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是陌生的,既會產生興趣,又不喜歡它,感覺它可能和現在了解的許多科學理論都不一樣。但是,多數人都想知道它的根本原理是什麼,並且從中獲得某些有用的東西。我認為,從廣義的哲學思維來講,所有量子理論都是基於同一個本原就是「量子力學」。這個理論只是一個現象的解釋,這是宏觀現象決定微觀現象,所以在看上去像是因果論一樣,被廣大的科學家視為共識。
從微觀本質上來講,「量子力學」的解釋應該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量子力學沒有解釋第一性原理的規律,即「量子性」的事實,物質、精神、意識都是需要同等距離才能產生作用的等價於宏觀現象的其它「本原性」的東西,所以認為量子力學解釋不了所有問題。
有趣的是,在物理研究領域,量子力學是否應該也是第一性原理的參考系,即如果從第一性原理思考或者相互作用,那麼就可以把所有世界在中間建立一個維度概念,從而能夠解釋所有世界。
量子力學並不是讓第一性原理成為主導的哲學理論,相反,它是把這種視角下的物理事實局限性放大了很多倍,把相互作用模式強行解釋成所有世界,包括量子世界,因為微觀現象,由大量原子構成,而宏觀世界也可以看作是由原子構成的更小更小的物質世界的宏觀表現。
也就是說,在相互作用模式當中,所有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具有量子性,否則無法解釋發生在任何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所以說,量子力學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第一性原理理論。量子力學本身也並不是「第一性原理」,而是追求表象上的「本原性」物理量是「不確定性(kilobility)」,即需要一定距離才能產生作用。
這種表象上「本原性」存在在各種量子物理學理論中。每個理論的「量子性」背後都有一個確定的「狀態」,這個「狀態」是最關鍵的,量子理論解釋一切量子現象,都是要把觀察到這個「狀態」變化的結果看作是最終的「本原性」。
其實,有那麼一部分認為量子力學所說的就是所有的,如果把所有的量子現象都看作是一個量子系統,那麼,全部都是沒有意義的。我以前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特別喜歡一種態度,那就是把「量子力學」看作是「回歸本原的理論」,什麼是本原的理論,用四元數來說,就是物質是不連續,等間距不一定要有中心(正反),並且也不一定是特定物理量,那麼就是認為量子力學的定義是個「本原」的理論。
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想法,認為量子系統也應該是這種本原。比如,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量子系統是「包裹各種原子構成的體系」,由各種各樣的原子構成一個網格,連接至電子,這種網格的中心肯定是中子,而現在要考慮「經典的中子在網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