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客觀思維:顛覆三觀的感知論,燒不死的布魯諾

2020-12-05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85)

問:人們的要求過分嗎?

答:這讓感知論者難以回答,將感知論用於治療生存模式下的問題是荒唐的,因為感知論的目的不是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取消這些問題,讓這些問題不可能發生。這和人們的思維模式相比有很大的逆向性,人們徹底被弄糊塗了。比如:生命可以沒有了嗎?矛盾可以永遠消除嗎?人與人之間可能不競爭嗎?他人可以是我嗎?更驚駭的是:物質不存在嗎?時空不存在嗎?世界只是人感知的嗎?人不感知世界就沒有了嗎?……這若干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就足以顛覆現行世界,這些問題一併端出,人們懵圈以後的第一反應,這是一個神經病理論,這不是瘋了嗎?

問:精彩一問是不是:究竟誰瘋了?

答:感知論的觀點與人們已有的觀念反差太大了,被嚇了一跳的人們根本不敢接受,他們慌忙把感知論斥為唯心主義,以為唯心主義就是最大的謬誤,殊不知感知主義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感知主義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是從未見過的新思想。感知主義不但徹底顛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論,還顛覆了所有的宗教觀念,顛覆了現有的所有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邏輯,這也就是說,感知論徹底將概念的世界翻了個底朝天。這讓人如何可以接受?馬上否定是最便捷的辦法,人們已經不屑於用燒死布魯諾的辦法來對待感知論,漠視與嘲諷是最新的辦法,無知與麻木是焚燒感知論的柴薪,積重難返的人類不會輕易掉頭而回。

問:感知論遭遇到的是人們的否定嗎?

答:其實不是,是人們無知的漠視與曲解,人們根本無法理解感知論提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視為外星球的理論,他們不會去辨析感知論的正確與否,也不會去研究感知論是否三洽,他們只會對感知論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性稍感興趣。然而稍有深入,他們立即感到不適,因為感知論最終要顛覆的是人的三觀,而不是現實的表象;感知論要改變的是人,不是物;感知論要改變的是理性,而不是事物。這也讓試圖將理論做工具的人大為失望,因為感知論改變的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感知論改變的是本體,而不僅是認識;感知論改變的是本質,而不是方法。於是人們發現,無法在生存模式下將感知論實用化。在將生存模式繼續下去的道路上,感知論毫無用處。

問:感知論是對生存模式的反動,怎麼會有用?

答:因為人類史上從未有過這種反動,人們會大惑不解,有人別出心裁弄出感知論來是為了什麼?有人立即以己之腹揣度為:譁眾取寵、沽名釣譽。他們沒想到,眾人不可理解的思想怎麼以獲利為目的?它怎麼獲利?除了得到漠視與嘲諷,感知論無利可圖。當然,人們的不理解,不影響它作為存在的真相存在,不影響它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堅定目的。人類從感知論獲得覺醒是肯定的,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問:你為什麼這麼自信?

答:因為存在的根本,即存在的真相就是感知方式,沒有第二種方式和第二條可行之路,人類遲早得回到根本,走在必然的道路上。主觀的唯物主義和客觀的唯心主義都不能讓人走遠,他們僅僅是片面的有某些效果的方法,並不能指導人類歸於真相,獲得真理,它們註定是人類過渡期的初級理念,是暫時的階段性的認識方法,當它們與感知論放到一起,理論體系即刻崩潰,它們製造的重重悖論也迅速瓦解,人們一旦放下唯物論和唯心論,立即就會理解和運用感知論,這種替換也是註定的,特別是當人類處於窮途末路之時。

問:人是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升級到感知主義嗎?

答:說改版到感知主義更為恰當,因為感知主義不是唯物、唯心主義的繼續發展,也不是對兩個主義的整合與修正,感知主義是徹底瓦解了兩個主義的基本理念,重新發現世界和重新解釋世界。當然,前兩個主義仍然是人把握世界的兩種方法,曾經對人類把握世界作出過貢獻,也是感知主義理論誕生過程的兩塊基石,當人們把它們封存在歷史博物館的時候,它們的思維習慣還會長時間留存在人們的行為中,可能人們得花相當的時間才能真正地放棄它們。

問: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誰更容易放棄?

答:其實兩個主義都具有相同的物質觀,它們其實是人的左右兩面,其核心就是客觀思維,人比較容易放棄唯物與唯心的立場與觀點,但很難放棄客觀思維。其實這恰是一個極大的誤解,人們放不下的客觀思維就是主觀意識,真正的客觀思維到感知思維才開始,那時候,人們才知道從存在的本來出發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怎樣運用純客觀的思維來認識事物和認識自己,客觀是存在的本來,絕不是唯物的客觀存在。(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電子書:《感知新世界》。

相關焦點

  • 終結浮躁的思想亂象,中國首現感知論!
    當我們以懷疑的眼光注意到感知論的時候,你發覺了什麼不同?我們需要感知論嗎?在我們厭倦了理論說教的態度下,我們能接受這種顛覆了所有理論的理論嗎?感知論出現的時機是萬論興起、莫衷一是的時代,人們會在乎名不見經傳的感知論嗎?我們會有耐心理解這與我們的思想觀念大相逕庭的另類思想嗎?絕大多數人需要的是成功的經驗和競爭的策略,是積攢財富的秘籍和如何獲得各種機遇的方法。
  • 揭穿客觀世界的荒謬性,原來世界的來由出人意料!(顛覆認知)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67)世界在哪裡?世界的地址在哪裡?我們可能會從宇宙的銀河系、太陽系然後找到我們所在的地球,我們會認為這就是我們所在世界的位置。唯物論認為,客觀世界是一個固定的空間,裡面裝載著所有的物質,並且運行著時間。(牛頓的固定時空論)唯物論從哪裡憑什麼得出來的這個認識?憑我們直觀的感知,再加上一種想像,客觀世界就這麼誕生了。不知道客觀存在這個概念起自何時,有什麼根據?客觀是什麼?還真難為前人有如此想像力,這個想像出來的與誰也不相關的客觀世界竟然困擾智慧的人類直至今天。
  •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大家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太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太陽甚至無法成為一粒塵埃,太陽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當中,最為普通的一顆,而宇宙對於人類來說,目前充滿著神秘感,以人類的科學技術來說,我們現在也僅僅探索到了宇宙的一些皮毛而已。
  • 客觀歸責論的精神
    青山一別 海來阿木 客觀歸責理論此處的客觀,有兩層含義。一是這種歸責,沒有主觀判斷因素,二是指客觀階層,即指在構成要件該當性階層的歸責。說到這兒,必須插入三階層,才能有助於理解,三階層是指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客觀二字的來由在於構成要件該當性,如果說也部分包含違法性衡量問題,不妨理解為提前進行。
  • 量子領域最令人無法理解、顛覆正常思維邏輯的兩個原理,請認真看
    下面給大家講一講量子領域中最令人無法、顛覆正常思維邏輯的兩個原理,請認真看,看懂了它,才真正能領悟了量子領域的神奇。一、態疊加原理(不確定性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以觀察為結果導向的狀態,量子領域的粒子處於一種疊加狀態,例如電子A此時可能位於1點、也可能位於2點,那麼電子A就處於一種既在1又不在1,既在2又不在2的疊加狀態,那麼這個疊加狀態什麼時候被打破呢?
  • 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軟禁,宗教神學在當時已經戰勝科學?
    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軟禁,宗教神學在當時已經戰勝科學?宗教可以戰勝科學嗎?在某一個時間段,確實是有可能的。別說是在古代,在21世紀,戰勝科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一些亞洲中部國家,是不允許教授進化論的,因為這種科學理論違背了教義。
  • 布魯諾究竟因何原因被羅馬教廷燒死
    但是,近些年,關於布魯諾之死,中文知識界流傳著這樣一種「正本清源」的說法:「布魯諾被處決,與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不是因為研究科學被燒死的,他被處死的原因,是因為宣揚異教、宣揚巫術、否認教會的聖統制。」這是一種有必要細加分辨的說法。首先,此說非是憑空而來。
  •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是什麼-知識百科-川北...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時間:2015-04-21 10:27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 - 請問網絡上的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盡毀、三觀不正是什麼意思?
  • 生命觀念不能自圓其說,還能客觀存在下去嗎?(理性反思)
    我們明明知道客觀存在和生命存在都是不能成立的理念,但我們還是執意將它們樹立起來,為了堵住非常明顯的邏輯漏洞,我們用「不可知」三個字來打發。不可知實際上就宣示了兩個存在的非邏輯和非理性,這種先置的、強行的、不講任何邏輯和道理的存在宣示了無理性的開始,其後,我們再用理性與邏輯來證明它們就純屬笑談。
  • 生命起源與人類發展:從「燒碳」到「燒腦」
    生命起源與人類發展:從「燒碳」到「燒腦」,從生化反應到符號邏輯回顧生命起源與發展歷史,不外乎是一個從生物化學反應到符號邏輯、從客觀到主觀的發展過程。首先是一個「燒碳」(指生命體通過消耗能量來維持機體的生存和物種的繁衍)的歷史,其中包括了無氧酵解、有氧代謝。只有到了人、也只有人類出現之後,才能夠開始「燒腦」(指人腦的意識和思維能力)。「燒碳」是生物體(肉體)存在的基礎,即生物有機體需要通過物質、能量的循環而存在;而「燒腦」則走向了意識、思維、思想、精神、意志和信仰等高級層次。「燒碳」是生物化學反應,而「燒腦」則是典型的符號邏輯思維過程。
  • 關於布魯諾名人名言
    布魯諾2、我認為勝利是可以得到的,並且勇敢地為它奮鬥。我的後代將會說:他不知死的恐懼,比任何人都剛毅;認為為真理而鬥爭是人類最大的樂趣。。布魯諾3、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徑。布魯諾4、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 顛覆你三觀的埃及手
    比如,擺九十度直角,手腕旋轉變化等等.直到最近幾年出現的一位美國年輕人的出現,才徹底打破了我們對埃及手那根深蒂固的理解和認識,可謂顛覆了Tutting的三觀。那麼,他就是我們本期要介紹的人物——Strobe(頻閃)。
  • 漫威:喪屍病毒入侵地球,4大英雄「邪惡形態」,網友:顛覆三觀
    【漫威:喪屍病毒入侵地球,4大英雄「邪惡形態」,網友:顛覆三觀】 1、帥氣的斯塔克,霸氣的Mark作戰鎧甲,被「喪屍病毒」感染之後竟成了這樣,反差真的很大!2、硬漢類型的美國隊長,帥氣的臉龐,被感染後也成了這般模樣,成為了邪惡的化身。
  • 布魯諾因為日心說被燒死?真相沒那麼簡單
    或者,更進一步而言,布魯諾是一位科學的殉道者,他的死就意味著「宗教對科學的壓制和迫害」。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種歷史觀形成是有客觀局限性的:一方面,此前關於布魯諾的研究一直囿於史料的不足——拿破崙將大批梵蒂岡的文獻送到了巴黎去做紙箱子,其中就包括了關於布魯諾的審判。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你不進步,你就落後,你一落後,你就得被欺負」 這是進化論影響整個世界的核心所在,也是生物階段最強有力的論證! 所以近幾百年影響人類思維觀念「最偉大的人」這個稱號頒給達爾文是絕對不容置疑的.
  •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首度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首先,我們必須擯棄物質獨立存在的客觀觀念。物質,比如粒子,它們開始呈散漫的游離狀,其實就是無狀態,它們突然間集合或是變得有序,是一種力或者能量讓它們集聚或做有序運動的。這種「力」就是一種規則,是在某個範圍以內運動的作用於介質的方式,是能夠改變介質,比如粒子和夸克運動形態的理由和原因。這種「力」並不能看成是物理的,它是一種抽象的規則到作用力的過渡形態,這個最原始的規則的力的來處就是非感知領域。
  • 《非暴力溝通》解讀:放下主觀評斷,客觀描述事實,讓愛融入生活
    我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詮釋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直接表達你對事情的詮釋,那麼在溝通過程中,就會忽視事情的原貌,造成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誤會。因此,我們有必要給對方描述清楚事實是什麼。2.我們需要跳出自我,觀察自己和他人的事實。
  • 柏拉圖的「三觀」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理想國》和《法律篇》中,而且柏拉圖的教育「觀點」也非常多,今天老師總結了柏拉圖的「三觀」,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柏拉圖的世界。一、學習觀-「學習即回憶」柏拉圖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者。他把世界劃分為兩種:「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1.「理念世界」他認為「理念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永恆不變的。
  • 論真理的範圍性——範圍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傳統思維模式,把觀察對象也就是客觀事物看作一個平面,而範圍論則把觀察對象也就是客觀事物看作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由此產生兩種不同的真理觀:傳統思維模式認為,真理就是我們的觀念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科學理論,也就是說科學理論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規律性;範圍論則認為,科學理論,僅僅只是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某一部分的性質、特徵以及規律性,因此,科學理論的真理性僅僅只是就一定的範圍而言的。量子力學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場科學革命,更為重要的是一場思維模式的革命。
  • 什麼是感知?你有感知嗎?
    什麼是感知?感知即我們對外界或者內界信息的感覺和知覺。那麼,你有感知嗎?也許,我們往往會附和著表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但未必真的有感知。但是對於沒有見過沒有吃過柚子的人而言,是無法感知到的?什麼是柚子?什麼是苦柚?苦柚有多苦?直到多年以後,才知道苦柚原來這麼苦,柚子原來這麼好吃。小時候,寫作文時,往往會寫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但是經常看到的不是這樣子的。但是寫作文時,如果不寫飄揚,好像犯了錯似的,讓人甚至疑惑感知是否有問題,讓人疑惑大家為什麼都如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