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來自哈佛大學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科學團隊認為,生命可以存在於火星地下深處。
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勒布(Avi Loeb)博士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天體生物學林甘(Manasvi Lingam)博士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火星地下的「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火星可以說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巖石構成、一天24.5個小時。雖然現在的火星表面十分荒涼、塵土飛揚又乾燥,但探測發現,火星兩極至少有冰,數十億年前地面也有海洋。加上火星南極發現的地下湖以及季節變化短暫出現的甲烷雲,科學家相信:火星地下深處可以存在某種形式的生命,不是「火星人」、「火星蟑螂人」,本質上應該是(極端)微生物。
林甘表示:「我們檢查了在歷史上某個時刻,是否存在適合生命的條件存在於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表面深處,以及科學家如何著手尋找這些物體過去的地下生命的蹤跡。我們知道這些搜索研究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但並非不可以實現。」
這個方法,研究人員要面臨的一項挑戰就是確定有沒有水存在的潛力。地面上的水需要維持一定的氣壓,否則就不會存在液態水。但當水移動到更深的區域時,上層會施加壓力,因此原則上允許液態水的存在。舉個例子,火星表面沒有液態水,但發現了地下湖。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否會阻止任何生物的生存,不過勒布對此很樂觀。因為研究還發現,在火星、月球和其他巖石物體的深層表面環境中仍然存在少量生命化學物質。從地球已知生命形式看來,極端微生物能夠在超高溫、超低溫、強酸和高輻射的極端條件下生長和繁殖,那極端微生物也可能存在於月球或火星上。
比如地球上的「Desulforudis audaxviator」細菌,這種細菌生存在地底下2.8公裡處,以周圍巖石中衰變的鈾為食,並透過溶解態二氧化碳及周圍巖石獲取碳及氮元素。再者如水熊蟲,目前已知唯一可存活在太空中的動物,可在低溫、真空、高輻射極端環境下生存。這不禁讓科學家進一步思考,並提出了「泛種論(Panspermia)」的假說。
但研究也指出,要想在火星和月球上尋找生命絕非易事,它需要我們研究出新的搜索標準和正確的設備。勒布表示,如果可以在火星地下搜索生命時,建議在靠近火星赤道附近鑽探,以及尋找溫度更高的地質熱點。倘若未來對火星和月球的任務確實能夠發掘地下生命,那麼同樣的原理也可以應用於其他星球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