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宇宙全息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宇宙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按照我們目前的了解,簡單來說就是在一片漆黑中,有著無數發光的恆星和星雲,另外還有數不盡的行星。我們不知道邊際,不知道大小,甚至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宇宙。我們只是這浩瀚無際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渺小且不值一提。但是我們卻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追求著宇宙的真相。
宇宙全息論是眾多對宇宙猜想之一,最初由戴維·玻姆在他的力作《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提及,直到1993年赫拉爾杜斯·霍夫特正式提出,並且還得到了雷納德·薩斯金的進一步闡述。
戴維·玻姆,全名戴維·約瑟夫·玻姆,美國人,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他不僅在量子力學主流研究中做出其獨特的貢獻,還在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中,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玻尓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他於1952年發表的關於量子因果解釋的兩篇著名論文,一直是實在論物理學家從事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鼓舞力量和思想源泉。
他堅持科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描述自然,還在於理解自然。他強調科學觀念中概念的明晰性,高度重視第一原理的基礎研究。他的自然哲學思想是反還原論的與開放的。他寓西方科學精神與東方哲學於一體,堅持受到現代科學支持的整體性實在觀。他關於物質與精神本性的隱纏序觀念,超越了傳統科學與傳統哲學的疆域,對於科學和人類文明的未來具有潛在的深遠影響力。
赫拉爾杜斯·霍夫特,荷蘭物理學家。1979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丹尼-海涅曼獎,1982年獲得沃爾夫獎,同年成為荷蘭科學院院士。1999年10月12日,赫拉爾杜斯·霍夫特和他的老師荷蘭物理學家馬丁努斯·韋爾特曼因在證明組成宇宙的粒子運動方面的開拓性研究雙獲殊榮。2018年5月14日,受聘為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其實從兩個物理學家的介紹來看,我們是可以大概猜出宇宙全息論其實來源於我們現在最迷惑的量子力學。所以這個概念理解起來和解釋起來可能也是沒那麼簡單,也相對於宏觀世界非常不合理。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玻姆在《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是這樣解釋宇宙的。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按照玻姆對宇宙的定義來看,很複雜,又是顯態信息,又是潛態信息,又是子系,又是系統的。我們一個個來講,顯態信息是客觀事物直接顯露出來的,並可以被接受者直接使用或者吸收的信息。也就是從明面上我們就可以觀察到,並不需要我們再去思考的信息。潛態信息則是通過顯態信息間接表達,需要接收者去識別的信息。也就是我們看到信息後思考得出的表達信息。
而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可以直接理解為,太陽系與銀河系、銀河系與宇宙,太陽系本身就是一個系統,而又是隸屬於銀河系這個系統之下,銀河系又屬於宇宙這個龐大的系統之下。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顯態信息和潛態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原理,種子是包括了植物的所有信息,動物胚胎包括了動物所有信息,這是可以說明小部分包含整體的全部信息。
任一部分就比較難理解了,因為應該是隨便一個細胞就可以長成一顆完整的植物或者一隻完整的動物。不過有這樣一種說法,在細胞放大後所呈現的樣子就和宇宙的樣子非常像。如果每個原子都是一個宇宙,原子又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這就基本上可以說明這個原理了。其實一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就是這個意思。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幻象,是一個龐大且細節豐富的全息圖片,是高維度投射在第四維度的投影。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只是更高維度的一個映像。如果通過這種解釋來看待宇宙,其實很多東西就可以解釋得通了。我們的世界只是一個虛假的影像,所有都是虛假的。所以這個世界是大量的信息構成,我們也是信息之一,世界的運作也就是信息與信息之間的交流和轉換而已。
而我們大腦所感知的一切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是在大腦中構建了一個世界的全息影像。在各種感官共同作用,讓我們在大腦裡塑造了整個世界的形態,根據信息接收的不同,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也就不同。隨著接收更多的信息,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
所以我們擁有全息感知。前幾篇文章聊生物鐘的時候,就說過生物鐘可以讓我們看到事物的時候把相關的記憶展現在腦海中,這其實就是全息感知的一種體現。我們感知外部一切都是那麼容易,也都是全息感知的功勞。
而有研究表明,我們的神經元放大後的樣子和宇宙也非常像。無論是原子,還是我們的神經元都在印證著小體現大。我們的宇宙就在原子中,就在神經元中。而原子和神經元又屬於宇宙的一部分,這個才是最難理解的,到底是誰包含了誰,又是誰存在於誰。
說了那麼多,但其實宇宙全息論並沒有確定下來,還是屬於一種猜想。雖然確實有一些可以證明,並且還是有點道理的。我們沒辦法說那就是事實,不過我們卻始終會在尋求這真相的道路上前進,直到真相出現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之前,猜想都可以暢想,從而再去驗證。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腦洞,說不定那就是真相!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 宇宙全息論是眾多對宇宙猜想之一,最初由戴維·玻姆在他的力作《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提及,直到1993年赫拉爾杜斯·霍夫特正式提出,並且還得到了雷納德·薩斯金的進一步闡述。
2. 戴維·玻姆,全名戴維·約瑟夫·玻姆,美國人,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
3. 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4.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顯態信息和潛態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5.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幻象,是一個龐大且細節豐富的全息圖片,是高維度投射在第四維度的投影。
6. 我們大腦所感知的一切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是在大腦中構建了一個世界的全息影像。在各種感官共同作用,讓我們在大腦裡塑造了整個世界的形態,根據信息接收的不同,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也就不同。隨著接收更多的信息,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歡,歡迎留言討論,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