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定義科學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科學是反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只要是客觀存在的,都可以說是科學的,因此,沒有無法解釋的事情,只有沒有被認知的事物,而認知也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這句話對科學的定義並不精準,可以說是錯誤的。這個定義無形中先驗的決定了一個「客觀存在」,這本身就並不科學,是一種哲學觀念,或者明確的說就是一種觀念類認知。
科學的核心定義應該是經驗類認知,而不是觀念類認知,一種意識從隨機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統化,再到工具化下的經驗類認知。科學與古老的經驗類認知以及生命對外部的應激感應是同源的,是生命對外界應激感應的高級階段。這裡特別強調的是感應,而不是「客觀存在」,所謂的客觀存在是一個觀念中的概念,沒有生命對外部的感應,就不能說有客觀存在。這一點上,哲學其實是觀念類認知,而觀念類認知在人類認知進化中只是中間的一段,即是意識的隨機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統化的階段,哲學也可以說是一種過去式的認知。而下一個階段是意識工具化,即科學。而科學的下一個階段是去除了觀念的純經驗認知。歷史上的迷信,全部是觀念類認知,經驗類認知,永遠會起作用,只不過看應用的範圍和可靠性。
甚至還會有人提出「世界上真的存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嗎?」這種提問其實和上面的很多人對科學的定義有關,因為上面的定義先驗了一個客觀存在,這是絕對的。而所有絕對的認知,都可以被證明不能證偽,是觀念類認知。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本質在於幾乎所有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人)還沒有弄清科學是什麼?科學理論是什麼?
我對科學的定義如下:
科學,就是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
科學的本質,是一種經驗類認知,和古老的經驗認知、以及其他生命的應激感應是同源的。但是科學又是人類意識從早期的隨機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統化再到今天的最高階段工具化下的經驗認知,在意識工具化下,經驗認知不僅僅包括直接的應激感應,還包括通過意識工具思維加工放大後的再次通過應激感應檢驗過的經驗認知。
所以,科學既然是經驗認知,就必然有還沒有被應激感應到的信息。也就是說比如存在不能被科學理論解釋的自然現象。
現在很多人把科學迷信化,這完全是錯誤的,又把經驗認知變成觀念信仰。科學的未來不是宗教、更不是巫術,當然也不是今天的科學形態(即科學理論形態),而是去掉了觀念(即科學觀念)的純經驗認知,而意識工具化的過程可能是由機器完成。
科學的核心定義應該是經驗類認知,而不是觀念類認知,一種意識從隨機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統化,再到工具化下的經驗類認知。科學與古老的經驗類認知以及生命對外部的應激感應是同源的,是生命對外界應激感應的高級階段。這裡特別強調的是感應,而不是「客觀存在」,所謂的客觀存在是一個觀念中的概念,沒有生命對外部的感應,就不能說有客觀存在。
科學並不是指客觀存在的某種規律,而是人類應激感應以及對應激感應在意識工具化下的思維加工放大並再次被應激感應所檢驗的信息。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如轉載請私信 @探索貓微博。歡迎直接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