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全息論: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投影,每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

2020-12-05 好奇世界的舒宜昂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宇宙全息論。(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宇宙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按照我們目前的了解,簡單來說就是在一片漆黑中,有著無數發光的恆星和星雲,另外還有數不盡的行星。我們不知道邊際,不知道大小,甚至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宇宙。我們只是這浩瀚無際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渺小且不值一提。但是我們卻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追求著宇宙的真相。

宇宙全息論是眾多對宇宙猜想之一,最初由戴維·玻姆在他的力作《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提及,直到1993年赫拉爾杜斯·霍夫特正式提出,並且還得到了雷納德·薩斯金的進一步闡述。

戴維·玻姆,全名戴維·約瑟夫·玻姆,美國人,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他不僅在量子力學主流研究中做出其獨特的貢獻,還在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中,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玻尓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他於1952年發表的關於量子因果解釋的兩篇著名論文,一直是實在論物理學家從事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鼓舞力量和思想源泉。

他堅持科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描述自然,還在於理解自然。他強調科學觀念中概念的明晰性,高度重視第一原理的基礎研究。他的自然哲學思想是反還原論的與開放的。他寓西方科學精神與東方哲學於一體,堅持受到現代科學支持的整體性實在觀。他關於物質與精神本性的隱纏序觀念,超越了傳統科學與傳統哲學的疆域,對於科學和人類文明的未來具有潛在的深遠影響力。

赫拉爾杜斯·霍夫特,荷蘭物理學家。1979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丹尼-海涅曼獎,1982年獲得沃爾夫獎,同年成為荷蘭科學院院士。1999年10月12日,赫拉爾杜斯·霍夫特和他的老師荷蘭物理學家馬丁努斯·韋爾特曼因在證明組成宇宙的粒子運動方面的開拓性研究雙獲殊榮。2018年5月14日,受聘為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其實從兩個物理學家的介紹來看,我們是可以大概猜出宇宙全息論其實來源於我們現在最迷惑的量子力學。所以這個概念理解起來和解釋起來可能也是沒那麼簡單,也相對於宏觀世界非常不合理。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玻姆在《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是這樣解釋宇宙的。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按照玻姆對宇宙的定義來看,很複雜,又是顯態信息,又是潛態信息,又是子系,又是系統的。我們一個個來講,顯態信息是客觀事物直接顯露出來的,並可以被接受者直接使用或者吸收的信息。也就是從明面上我們就可以觀察到,並不需要我們再去思考的信息。潛態信息則是通過顯態信息間接表達,需要接收者去識別的信息。也就是我們看到信息後思考得出的表達信息。

而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可以直接理解為,太陽系與銀河系、銀河系與宇宙,太陽系本身就是一個系統,而又是隸屬於銀河系這個系統之下,銀河系又屬於宇宙這個龐大的系統之下。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顯態信息和潛態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原理,種子是包括了植物的所有信息,動物胚胎包括了動物所有信息,這是可以說明小部分包含整體的全部信息。

任一部分就比較難理解了,因為應該是隨便一個細胞就可以長成一顆完整的植物或者一隻完整的動物。不過有這樣一種說法,在細胞放大後所呈現的樣子就和宇宙的樣子非常像。如果每個原子都是一個宇宙,原子又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這就基本上可以說明這個原理了。其實一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就是這個意思。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幻象,是一個龐大且細節豐富的全息圖片,是高維度投射在第四維度的投影。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只是更高維度的一個映像。如果通過這種解釋來看待宇宙,其實很多東西就可以解釋得通了。我們的世界只是一個虛假的影像,所有都是虛假的。所以這個世界是大量的信息構成,我們也是信息之一,世界的運作也就是信息與信息之間的交流和轉換而已。

而我們大腦所感知的一切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是在大腦中構建了一個世界的全息影像。在各種感官共同作用,讓我們在大腦裡塑造了整個世界的形態,根據信息接收的不同,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也就不同。隨著接收更多的信息,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

所以我們擁有全息感知。前幾篇文章聊生物鐘的時候,就說過生物鐘可以讓我們看到事物的時候把相關的記憶展現在腦海中,這其實就是全息感知的一種體現。我們感知外部一切都是那麼容易,也都是全息感知的功勞。

而有研究表明,我們的神經元放大後的樣子和宇宙也非常像。無論是原子,還是我們的神經元都在印證著小體現大。我們的宇宙就在原子中,就在神經元中。而原子和神經元又屬於宇宙的一部分,這個才是最難理解的,到底是誰包含了誰,又是誰存在於誰。

說了那麼多,但其實宇宙全息論並沒有確定下來,還是屬於一種猜想。雖然確實有一些可以證明,並且還是有點道理的。我們沒辦法說那就是事實,不過我們卻始終會在尋求這真相的道路上前進,直到真相出現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之前,猜想都可以暢想,從而再去驗證。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腦洞,說不定那就是真相!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 宇宙全息論是眾多對宇宙猜想之一,最初由戴維·玻姆在他的力作《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提及,直到1993年赫拉爾杜斯·霍夫特正式提出,並且還得到了雷納德·薩斯金的進一步闡述。

2. 戴維·玻姆,全名戴維·約瑟夫·玻姆,美國人,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

3. 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4.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顯態信息和潛態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5.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幻象,是一個龐大且細節豐富的全息圖片,是高維度投射在第四維度的投影。

6. 我們大腦所感知的一切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是在大腦中構建了一個世界的全息影像。在各種感官共同作用,讓我們在大腦裡塑造了整個世界的形態,根據信息接收的不同,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也就不同。隨著接收更多的信息,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歡,歡迎留言討論,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宇宙全息論:你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投影,每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
    而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可以直接理解為,太陽系與銀河系、銀河系與宇宙,太陽系本身就是一個系統,而又是隸屬於銀河系這個系統之下,銀河系又屬於宇宙這個龐大的系統之下。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顯態信息和潛態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 民間哲學家仝興洲已經證明宇宙全息論,難道宇宙真是人腦的幻覺?
    最近年來,宇宙全息論越來越火爆,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宇宙全息論火爆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解決了某個領域無法解決難題,而是宇宙全息論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宇宙觀,就像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一樣,宇宙全息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聞所未聞的宇宙。
  • 宇宙只是一種幻象,世界是意識的投影
    ——《金剛經》有越來越多的著名學者表示,我們的宇宙只是一種假象的投影,而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都只是模擬電腦程式所創造出來的。簡單來說,我們或許是生活在科幻電影《黑客帝國》相同情節的世界裡。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證實了宇宙存在兩個空間,一個是我們這個現實(物質)世界,是由所有看得見的粒子所組成的,但這些粒子的背後,卻又是一種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能量形式的波。而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另一空間,有可能是儲存著宇宙所有以能量形式存在的萬事萬物,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它的投影而已。這也難怪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 一種顛覆認知的理論,宇宙本質是二維,人類感知的三維只是投影
    宇宙中我們可以理解的一切,基本都存在原子結構,我們可以把一切物質或者能量分解,成為量子或者粒子狀態,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還是存在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地方,比如量子的「量子糾纏」和「量子疊加」,經常有人會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其實這個觀點是不正確, 因為科學是有理有據的探索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全息投影
    我們的宇宙?願景已經存在。你應該聽說過全息投影。所謂全息投影是指將物體保存成三維圖像的技術。然而,可笑的是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我們眼中的一切和感知都是幻覺。我們只是這個超全息投影圖像的一部分。這一駭人聽聞的現象,吸引了許多試圖用複雜方式解釋宇宙的物理學家。當代美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科學思想家大衛·玻姆提出了一個大膽、直接、簡單的觀點:這一發現意味著客觀實在不存在。雖然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它只是一個幻覺,一個巨大而詳細的全息圖!為什麼玻姆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
  • 「宇宙」的秘密其實就在我們人體?這些驚人的事實告訴你新的感知
    中國的道教和古希臘先哲們在歷史上曾多次告訴人類,人體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宇宙。人體與宇宙相對應,只是一個存在於微觀中,另一個存在於宏觀裡。那我們就用現代科學的話來說,如果我們無限放大人體皮膚,我們將看到我們的肉體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而這些細胞由無數的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如此深入無窮無盡。而物理學家發現,圍繞原子核運轉的電子遵循行星繞恆星運轉的三個定律。它們的操作和存在非常相似,只是微觀與宏觀的區別。
  • 原子的結構和宇宙驚人的相似,科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
    學過物理學的可能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原子內部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不斷運轉的電子組成,與此同時,我們的宇宙中無論是太陽系的結構還是其他星系的結構都和原子的結構驚人的相似,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的觀點。
  • 探索發現:宇宙只是一個「投影」,而我們卻存在於遙遠的地方
    南安普敦大學數學物理學教授史坎德瑞斯說,我們的宇宙實際上只是從低維宇宙投射出來的一幅「全像圖」而已 。宇宙是一張全像圖,電影《星際大戰》中出現的3D投影技術。可是,一個最近完結數學模型,暗示了馬爾達西那可能是對的。 出名的《天然》雜誌報導,日本茨城大學的百武慶文教授提出了讓人信服的數學依據,說明我們知道的國際,實際上是一個較低維國際的投影。 全部你能夠看到的:包括你正在閱覽的這篇文章、以及你正在運用的閱覽東西,都只是來自一個巨大的投影。 這是阿根廷出名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提出來的觀念。他的理論是將世界視為薄而振動的「弦」。這些「弦」產生了重力。
  • 科學家:你以為我們的宇宙很大?其實它可能只是一個原子
    在古代的時候,人類認為自己生活的區域就是整個世界。後來,人們發現地球就是整個世界。日心說被提出並接受後,人們又認為太陽系就是整個世界。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在研究微觀粒子的時候,發現每一個粒子在每次觀測時都處在不同的狀態。於是有一個腦洞很大的科學家提出:既然粒子可以這樣每一個普通的粒子都可以隨時有不同的狀態,那麼我們的宇宙是否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狀態呢?
  •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之心,而到了近現代隨著人類相繼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火箭、宇宙飛船、太空探測器等,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人類對宇宙的真實結構依然一無所知。
  • 譚天問解密奇門遁甲裡的宇宙全息論
    在奇門局中同一個符號在不同的事情上所呈現的「象」是不同的,也可以想像成同一個的投影源的不同的角度會投影出不同的象,這個投影源就是心。自己的世界是自己的「心」的投影,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是什麼樣子的,給自己定義的角色是什麼樣子的,就會投影到這個世界中,出現對應的境象。但必須符合這個共業世界的規則,這會出現所謂的「命運」。眾生皆佛 我們自己的這個心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意識,一個是潛意識。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再如,一面鏡子碎了以後,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人們常常認為,量子力學的不斷進步,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如果將一個原子不斷放大,我們就能夠從另一個層面看到與宇宙十分相似的場面。甚至有觀點認為,每一個原子中都是一個宇宙。在不同的宇宙觀中,宇宙的狀態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們一直試圖找到一個最合理的解釋,從而幫助人類文明找到合理的發展方向。如果原子與宇宙存在更多的相似之處,那麼人類就能夠更快的找到答案。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再如,一面鏡子碎了以後,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
  • 宇宙秘密大起底,你以為的無盡宇宙,有可能只是一顆原子?
    如今最困擾人類的問題,除了生命的起源之外,就是關於宇宙的奧秘。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宇宙的真正模樣到底是什麼,是人類一個永久性的研究課題。雖然從幾百年前開始,科學家們就已經可以藉助天文望遠鏡等一系列科技產品來窺探宇宙真實的樣子。
  • 萬物皆為一體,全息宇宙假說
    --英國詩人布萊克"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看看你的手,再看看桌上的燈及腳邊的狗,你和它們是由同樣的粒子組成,"你就是它們",不可分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龐大無比的東西伸展它無數的肢體創造了無數物體--原子、生命、海洋以及宇宙中閃亮的星座。
  • 宇宙和原子有什麼關係?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
    宇宙是原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宇宙和原子是世界的兩種極端現象。宇宙有無邊界,範圍又是如何一直困擾著人類,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觀測直徑為920億光年。那麼極端微小的原子其直徑又是多少呢?
  • 致道絕學:萬物皆道與宇宙全息論的一段闡述
    那是因為它有宇宙全息論作支撐。全息理論說的是每一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與整體相同,是整體的成比例縮小的規律。道生無極,無極為混沌,混沌中生太極,太極產生陰陽兩極,陰陽相化相生,化生宇宙萬物。宇宙萬物皆是道的衍生,萬物皆有陰陽,太極無處不在,這裡的太極和陰陽都是全息元。萬物都是全息元組合而成,所以萬物一體,萬物皆道。
  • 宇宙就是永動機
    因為宇宙是整體地在運動,任何物質只能在相對範圍相對地靜止!正所謂坐地日行八方裡!你在實驗室把原子凍住了,原子卻仍隨地球自轉,公轉!整個宇宙是一個動的世界,世界一體是絕對的,個體是相對的,宇宙便如一臺永動機!如果能量守恆,也就是宇宙動量守恆,宇宙便是永動的。
  • 全息論才是宇宙的根本所在——《德道經》關於宇宙的秘密(五)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宇宙,陰陽裡表、任督二脈與天地、日月、晝夜,四肢與四季、四方,五指、五官、五藏與五行,十指與十天幹,十二經脈與十二個月、十二地支,具有全息關係,七百二十個穴位與三百六十五個晝夜,都具有全息關係。建立在機械論之上的科學是認識不到這些的。而這些與宇宙又有什麼關係呢?《德道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