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 牛頓與量子論的關係

2020-12-05 心情好的時候說

這是我們進入量子世界的第一課,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量子論和量子力學呢?這些名詞聽起來都是很高大上的,通常你翻開所有的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你總是在第一課裡面就能看到弗蘭克做錯什麼事情、愛因斯坦做了什麼事情、波爾又做了什麼事情,所有的教科書都是按照歷史的順序來講兩者的,我就得這麼講呢應該是很違反邏輯的,但是量子論確實是這麼來發現的。

當然是按照歷史上的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一環套一環的發現的,但是我們要全部復盤這個歷史的荒漠,發現邏輯上其實它不是最好的、最簡單的一種走法,今天的我們就不想從這個歷史的順序來談這個兩個,我們恰恰要從邏輯的角度來談量子力學。

大家知道在牛頓的時候,現代科學誕生了,我們講的是現代科學,牛頓的力學,牛頓的萬有引力,所有的這些發現後來在物理學裡面呢,都會總結成牛頓的物理學規律。那麼這些物理學規律呢,今天回過頭來看看呢,它只適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看到的一些宏觀的現象。比如說飛機的飛行啊、汽車的跑動啊、火車的跑動啊、蒸汽機的運行規律啊、甚至包括太陽、地球、行星、宇宙的運行規律,它其實都是一些宏觀的,這些東西呢我們講都遵循牛頓世界的物理學規律。

牛頓世界的物理學規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什麼?就是可以做確定性的預言,比如說太陽在早上升起來,太陽在黃昏的時候落下去。那麼我們知道這些預言基本上都是確定的,比如說明天的太陽是八點鐘還是七點鐘升起,七點鐘還是八點鐘落下,都可以做非常非常確定的預言,而且可以精確到比秒還要短的時間,位置呢可以精確到比釐米還要短的還,要小的空間上面的一個尺度,所有這些規律呢我們把它叫做決定論的,就說我知道了現在某一個物體的位置和速度,我就知道它以後任何一個時刻的位置和速度。牛頓的理論有兩種叫法:一種叫做決定論;一種叫做牛頓的機械論。

我們回過頭來問這些決定論的預言一定是終結的嗎?一定它不可改變嗎?量子論說:不。當然我們還要談到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呢,就是說所有的宏觀物體的背後,還有沒有我們所不了解的地方,比如說我面前放著一臺電腦或者我面前放在一個桌子,這個電腦我可以拆解對吧。大家都知道這個電腦裡面有顯示屏,然後拆開了以後有主板,主板裡面還有一些集成電路,然後你一直一直分解下去,會分解的非常微小的地方。

但是這些微小的地方我們都知道是人造的。非人造的比如像我面前的這個桌子,它是木製的,然後我用顯微鏡來看,我會看到這個鋼化的細胞,大家都知道其實細胞最早發現也是通過這個研究木頭裡面的紋路,把它分解成非常非常細緻的時候,讓我發現了有細胞這麼回事,但是比細胞還要小的呢,只要你有足夠強大的放大鏡,你會看到細胞裡面有很多更微小的結構。當然我們不談這個細胞核或者線粒體,甚至到DAN。比DNA還要小的東西就是這個分子和原子。

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這個呢我們就回到了古希臘的原子論,當然古希臘的人的只是在邏輯上去推演,他們想了解萬事萬物的裡面,背後有沒有更基本的東西,那麼在古希臘人不同的哲學家,他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有氣、有火諸如此類的原子論。到了19世紀下半葉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分子、原子論。比如說波茲曼這麼一個大的物理學家,他說很多宏觀的現象,比如說熱量從溫度比較高的地方向溫度比較低的地方流,他說我可以通過分子、原子這個理論來解釋。同樣的氣體裡面的氣體的規律,比如說氣體的膨脹啊、氣體的壓強啊、氣體的密度啊,這些東西呢我們都把它叫做宏觀的量。

牛頓的世界,牛頓的概念就是從這個地方出發,一切的東西都是很宏觀的。我摸一下這個東西啊,我說它有溫度;稱一個東西,我說它質量有多重。當然還有大氣的壓強,比如說我現在地面上,我說這個是一個大氣壓,然後我跑到高山上,我發現氣壓低了。比如說我們去青藏高原去玩,通常的情況下水燒到100度它就開了,到了青藏高原的話它由於它的壓強低了,那麼水不到100度就開了。所有的溫度、大氣壓的壓強、海水的溫度、海水的密度,這些都是宏觀的概念,這些都是在19世紀末往前推,一直推到牛頓、伽利略,甚至更早古希臘,我們整個人類都是用這種宏觀的概念來描述這個世界。

可是其實除了古希臘開始原子論,到了19世紀上半葉的原子論,科學家開始去想像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因為假定你沒有足夠的大的放大鏡對吧,我們不知道木頭裡面有細胞,更不知道這個木頭細胞裡面還有分子、原子,所有的這些古希臘的哲人以及了19世紀物理學家他是用想像的。他說我要解釋一下宏觀的現象呢?我要再問更根本的原因呢?誒,有一個最簡便的辦法,就是假定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比如說到了波茲曼他就說:哈哈一個氣體的溫度,其實是標誌著這個氣體裡面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的速度,它的速度越高,它的溫度就越高,當然這是一個假說。

相關焦點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物理學史上第二朵烏雲,量子論的大爆發!從根本上了解量子力學
    在19世紀末的時候,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物體的溫度和輻射能量之間有怎樣的關係。經過科學家們前赴後繼的努力,終於得到兩套公式,但問題是其中一套公式啊只對電磁波的短波有效,另一套公式呢這對長波有效。
  • 網友問:量子力學違背前因後果論嗎?
    有言論說量子力學與因果論相悖,指的應該是量子力學中的延遲選擇實驗,在該實驗中,我們後期選擇「放」或者「不放」光子檢測器,似乎會影響光子之前選擇走的路徑,從某種層面來看,似乎是違背前因後果論的。當基本粒子系統足夠龐大後,單個粒子的概率疊加就滿足統計學原理,然後整個系統遵循的規律過渡到經典力學,所以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並非完全矛盾,而是在不同尺度和範圍內發揮作用。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而相對論則描述的是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尤其是引力大,速度快),而且兩者都可以在宏觀低速下兼容的牛頓力學,同時在各自的尺度內奇準無比。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學和物理的關係十分特殊,二者有時走得很近,有時又分離得很遠。然而回顧人類歷史,數學和物理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分開過,二者總是交相輝映和相互印證。特別是數學中的「概率論」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學」剛剛提出來之後,都不受人們的歡迎。但是一旦「概率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類的「近代文明」馬上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有人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
    我們來一個個解釋:量子力學兼容了牛頓力學而不是推翻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起源於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時代。真正奠定了現代科學基調的是牛頓,而牛頓的理論其實很好地解釋了宏觀低速下的物理現象,不僅準確,還能預測。科學家就拿牛頓的理論僅僅依靠紙和筆就預言了「海王星」的位置。
  • 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的簡單解釋
    量子博弈論,英文Quantum Game Theory,是量子理論與博弈論相結合的一門新型理論,通過對博弈現象的認知決策過程進行建模,運用量子力學理論數學方法,研究與描述博弈現象及其對策的交叉科學。量子博弈論是在經典博弈論基礎上結合量子理論而發展起來的。為解釋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有必要首先得從經典博弈論及其博弈的基本概念說起。
  • 量子力學是數學分析方法從物理學中分離出來的支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是量子場論。但量子場論之所以無法進行有意義的表述是因為它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進行有限的運算。並且對於反常情況或者非空集合是無法有意義的展開。此時波函數是場論的核心。你所糾結的量子場論和量子力學區別是在後者。你看到了問題和你所選擇的反射率物質基本粒子的具體情況關係,所以你是可以有所體會。對於場論而言其保守場同一性的論述是這樣:量子場論決定性質的保守場,而量子力學則是決定性質發散的保守場。所以有的區別是我們還可以對其表述。至於結論是不是這樣,就要看我們具體的具體觀察和實驗結果來判斷了。不是。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先說說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異同。同的是它們都是近代史上推動人類文明的裡程碑,都是科學巨大貢獻。異的是,它們三者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層次不一樣。其中《物種起源》當然影響最大,而且也最偉大。達爾文是生物科學的開山鼻祖,他的理論帶動和派生出了一大堆理論和科學門類,成為所有科學理論的基礎性理論。因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無法與進化論相提並論的。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對宇宙規律更,是經典物理的進一步深化。
  • 潘建偉:量子力學和意識產生可能是有關係的
    量子力學什麼時候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平時你在飛機上睡著了,你旁邊的這個人沒有睡著,你旁邊人睡著了,飛行員沒有睡著,飛行員睡著可能空姐沒有睡著,只有宇宙中每一個機器,每一個客體都沒有辦法告訴你你在什麼地方的時候,量子力學告訴我在某一些特定的條件下,他是可以處於這樣的相關疊加的狀態,這個地方的分析告訴我們,量子客體的狀態會被我們的測量所影響,你去看了它,它和原來的狀態不一樣了。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形式論,微分拓撲,代數拓撲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 量子力學
    第一個完整的量子場論,量子電動力學,包含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完整量子描述。描述電動力學系統通常不需要量子場論的完整框架。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是將帶電粒子視為受經典電磁場作用的量子力學物體,這種方法自量子力學誕生以來就一直被採用。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徐玢)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至今仍是理論物理界的研究熱點。
  • 量子力學是一個研究粒子動力學和量子狀態的科學
    量子科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量子科技的技術應用。其次量子科技的研究面向三個領域,一個是量子通信、一個是量子計算、還有一個量子生物。量子信息科學家常問的10個問題量子物理史話現實版什麼是量子物理?
  •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首度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這種「力」就是一種規則,是在某個範圍以內運動的作用於介質的方式,是能夠改變介質,比如粒子和夸克運動形態的理由和原因。這種「力」並不能看成是物理的,它是一種抽象的規則到作用力的過渡形態,這個最原始的規則的力的來處就是非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的出現區域就是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造就出一種運動方式,這個運動方式創造出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是感知體,一個是被感知體。
  • 量子力學違反了因果律?還是因為量子力學不適用因果律?
    其實關於物質本身的規律是很難用因果律來形容的,特別是微觀量子世界,試圖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還有那位打算獲知宇宙某一時刻的狀態而計算出宇宙未來的拉普拉斯則更是異想天開!一、什麼是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只要或者一切初始條件,那麼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用一套公式表達出來,即使再複雜,不過是輸入參數不一樣而已,有多少選擇參數,就有多少種輸出可能!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當我們精準的知道某一給定時刻太陽系中物體的位置和速度時,牛頓定律就能很精確的告訴我們未來很長時間內它們都在什麼地方。只有我們的所知並不完善時概率才會出現在牛頓物理學中,比如我們無法精確預測一對篩子將擲出幾點。然而對於新的量子力學,這種物理學規律的即時確定性似乎消失了。一切都如此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