件,是可能適宜孕育生命的星球。比如說木衛二,有科學家在木衛二上面發現了水蒸氣。據科學報告指出,天文學家在使用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木衛二進行觀測時,曾經監測到木衛二上面存在水蒸氣的信號。可能有朋友認為,其實這一發現並不是什麼重大的突破,因為我們之前的研究已經知道木衛二存在水。
  • 生命會被找到?科學家發現河流證據,微生物可能生存在火星表面
    火星作為未來人類「移居」的目標,如今大規模的探索可以說並不奇怪,而要想建立「火星城市」,其實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火星表面基本上乾燥而寒冷,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不少人都表示,要去火星還不如將這些資金用於保護地球上,來好好維護我們地球生態環境,這樣可能會更有價值一點,當然這個是不好進行評判的,畢竟這是人類走向外太空的第一步
  • 鄰近的紅矮星並不平靜,可能不適合生命存在
    這可能會讓它附近的「超級地球」行星家族不那麼容易存在生命——但不是不可能。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天文學家聲稱,這對於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生命的「超級地球」行星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但現在看來這些行星可能並不像最初認為的那樣安全和平靜。
  • 地球上全新「生命世界」,存在大規模生命體,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下
    對於地球來說,人類可以說只是地球生命之中的「一環」,不少人都說人類也很脆弱,只不過我們更高一等,例如我們面對地球的一些自然變化的時候,其實與地球其他生命一樣,沒有什麼區別。而對於地球生命而言,我們都認為只有在一定的「舒適條件」之下,地球的生命才可能生存下來,但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例如在我們地球的火山口,就算是有極端性的高溫,極端性的環境依然是具有生命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單
    不過眾裡尋他千百度,地外生命其實可能就在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上。昨晚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一段在 9 月 14 日發布的視頻被提前曝光,一個國際天文研究團隊的發現了金星大氣層中存在磷化氫(PH3),這意味著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 構成生命的第七元素真的存在嗎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宣布,在地球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一種依靠砷作為自身生命基礎的奇特細菌。與傳統生命不同的,這種被稱作GFAJ-1的細菌能在砷濃度很高的極端環境下生存,它主要由砷而不是磷作為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的構成,因而被稱為「砷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