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唐本忠院士於2001年首次發現不同於傳統螢光材料的發光現象,他創造性地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概念,在發光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不同於傳統發光材料的「聚集導致發光猝滅」,具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質的螢光材料在溶液態發光微弱,甚至不發光,而在聚集態卻表現出發光增強的現象。
-
高導電性和高量子效率NDI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重慶大學譚陸西副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化工大學顧星桂教授課題組合作,將傳統高電子遷移率的半導體分子萘四醯二亞胺(NDI)與聚集誘導發光(AIE)模塊三苯乙烯結合,設計製備了一個兼具高載流子遷移率及強近紅外固體發光的雙極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其在生物成像中展現出了良好的穿透性。
-
【材料】ACS AMI┃全可見光調控的聚集誘導發光型二芳基乙烯螢光分子開關用於超分辨成像
特別是在超分辨螢光成像領域,顯微系統因為成本、兼容性、安全等因素通常未裝備紫外光源,導致現有成像系統對二噻吩基乙烯探針的兼容性較差。同時,相較於可見光,紫外光波長更短、能量更高、對樣品或操作者傷害較大,且穿透性更差。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使用較溫和的可見光替代紫外光碟機動的二噻吩基乙烯螢光分子開關。
-
聚集誘導發光:昨天,今天與明天丨對話科學家
結合一些新AIE概念的提出,比如簇發光、陰離子-π*相互作用、非手性螺旋轉變、圓偏振發光及固態分子運動等,共同掀起了AIE分子在光電子器件製備、環境監測、生物傳感和臨床診斷與治療領域的熱潮。在光電子領域,眾多具有百分百量子效率且發射光覆蓋整個可見光和近紅外區域的AIE分子,已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設計。
-
高性能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的精確設計(2020-10-22)
Adv Mater. 2020;32(1):e1903530. doi:10.1002/adma.201903530這篇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的文章系統的總結了AIE分子的設計,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如何為有效的生物醫學應用設計具有長波長吸收/發射的AIE分子;· 2)如何獲得高固體量子產率,以提供更好的器件性能和成像質量;· 3)如何在太陽能電池和光療應用中實現高的摩爾吸收
-
一種發色團-溶劑反應導致的雙組分聚集誘導磷光
近年來,室溫磷光(RTP)作為一類較為特殊的長壽發光現象,其在生物成像和傳感、信息加密和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等材料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由於大多數室溫磷光分子的三重激發態在溶液中會受到各種淬滅機制(如:分子內旋轉、生物分子碰撞和電子轉移等)的影響而被削弱。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大多要求室溫磷光分子為固態,如有機RTP分子在固態基質(如聚合物)中用作分子固體或摻雜劑。
-
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
—高數值孔徑物鏡和飛秒雷射誘導擊穿光譜等。杭緯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其課題組設計的針尖增強質譜、近場針尖增強發射光譜系統(NFE-AES)和針尖LIBS等儀器應用的最新進展,並對比了納秒與飛秒雷射誘導近場增強的剝蝕和電離結果。
-
聚集誘導發光提高發光效率—新聞—科學網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的高技術應用示例 光在人類生活和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近代光學研究的重大進展多與發光材料有關,然而傳統有機發光材料的設計與應用面臨聚集導致發光猝滅(ACQ)的制約,ACQ也是有機發光材料應用的
-
...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分子」
1月8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團隊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成果?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請看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採寫的報導 顛覆經典的發現 HPS高顏值分子推翻光物理學常識,形成AIE現象——「聚集誘導發光」 唐本忠院士愛笑,也愛美。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傳統發光材料在溶液態具有優異的發光性能,但是在聚集態由於分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往往會導致發光猝滅,從而嚴重影響器件性能,制約了發光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也影響了有機光電產業的發展。技術突破聚集誘導發光(AIE)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光物理規律的認識,為解決傳統發光材料聚集發光猝滅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AIE分子在溶液態不發光或者發光微弱,但是在聚集態能夠高效發光,在光電器件、生物檢測、化學傳感等前沿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科研方法15】一文帶你看懂穩態/瞬態螢光光譜原理與應用
後一種過程稱作光致發光。分子發光包括螢光、磷光、化學發光、生物發光和散射光譜等。基於化合物的螢光測量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稱為分子螢光光譜法。被測的螢光物質在激發光照射下所發出的螢光,經過單色器變成單色螢光後照射於光電倍增管上,由其所發生的光電流經過放大器放大輸至記錄儀。
-
中國科大在單分子電致上轉換發光的實驗觀察與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誘導單分子電致發光技術,首次清晰地展示了單個分子在電激勵下的上轉化發光行為,並通過與深圳大學李曉光教授等合作,從理論上揭示了其微觀機制。
-
腦腫瘤近紅外二區聚集誘導發光探針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醫學成像中心分子影像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劉斌合作,構建了近紅外二區(1000-1700nm)聚集誘導發光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聚集誘導發光」解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AIE材料的技術應用AIE材料:越聚集,越發光!
-
NSR觀點:「聚集誘導發光」促進聚集態化學發展
本站訊(通訊員 高寧)光是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組分,而發光分子則是產生光的基石。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開創了有機發光材料研究的新格局。近日,我校李振教授應《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簡稱NSR)邀請,撰寫展望(Perspective)文章《Approaching aggregated state chemistry accelerated by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介紹聚集誘導發光的發展歷史,AIE理念對發光分子設計的影響、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對聚集態學科的引領作用
-
中科院院士唐本忠走進香港科大實驗室,揭秘中國原創「聚集誘導發光」
唐本忠院士致力於聚集誘導發光(AIE)機理的探究,2016年《自然》期刊將AIE列為支撐未來納米光革命的四大納米材料之一,且是其中唯一一個由中國科學家原創的新材料體系。AIE分子材料有如競賽場上的 「全能運動員」,可應用在物料、醫療、病毒檢測、食品質量監測等多個範疇,具有極大的潛在商機。一、光學研究對人類有多重要?
-
中科院院士唐本忠走進香港科大實驗室 揭秘中國原創「聚集誘導發光」
唐本忠院士致力於聚集誘導發光(AIE)機理的探究,2016年《自然》期刊將AIE列為支撐未來納米光革命的四大納米材料之一,且是其中唯一一個由中國科學家原創的新材料體系。AIE分子材料有如競賽場上的 「全能運動員」,可應用在物料、醫療、病毒檢測、食品質量監測等多個範疇,具有極大的潛在商機。 一、光學研究對人類有多重要?
-
為什麼會聚集誘導發光?「Angew」直觀闡釋AIE的原因
「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現象自2001年被唐本忠教授研究團隊以專用名詞形式提出以來(J. Luo, Z. Xie, J. W. Y. Lam, L. Cheng, H. Chen, C. Qiu, H. S. Kwok, X. Zhan, Y. Liu, D. Zhu, B. Z. Tang, Chem.
-
Angew:位阻型二芳基乙烯體系的雙聚集誘導發光機制
(AIE) 材料由於其高效的固體發光效率,在有機發光二極體、診斷治療學、原位監測等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 實驗結果表明,其開環體的聚集誘導發光機制可通過分子內旋轉受限(RIR) 和分子間 π-π 堆積作用進行合理解釋,而閉環體的聚集誘導發光機制則可通過分子內振動受限 (RIV) 和分子間 π-π 堆積作用進行合理解釋。
-
CCS Chemistry | 矽σ電子新體系:光譜和聚集發光調控與高分辨快速...
將有機矽烷作為構築單元的新骨架體系的設計,通過Si取代或者引入Si-Si鏈來調節共軛體系的電子結構和性能,從而賦予有機材料所需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基礎研究意義和很大挑戰性,可以帶來許多結構上的變革和應用的創新。紅、綠、藍三種顏色的有機發光材料是實現全彩顯示的必要條件,但目前高效藍色有機發光材料仍然很少。四苯乙烯(TPE)是一種典型的藍色AIE分子,具有中等的固態量子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