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2020-12-03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先說說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異同。

同的是它們都是近代史上推動人類文明的裡程碑,都是科學巨大貢獻。

異的是,它們三者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層次不一樣。

其中《物種起源》當然影響最大,而且也最偉大。

這部巨著是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建立的核心著作,它驚世駭俗的揭示了世界上億萬生物從哪兒來,到哪裡去,這其中也包括我們人類的來歷和走向。

它為這個千古之謎提供了謎底。

它把人類從幾千年的迷信和愚昧中解救出來,給神創論挖了墓穴,送了終。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沉浸在神話和迷信中,人們為了造神忙的不亦樂乎。

先造出了許多神,然後再讓它們造人。大神就有好多尊,如伊斯蘭的神、天主教的神、基督教的神、佛教的神、道教的神等等;然後分地域有中國的神、印度的神、古希臘的神、日本的神、埃及的神等等。

還有多如牛毛的小神小教派。什麼無為教、在理教、神道教、薩滿教、婆羅門教、錫克教、伏都教、巴哈教、耆那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明教、阿茲特克宗教、埃及教等等,成百上千不一而足,都想分造人一杯羹。

由此,這些教派常常打仗爭功奪利。

是達爾文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誰也不要爭,所有生物,包括一隻螞蟻一個微生物都是自己大自然的傑作,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好不容易活到現在的。

神的功勞都被達爾文搶去了,而且達爾文把它們的祖墳也挖掉了,由此不管大神小神的徒子徒孫都一起罵了達爾文100多年,恨不得把他拉出來鞭屍。

就是在這帖子後面,也還有一幫子神子神孫跟著繼續罵,他們似乎早就得了愚公的真傳,想一直祖祖孫孫罵下去,相信總有一天會把達爾文從墳墓中罵出來。

但達爾文喚醒了整個世界,整個科學界。

從此,人類終於找到了自己正宗的祖宗,知道了來處和去處,人類的科學研究也由此更加順暢了。

雖然達爾文由於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局限,理論還有瑕疵,但這些年來,在一代代科學家的完善發展下,進化演化論越來越成熟,成為生物研究的最重要基礎理論。

現在所有的科學,包括宇宙起源、地球演化、考古學、基因學、細胞學、遺傳學都與進化演化論不謀而合,相互印證。

這種偉大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比擬的。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塊基石,是引領人類在現階段科學研究和進步的最偉大理論。

但不管怎樣,這兩個理論只是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理論,它既不是起始理論,也不是終極理論。

而進化論是人類認識的一個終端和開端,它中斷了愚昧和迷信,開啟了科學的進程。

達爾文是生物科學的開山鼻祖,他的理論帶動和派生出了一大堆理論和科學門類,成為所有科學理論的基礎性理論。

因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無法與進化論相提並論的。

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對宇宙規律更,是經典物理的進一步深化。

人類在經典力學的指引下,走過了幾百年,取得了許多進步和發展。

古代,人類生活節奏是很慢的,對宇宙的觀測精度要求也不高,因此經典理論是相對正確的。

但隨著人類探索宇宙的目光越來越遠,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就發現了經典理論的偏差,越來越不適用。

如愛因斯坦發現萬有引力就是時空相對性導致的,本質是質量對時空的扭曲,時空彎曲產生了引力現象。

這種時空彎曲會發生時間膨脹效應,如果我們不考慮這種效應,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把飛船送上天,但很可能就找不到了。

因為飛船上天后,重力不一樣了,飛行速度又很快,這樣飛船上會發生時間膨脹,時間的流逝速度與地球上的鐘表不一樣,如果不進行相對論調校,導航和目標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狹義相對論提出了速度時間膨脹的公式為:t'=t/√[1-(v/c)]

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廣義相對論引力時間膨脹效應公式為:t'=t√(1-2GM/rc)

式中,t』為引力時間膨脹效應值;t為低引力慣性系觀測者時間流逝值;G為引力常數;M為天體質量;r為天體半徑;c為光速。

只有按照這兩個公式對飛船時間進行調校,飛船才能夠正確飛行。

因此,廣義相對論以引力場論為基礎,更準確的解釋了宇宙天體的形成和演化,預言了黑洞、引力波、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建立了更加符合規律的大爆炸宇宙模型。

這些認識,使人類文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促進了人類科學在更高層次發展。

而量子理論讓人們對物質深層次認識更進了一步。

量子力學主要是研究原子以下粒子結構和性質,以及凝聚態物質的科學,是物理學理論研究微觀世界粒子運動規律的一個分支。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塊最重要基石。

實際上,量子力學揭示了我們這個世界更深層次更隱秘的規律,因為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這些最細小的粒子組成的,因此量子力學很可能是現階段最終解釋世界真相的科學。

原先人們認為,微觀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世界遵循同樣的邏輯和規律,認為宏觀理論能夠解釋微觀子世界。

但在深入研究中,人們發現了與宏觀世界不一樣的現象。由此引發了科學界的巨大爭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薛丁格等科學家與哥本哈根學派之爭。

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跡可循,微觀粒子世界無法預測的詭異特性,只是我們還沒有掌握其中的隱性規律,只要找到了規律,就能夠預測。

而以波爾、海森堡等為代表的哥本哈本派通過觀測和實驗,認為量子世界有其獨特的規律,其中的測不準定律、量子糾纏現象、波函數坍塌等是量子世界的一種特殊規律。

這種奇異特性是與量子本身極小的性質相適應的。

這個世紀之爭已經以哥本哈根派勝出告一段落,現在的量子力學已經是視這些規律為正統理論。

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理論,而且滲透到現代化學、生化學等許多學科領域,已經並且依然在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起著重要理論支撐作用。

如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等就主要依靠量子力學理論研發的,今後我們使用的手機和許多生活用品,以及醫療、基因工程等技術,都少不了量子力學的參與。

總之,進化論、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人類發展進程的推進劑。

但它們的作用方式是不一樣的。

進化論起到了喚醒全人類的基礎性作用。

試想,如果現在科學界還一直沉浸在神創論的桎梏裡,神神叨叨的企圖發現上帝之手推動宇宙進程的影子,我們的科學能夠發展嗎?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人類攀爬科學高峰起到重大階梯作用,是把人類文明推上一個層次的階梯,讓人類從一樓上到了二樓。

也可以說是科學發展的兩塊重要裡程碑。

卡爾·波普爾是一位哲學家。他在1981年發表的《科學革命的合理性》一文中,提出一個科學觀點:他認為科學理論的提出,檢驗的方法主要不是證實證明其正確,而是能不能證明其錯誤,這就是著名的「證偽」理論。

他的這個觀點豐富了科學方法論,對科學研究的檢驗有重要影響。

但波普爾的成就與前面所說的幾種科學發現和理論貢獻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對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層次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這幾位名人想必大家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們了,無論是課本裡還是課外書裡都有他們的身影。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闡述了自己的進化論觀點即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部分觀點已被現代演化論修正,但這本書仍然具有啟發當時人們思想的偉大作用,特別是動搖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能夠有勇氣發表這樣的觀點,這本身就夠偉大了,而且從學術上來說它是現代演化論的基礎。
  •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這幾位名人想必大家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們了,無論是課本裡還是課外書裡都有他們的身影。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闡述了自己的進化論觀點即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部分觀點已被現代演化論修正,但這本書仍然具有啟發當時人們思想的偉大作用,特別是動搖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能夠有勇氣發表這樣的觀點,這本身就夠偉大了,而且從學術上來說它是現代演化論的基礎。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而一個理論到底正確與否,其實要靠實驗說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經受住了實驗的考驗,狹義相對論部分有μ子實驗和原子鐘等實驗的支撐。而廣義相對論則有光線偏折,引力透鏡等觀測現象做支撐。並且廣義相對論還預言了引力波和黑洞的存在。這些也使得相對論成為了如今被主流學術圈所承認的主流理論。
  • 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
    不記得是哪位大科學家所說了,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分別是: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這麼說不是因為其他的科學理論不偉大,而是因為與其他科學理論相比這三大科學成就要更偉大,因為它們不但觸及到了世界的本質和真相,而且會塑造這個世界未來的格局。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水火不容之際,弦理論誕生了
    水火不容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相對論統一了引力,量子力學統一了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但物理學家試圖將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時,卻得到無窮大的災難性結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什麼會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呢?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滑與彎曲的幾何結構,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時空結構都很平坦,所以廣義相對論也能用的很好。然而,當來到超微觀尺度下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引力的幾何模型變得水火不容。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
  • 被稱為「大一統」的超弦理論是憑什麼擊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
    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們已經能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預言很多物理方面的事情。從微小的原子、分子領域到廣袤的星系、星系團,我們都能用這兩種理論工具言之一二,這也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不過隨著時間轉到21世紀,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都沒能達到最深層的認識。在物理領域,我們使用的理論一般也只有一種:要麼是量子力學,要麼是廣義相對論。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黑洞的奇點,也只有這種極其特殊的環境下才可能同時用到兩種理論。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楊振寧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在粒子物理與場論、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等領域都取得了眾多輝煌的成就。1957年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和李政道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楊-米爾斯理論及楊-巴克斯特方程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楊振寧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在粒子物理與場論、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等領域都取得了眾多輝煌的成就。1957年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和李政道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楊-米爾斯理論及楊-巴克斯特方程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這一工作,鮑爾獎稱其「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楊振寧也被譽為「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物理學界出類拔萃的設計師」。
  • 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更深一層的弦理論是什麼
    現在物理學有一個問題沒能得到圓滿解決,那就是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矛盾。它們之間的矛盾有是目前研究當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巨大的宇宙尺度。廣義相對論認為,在沒有物質的時候,空間都是平直的。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但是開爾文話鋒一轉,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在經典物理學天空之上還存在著兩朵烏雲,這兩朵烏雲分別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打破了牛頓的以太說」和」黑體輻射實驗結果與理論的不一致「,這兩朵烏雲發展出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 當代理論物理學最艱巨的任務——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完全統一
    當人們探究宏觀世界的奧秘時,只要使用廣義相對論就足夠了;而當人們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時,只需要量子力學就可以了。這兩個理論在各自的領域就如同兩把萬能鑰匙,無論多麼複雜的鎖都能打開。但是,只要一涉及宇宙大爆炸奇點問題和黑洞問題的時候,不論是廣義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仿佛都失靈了。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學和物理的關係十分特殊,二者有時走得很近,有時又分離得很遠。然而回顧人類歷史,數學和物理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分開過,二者總是交相輝映和相互印證。特別是數學中的「概率論」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學」剛剛提出來之後,都不受人們的歡迎。但是一旦「概率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類的「近代文明」馬上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相對論比量子力學更容易被人接受?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建立起的兩座科學大廈,物理學也就此從經典物理學跨入現代物理學。相對論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時空觀,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進行了幾何化處理。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認識到世界是不連續的,量子世界中的反常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完全不相符。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徐玢)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那麼這場引起全民大討論的高能粒子對撞機到底能「撞」出什麼,對人類的貢獻有多大,楊振寧與王貽芳到底在爭什麼,相信很多人也只是看個熱鬧,今天本文就做個全面的科普。一、為什麼說高能粒子對撞機是進入更高科學殿堂的「鑰匙」人類開始掌握科學技能之後,用肉眼看到或者是用簡單的儀器就能夠探測研究的經典物理學在三四百年前就已經探索的差不多了,並藉此掀起了改變文明的進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存質量。
  •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哪個?宇宙常數還是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犯過兩個最大的錯誤,一個是他承認的宇宙常數問題,另一個是他一起開創,但卻愛恨交加反對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下面來看偉大的愛因斯坦到底犯了多大錯,居然淪落到釣魚都沒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