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首度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2020-12-03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29)

《感知運動發生的原理》

感知論提出,一切的存在都是感知運動,人們不免要問,感知是怎麼開始運動的?感知運動的原理是什麼?首先,我們必須擯棄物質獨立存在的客觀觀念。物質,比如粒子,它們開始呈散漫的游離狀,其實就是無狀態,它們突然間集合或是變得有序,是一種力或者能量讓它們集聚或做有序運動的。這種「力」就是一種規則,是在某個範圍以內運動的作用於介質的方式,是能夠改變介質,比如粒子和夸克運動形態的理由和原因。這種「力」並不能看成是物理的,它是一種抽象的規則到作用力的過渡形態,這個最原始的規則的力的來處就是非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的出現區域就是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造就出一種運動方式,這個運動方式創造出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是感知體,一個是被感知體。這個運動的結果就是在感知體處呈現出來的物質性事實,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存在,而這個「所知」就是感知。在感知以外還存在著什麼,我們一概不知,而且永遠不知。注意:這個「知」就是感知的方式,因為我們只能以感知的方式體驗到存在的事實,而存在的事實只能以感知的方式呈現,所以,我們必須給一切存在加上感知的前提,就是:感知存在。

以上就是感知運動的發生原理,已經不能說得再具體了,再具體也只能增加一些比擬和描述。理解感知原理的關鍵是放棄唯物觀的物質意識,重新發現物質產生的原因及過程。這個原因及過程正在被科學的量子力學所揭示,與其說量子力學是一種儀器下的物理狀態,還不如說它的本質是一種哲學思辨。量子力學已經即將和感知論會師,這才將是人類世界首次真相大揭秘。僅僅依靠量子力學的物質現象揭示不足以揭開人類世界的存在真相,而且極容易將人誤導入精神及宗教信仰的區域,作出人的主觀精神或宗教意義的解釋,這將消解量子力學發現的意義,將人導入新的誤區。而感知論則完美地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生命及人的起源,在物質和生命之間,發現了新的聯結關係,真正揭示了物質與生命存在的目的與意義,這是人類存在真相的終極性揭示。量子力學的每一項研究成果都在有力地證明感知論的正確,而感知論不僅僅揭示了人類世界的來源與去向,並且完美地構建了人類社會的相處模式和存在形態,這種倫理式的理念是量子力學無法構建的,也是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根本無法完成的意識形態建築。感知論到達的人文境界是人類的終極去處,是人類最終的歸宿。

感知論與科學研究最終合龍,只證明一個道理,終極真相只有一處,存在的本質只有一個,人類的出路只有一條,其他的猜測、想像及假設都是暫時的,不會長久存在。因為它們終因不合於存在本質而崩潰,而感知論構建的理論體系是回歸於存在本質的基本原理,它不會脫離存在而另建一說,所以它的理論會不斷得到存在事實的證明,目為它就是存在的真相,存在不會有另外的真相,這就是感知原理及其理論長久可靠的根本原因。人們盡可以懷疑感知理論的正確性,但是,從感知理論出世起,人們再也找不出比感知論更完善更符合邏輯的另外的理論體系。人們會竭力證偽感知論,但很快會發現是徒勞的,因為人們不可能用感知方法來證偽感知理論,相反,生活體驗和時間推移只能越來越多地為感知理論證真,因為人們的生活行為就是在為感知證真,也只能為感知證真。

理論上,只有另外的存在方式,即非感知才能為人類的感知活動證偽。但從邏輯上講,非感知就是不能感知的存在,即使有也與人類或感知體無關,也許它們在進入感知領域前是存在的,但難知道呢?這個「不知道」就是人類的終極界限,這個界限才是人類世界能夠存在的根據,如果沒有這個界限,那麼一切的存在都不會存在。(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人類問題的總根源被找到,量子力學思維揭開一切迷惑的根底!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99)99、客觀存在還能存在多久?我們一直持有客觀存在觀念達數千年之久,我們並非沒有質疑這個最古老的觀念,但卻一直沒有推倒客觀存在觀念的足以讓人信服的理論出現,唯心主義曾經發起過有力的挑戰,結果因為自身不能自圓其說而不了了之。
  • 量子力學揭秘:如果世界是假的,我們自己是真的嗎?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135)《如果感知不是真的,那什麼是真的?》這無疑說明,任何證明事物存在的方法都是感知方式的延伸,任何方法都是在感知,無論真與假都是感知的結果。這讓人難以理解,事物存在不存在與我們感知不感知有什麼關係?事物存在著,我們感知著,兩不相干,這是人類最普遍最深入人心的世界觀。龐大的科學體系就建立在這種觀念的基礎上,直到量子力學才將存在與觀測聯繫在一起。
  • 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 牛頓與量子論的關係
    這是我們進入量子世界的第一課,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量子論和量子力學呢?這些名詞聽起來都是很高大上的,通常你翻開所有的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你總是在第一課裡面就能看到弗蘭克做錯什麼事情、愛因斯坦做了什麼事情、波爾又做了什麼事情,所有的教科書都是按照歷史的順序來講兩者的,我就得這麼講呢應該是很違反邏輯的,但是量子論確實是這麼來發現的。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 |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29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丨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轉發自李嘉琪公眾號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29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量子論一般是指舊量子論,最早由普朗克在解釋黑體輻射時引入的最小能量單位,後來被愛因斯坦通過對光量子化解釋光電效應後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在早期量子論中,愛因斯坦是主要的研究者之一,所以愛因斯坦是量子論的主要奠基人。
  • 為什麼有人說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在人們認識微觀世界和原子結構的過程中,新的思想和理論不斷產生,量子力學就是在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波恩,泡利,狄拉克這些物理學家們共同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建立在早期量子論的基礎上,量子論的三巨頭就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玻爾的原子內部能級量子化。
  • 揭開人間世界的蓋子:曝光生命與死亡的真相!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20)《生命與死亡的事實真相》沒有人會否認生命與死亡是發生的事實,但生命與死亡為什麼會存在?這就是千古難題了,我們只知道事實的存在,不知道事實的真相。我們以為眼見為實的事實就是真相,我們不知道這是主觀的假象,主觀的假象仍然是確鑿的事實,只不過它僅僅有一個事實的外殼。事實的解釋和事實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我們賦予表象事實以主觀涵義,扭曲了事實的存在本意,使事實的性質與目的全然改變。這時的事實就是我們主觀作用力下的假象,這種假象的欺騙性足以讓人永遠迷惑其間,不能自拔,生命與死亡就是這樣的事實。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先說說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異同。同的是它們都是近代史上推動人類文明的裡程碑,都是科學巨大貢獻。異的是,它們三者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層次不一樣。其中《物種起源》當然影響最大,而且也最偉大。因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無法與進化論相提並論的。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對宇宙規律更,是經典物理的進一步深化。人類在經典力學的指引下,走過了幾百年,取得了許多進步和發展。
  • 時間是可逆的,只是量子力學不允許我們感知並記住這個過程
    它被嚴格遵守,甚至在量子力學中也是如此。然而,定律2隻是一個「事實上」的物理定律。相反,嚴格的物理定律都是「時間可逆」的,也就是說,原因和結果實際上是可以互換的。從理論上講,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杯子是有可能跳起來重新組裝自己的。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 網友問:量子力學違背前因後果論嗎?
    有言論說量子力學與因果論相悖,指的應該是量子力學中的延遲選擇實驗,在該實驗中,我們後期選擇「放」或者「不放」光子檢測器,似乎會影響光子之前選擇走的路徑,從某種層面來看,似乎是違背前因後果論的。而量子力學不一樣,量子力學是基於概率的,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之一,一切基本粒子的運動,都遵循薛丁格方程的描述,粒子某時某刻所處的位置,是空間的概率函數。
  • 量子力學表明,物理學可能是一門感知科學,而不是觀察者的現實
    量子力學最奇怪的理論含義之一是,不同的觀察者對相同的事件序列可以給出不同的解釋。正如物理學家Carlo Rovelli在他的關係量子力學(RQM)中強調的那樣,這意味著不應該存在絕對的獨立於觀察者的物理量。所有的物理量——整個物理宇宙——必須相對於觀察者。因此,認為我們都擁有相同的物理環境的想法一定是一種幻覺。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
  • 豆瓣9.3分的量子力學科普書
    今天有書君想要分享給大家的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啊,叫做《上帝擲骰子嗎》,啥意思呢,這上帝就這麼沒正形嗎,關乎人間大事的決定,要擲骰子?這句話源於愛因斯坦與物理學家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長期爭論。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為隨機、無序、偶然而出現的。不過這個理論可就令終身都在追求真相的科學家們感到尷尬了。
  • 宇宙全息論: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投影,每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
    但是我們卻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追求著宇宙的真相。他不僅在量子力學主流研究中做出其獨特的貢獻,還在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中,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玻尓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他於1952年發表的關於量子因果解釋的兩篇著名論文,一直是實在論物理學家從事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鼓舞力量和思想源泉。他堅持科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描述自然,還在於理解自然。他強調科學觀念中概念的明晰性,高度重視第一原理的基礎研究。
  • 宇宙全息論: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投影,每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
    戴維·玻姆,全名戴維·約瑟夫·玻姆,美國人,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他不僅在量子力學主流研究中做出其獨特的貢獻,還在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中,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玻尓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他於1952年發表的關於量子因果解釋的兩篇著名論文,一直是實在論物理學家從事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鼓舞力量和思想源泉。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特別是數學中的「概率論」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學」剛剛提出來之後,都不受人們的歡迎。但是一旦「概率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類的「近代文明」馬上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還得從一個小小的賭博遊戲說起。在很早以前,人們就發明了一種「賭博」的小遊戲,某人拿起一枚硬幣,不斷地隨機向桌面拋擲,然後以此來定輸贏。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至今仍是理論物理界的研究熱點。
  • 量子力學是非決定論嗎?
    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