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2020-11-05 東方亮2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我們和存在是一種相互運動的整體關係,也就是我們本身就是存在的重要部分,我們決定著存在的存在,存在也在決定著我們的存在。這宣告了唯物論的人與世界各自獨立存在、互不相關的關係結束,我們與世界成為一體,意味著我們不再利用世界或借居在世界上,我們的求存命運就此結束,我們與世界同在感知運動中存在。也就是,我們保持存在,世界才存在;我們感知到怎樣的存在,世界就怎樣的存在。

我們不是在求取生存,我們就是在當然的存在。

總之,一句話,意識決定現實!人類的認識將發生重大變革。

真的是這樣嗎?

量子力學理論能不能讓唯物認識論崩潰?

首先我們來看看量子力學是個什麼概念?量子力學和數學、物理學、經濟學、文學等等理論是一樣的,使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角度,一種方法,量子力學就是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如今的量子力學成為科學探索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者叫一個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角度,一個新的切入點。科學家在對量子力學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人類所不知道的成果,許多科學家也依據量子力學推理出了讓人們覺到匪夷所思的結論。

比如,美國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就從量子物理學角度出發,說人死後並未消失,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

  蘭薩說有了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接著才有宇宙,宇宙本身並不會創造生命,因為有了意識,才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人是不會死亡的,死亡只存在意識當中,我們一直被教導「人終有一死」,但本質上死亡只存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生命只是碳元素與其它混合分子的活動,一段時間後又回歸大地。

我以為此種互相矛盾的理論不值一駁。首先我們不能把物質存在與物質的在形式混為一體,從自然界構成的角度講,物質本身就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本質,一個是表現形式,本質是微觀的組成部分,表現形式是外在的組成部分,世界萬物的本質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但其結構構成和表現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會發生變化的。比如人的生命是一種物質構成的形式,人活的時候是一種組織形式,人死了以後是另一種組織形式,但無論形式怎麼變?最後都歸結於物資存在。其次,我們作為人,本身是地球的一部分,人本身就是一種物質存在,人的意識人的靈魂也是要靠物質的形式存在的,世界就是物質組成的。人的感知是離不開物質的,假如沒有光、沒有電、沒有電子核子質子等這些物質構成,就不會有動物,更不會產生人,所以。生命的感知也無從談起。感知是以生命為前提的,而生命的前提就是物質,大到宇宙太空小到電子核子原子質子,物資都是無窮無盡的,所以說,量子理論就根本證明不了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說唯物論崩潰了,還缺乏有力的科學的根據,從理論到實踐上,再到人們的常識上都站不住腳,如果想證明唯物論的崩潰,還需要拿出真實可信的科根據來。

相關焦點

  • 在量子力學中,沒有唯心和唯物觀念的區別
    一個從未聽過的理論怎麼能反物理呢.從來就沒有反物理,只有力學或物理的定義,量子力學本身就是平行並且系統化的一個理論物理世界從來都不反人類,人類自己才是反物理的。本人對量子力學不甚了解,只談物理的角度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後有表象,表象只是對本質的呈現,本質永遠是先有物理規律,後有表象,表象是自然規律的最高化。就好比你站在馬路邊上把我的頭撞掉,我還是會把你頭再撞一次。對這個問題不是很專業,試著分析一下。物理學本來就是先有現象後有規律,還是先有規律後有現象。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塊基石,是引領人類在現階段科學研究和進步的最偉大理論。但不管怎樣,這兩個理論只是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理論,它既不是起始理論,也不是終極理論。而進化論是人類認識的一個終端和開端,它中斷了愚昧和迷信,開啟了科學的進程。
  • 量子力學是什麼?是不是一個唯象理論?
    唯象理論,概率論,取象比類思維方式,時間空間對稱性理論,全息論,以及量子力學,地理科學,藝術等等非因果論基礎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才是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相對世界,未來世界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界都沒有解釋清楚量子力學的本質。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
  • 被稱為「大一統」的超弦理論是憑什麼擊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
    不過隨著時間轉到21世紀,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都沒能達到最深層的認識。在物理領域,我們使用的理論一般也只有一種:要麼是量子力學,要麼是廣義相對論。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黑洞的奇點,也只有這種極其特殊的環境下才可能同時用到兩種理論。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人類問題的總根源被找到,量子力學思維揭開一切迷惑的根底!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99)99、客觀存在還能存在多久?我們一直持有客觀存在觀念達數千年之久,我們並非沒有質疑這個最古老的觀念,但卻一直沒有推倒客觀存在觀念的足以讓人信服的理論出現,唯心主義曾經發起過有力的挑戰,結果因為自身不能自圓其說而不了了之。
  • 陽明心學&量子力學,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含義,人類對物質的認識
    相對論的出現,在宏觀尺度上打破了物質具有「絕對客觀」屬性的觀念,等於剝掉了它的外衣;而緊隨其後的量子力學,則在微觀尺度上徹底顛覆了物質的基本實在性,形同脫掉了它的內衣,並迫使它開始了一場瘋狂的裸奔 其瘋狂程度甚至連愛因斯坦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以至於終生排斥量子力學。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為什麼有人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
    「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這個想法並不準確。量子力學確實有它的獨特性,但是它並沒有推翻任何理論;並且,並不是只有量子力學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科學都圍繞著「不確定性」展開討論的。
  • 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 牛頓與量子論的關係
    這是我們進入量子世界的第一課,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量子論和量子力學呢?這些名詞聽起來都是很高大上的,通常你翻開所有的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你總是在第一課裡面就能看到弗蘭克做錯什麼事情、愛因斯坦做了什麼事情、波爾又做了什麼事情,所有的教科書都是按照歷史的順序來講兩者的,我就得這麼講呢應該是很違反邏輯的,但是量子論確實是這麼來發現的。
  • 物理學史上第二朵烏雲,量子論的大爆發!從根本上了解量子力學
    也就是說能量不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而是有一個最小單位,這個基本單位後來就被命名為量子。就是這個量子的假定,最終推翻了整個經典物理學的大廈,也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為什麼這麼說?那麼關於連續性和平滑性的假設呢是微積分的基礎,而無論是牛頓的力學,還是麥克斯韋的電磁學,都是建立在微積分的基礎上。而量子論一誕生,直接動搖了連續性的假設,相當於經典物理學的大廈一下被移走了地基。那麼量子論到底對不對?是對的舉個例子,大名鼎鼎的光電效應。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費曼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圖1: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
  •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水火不容之際,弦理論誕生了
    水火不容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相對論統一了引力,量子力學統一了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但物理學家試圖將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時,卻得到無窮大的災難性結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什麼會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呢?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滑與彎曲的幾何結構,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時空結構都很平坦,所以廣義相對論也能用的很好。然而,當來到超微觀尺度下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引力的幾何模型變得水火不容。
  • 其實數學基礎很好的人理解量子力學這些東西沒有問題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令人非常神秘的。甚至認為"唯物"時代的到來將一觸即發。但在經過了大量科學調查、實驗及結論顯示後,人們了解到:若經過近代量子力學的研究加以解釋,量子糾纏的現象絕不是自然事件,而是一個科學命題。這就與我們在經典物理學中,了解到的某種非凡現象有顯著區別了。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在「量子力學」的建立之初,它的遭遇也和「概率論」誕生之初一樣並不受人待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近代科學發展的巔峰時期,那時以「牛頓力學」、「熱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為核心的「經典理論」已經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這時人們都樂觀地認為,現有的科學體系已經足夠完美,人類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對現有的理論進行修修補補就行了。
  • 量子力學並不是讓第一性原理成為主導的哲學理論
    量子科學是陌生的,既會產生興趣,又不喜歡它,感覺它可能和現在了解的許多科學理論都不一樣。但是,多數人都想知道它的根本原理是什麼,並且從中獲得某些有用的東西。我認為,從廣義的哲學思維來講,所有量子理論都是基於同一個本原就是「量子力學」。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