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2020-12-03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38)

問:人心向善,世界不會越來越好嗎?

答:生存競爭邏輯一開始就與人心相悖,有生死競爭,能友善嗎?有利益相爭,能和睦嗎?有勝敗之分,能和諧嗎?人心向善,是因為現實太惡劣,惡劣現實的來源在哪裡?不是競爭所致嗎?人心之善能撲滅現實的烽火硝煙嗎?一個理想的世界能建立在越來越劇烈的競爭之中嗎?那個理想的大同世界裡人就不再競爭了嗎?人不再競爭的理由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了嗎?當今世界貧富差距很大的地區的競爭烈度與財富的多少有關係嗎?人們相親相愛的理由是因為人的素質提高了嗎?人們平等和睦的條件是找到了良好的制度和管理了嗎?人間不再有邪惡是由於正義徹底勝利了、邪惡再不會發生了嗎?科學技術超級發達了,人就都變成善良的天使了嗎?

問:罷罷罷,你這些問號一個也沒法回答。

答:為什麼是無答之問?因為現行的邏輯就是矛盾邏輯,就是回答不了的邏輯,就是不予回答的邏輯,但天真幼稚的人們還指望依賴這邏輯到達目的。將未來世界設計的紕漏百出就是依據現行的邏輯思維,顯然,這種邏輯設計不出另外邏輯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能樂觀嗎?

問:那人們在指望什麼?

答:迷茫又無奈的人們在指望出現意料不到的奇蹟,比如長生不老,或殺不死的人,外星人來統治地球,這些無奈的指望只適合拿出來娛樂,只差沒指望造出一種藥,人吃下去惡魔成天使,殺心變善心,壞人變好人……其實真要如此,問題更嚴重,生命還怎麼競爭生存?還怎麼優勝劣汰?假醜惡全部消失了,真善美還存在嗎?恨沒有了,愛還存在嗎?生命還是不是你自己的?別人能為你的生命負責嗎?他為什麼要負責?

問:你這不是又造出更多的問題來嗎?

答:這證明現行邏輯不能自洽,一較真只能使人發瘋。

問:問題是,人們為什麼對這不能自洽的邏輯理念堅信不疑?

答:人們並沒有這樣追問過,也不會這樣追問,因為這種追問會讓所有人都下不來臺。人們的辦法是,把疑問擱置到九霄雲外,人們打起燈籠,準備一條道走到黑。看來也確實是這樣,越走越黑。

問:你是在說人們執迷不悟?

答:是,關鍵在於為什麼要執迷不悟?悟很困難嗎?萬人不悟,無一人可悟嗎?這個"不悟"裡有很深的因素。因為人正處於生存狀態中,否定生存就是否定自己,人雖然不滿生存現狀,但找不到否定生存的理由,人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見自己的,只有從自己站立的位置移開,才能看見自己。我們至今只找到一個看自己的方法,就是藉助客觀角度看自己,殊不知客觀被我們的主觀佔據了,我們還是在自己看自己,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看到自己。

問:有點繞,你是說人還沒有覺悟到自己?

答:奇怪的是人好像不敢覺悟,因為一旦覺悟,一切將不復存在,人們不敢想像一切會不復存在,所以,人們一直小心翼翼,不敢移動半步。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修補生存邏輯的漏洞,使這個並不成立的邏輯體系成立讓人類付出沉重的代價。其中最荒謬的修補措施是樹立了客觀存在,這個自我欺騙的認識把人類害得好苦。為了使這個"客觀存在"符合邏輯,人們不得不去填補更大的漏洞。這些漏洞顛倒了人們的生活,讓人活著苦不堪言。

問:客觀存在為什麼誤人?

答:人們認為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與人無關的獨立存在。客觀是不可改變的,生命和生存事實都是客觀的,我們只能解決生存中遭遇的問題,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原理和生存的法則。在這種客觀存在的面前,人能覺悟什麼?人能否認或推翻客觀嗎?

問:古今中外,有人挑戰過客觀觀念嗎?

答:怎麼沒有,唯心主義就挑戰了客觀觀念。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的存在,否定了客觀存在,不過對於生命與生存,並未否定或改變認識及原理,只不過將生命及物質的來源從客觀自然轉移到上帝與神那裡,將客觀存在與上帝融為一體,是上帝創造了客觀存在,上帝就是客觀本身。

問:唯物與唯心的生命觀依舊吧?

答:它們的生存理念完全一致,只不過生命的來源處有區別,一個來自客觀,一個來自上帝,但都是一樣的生命個體,一樣需要競爭生存,只是競爭規則不同,一個由自然法則裁決,一個由上帝裁決,其結果卻是一致的,人都得吃苦受難,為活下去受盡折磨。

問:如果不以生命來定義人的存在,客觀和上帝就都不需要了嗎?

答:正是,沒有客觀存在和上帝的存在,人怎麼活?沒有生命競爭邏輯,人還能活嗎?所以,無論如何,人都不能否定生命原理和生存理念,然而,只要奉行生存理念,人就只能吃苦受罪,並且永無出路。(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電子書:《感知新世界》。

相關焦點

  • 時間存在嗎?鐘錶上的時間並不存在,鐘錶外的時間客觀存在
    時間存在嗎?時間當然是存在的,如果時間不存在,我便無法寫出這篇文章,你也無法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日常所談論的時間,往往指的就是鐘錶上的時間,當我們想要知道時間,也會很自然地拿出手機,這使我們誤會了時間就是我們在鐘錶和手機上看到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不過是一種人類所發明的計量方法,我們習慣性地將這種計量方法稱之為「時間」,而當我們開始談論真正的時間時,我們會將兩者混為一談,自信滿滿地說:「時間並不存在,它只是一種計量方法」,其實完全是兩回事。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光子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量子態中的一個,但是只有當某個人實際對其進行測量時,才能確定是哪一個量子態;在這之前,可以說這個光子以疊加態存在,兩種條件同時都是真實的。實驗過程中,一位科學家按部就班地測量光子,引發坍縮。他觀測到的光表現為粒子狀態。另一位科學家不知道已經有科學家測量過了光子。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光子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量子態中的一個,但是只有當某個人實際對其進行測量時,才能確定是哪一個量子態;在這之前,可以說這個光子以疊加態存在,兩種條件同時都是真實的。實驗過程中,一位科學家按部就班地測量光子,引發坍縮。他觀測到的光表現為粒子狀態。另一位科學家不知道已經有科學家測量過了光子。然而,光子在第一位科學家的測量下已經具有確定的形態(粒子狀態)。
  • 駁傳統客觀存在論,論科學並非是客觀存在的某種規律
    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定義科學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科學是反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只要是客觀存在的,都可以說是科學的,因此,沒有無法解釋的事情,只有沒有被認知的事物,而認知也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這句話對科學的定義並不精準,可以說是錯誤的。
  • 事實:讓意識內容與客觀存在相吻合
    很多的意識存在並不屬實,並不符合客觀實際,並不如實反應客觀存在。再次強調,你看的那些電視劇,或許並不符合實際,你對某個人的想像,或許並不符合這個人的真實內心想法和做法,你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或許並不符合自己的未來現實,你的所謂的方法,你認為能夠達成目標,或許並不能達成目標,會失敗。
  • 大開眼界的理論:存在其實並不存在!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119)《存在其實並不存在》科學研究對物質進行分解的最後結果是:物質其實並不存在,物質的最終形式是能量。愛因斯坦也說:時間與空間並不存在,都是人類自己的錯覺。那麼,存在是什麼?我們面對的、身處的和我們自身是什麼?這個實實在在的世界難道不存在嗎?一切的事物難道不存在嗎?我們自己難道也不存在嗎?這讓人徹底不懂了,怎麼能說存在不存在呢?但真正的事實和結論就是:存在其實並不存在。我們見到的事物、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都是發生的事實,但卻不是我們概念中的存在。
  • 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可能並不存在
    通過測量確定的事實應該是客觀的,這樣所有的觀察者才能達成共識。維格納最初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悖論,他認為把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描述成一個量子對象是荒謬的。然而,他後來背離了這種觀點,根據量子力學的正規教科書,這樣的描述是完全正確的。新的實驗維格納想像的場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但真的能反映現實嗎?在科學上,這一問題幾乎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 是人類定義的還是客觀存在的?
    是人類定義還是客觀存在的?科學的本質是客觀的還原宇宙事實真相。能夠客觀真實的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的觸角可以延伸到所有領域,可以把一切事物當成研究對象,來客觀的還原事物的真實的樣子以及弄清事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 物質就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然認為多種多樣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物質,那麼我們撇開各種現象質的多樣性,就可以發現他們歸根到底有一點總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事實。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森林、鳥蟲走獸等等,不管形態上如何千差萬別,卻並不像唯心主義者所說的乃是人們意識中的東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在人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著的東西。根據這些現象的這些共同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物質就是脫離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 心靈感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
    聽臨沂市周易研究會胡秉言老師講:心靈感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心靈感應,不僅僅發生在「母子、父子、兄弟姐妹」等親人之間,有時也常會發生在熟人甚至陌生人之間。心靈感應,表面上看起來很神秘,實質上並不神秘,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現代物理學「量子糾纏」理論告訴我們:同性質的兩個粒子,不論相隔多麼遙遠,只要某一個粒子向東移動一毫米,在遙遠他方的另一個粒子也會在同時感知到另一個粒子向東移動了一毫米的事實。現代的「量子通信」技術就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
  • 赫瑞瓦特大學研究:量子力學中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魏格納原本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悖論,但他認為將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描述為一個量子物體是荒謬的,然而他後來遠離了這一觀點。根據有關量子力學的正式教科書,該描述是完全正確的。這個場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但它反映了現實嗎? 直到最近, 科學家幾乎沒有什麼進展。
  • 糾結萬年:生命竟然並不存在(醍醐灌頂)
    佛陀說過「凡所有相盡皆虛妄」,佛陀深邃洞穿的眼光,早就看透生命也只是一種幻象,並不真實,是生命個體的「我執」、「法執」的無明,而變幻出來的夢幻泡影,人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因緣聚合,只是一團執著和煩惱,因應著累世的業力和毫釐不爽的果報。佛陀在2500多年前能夠透過物質的障蔽看透這一層,是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思維奇蹟,或者說,佛陀的思維根本不同於我們。
  • 哲學終極之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
    《哲學七大終極之問》第1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作者:蔡銀兵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作為讀者的你是否曾懷疑過?世界到底是真實而客觀存在的,還是我們主觀意識建構出來的,至今沒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在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眼裡,世界是理念的世界,是思維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換言之,所有失去意識的世界,將成為一片虛無,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 我們如何明確這個世界是客觀存在,而不是為「我」而存在的呢?
    巴克萊不看月亮時月亮在巴克萊眼中不存在了,但月亮依舊在看月亮的李克萊眼中存在。同樣,李克來的感覺經驗決定不了張克萊眼中的月亮是否存在,餘此類推,月亮的存在,不受任何個人感覺經驗的決定。雖然巴克萊看月亮,月亮在他眼中存在;巴克萊不看月亮,月亮在他的感覺經驗中消失。
  • 時間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
    時間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時間,有了時間我們就能夠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時間的測量和計數也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有個問題需要弄清楚,那就是時間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以客觀世界為前提是個巨大的謬誤,我們自己才是一切存在的前提!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35)存在的前提從純理論看,存在沒有前提,存在只有客觀做前提。但對人來說,這個理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理論上的客觀沒有對象也沒有主人,因為誰也不可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因為客觀不允許有任何立場。我們只能站在人的立場上,一切存在都只能是對人來說的,因為我們無法不讓存在不以我們為前提,也就是說,不以人為前提的存在不存在。
  • 人類終於覺悟:死亡並不存在!
    人們又從動植物趨生避死的行為現象中得出生命與死亡的邏輯,因此,人們毫不懷疑死亡是一種客觀事實。其實,死亡的生理概念十分簡單,就是代謝停止,生命的機能瓦解。但死亡的倫理概念就非常複雜了,它表達為自我不復存在,擁有全部喪失,生存關係被取消,一切的目的與意義被取消。我們很容易發現,生物性的死亡很容易表達,邏輯也很圓滿,死亡是代謝和更新的必要過程。但從倫理上,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準確地解答死亡是什麼?
  • 涉及到量子力學時,「共同的客觀現實」或許不存在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涉及到量子力學時,所謂「共同的客觀現實」或許是不存在的。光子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量子態中的一個,但是只有當某個人實際對其進行測量時,才能確定是哪一個量子態;在這之前,可以說這個光子以疊加態存在,兩種條件同時都是真實的。在思想實驗中,一位科學家安靜地分析了光子並確定了光子所處的量子態。另一位科學家在不知道前者測量結果的情況下,證實了該光子——以及前一位科學家的測量——仍然存在於所有可能結果的量子疊加態中。結果,兩位科學家各自經歷了不同的現實。
  • 觀念逆轉: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著什麼?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21)《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著什麼?》生命與死亡的概念是我們的主觀設定,其實並不存在,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存在正在我們的感知中存在,我們與正在被感知的一切事物構成了存在。這取消了客觀存在的概念和主觀存在的概念,存在是感知運動的表達,即存在不是我們看到的,也不是我們想到的,存在就是我們自己的存在。我們是存在的主體,不是存在的依附者和認識者。沒有生命概念的阻隔,我們就是存在本身,我們就是存在正在存在。
  • 地球人,怎麼還在執迷不悟?
    地球人,怎麼還在執迷不悟?比如說冰河期的解釋,經研究在地球的歷史上,存在有長時期的低溫狀態。在低溫的冰河時期,地表平均溫度要低於正常溫度10~15℃,地球大部分被冰層覆蓋,海平面下降,動植物沒有活力。用陽光普照地球的理論就無法找到原因,用地球磁場理論就可以給予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